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组(I/R组)、实验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游离左侧肾蒂血管,不夹闭,观察60 min关闭腹部。I/R组大鼠开腹后切除右肾,左肾蒂血管分离,观察15 min后用无损伤动脉夹持续夹闭左肾蒂血管45 min后,关闭腹部,恢复左肾血流。实验组开腹后切除切除右肾,左肾蒂血管分离,行4个循环夹闭左肾蒂血管1 min/再灌注4 min预处理后,无损伤动脉持续夹闭45 min,关闭腹部,恢复左肾血流。比较各组大鼠术后尿素氮值(Burea nitrogen,BUN)与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肾组织病理学评分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 light chain 3,LC3)和自噬基因Beclin-1的表达。结果:所有大鼠在实验过程无死亡。I/R组、实验组再灌注后4 h、24 h的BUN与SCr值显著高于Sham组(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Sham组(P0.05),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I/R组(P0.05);I/R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5),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I/R组(P0.05)。实验组大鼠再灌注后24h 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相对表达量与肾组织病理学评分、BUN、SCr值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自噬,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2只雄性C57BL/6随机分为2个组(n=6),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I)。IRI组血管夹夹闭左肾动脉,置于32℃温箱后1h松开血管夹,去除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再灌注24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ERK、p-ERK的表达,PCR检测MCP-1、IFN-γ。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IRI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肾脏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明显,还可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ERK、p-ERKWestern印迹结果PCR显示MCP-1、TNF-α也明显上调,但ERK表达不变。结论在肾缺血再灌注中,ERK激活介导的炎性后府可能参与了肾扣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单肾切除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肾切除对照组C组、单肾切除糖尿病模型组D组、单肾切除糖尿病螺内酯干预组S组(50mg/kg/day灌胃)。给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改变,肾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HGF水平的变化。结果:给药6周后,D组与C组相比,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和肾重/体重显著增高(P<0.05),螺内酯治疗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肾重/体重,但对其它指标无明显影响;形态学显示,D组与C组相比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多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螺内酯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RT-PCT、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组和S组HGF表达均增加(P<0.05),而D组HGF表达明显低于螺内酯治疗组。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上调HGF的水平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肾镜下肾盂灌注冲洗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猪模型。方法:家猪10头,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按时间点分为基础状态(Basic)、术后0h、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 5个亚组。猪肾穿刺造瘘,利用自体盲肠内容物加入肾盂冲洗液中,模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持续肾盂灌注冲洗1h。每个时间点观测肛温(T)、呼吸(RR)、心率(HR);采血行血细胞计数分析(WBC、RBC、PLT)、肾功能(Cr、BUN、β2-MG)测定、血清IL-6、IL-10、TNF-α含量测定;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在术后6 h-24 h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模型组肾脏组织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均较假手术组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本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临床病人PCNL并发SIRS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亚型转变及意义。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n=6)和缺血/再灌组(IRI,夹闭肾动脉45 min,n=24)。IRI组分别于术后0、6、24和72 h取肾组织,每个时相组6只大鼠。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MIF、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活化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巨噬细胞M1和M2亚型的分布特征。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大鼠肾局部损伤情况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在24 h时最为严重,之后逐渐恢复。PCNA在再灌后表达明显增加,6 h达峰值,72 h表达下降。相比于正常组,再灌组大鼠肾组织中MIF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CP-1表达则在6 h达峰值,随后下降;而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24 h达峰值,72 h表达下降。更进一步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6 h时,M1亚型分布达最高值;之后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M1亚群相对含量开始下调,M2随之升高。结论: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早期,M1巨噬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发挥主要作用,随后M2型表达逐渐上调,并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修复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肺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prague-Dawly(SD)大鼠3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A组)、肾脏再灌注损伤组(B组)和EPO预处理组(C组),每组12只。A组大鼠只打开腹腔,游离双侧肾蒂但不夹闭;B组与C组都建立了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且C组在夹闭肾蒂前2 h腹腔注射人重组EPO(5000 U/kg)。