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 cDNA克隆及序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珍稀毒蛛种虎纹捕鸟蛛 (Selenocosmia huwena)毒腺中分离纯化的虎纹捕鸟蛛毒素 - (Huwentoxin ,HWTX- ) ,其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溶液构象均已阐明 ,生理功能实验已证实 HWTX- 是一种作用于突触前膜的神经毒素和高阈值钙通道抑制剂 .为深入开展对 HWTX- 的应用研究 ,根据 HWTX- 多肽氨基酸序列 ,设计其 N-端、C-端和中间段 3组简并引物 (引物 、引物 和引物 ) .从虎纹捕鸟蛛毒腺提取制备 m RNA,逆转录合成 c DNA.以引物 和引物 为引物 ,采用 PCR方法对虎纹捕鸟蛛毒腺总 c DNA进行简并引物扩增 ,得到两条相对特异性的 DNA片段 ,产物直接与 PCR克隆载体 p UC- T连接 .重组子经原引物再次 PCR扩增和同位素标记引物 进行 Southern分子杂交鉴定 .对 4个重组子测序结果表明 ,有 1个重组子所对应的氨基酸顺序与 HWTX- 一致 ,Gen Bank数据检索说明 HWTX- c DNA编码序列确实是一个从未报道的序列 .本研究结果为 HWTX- 在真核细胞表达 ,大量获取蜘蛛毒素组分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2.
应用RAPD技术对蜘蛛系统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技术检测了3 类不同蜘蛛的系统发生关系.用12 个随机引物对各实验蜘蛛的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8 个引物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类蜘蛛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所有8 个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地穴型蜘蛛与结网型蜘蛛间的遗传距离及结网型与游猎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比地穴型与游猎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近,体现了蜘蛛由地穴→结网→游猎的系统演化进程.这一结论与根据古生物学、胚胎学、形态学及生态学等得出的结论一致,从而进一步从DNA 分子水平上为蜘蛛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2008年5~10月,采用随机捕捉法、扫网法和扣管法相结合,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灌丛、竹林、稻田等生境的蜘蛛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1937头,隶属于24科81属159种,其中以跳蛛科(38种)、园蛛科(29种)和球蛛科(23种)最多,占总量的56.6%。稻田内结网型蜘蛛数量明显少于竹林和灌丛,而游猎型蜘蛛数量则相对较多,群落稳定性较差;灌丛空间异质性大,蜘蛛数量大、种类丰富,群落稳定性强;竹林生境单一,但受人为干扰较小,地面相对干燥,结网型蜘蛛介于灌丛和稻田之间,游猎型蜘蛛则很少,但均匀度较高。3种生境蜘蛛群落结构为中等不相似,表明植被类型与蜘蛛群落结构密切相关。另外发现5~10月灌丛蜘蛛群落里肖蛸科的西里银鳞蛛Leucauge celebesiana处于优势种地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得到的两个毒素多肽。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含 33个氨基酸残基 ,其中包含 6个半胱氨酸残基 ;而其天然突变体只比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少了C端的色氨酸残基。MALDI TOF质谱测得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的分子量分别为 385 3.35和 36 6 7.4 0。通过比较其理论分子量和质谱测定的分子量表明两个多肽的 6个半胱氨酸残基分别形成了三对二硫键。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与从同一种蜘蛛分离得到的凝集素 I具有 70 .5 %的序列相似性。生物学活性实验表明 ,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具有使美洲蜚蠊可逆的致瘫作用 ,其半有效剂量 (ED50 )为 (1 92 .95±1 2 0 .84 ) μg/g (P =0 .95 ) ,而且能加强由电刺激引起的大鼠输精管收缩 ;而其天然突变体却不具有上述生物学活性 ,表明C端色氨酸残基为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生物学活性相关残基 ;同时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都不具有类似于凝集素 I对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表明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和凝集素 I两者氨基酸序列中不同氨基酸残基对于决定两者的生物学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虎纹捕鸟蛛昆虫毒素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离子交换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虎纹捕鸟蛛粗毒分离纯化到 2种虎纹捕鸟蛛毒素 ,命名为虎纹捕鸟蛛毒素 Ⅶ和虎纹捕鸟蛛毒素 Ⅷ .经质谱测定这 2种毒素的分子量分别为 3981 0 2和 4 171 12 .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 ,这 2种虎纹捕鸟蛛毒素同源性非常高 ,只有 6个残基位点的不同 .虎纹捕鸟蛛毒素 Ⅶ和虎纹捕鸟蛛毒素 Ⅷ的生物学功能相似 ,都能对蝗虫起到麻痹作用 ;对小鼠的中枢神经作用高剂量能使小鼠产生致死 ,但低剂量虎纹捕鸟蛛毒素 Ⅷ能使小鼠产生惊厥反应 ,而低剂量虎纹捕鸟蛛毒素 Ⅶ不能使小鼠产生惊厥反应 ;这 2种毒素都能阻断小鼠离体膈神经膈肌的神经肌肉传递 ,且与虎纹捕鸟蛛毒素 I混合后都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蜘蛛目中几个科的代表种的毒腺形态特征及其位置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在测量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不同种类蜘蛛毒腺的解剖方法。结果表明:蜘蛛毒腺的位置和形态与蜘蛛的进化、生活方式和蛛体形态有一定关系,即低等及地下穴居种类(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等)的蜘蛛毒腺多前位(型)于螯基内;其余的多后位(型)于头胸部前段内。蜘蛛毒腺的重量与其体重之间为正相关,如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的相关系数rAl=0.9846(P<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38 0.1829x;蜘蛛毒腺的长度与其头胸长之间为正相关,如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的相关系数rc3=0.9858(P<0.01),方程式为:y^=-0.1641 0.5325x;蜘蛛毒腺的宽度与其头胸宽之间为负相关,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的相关系数rD3:=-0.9704(P<0.01),方程式为:y^=0.2498—0.0072x。  相似文献   

