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陕西省大鸨东方亚种越冬分布与救助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文  吴逸群  许秀 《四川动物》2013,32(2):306-307
本文通过9年来陕西省11次共12只大鸨Otistarda dybowskii救助事件分析及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介绍了陕西省越冬大鸨的分布,分析了被救助大鸨的发现地点、伤病原因。对当地大鸨的后续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大鸨的现状和研究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孔有琴  李枫 《动物学杂志》2005,40(3):111-115
大鸨(Otistarda)是栖息于广阔草原的重要濒危鸟类,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本文根据近年国内外对该物种的研究结果,对其亚种分布、种群数量、生态生物学、种群遗传结构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方面作了综述。通过对其生存现状、受胁原因、研究动态的论述,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报道并探讨了河北省在大鸨迁徙途径中的重要性,河北省大鸨的地理分布与居留期变化,大鸨的保护工作及其保护与研究展望,指出河北省是大鸨重要的越冬地.  相似文献   

4.
《四川动物》2009,28(4)
据中国大鸨保护与监测网消息,继2009年3月国家林业局在北京林业大学成功主办了“大鸨保护与管理研讨会”后,为了加强大鸨保护工作的国际合作,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和保护信息的交流,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决定2009年12月4~6日在北京召开“首届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国际研讨会”。会议旨在通过广泛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加强大鸨保护工作的国际合作,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和保护信息的交流,推动国际性大鸨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大鸨(Otis tard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对大鸨重要栖息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将为大鸨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至2020年,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大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选择33个监测地点,对大鸨的数量、性别和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鸨种群数量从2017年193只增加至2020年253只;大鸨1月的越冬种群数量从2017年67只减少至2019年55只,2020年重新恢复至67只。各月大鸨种群数量呈现较大的变化,数量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10月。12月至次年2月,越冬种群数量50 ~ 70只。雌性大鸨从3月开始监测到,数量高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达到50 ~ 70只,不同的年份略有差别;6月之后数量开始下降,至9月开始略有回升,在10月以后,野外基本观察不到雌性个体。在野外易于观察的4月,2017至2020年4年中雌雄比的平均值是1︰2。2017年和2018年,大鸨在马鞍山区域分布较多,数量也较为稳定。然而进入2019年,分布地点减少,这可能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2020年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将2014年调整出保护区范围的马鞍山区域重新划入保护区中,湿地和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大鸨分布地点数量逐渐恢复。针对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退耕还草、加强保护空缺管理及禁牧等保护措施对大鸨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图牧吉冬季大鸨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鸨(Otis tarda)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本区越冬数量达到165只(其中保护区内记录到85只)。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的越冬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大鸨越冬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对大鸨越冬地管理及越冬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鸨(Otis tarda)常栖居于草原和荒漠草原上,是典型的草原鸟类。近几十年来,由于农牧业活动加剧和偷猎狩猎,大鸨分布区日益缩小,部分前分布区已消失。IUCN将其列为易危(VU)级,我国将其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为加强该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大鸨分布与种群数量、食性、栖息地选择、繁殖生态、迁徙、行为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DNA条形码分析大鸨繁殖期动物性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性食物是满足繁殖期大鸨(Otistarda)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传统食性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大鸨繁殖期的动物性食物组成目前还不清楚,不同繁殖地大鸨的食性差异还有待研究。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具有工作量小、数据量大和分类精度高的优点。基于粪便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靠山核心区和马鞍山片区繁殖期大鸨的动物性食物种类和组成进行分析,并比较食物多样性的空间差异。物种累计曲线表明,研究中的最小采样强度(n=11)能够使MOTUs的检测限达到平台期。在24份大鸨粪便中,共发现29种不同动物性食物的DNA序列,均来源于无脊椎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的鞘翅目占比最高(44.83%)。按照科水平分类,以金龟科占比最高(24.14%),其次为蝗科(13.79%)、芫菁科(10.34%)和蓟马科(6.89%)。马鞍山片区大鸨对食物的取食频率和粪便中被检测到其所取食食物种数均显著高于靠山核心区,食物多样性也显著高于后者,大鸨食性表现出一定空间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大鸨食性与栖息地选择的关系,以及了解大鸨繁殖期的觅食对策奠定了基础,为保护部门有效保护和恢复大鸨栖息地提供了食性水平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分子食性分析方法用于其他动物的觅食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9.
Zhao ZX  Yan DH  Weng BS  Zhang B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907-1913
基于大鸨越冬期生境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和近年来白洋淀流域大鸨的分布点记录,选择3项一级指标和13项二级指标,用以表征影响大鸨越冬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并通过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白洋淀流域大鸨越冬生境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白洋淀流域内大鸨越冬适宜栖息地面积11907.25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4.1%;其中,最适宜生境面积4596.25 km2,仅占流域总面积的13.2%.研究区最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位于流域东部的白洋淀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I区)和流域西南部的行唐、曲阳2县(II区).I区和II区中最适宜生境面积之和达2803.55 km2,占流域内最适宜生境面积的61.0%.为保护流域内大鸨的越冬生境,须重点针对上述2个区域的特点,分别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大鸨的越冬数量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孝宗  马书钊 《四川动物》1996,15(4):169-169
大鸨的越冬数量及分布姚孝宗,马书钊1.洛阳市林技站洛阳4710002.孟津县林业局大鸨(o曲tiN.m-)为我国一类重点保护动物。但由于草原的过度开发,人类活动的干扰日趋严重,使大鸨的栖息面积日益减少,种群数量日渐下降。目前全世界约有大鸨op70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