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油焦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对废水中CODCr的吸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敏  彭凤仙  邓益群 《生态科学》2005,24(2):146-149
探讨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HSAAC)吸附水中CODCr时,活性炭用量、pH值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ODCr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AAC用量越大,去除CODCr效果越好。当HSAAC用量为2.0g·L-1,pH=3时,去除率达到78%以上;在酸性条件下HSAAC对CODCr的去除效果较好;HSAAC对废水中CODCr的吸附发生在前30min;CODCr浓度低于60mg·L-1时,处理后CODCr的残余质量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15mg·L-1)。用碱再生HSAAC,一次再生率达94.22%,二次再生率达到了86.90%。说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适宜条件下对CODCr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上流式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ASBF)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期、负荷提高期、运行期的处理效果及CODCr负荷、pH、碱度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期最佳启动温度在35±1℃,进水pH6.8,CODCr浓度1000~1200 mg·L-1,水力停留时间(HRT)48h,容积负荷为0.5kgCODCr·m-3·d-1.提高期和运行期容积负荷为10kg CODCr·m-3·d-1,CODCr去除率为71.5%,氨氮去除率为57.5%,总磷去除率为64.8%,悬浮物达到去除率为55%.  相似文献   

3.
玻璃负载TiO2膜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春英  弓晓峰 《生态科学》2006,25(4):363-366
研究了以SOL=GEL法制备的TiO2膜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探讨了负载TiO2膜的影响因素及TiO2膜的催化活性,TiO2膜的最佳煅烧温度为450℃.测定了反应时间、进水浓度、pH值、光源强度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光强越大,催化效果越好,光照时间越长,催化效果越好;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降解率越低;反应液的在偏酸、碱的条件下有利于光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TiO2膜的煅烧温度为450℃,溶液的pH值为3~4,垃圾渗滤液的初始CODCr为537mg·L-1,光催化降解2h,CODCr和UV335的去除率分别为94.4%和96.9%.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河涌和湖泊水样中COD、TP、TN和阴阳离子的植物处理效果,以及含氮污染物的植物转化规律,以前期研究中选育的再力花处理了广州市某河涌和暨南大学明湖水样.结果证明,再力花能有效地促进河涌和湖泊水样中TN、CODCr和TP的去除.处理144h后,河涌水样初始浓度为11.15mg·L-1、45mg·L-1和1.17mg·L-1的TN、CODCr和TP分别降至3.21mg·L-1、15.8mg·L-1和0.53mg·L-1;湖水初始浓度为4.50mg·L-1、36mg·L-1和0.25mg·L-1的TN、CODCr和TP分别降至2.31mg·L-1、11.7mg·L-1和0.03mg·L-1.水样中的微生物和再力花均能去除NH4+,并引起水中还原态氮发生亚硝化和硝化,但是不会明显改变Cl-、SO42-、Na+、K+、Mg2+和Ca2+等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筛选出一株针对屠宰废水有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D6进行单因子絮凝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絮凝条件。絮凝条件包括:微生物絮凝剂D6投加量、pH、金属离子种类、1%CaCl2投加量。试验中发现碱性环境是微生物絮凝剂D6发挥絮凝活性的前提,表明微生物絮凝剂D6分子链的充分伸展对絮凝作用起决定因素,因此微生物絮凝剂D6的絮凝机理为吸附架桥作用。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D6的投加量为25mL·L-1,1%CaCl2投加量55mL·L-1,pH为8。在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率为96.6%,浊度去除率为97.8%,SS去除率为92.6%。  相似文献   

6.
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对铜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会霞  尹华  彭辉  叶锦韶  王俊 《生态科学》2004,23(4):305-309
研究了解脂假丝酵母的表面特性及培养时间、pH值、铜浓度、菌体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铜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菌体表面可能有-OH和-PO43-,培养96 h的菌体吸附性能最佳,适宜pH为4.0-6.0,适宜菌体投加量为25.0g·L-1(湿重)。在初始浓度为20mg·L-1的铜溶液中投加25.0g·L-1(湿重)的菌体,吸附2h,铜的去除率最高达86.5%。铜浓度为5,10mg·L-1时,铜的去除率高达95%以上。动力学分析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解脂假丝酵母对铜的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后-OH吸收峰蓝移18cm-1,其它吸收峰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利用渠式生物膜法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实验。该法结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能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而且装置不设二沉池,占地面积少,基建投资省。实验测定了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负荷下的化学需氧量(CODCr)及氨氮(NH3-N)浓度,并分析其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范围内,CODCr和NH3-N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进水负荷的增大而相应的减少。在水温25℃,流量0.6L·min-1,CODCr 100mg·L-1,NH3-N 15 mg·L-1的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率较高(CODCr为71%、NH3-N为36%),出水水质比较理想,可以达到景观、娱乐和冷却水等的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木屑固定除油菌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木屑作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QK-1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原油去除率大大高于单纯投加菌液或菌液和木屑的混合物。原油浓度为10.0~30.0g·L-1时,固定化除油菌QK-1的原油去除率为75.5~94.3%,最佳投加量为干重15.0g·L-1。研究表明,除油菌的固定化培养基对其原油去除率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其中碳源和氮源对其影响较大,pH则不太明显。固定化培养基的优化方案为:蔗糖10.0g·L-1,牛肉膏6.0g·L-1,酵母粉1.5g·L-1,pH8.0。  相似文献   

