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细菌及其生物膜生长的影响,观察其防龋效果。方法 (1)通过液体稀释法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2)生物膜形成抑制试验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生物膜形成抑制浓度(MBIC50);(3)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1)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0.78、0.39、1.56、0.39、0.20和0.20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56、0.78、3.125、0.78、0.39和0.39mg/mL;(2)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的MBIC50分别是0.39、0.39、0.39、0.05和0.10mg/mL;(3)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的MBEC分别是6.25、1.56、3.1256、0.78和0.78mg/mL。结论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主要致龋细菌单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具有一定清除作用,是具有一定防龋效果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2.
李晓然  赵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0):956-957,960
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龋微生物生物膜(biofilm)形成是龋病发生的首要因素。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在口腔生物膜内进行产酸代谢活动是产生龋病的直接原因。因此,控制S.mutans生物膜的形成可以减少龋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影响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苹果多酚作微生态调节剂抑制变形链球菌,扶持血链球菌生长的实验研究,为龋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抑菌环实验观察苹果多酚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生长的影响,检测其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变形链球菌在玻片粘附情况的影响。结果苹果多酚能够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阻止其对玻片的粘附,降低其产酸能力,但对血链球菌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变形链球菌与血链球菌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苹果多酚具有调整窝沟致龋菌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很可能是一良好的窝沟菌群的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4.
调查评估年龄<12岁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及乳酸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与龋病的相关性。100例纳入实验的受试者根据不同龋敏感程度分为无龋组(DMFS=0)50人,高龋组(DMFS≥6)50人,按照不同龋敏感度、不同部位采集样本,用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Rogosa和变形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MSB,将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分离,经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统计2种细菌在不同分组中的检出率及不同致龋菌病例数,研究二者的致龋相关性。乳酸杆菌在100例研究对象中乳酸杆菌在龋坏深层检出率最高76%与光滑面(40%)、窝沟(48%)及唾液(40%)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龋坏深层变形链球菌检出率46%与光滑面(84%)、窝沟(68%)及唾液(78%)检出率比较最低(P<0.05);高龋人群变形链球菌检出率88%,乳酸杆菌检出率为76%均较无龋组相应细菌检出率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随着龋敏感度的增加,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检出率增高;在龋坏深层更适于乳酸杆菌生长,且其对变形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口腔生物被膜是由数百种微生物构成的复杂微生物群体。变形链球菌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被认为是引起龋病的主要病原菌。变形链球菌在牙齿表面以生物被膜形式生长的能力和它产酸耐酸的特点赋予其致龋性。不同的变形链球菌菌株之间保留了多样的次级代谢形式,这是与宿主长期共进化的结果。迄今为止,变形链球菌中报道的次级代谢产物包括10种细菌素(又称变链素)和一种聚酮/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多样的活性形式暗示了它们参与口腔生物被膜中跨种间和跨界间的相互作用。未来随着变形链球菌菌株数目的增加和更多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完成,可以预见会有更多新颖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出现。对变形链球菌次级代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治疗和预防口腔疾病,而且新颖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对新药的研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致龋毒力因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并初步了解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产酸、耐酸、胞外多糖形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相关致龋毒力因子的转录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厚朴酚防龋的药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建立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效果,并进行红绿荧光定量分析;根据GenBank基因库查询ffh、gtfD、pdp等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进行RT-PCR.结果 CLSM观察厚朴酚作用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后可使膜内活菌比例明显下降;RT-PCR结果表明毒力因子ffh、gtfD、pdp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结论 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致龋毒力因子ffh、gtfD、pdp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然药物蜂房化学成分提取物对口腔细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蜂房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寻找蜂房抑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溶剂分段和层析技术对蜂房进行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蜂房不同组分对口腔常居细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以及4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乳酸杆菌生长的影响,使用活菌计数法测量五倍子总鞣质及各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蜂房提取物中1、2和3组分对实验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蜂房提取物3组分对于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蜂房各组分对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可能和其中的甾醇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8.
