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变形链球菌的免疫学 (一)、变链菌血清型在人群中的分布 就变链菌的免疫学和龋齿而论,先了解变链菌血清型别在人群中的分布是有必要的。 近来从人类牙斑分离培养的研究表明,c型是最常检出的血清型,不论年令、国家、标本部位或分离及血清分型的方法如何。c型经常约占分离数中的80%。其它血清型,如d、e、f和g型也被偶而的分离到。然而意外的是在最近的研究中,几乎没有发现a型和b型株。这个发现,与较早期证明牙斑标本中a型和b型占优势的报告是显著不同的。 别的调查者用生物分型方法也证明,与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长春市106名患龋儿童,103名分离出变形链球菌,阳性率为97.1%,对分得的变形链球菌用协同凝集方法鉴定血清型,结果为a型57株,占55.4%;d型39,占37.8%;c型31株,占30.1%;f型15株,占14.6%;e型13株,占12.6%;g型8株,占7.8%;b型2株,占1.9%。不同血清型变形链政治协商会议菌混合染率为47.6%。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高龋和无龋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V区遗传多态性与其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关系。方法选取课题组前期实验所得的维吾尔族高龋儿童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较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株18株和无龋儿童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较弱临床株12株。提取全菌DNA,经PCR扩增其表面蛋白可变区V区编码基因SrV~+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DdeⅠ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经DdeⅠ酶切后,高产糖组变链菌出现了4种基因型,低产糖组出现了3种基因型。这几种基因型在不同产糖组中的分布不同(P0.05)。结论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SrV~+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是其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择5-8岁的无龋齿和有龋齿的儿童各45例,进行牙齿表面的菌群分布与龋齿关系的研究,结果在有龋组中分离到变形链球菌8株,放线菌6株及拟杆菌26株,而在无龋组中未分离到变形链球菌,分离到放线菌1株,拟杆菌14株,两组比较,以上三种菌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5)。说明除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外〔1,2〕,还应考虑放线菌和拟杆菌在龋齿发生上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两组的兼性厌氧菌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无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29株,而有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1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7株,两组也有明显差异,故我们认为龋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病原菌来说,也可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作用,从两组兼性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的分布不同来看,亦应考虑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内生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高龋和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的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探讨变链素的产生与其致龋性及口腔微生态的关系.方法 从10例高龋儿童和10例无龋儿童牙菌斑内分离、鉴定得到80株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分为高龋组和无龋组.用平板法检测两组菌株产生的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Streptococcus oralis ATCC 10557的抑制情况,观察两组菌株产生的抑菌环大小, 测量记录数据,T检验比较两组菌株抑菌环均数差异.结果 高龋组产生的抑菌环平均值为10.4 mm,无龋组平均值为6.9 mm,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t值为3.098,P<0.05).结论 高龋菌株产生的变链素对ATCC 10557有更大的抑制活性,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的抑制活性与其致龋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34种市售牙膏对变形链球菌血清型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形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牙膏是防龋、抗龋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采集了34种市售牙膏(其中国产牙膏25种,中外合资牙膏9种)作对变链菌c、e、f血清型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实验中所用的所有牙膏对变链菌血清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广州产的黑妹儿童牙膏的作用最强,最全面;国产牙膏与中外合资牙膏的作用比较,两者无差异;国产牙膏中的儿童牙膏对变链菌c、e、f血清型的作用,明显强于成人牙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不同龋敏感中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与ldh基因多态性及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从前期实验分离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口腔变形链球菌中筛选出: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口腔变形链球菌高龋组变形链球菌35株[龋失补牙数(dmft)≥5],无龋组变形链球菌37株[龋失补牙数(dmft)=0];27株表现乳酸脱氢酶高活性,24株低活性;汉族儿童口腔中分离的高龋和无龋变形链球菌各35株,高活性和低活性各25株,使用特异引物扩增细菌组DNA,获得结构基因ldh,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和汉族儿童MseⅠ酶切ldh-RFLP表现A、B两种基因型;而MnlⅠ、DdeⅠ、NlaⅢ和AluⅠ消化扩增产物未发现多态性。MseⅠ产生的B基因型菌株在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汉族儿童高龋组的检出均高于无龋组(P0.05),A、B两种基因型在不同酶活性组的分布不同(P0.05),高酶活性组B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低酶活性组;A、B基因型在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和汉族高龋组、无龋组,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的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并未表现出差异性,ldh基因多态性与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及龋高敏感性相关。ldh基因分布与酶活性及乳牙龋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状态和浮游状态致龋能力的差异。方法根据析因实验设计分组,选取课题组前期分离鉴定的维吾尔族儿童变链菌临床株27株,其中17株高龋菌株[龋失补牙数(dmft)≥5],10株无龋菌株[龋失补牙数(dmft)=0]。分别在24孔板静止培养以及在试管内摇动培养。采用蒽酮法测定高龋组与无龋组分别在生物膜状态和浮游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量。