7.
蜘蛛在茶园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条件和管理方式的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变化,于2011年3月份—2011年10月份,运用振落承接和过筛法对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蜘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组成: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在科、属、种的组成及个体数量上,均表现为有机茶园高,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低,且在物种数和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管巢蛛科和狼蛛科是3种类型茶园的优势类群,球蛛科、跳蛛科、狼蛛科、皿蛛科的物种优势度大于10%。(2)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重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3)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组成与普通茶园差异较大,无公害茶园与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差异较小;3种类型茶园的茶丛蜘蛛群落个体数、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地表,且表现为机茶园多,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最少。蜘蛛的功能群采集发现,在3种茶园中结网蜘蛛少,而主要是游猎蜘蛛。(4)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因其周边生境结构复杂(竹林、小灌木及杂草),植被丰富,形成植被缓冲带,改善了茶园小气候环境,增加了茶园土表覆盖度,可明显提高茶丛和地表游猎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条件好、干扰少的有机茶园中的蜘蛛物种数量、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受损生态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的普通茶园。  相似文献   

8.
虎纹捕鸟蛛毒素V是从虎纹捕鸟蛛毒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昆虫毒素.它含有35个氨基酸残基,其中6个半胱氨酸形成三对二硫键.首先采用多酶将天然的肽链裂解后,通过MALDI-TOF质谱分析酶解肽段,推断出1对二硫键位于Cys9-Cys21,然后利用改进的部分还原分步测序法,确定虎纹捕鸟蛛毒素V的另外2对二硫键的配对方式为Cys2-Cysl6和Cys15-Cys28.因此,虎纹捕鸟蛛毒素V的3对二硫键分别以Cys2-Cys16,Cys9一Cys21,Cys15一Cys28(即1-4、2-5和3-6)的方式配对.  相似文献   

9.
三种蜘蛛粗毒对NG108—15细胞电压门控钠通道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小鼠神经细胞瘤×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杂交细胞NG108-15,通过全细胞记录(whole-cellrecording)模式的膜片钳技术,检验了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海南捕鸟蛛(Selenocosmia hainana)和广西大疣蛛(Macrothele guangxiasp)的粗毒对NG108-15细胞膜上电压门控TTX敏感型钠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结果表明,三种蜘蛛粗毒对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没有明显作用,但对TTX敏感型的快钠电流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应.抑制效应呈量效关系.三种粗毒抑制钠电流的EC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2010,(9):74-75
<正>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时刻演绎着生存竞技,形态各异的蜘蛛捕食让人触目惊心。蜘蛛按照捕食的方式可分为结网蜘蛛、洞穴蜘蛛和游猎蜘蛛,前两种蜘蛛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游  相似文献   

