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胃粘膜内CD3+细胞,S-100+树突状细胞和nNOS的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及意义.检测标本均取自胃窦部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结果显示CD3+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腺上皮和固有膜内,而S-100+树突状细胞则主要位于固有膜内,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 P<0.01),nNOS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基底部,但各组之间nNOS的表达程度不同,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认为,对CD3+ 细胞,S-100 +树突状细胞和nNOS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判断胃炎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疗效,而且也为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胃粘膜内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及意义。检测标本均取自胃窦部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结果显示 CD3+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腺上皮和固有膜内 ,而 S- 10 0 +树突状细胞则主要位于固有膜内 ,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 ,浅表性胃炎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n NOS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基底部 ,但各组之间 n NOS的表达程度不同 ,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我们认为 ,对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检测 ,不仅有助于判断胃炎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疗效 ,而且也为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NF κB和TGF 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Hp+ 和Hp-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胃窦部活检标本。结果 NF κB和TGF α在正常组胃粘膜内弱表达。在胃炎病人 ,NF κB和TGF α表达增强。特别是在Hp+ 组 ,NF κB和TGF α呈高表达 ,与Hp-组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P <0 0 1)。此外在G细胞和部分腺上皮的细胞核内也呈高表达。TGF α常以颗粒状的特征位于腺上皮细胞核上区而且高表达。结论 NF κB和TGF α的表达在胃炎组增强 ,而且Hp+ 组远高于其他两组。NF κB和TGF α二者的表达平行且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患者粘膜内EGF和TFF1的表达及G细胞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的表达及G细胞相关研究.方法免疫细胞化学.结果 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粘膜内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减弱或消失,而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萎缩性胃炎的肠化区EGF和TFF1均为阴性,但与其相邻的腺体内TFF1仍为阳性反应.G细胞数目在Hp 和H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无差异(P>0.05);但萎缩性胃炎的G细胞显著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炎粘膜内的EGF和TFF1表达减弱或消失与Hp或其它致病原有关.肠化区内的TFF1消失,可能与细胞恶变有关.Hp 组患者的G细胞无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F4及其小肽PF417 70对新鲜脐血CD34+细胞的趋化作用及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 (MACS)分选CD34+细胞 ,利用Transwell穿孔板测定PF4对CD34+细胞的趋化作用 ;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荧光标记的粘附分子及CXCR4的表达。结果 :①PF4对脐血CD34+细胞有趋化作用 ,PF4组的趋化百分比为 15 7.43%± 5 0 .0 6 %(P <0 .0 5 ) ,PF417 70组为 187.0 2 %± 10 .6 9%(P <0 .0 5 )。②PF4作用于CD34+细胞时 ,CD49d和CXCR 4表达增加 ,对其它粘附分子CD31,CD44 ,CD11a ,CD6 2 p ,CD6 2E的表达没有影响。 结论 :PF4对脐血CD34+细胞有趋化作用 ,促进整合素CD49d及CXCR4的表达 ,PF4有助于脐血干细胞的归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慢性胃炎(CG)患者胃窦粘膜内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EC细胞)、嗜铬粒素A细胞(CgA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p相关性慢性胃炎胃窦部粘膜内EC细胞、CgA细胞的分布。结果1.Hp^+组CgA^+细胞数低,与Hp^+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EC细胞数随病理类型加重呈下降趋势,三组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CgA^+细胞数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Hp感染和慢性胃炎胃窦部EC细胞和CgA细胞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儿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HPS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初诊HPS患者(初诊组)、11例经诱导治疗后临床缓解者(缓解组)及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HPS患者初诊组及缓解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均升高(P0.05)。与初诊组相比较,缓解组CD4+CD25+Treg细胞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增多可能是HPS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变化对于HPS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SP60与PCNA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p 和Hp-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的PCNA和HSP60。结果PCNA在浅表性胃炎以弱阳性或阳性表达为主,在萎缩性胃炎以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为主。与Hp-患者相比,Hp 患者胃粘膜PCNA的表达显著增强,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HSP60在Hp 患者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阳性率分别为40·0%和76·9%,Hp 患者胃粘膜HSP60的表达比Hp-患者强(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增强了PCNA、HSP60在胃粘膜中的表达,与胃粘膜的病理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可能是胃粘膜病变趋势或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增就已呈现下降趋势 ,最大仅扩增了 5 3 3± 6 2倍。对比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由第 0天至第 7天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而CD3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CD34 +富集细胞的CFU GM和CD34 +细胞最大分别扩增了 185 7± 14 1和 191 7± 188 8倍 ,明显高于MNC的 12 4± 3 2和 5 0 6± 33 2倍 ;而CD34 +富集细胞和MNC的BFU E则只实现了少量扩增 ,分别为 7 2± 5 2和 10 1± 3 4倍。结果显示 ,从CD34 +富集细胞出发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 ,可以得到更多的CD34 +细胞和CFU GM集落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10.