使用SPSS 17.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析因分析。结果高龋组生物膜状态下合成水溶性与非水溶性葡聚糖量分别为(0.3011±0.0398)mg/mL、(0.3711±0.0372)mg/mL,高于浮游状态的(0.2300±0.0438)mg/mL、(0.2356±0.0568)mg/mL,无龋组生物膜状态下合成水溶性与非水溶性葡聚糖分别为(0.2067±0.0264)mg/mL、(0.3489±0.0537)mg/mL,高于浮游状态的(0.1489±0.0325)mg/mL、(0.1578±0.0227)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龋组合成胞外多糖量均高于无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高龋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的高致龋力可能与其携带有合成胞外多糖能力较强的菌株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低龄龋齿儿童与口腔健康儿童的微生物组检测,探讨低龄儿童龋病牙菌斑的菌群组成特征。方法在深圳地区招募轻度龋齿、重度龋齿及口腔健康儿童共100名,采集其牙菌斑或健康牙齿表面微生物样本,采用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V4-V5区域的高通量测序。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低龄龋齿儿童的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的特征进行挖掘分析。结果相对口腔健康儿童,重度龋齿患儿的牙菌斑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轻度龋齿患儿则减少,但变化不显著。门水平的优势菌主要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虽有相对丰度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10位的优势菌属中,轻度及重度龋齿儿童的最高丰度优势菌属为棒状杆菌属,重度龋齿儿童与健康儿童中的棒状杆菌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 5, P=0.028 1)。健康儿童口腔的优势菌属包含了卟啉单胞菌属,但在轻度及重度龋齿儿童的优势菌属则替换为月形单胞菌属。种水平的菌群结构分析显示,前10位的优势菌丰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丰度的致病菌如变异链球菌(H=27.302 1, P<0.000 1)、Atopobium parvulum(H=17.418 2, P=0.000 2)、栖牙普氏菌(H=10.598 9, P=0.005 0)、唾液普氏菌(H=10.035 0, P=0.006 6)等则在重度龋齿儿童中显著富集。结论低龄龋齿儿童的牙菌斑微生物结构发生了改变,部分口腔有害菌的丰度显著增加与龋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调查评估年龄<12岁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及乳酸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与龋病的相关性。100例纳入实验的受试者根据不同龋敏感程度分为无龋组(DMFS=0)50人,高龋组(DMFS≥6)50人,按照不同龋敏感度、不同部位采集样本,用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Rogosa和变形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MSB,将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分离,经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统计2种细菌在不同分组中的检出率及不同致龋菌病例数,研究二者的致龋相关性。乳酸杆菌在100例研究对象中乳酸杆菌在龋坏深层检出率最高76%与光滑面(40%)、窝沟(48%)及唾液(40%)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龋坏深层变形链球菌检出率46%与光滑面(84%)、窝沟(68%)及唾液(78%)检出率比较最低(P<0.05);高龋人群变形链球菌检出率88%,乳酸杆菌检出率为76%均较无龋组相应细菌检出率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随着龋敏感度的增加,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检出率增高;在龋坏深层更适于乳酸杆菌生长,且其对变形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龋病是一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变形链球菌是引起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致龋菌之一。近年来天然药物对龋病防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而蜂胶是一种天然抗菌剂,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产酸、粘附、产胞外多糖及牙菌斑等方面有抑制的作用。本研究就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的主要致龋毒力因子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宋俊  王路雅  江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2):204-206, 210
目的探究唾液菌群特征对儿童龋齿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诊断及治疗的龋齿患儿94例,在进行龋齿治疗后第4周搜集唾液样本,并根据12个月后的龋齿发生情况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对比两组微生物检测结果,并使用ROC曲线评估微生物指标对龋齿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随访结束时,龋齿复发23例(25.84%)。龋齿复发与未复发组的唾液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复发组的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 naeslundii)、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放线菌属(Actin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未复发组在纤毛杆菌属(Leptotrichi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复发组(均P<0.05)。纤毛杆菌属、内氏放线菌、普雷沃氏菌属、变形链球菌载量预测龋齿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53、0.715、0.680、0.940,其中变形链球菌的AUC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菌属(均P<0.05)。结论分析唾液菌群对儿童龋齿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变形链球菌的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对正畸儿童牙面菌斑中细菌总数和变形链球菌数的影响,以及牙菌斑内原位pH的改变。方法选择42例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正畸儿童,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复方茶多酚含漱液漱口,对照组用蒸馏水漱口。分别于戴用矫治器前,戴入后1月采集上下颌牙唇颊面菌斑,测定菌斑中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同时测定牙菌斑原位pH。结果对照组戴用后1月,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明显增加(P0.01),牙菌斑原位pH较戴用前降低(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戴用后1个月相比,试验组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牙菌斑原位pH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面菌斑内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增加,牙菌斑原位pH较戴用前降低,应用茶多酚含漱液可明显抑制正畸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数,减少龋坏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强毒性血清型K1、K2、K54和K57型菌株在我国重庆、北京、深圳三地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PCR对3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型K1、K2、K54和K57检测。