9.
生物吸附剂-活性污泥法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艳芬  叶锦韶  尹华  彭辉  张娜 《生态科学》2006,25(4):335-338
研究了复合生物吸附剂FY01和活性污泥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铬的生物吸附分为快速15g·L-1污泥对通用电镀废水、康力电镀废水中铬的联合去除率分别高达97.7%和88.1%,比两者单独处理电镀废水的吸附和缓慢吸附两个阶段.FY01具有良好的吸附稳定性,对废水的pH适应能力强,当pH=2.5~6时,10g·L-1FY01和5g·L-1污泥曝气处理2000mL电镀废水2h后,68.6mg·L-1含铬通用电镀废水中总铬的去除率达71.5~75.6%;50.1mg·L-1含铬康力电镀废水中总铬的去除率高达80.0~90.0%.FY01和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协同促进作用,10g·L-1FY01和除铬率总和分别高出39.8%、44.6%.  相似文献   

10.
以改性沸石、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载体材料,硼酸和氯化钙作为交联剂,采用吸附-包埋-交联法将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复合固定化制备成微生物小球.通过复合菌配比实验,考察其对氨氮的去除率以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累积量;对制成的固定化小球做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不同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率.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配比为3:2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82.32%,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累积量为0.032mg·L-1和0.053 mg·L-1;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沸石投加量为2g·100mL-1、温度为30℃、pH值为7.5、振荡速度为130r·min-1时,对氨氮达到最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90.31%,此法制得的小球机械性能和吸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对铁皮石斛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上,最适宜培养条件是MS 5.92 g·L-1+2,4-D 5 mg·L-1+IAA 1.5 mg·L-1+KT 0.62 mg·L-1+蔗糖37.5 g·L-1+琼脂0.8% (pH 5.9~6.0),暗培养15 d后再光培养;外植体捣碎后平铺于培养基上,最适宜培养条件是MS 4.74 g·L-1+2,4-D 1 mg·L-1+IAA 1.5 mg·L-1+KT 0.25 mg·L-1+蔗糖30 g·L-1+琼脂0.8% (pH 5.9~6.0),25 ℃持续光培养。  相似文献   