1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了两个不同地区的野生鲫鱼(Carassius a uratus L.)和4个金鱼(Carassius auratus Var.)代表品种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用26个随机引物对各品种实验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平均每个品种观察到约134个标记,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在1-16个之间。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金鱼和鲫鱼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共亨度高,进一步证实了金鱼由野生鲫鱼演化而来,聚类结果表明,草金鱼形成后,首先演化为文种鱼,然后由文种再形成龙种和蛋种两个品系。 Abstract:Genomic DNA polymorphisms in the wild crucian from rwo different areas and in four representative varieties of goldfish were detected by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technique.The genomic DNA of each variety of fish was amplified with 26 primers.On average,about 134 RAPD markers were observed by each variety.The markers obtained by a single primer varied from 1 to 16.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of the goldfish and wild crucian have a high proportion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fragment shared.This further verified that goldfish is evolved from wild crucian.The clust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after emerging,grass goldfish is evolved to wen goldfish,then through wen goldfish evolved to dragoneye goldfish and oval goldfish.  相似文献   

12.
S J Molnar  L E James  K J Kasha 《Génome》2000,43(2):224-231
A doubled haploi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population that was created from a cross between cultivars 'Léger' and 'CI 9831' was characterized by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for resistance to isolate WRS857 of Pyrenophora teres Drechs. f. sp. maculata Smedeg., the causal agent of the spot form of net blotch. Resistance, which initially appeared to be conferred by a single gene from the approximate 1:1 (resistant : susceptible) segregation ratio of the doubled-haploid (DH) progeny,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genomic regions by RAPD analysis. Of 500 RAPD random primers that were screened against the parents, 195 revealed polymorphic bands, seven showed an association to the resistance in bulks, and these seven markers were mapped to three unlinked genomic regions. Two of these regions, one of which was mapped to chromosome 2, have major resistance genes. The third region has some homology to the chromosome 2 reg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simultaneous location of markers for more than one gene governing a trait by using RAPD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中国东北的大豆发斑病菌(Cercosporidiumsojinum)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计获得了111个RAPD标记,其中86.5%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试验证明,RAPD技术分析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变异可提供大量分子标记,综合分析13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谱带可将供试菌株清楚分开。RAPD技术是一项操作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方法,极具对病菌群体遗传分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中国东北的大豆发斑病菌(Cercosporidiumsojinum)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计获得了111个RAPD标记,其中86.5%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试验证明,RAPD技术分析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变异可提供大量分子标记,综合分析13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谱带可将供试菌株清楚分开。RAPD技术是一项操作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方法,极具对病菌群体遗传分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土壤可培养细菌DNA的提取及RAPD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改进的CTAB-溶菌酶-蛋白酶K裂解法抽提土壤可培养细菌总DNA,直接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分别测试了不同浓度镁离子、dNTP、模板DNA、引物、DNA聚合酶及牛血清白蛋白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研究,确定了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稳定的RAPD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云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是稻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水稻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本研究通过对形态学性状的观测,及ISSR和RAPDUPGMA聚类分析,将云南普通野生稻划分为4个类型,即元江类型、景洪紫杆直立型、景洪绿杆直立型和景洪匍匐型。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RAPD引物各11个,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带11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26%,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PPB值为76.77%,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1)。此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云南普通野生稻不同类型与其它地区普通野生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是稻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许多优良性状, 是水稻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本研究通过对形态学性状的观测, 及ISSR和RAPD UPGMA聚类分析, 将云南普通野生稻划分为4个类型, 即元江类型、景洪紫杆直立型、景洪绿杆直立型和景洪匍匐型。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RAPD引物各11个, 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带113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26%, 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 PPB值为76.77%, 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951)。此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 云南普通野生稻不同类型与其它地区普通野生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麦双引物RAPD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APD标记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标准的RAPD的反应是以10个寡聚核苷酸作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基因组的部分片段,我们在研究外源DNA导入小麦后外源遗传物质的追踪时,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了双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双引物反应能够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双引物扩增出的新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无同源性,并对双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三尖杉科植物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Li、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Li和篦子三尖极Cephalotaxus oliveriMast。,经筛选Operon公司的4组80个引物,其中114个引物的谱带清晰呈多态性。采用UPGMA法对各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