结果:310株菌中,K1、K2、K54和K57血清型分别占14.2%、9.4%、6.5%和4.2%;来自呼吸系统标本分离株中的K1血清型菌株在4种检测的强毒血清型中占首位,为呼吸系统总数的17.4%。结论:31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4种强毒性血清型中,K1血清型菌株所占比例高,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奶牛乳房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玻片凝集法对从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获得的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表明336型占67.9%(38/56),5型占7.1%(4/56),8型占3.6%(2/5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从我国部分地区仔猪腹泻或水肿病病猪体内分离到的30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所属病原型(pathotype)、毒力基因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方法]O血清型采用常规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毒力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通过对这30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及其毒素、紧密素和黏附素基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50株未定型、17株自凝外,测定出233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45个血清型,其中以0149、0107、0139、093和091为主,共133株,占定型菌株的57.1%;拥有est Ⅰ、estⅡ、elt、stx2e和eae A基因的菌株分别为102(34.0%)、190(63.3%)、81(27.0%)、57(19.0%)和54(18.0%)株;分离株中有51株K8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100%),75株F1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50.7%),在K88菌株中,0149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 elt密切相关,在F18菌株中,0107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0139血清型与stx2e紧密相关.依其毒力特征可将这些分离株分为以下6种类型:ETEC、STEC、AEEC、ETEC/STEC、AEEC/ETEC和AEEC/ETEC/STEC,分别拥有190、24、36、32、17和1个菌株,占分离株的63.3%、8.0%、12.0%、10.7%、5.7%和0.3%.通过分析这些分离株的O血清型、毒素类型和黏附素型之间的相关性:猪源ETEC以0149、0107、093和098等血清型为主,0149:K88菌株主要与estⅡ或estⅡ elt肠毒素相关,0107:F18菌株主要与estⅡ相关,093和098血清型菌株主要与estⅡ肠毒素相关;STEC菌株以0139:F18血清型为主,拥有stx2e;AEEC菌株拥有紧密素,无明显优势血清型;ETEC/STEC菌株以0107:F18和0116:F18血清型为主,主要与est Ⅰ stx2e或estⅡ stx2e密切相关,ETEC/AEEC菌株以091和0107血清型为主,全部拥有肠毒素est Ⅰ和紧密素基因.[结论]我国至少存在6种病原型的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ETEC为我国部分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同时其病原型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7.
右旋糖酐酶对变形链球菌体外形成的牙菌斑物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的右旋糖酐酶(Dextranase,EC 3.2.1.11)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产生的牙菌班物质的作崩,进行了体外试验。发现该酶能阻止变形链球荫在蔗糖培养基中形成的牙菌斑物质在不锈钢丝上的附着,其阻止附着的能力与加入的酶量正相关,且对不同血清型的变形链球茧形成的牙菌斑都存在这秘关系,只是程度上略有差异。对国内常见的c型变形链球旃(cY一9{)所形成的牙菌斑也相当有效。55#t、该酶能促使已形成的附着物的脱落。通过显徽镜观祭,看到变形链球菌在蔗糖培养基中培养,能在细胞外形成一甚粘性多糖类物质,若在培养时加八朽旋稽酐酶,经对菌落和菌体形态的观察,均见这类物质的量大为减少。上述结果都为陔酶在龋病防治方面的功效提供了实验室证据。  相似文献   

18.
杨娟  堵国成  陈坚  方芳 《微生物学报》2013,53(4):403-408
[目的]从口腔环境中筛选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杆菌,用于防治口腔疾病的益生菌疗法.[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健康志愿者的唾液和牙菌斑样品中筛选得到乳酸杆菌,然后验证他们对龋齿致病菌变异链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考察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是否具有可以定植或在口腔环境中生存的特性.[结果]本研究从牙菌斑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发酵乳杆菌Y29.该菌能够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并有自聚集和与其他口腔微生物共聚集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此外,发酵乳杆菌Y29可耐受1.0 mg/mL溶菌酶和140μg/g过氧化氢,有利于其在可能含有多种抑菌物质的口腔动态环境中生存.[结论]发酵乳杆菌Y29在防治龋齿和保证口腔健康方面具有潜在的益生特性.  相似文献   

19.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 ̄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I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I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20.
在前期研究中,对山东省198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和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部分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es,HEVs)进行分子定型,发现了8个HEV-A血清型。为进一步探究HEV-A组病毒在山东省的基因型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继续对剩余分离株进行核酸提取,以HEV-A组特异性引物对VP1完整编码区进行序列扩增、测序和分子定型,又鉴定出4个血清型,分别为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A,CVA)2、6、8、12型,共7株病毒。同源性分析显示,7株HEV-A山东分离株与其原型株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0.8%~85.0%之间。系统进化树表明,CVA8、12型山东分离株与国内分离株存在一定亲缘关系,而CVA2、6型山东株同国内外分离株亲缘关系均较远,并且CVA2、6型在山东省内可能存在多个传播链。本研究将我省HEV-A组的血清型别增加至12个,进一步丰富了HEV-A山东地方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并且发现CVA2、6、8、12血清型在山东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存在不同基因特征的传播链的共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