人慢性胃炎胃粘膜内胃泌素及其mRNA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胃粘膜对细胞内胃泌素 (G)及其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标本均来自活检的胃窦部粘膜组织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 对照组G细胞及GmRNA阳性细胞数 ,与浅表性胃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不论对照组还是胃炎组的G细胞数量与GmRNA阳性细胞均有平行关系。结论 证明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的胃泌素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功能保存完好 ,因此检测G细胞的数量及GmRNA不仅可以帮助了解胃炎的萎缩程度 ,而且能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A蛋白金银—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GS-PA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外分泌部含高血糖素的单个A细胞(单A细胞)及合胰岛素的单个B细胞(单B细胞)密度的变化.在一次大剂量腹腔注射STZ后第5天和第10天,大鼠胰腺外分泌部单A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大鼠增加,而单B细胞密度在注射STZ后第5天较对照组大鼠减少,但在第15天与对照组大鼠接近.在第15天,一些单B细胞分布在靠近胰岛的腺泡中,岛周腺泡含单B细胞的胰岛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胰腺外分泌部的单A、单B细胞在分布特征上与中间细胞相似,在糖尿病时其数量变化也与中间细胞一致,因此,本研究所观察到的单A、单B细胞与前人报道的中间细胞有密切关系.上述单A、单B细胞密度的变化提示,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中的B细胞被STZ破坏后,其外分泌部可能有某些细胞通过中间细胞向单A、单B细胞发生了转化或者单A、单B细胞即此转化过程中的中间细胞.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毛霉目中6科16属40个种共60株真菌DNA的G+C含量与分布作了系统的研究。在提取DNA时选用了Storck等人在Marmur提取细菌DNA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菌DNA提取法,经过一些修改后成功地提取了毛霉目真菌的DNA。经该法提取的DNA片段长、纯度高,在热变性时DNA的增色效应一般都大于35%。各个种的GC含量大致有一固定值。根据所测毛霉目16属各属真菌的平均GC含量,可将它们分为明显的三组:Gongronella, Haplosporangium, MortierellaSyncephalastrum为一组,GC含量最高为46.0-49.8%; Cunninghamella单独成一组,GC含量最低只有28.8%;其他各属包括Absidia, Mucor, Rhizopus等GC含量介乎这两组之间,分布于34.9-41.9%。这一次序除Helicostylum与Circinella的数值低于他人的报道外,其余和文献报道值一致。一般属内GC含量变化小于10%,种内变化小于2%。所测得的G+C mol%对分Syncephalastrum monosporum Zheng et al.和Mortierella ramanniana (Moeller) Linneman的合理归属提供了佐证。对某些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值有出入的原因作了讨论和分析。对采用Mandel等1970年建议的公式GC=(Tm 0.1×SSC/50.2)-0.990来计算GC含量的依据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us)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组织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藏酋猴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观察描述,主要研究了甲状腺C细胞和甲状旁腺嗜酸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5.
人脐带血有核细胞冷冻干燥保存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之而产生的保存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有低温保存的研究,但未有冻干成功的报道。实验试图用冻干的方法来长期保存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冻干过程中选用PVP、HES和各种糖类作为保护剂,一次干燥阶段搁板温度控制在-30℃,二次干燥时搁板温度控制在 15℃,整个冻干过程为52.5h。冻干后复水性能极佳,能够在30s内完全复水,用显微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完整;用流式细胞仪进行PI染色和CD34^ 抗体跟踪检测,测得有核细胞存活率为55.67%,CD34^ 抗体跟踪检测得到CD34^ 细胞占淋巴细胞的3.61%。  相似文献   

16.
常玉珍 Carl.  SD 《昆虫学报》1991,34(4):413-41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bner)5龄幼虫侧单眼神经的神经围膜、周神经细胞和其他神经胶质.神经围膜与若干周神经细胞包围若42根轴突.周神经细胞的原生质膜在它们的侧面和内面高度卷曲,并与相邻细胞交错对插,这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特殊连接方式;它们的外面以桥粒和半桥粒固定在神经围膜内面.周神经细胞由神经胶质细胞演化而来,所形成的膜称神经束膜,它与神经围膜组成围在侧单眼神经外面的神经鞘.侧单眼神经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大而平整,具有许多突起物(相当于脊椎动物的少突神经胶质细胞),每一个突起物包被一个感光轴突.神经胶质细胞包被轴突的形式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相邻轴突间插入15层神经胶质细胞突起物所形成的普通轴系膜形式,另两种是神经胶质细胞突起物在一个轴突的周围,由一些褶所形成的不同形式.最后,对这些神经胶质细胞以不同形式包被轴突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两株菌种青虫菌(B.t.var.galleriae)和HD—1(B.t.var.kurstaki)的培养性状显著不同.摇瓶培养条件下,后者从菌体细胞开始分化到芽孢及伴孢晶体成熟需要的时间比前者长37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 45例喉鳞癌组织 (其中 35例取癌中心为癌组 ,另 10例取癌旁组织为癌旁组 )中的肥大细胞 (MC)进行研究。结果 :1.癌旁组织中有丰富的 MC浸润而癌间质中 MC脱颗粒明显 ;2 .阿尔辛蓝·藏红 (AB· S)染色 ,二组 MC的组化性质显示出了差异 ;3.喉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阳性表达与 MC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4.癌间质 MC属类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 (TC)型 ,常与癌细胞有紧密接触 ,并可见 MC颗粒脱向癌细胞。结果提示 :MC与癌细胞关系密切 ,可能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