术后24 h,处死大鼠,检测肺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A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肾小管结构正常,未见明显上皮细胞肿胀、脱落,肺泡结构基本完整,肺泡间隔未增厚,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鼠毛耸立,无光泽,饮水量减少,肾小管结构破坏消失,肾小管扩张,可见大量蛋白管型,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缩窄,肺泡间隔增厚,组织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精神状态有所恢复,一般状况尚可,肾小管损伤较B组轻似,肾小管坏死区域有所减少,坏死偶见,肺泡壁轻度破坏,结构较为清晰,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与C组大鼠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HO)-1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都显著高于A组,C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而C组SOD和GSH-Px的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A组与C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EPO用于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能缓解肺内氧化应激状态,促进肾功能及肺组织恢复,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D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足细胞表面相关蛋白(podocin)表达的变化,探讨podocin分子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30只和模型组(M组)30只,各组又分为lh、3h、6h、12h、24h、48h六个亚组,每个亚组各5只.采用Westem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皮质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并观察各组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组尿素氮于6h开始升高,且48h达高峰(P<0.05);血肌酐48 h才升高(P<0.05).Podocin 蛋白在3h表达开始下降,以后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podocin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且48h组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1)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大鼠肾功明显发生改变,尿素氮早期开始升高,血肌酐晚期升高明显,说明造模成功.(2)大鼠肾脏足细胞podocin的蛋白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改变,早期下降不明显,3h组开始逐渐下降,48h组下降最明显.此结果表明podocin蛋白在肾脏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表达减少.我们可以推想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podocin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表达逐渐减少的同时,也破坏了与足细胞相关蛋白之间的联系,这种关系的破坏最终导致足细胞受损.通过对足细胞表面蛋白podocin的研究,对将来肾脏足细胞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逆行输尿管导管灌注凝血酶溶液观察大鼠肾脏出血肉眼血尿局部止血的疗效。方法通过单侧肾穿刺配合全身肝素化制备大鼠肾脏出血肉眼血尿模型。32只SD大鼠模型随机分作4组,分别以低、中、高三种不同浓度的凝血酶及生理盐水经输尿管导管行该侧肾盂逆行灌注。检测灌注前及灌注后各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值、外周血血色素水平、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肌酐水平等指标。结果三种不同剂量的凝血酶溶液组灌注后尿红细胞计数水平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凝血酶溶液中、高剂量组给药后5min及40 min尿红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不同剂量的凝血酶溶液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灌注后40 min检测的大鼠外周血血色素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凝血酶中、高剂量组灌注后40min大鼠外周血血色素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灌注凝血酶溶液前、后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肌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逆行灌注凝血酶溶液对大鼠肾穿刺术后严重的肾出血有明显迅速的止血效果,且有一定的量效依存关系;同时对大鼠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未发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模型组及甲泼尼龙治疗组,每组10只。各组在第1、3、7d分别舌下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第7天分离各组大鼠肾组织行HE染色后,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的组织形态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肾脏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第1、3、7天血清中Cr和BUN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第3和7d血清中Cr和BU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有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变性坏死及结构紊乱等;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病变明显减轻;(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中MIF的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肾组织中MIF的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甲泼尼龙可能通过减少MIF表达减轻百草枯对大鼠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纤维化影响, 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血压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SHR和同龄Wistar京都大鼠(WKY)随机分为4组(n=6):安静WKY对照组(WKY-S)、安静SHR对照组(SHR-S)、低强度运动组(SHR-L)和中强度运动组(SHR-M)。SHR-L组、SHR-M组分别以14 m/min(最大有氧速度的35%)、20 m/min(最大有氧速度的50%)在0°坡度的运动跑步机上跑步,共运动14周,每周5次,每次60 min,WKY-S和SHR-S组安静饲养。14周后,运动训练结束72 h后检测大鼠血压;之后取血和肾脏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苏木精与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沉积情况,计算肾脏胶原容积分数(CVF),检测肾脏 AngⅡ、AT1R、TGF-β、α-SMA、CTGF蛋白表达。结果: 与WKY-S组相比,SHR-S组的血压和血清SCr、BUN含量、肾脏CVF水平和AngⅡ、AT1R、TGF-β、α-SMA、CT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SHR-S组相比,SHR-L组和SHR-M组血压和血清SCr、BUN含量、肾脏CVF水平和AngⅡ、AT1R、TGF-β、α-SMA、CTGF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且SHR-M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结论: 有氧运动可通过抑制肾脏AngⅡ-AT1R-TGF-β通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纤维化与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