低龄婴幼儿龋(Earlychildhoodcaries,ECC)发生、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因此、了解儿童口腔内致龋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与龋病的相关关系,对预防和治疗儿童龋病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就ECC相关致龋菌及菌斑生物膜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口腔常见致龋菌荧光光谱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择口腔常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对其进行复苏和培养,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菌液进行荧光学光谱检测。结果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的三维荧光光谱图相似,均出现2个荧光峰,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位于230nm和280nm,最佳发射波长相同,均为340nm。结论成功获得口腔常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的固有荧光三维光谱图,为致龋菌荧光评价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34种市售牙膏对变形链球菌血清型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形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牙膏是防龋、抗龋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采集了34种市售牙膏(其中国产牙膏25种,中外合资牙膏9种)作对变链菌c、e、f血清型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实验中所用的所有牙膏对变链菌血清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广州产的黑妹儿童牙膏的作用最强,最全面;国产牙膏与中外合资牙膏的作用比较,两者无差异;国产牙膏中的儿童牙膏对变链菌c、e、f血清型的作用,明显强于成人牙膏。  相似文献   

11.
变形链球菌(S.mutans)是主要的致龋细菌之一,针对其的防龋疫苗的研究已近40年.国内外先后经历了针对变形链球菌的全菌疫苗,纯抗原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DNA疫苗.DNA疫苗是上世界90年代从基因治疗领域中发展的全新疫苗,因其具有高效诱导免疫应答的优势,为主动免疫防龋提供了新思路,成为近年免疫防龋研究之热点.随着对DNA疫苗免疫机理的不断深入,结构不断完善和免疫效能的不断提高,接种这种疫苗将可能成为龋病预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及其生物膜生长、黏附、产酸和产糖的影响,探寻其防龋作用机制。方法将苦参提取物按照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0.5 g/L氯己定为阳性对照,不含药液组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黏附能力;通过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膜抑制浓度和生物膜清除浓度;通过ΔpH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细菌的产酸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情况。结果苦参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4 g/L;在4 g/L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黏附抑制率分别为(77.6%±1.2%)、(66.7%±1.8%)、(60.68%±2.9%)、(79.8%±1.2%)和(85.1%±1.3%)。2 g/L时能够显著抑制浮游菌产酸及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4 g/L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率分别为(87.5%±1.3%)、(85.4%±0.5%)、(89.0%±0.3%)、(77.2%±0.7%)、(87.4%±1.1%)和(80.4%±1.3%);并对以上细菌生物膜的最低清除浓度分别为16、16、16、16、8和8 g/L。苦参提取物在50%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下对单菌生物膜的产酸和合成水不溶性细胞外多糖的抑制率分别为67.5%~94.1%和42.3%~60.0%。结论苦参提取物能够抑制口腔主要致龋细菌浮游和生物膜状态下的生长、黏附、产酸和产糖,其有望成为一种龋齿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不同龋敏感中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与ldh基因多态性及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从前期实验分离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口腔变形链球菌中筛选出: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口腔变形链球菌高龋组变形链球菌35株[龋失补牙数(dmft)≥5],无龋组变形链球菌37株[龋失补牙数(dmft)=0];27株表现乳酸脱氢酶高活性,24株低活性;汉族儿童口腔中分离的高龋和无龋变形链球菌各35株,高活性和低活性各25株,使用特异引物扩增细菌组DNA,获得结构基因ldh,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和汉族儿童MseⅠ酶切ldh-RFLP表现A、B两种基因型;而MnlⅠ、DdeⅠ、NlaⅢ和AluⅠ消化扩增产物未发现多态性。MseⅠ产生的B基因型菌株在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汉族儿童高龋组的检出均高于无龋组(P0.05),A、B两种基因型在不同酶活性组的分布不同(P0.05),高酶活性组B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低酶活性组;A、B基因型在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和汉族高龋组、无龋组,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的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并未表现出差异性,ldh基因多态性与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及龋高敏感性相关。ldh基因分布与酶活性及乳牙龋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的通过新疆伊犁黑蜂蜂胶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EEP)对不同状态下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作用,研究伊犁黑蜂蜂胶抑制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防龋机制。方法 (1)分别培养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生长的变形链球菌,根据实验分组用含梯度浓度EEP的BHI培养基、50 mg/L氟化钠的BHI培养基作用18 h,通过还原性辅酶I氧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2)分别培养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生长变形链球菌,根据实验分组用含梯度浓度EEP的BHI培养基、含50 mg/L氟化钠的BHI培养基作用18 h,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ldh表达情况。