12.
檀笑  屈艳芬 《生态科学》2006,25(5):450-453
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年产汽车铝合金轮毂200万只,每天产生酸性废水80m3、碱性废水524m3、含锌含铜废水181m3、含铬废水48m3和含镍废水40m3,生产废水总产生量为873m3·d-1。废水总镍、总锌、总铬、总铜、pH、氟化物和COD的变化范围分别是5.34~18.72mg·L-1、50.11~97.63mg·L-1、2.66~16.21mg·L-1、1.50~11.36mg·L-1、5.2~8.4、5.0~17.4mg·L-1、80.9~161.9mg·L-1。铝合金轮毂生产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水量为1052m3·d-1,每个处理周期的运行时间为20h,系统运行稳定,连续30d出水均能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欧洲鹅耳枥带芽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 mg·L-1 2,4-D的出愈率最高为96.76%;0.5 mg·L-1 IBA处理的出愈率为97.22%;0.5 mg·L-1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5.03%。而WPM+0.5 mg·L-1 BA+0.1 mg·L-1 NAA+0.5 mg·L-1 IBA的出愈率为92.83%,WPM+0.5 mg·L-1 BA+0.5 mg·L-1 NAA+0.01 mg·L-1 IBA的出愈率为96.44%,而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要优于单一激素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因此最适合作为欧洲鹅耳枥叶片的诱导培养基。WPM+BA 2.0 mg·L-1+KT 2.0 mg·L-1+NAA 0.05 mg·L-1组合愈伤组织增殖效果最好,最适合欧洲鹅耳枥叶片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WPM+BA 0.5 mg·L-1+NAA 0.1 mg·L-1+2,4-D 0.1 mg·L-1组合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效果最好,分化率达13.54%。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已获得小黑杨无菌苗叶片,研究不同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不定芽诱导、丛生苗抽茎及幼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和激素对小黑杨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幼苗生根有一定影响。小黑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 BA 0.5 mg·L-1+NAA 0.05 mg·L-1,诱导率为100%。丛生苗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 0.2 mg·L-1+NAA 0.05 mg·L-1。幼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有两种:MS+NAA 0.25 mg·L-1或MH+IBA 0.2 mg·L-1,生根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15.
以野生红花白芨成熟蒴果为外植体,建立了白芨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白芨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原球茎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原球茎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 +土豆汁150 g·L-1,30 d后的芽增殖率达343%;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1+AC 0.5 g·L-1+土豆汁100 g·L-1,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的最佳方式是以水苔+树皮+椰糠+锯木粉(2∶2∶1∶1,V/V/V/V)为混合基质进行多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6.
叶佩青  檀笑  詹志薇 《生态科学》2011,30(5):541-546
利用解脂假丝酵母对Cr(Ⅵ)、Ni(Ⅱ)和Cu(Ⅱ)共存的模拟重金属废水及3种实际重金属废水进行了微生物吸附,结果表明,pH、吸附时间和菌浓度等均是显著的影响因素.Cr(Ⅵ)、Ni(Ⅱ)和Cu(Ⅱ)的去除均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准二级模型的拟合效果最理想,证明该菌种对重金属的吸附包括了多个步骤,其中化学吸附是限速步骤.解脂假丝酵母对共存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效果理想,1g·L-1菌体在120min时,对18.7~37.86mg·L-1Cr、2.39~9.21mg·L-1Cu、2.27~9.87mg·L-1Ni和0.43~1.32mg·L-1Zn的去除率分别为81.6%~84.6%、84.0%~100%、84.1%~100%和93.9%~100%.菌体的蛋白质、脂质和多糖均参与了重金属吸附,起作用的主要功能团是-OH、-NH2、-CH2、-CH3、-COOH、-CHO、C=C、-PO43-和-SO3H.  相似文献   

17.
以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3个芍药品种的茎段、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该发育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oing Bananas’的茎段愈伤诱导率达100%,增殖率在4.0以上,表现最佳;非胚性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IAA 1.0mg·L-1+6-BA 1.0mg·L-1+NAA 0.5mg·L-1+TDZ 0.5mg·L-1+CH 0.625g·L-1;愈伤组织转入到1/2 MS(Ca2+加倍)+2,4-D 2.0mg·L-1+ABA 0.5mg·L-1或ZT 1.0mg·L-1的培养基中,连续暗培养90后得到胚性愈伤;之后转入到成熟培养基1/2MS(Ca2+加倍)+6-BA 1.0mg·L-1+NAA 0.2mg·L-1中,见光培养60d,逐渐发育至球形胚和心形胚。在石蜡切片观察中,芍药的体细胞胚起源方式包括外起源和内起源两个途径。在外起源方式中包括单个表层细胞的外起源和多个表层下细胞的共同起源。3种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起始的位置和起始细胞数量,后期均形成原胚结构。胚性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对称分裂,未发现不对称分裂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采用L9(34)正交试验等方法,以野生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鳞片为外植体,分别在光照和黑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TDZ、NAA、2,4-D不同浓度配比对宜昌百合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愈伤组织进行了的组织学观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NAA对体胚苗壮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5 mg·L-1+NAA 1.0 mg·L-1+2,4-D 0.05 mg·L-1,诱导率为62.690%;黑暗条件下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5 mg·L-1+NAA 1.5 mg·L-1+2,4-D 0.1 mg·L-1,诱导率为59.423%。胚性愈伤组织黄绿色或深绿色,颗粒状明显;非胚性愈伤组织松散易碎、呈水渍状,经石蜡切片观察可观察到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核大、胞质浓,且细胞内含丰富淀粉粒,细胞直径为50~80 μm。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较大,未见明显细胞核,直径约为100~180 μm。体胚苗壮苗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AC 1 g·L-1,培养60 d后,幼苗移至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基质中,成活率为90%。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宜昌百合鳞片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为宜昌百合利用胚状体进行无性育种以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