结果 (1)在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EEP组和Na F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浮游状态时,实验组组和阳性对照组ldh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生物膜状态下,实验组在1 MBEC、1/2 MBEC、1/4 MBEC浓度时ldh表达受到抑制(P0.05),Na F组ldh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犁黑蜂蜂胶能够抑制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ldh表达,来抑制细菌产酸,伊犁黑蜂蜂胶可能是通过此途径抑制变形链球菌产酸,从而达到防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高龋和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的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探讨变链素的产生与其致龋性及口腔微生态的关系.方法 从10例高龋儿童和10例无龋儿童牙菌斑内分离、鉴定得到80株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分为高龋组和无龋组.用平板法检测两组菌株产生的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Streptococcus oralis ATCC 10557的抑制情况,观察两组菌株产生的抑菌环大小, 测量记录数据,T检验比较两组菌株抑菌环均数差异.结果 高龋组产生的抑菌环平均值为10.4 mm,无龋组平均值为6.9 mm,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t值为3.098,P<0.05).结论 高龋菌株产生的变链素对ATCC 10557有更大的抑制活性,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的抑制活性与其致龋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择5-8岁的无龋齿和有龋齿的儿童各45例,进行牙齿表面的菌群分布与龋齿关系的研究,结果在有龋组中分离到变形链球菌8株,放线菌6株及拟杆菌26株,而在无龋组中未分离到变形链球菌,分离到放线菌1株,拟杆菌14株,两组比较,以上三种菌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5)。说明除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外〔1,2〕,还应考虑放线菌和拟杆菌在龋齿发生上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两组的兼性厌氧菌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无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29株,而有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1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7株,两组也有明显差异,故我们认为龋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病原菌来说,也可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作用,从两组兼性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的分布不同来看,亦应考虑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内生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并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是否为通过影响或干扰某些毒力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为进一步研究盐酸小檗碱防龋的药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MTT法评价盐酸小檗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然后用RT—PCR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毒力因子cdsa、gbpD和ptsI受盐酸小檗碱作用后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盐酸小檗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RT—PCR结果表明毒力因子cdsa、gbpD和ptsI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结论盐酸小檗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起到了抑制作用,对其致龋毒力因子cdsa、gbpD和ptsI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维护口腔内菌群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探索一种适用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无副作用,效果好的新型微生态防龋药物。方法将2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无龋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给予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照组给予纯净水。2组病例分别与含漱前,含漱20、40和60 d进行改良菌斑指数(MPLI)、唾液pH的检测和口腔微生物学检查。以对照组为标准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和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MPLI和唾液pH的影响。结果(1)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MPLI指数降低、唾液pH升高。(2)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下降。结论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MPLI和唾液pH具有改善作用;对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对维持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菌群平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葡糖基转移酶(GTF)能利用蔗糖合成胞外葡聚糖,在致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GTF的基因研究、促粘附作用、常用GTF抑制物质以及疫苗研究等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低龄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是影响全世界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然而龋病并不是由单一致龋细菌引起,而是由微生物、宿主、饮食和时间,即"龋病病因四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引起,其中微生物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口腔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关系,与宿主保持着和谐的生态平衡,一旦受到某种特殊环境改变的影响,这种平衡则可能被打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ECC的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很多,结果不尽相同,因此了解ECC的组成及动态变化对于儿童龋病的预防和防治极其重要。本文就ECC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作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