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对患者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异位妊娠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输卵管再通情况以及远期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输卵管再通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8%;观察组的总妊娠率以及宫内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有利于改善术后生育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自然妊娠的可能性以及与发生自然妊娠相关的临床条件。方法:对1999年11月至2007年6月于本院生殖中心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进行IVF的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IVF后发生自然妊娠的1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IVF助孕情况和自然妊娠情况。结果:13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行IVF治疗时的年龄为31.8±4岁(27-41岁),不孕年限5.2±2.2年(2-8年)。行IVF治疗发生生化妊娠1例,流产1例,单胎足月分娩1例。11例患者在IVF后6月内发生自然妊娠,另2例分别在IVF后2年和8年发生自然妊娠。其中,2例有异位妊娠史的患者发生对侧输卵管妊娠,1例发生流产,7例已生育健康后代,3例正处于中孕期。结论: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行IVF后仍有可能发生自然妊娠,尤其是年轻(<35岁)患者。IVF失败或放弃IVF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也可能有助于激发其生育潜能,促成自然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输卵管合并卵巢妊娠的诊治经验教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月9日入院右侧输卵管同时合并左侧卵巢妊娠患者临床资料,B超检查,急诊腹腔镜探查术并送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粘连分解术后病检结果为:(右输卵管)腔内变性绒毛及滋养细胞,符合异位妊娠;(左卵巢囊肿)羊膜、绒毛及滋胚叶细胞,符合异位妊娠。术后3、6和8天患者血HCG浓度水平分别为19.61ng/ml、4.47ng/ml和1.84ng/ml,术后顺利恢复出院。结论:输卵管合并卵巢妊娠发生较为罕见,极易漏诊和误诊,及时行腹腔镜探查术是有效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的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及挤压法清除输卵管妊娠胚胎,患侧输卵管系膜下注射甲氨蝶呤(MTX)50mg及稀释垂体后叶素3IU。结果: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下的保守手术均取得成功,均顺利保留了输卵管。无中转开腹的病例,术后未发现有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手术所需时间为(52±14)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28±16)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5.5 d。术后输卵管通畅率达88.75%。结论: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次异位妊娠不同处理方式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及结局。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326例异位妊娠,其中筛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或绝育术者20例,年龄巳达绝经期者2例,对294例重复异位妊娠、异位妊娠发生的情况,以及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重复异位妊娠中前末次妊娠的情况,重复异位妊娠与首次异位妊娠所见输卵管炎症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294例弄位妊娠中发生重复异位妊娠27例,发生率9%,手术治疗(开腹清除病例输卵管,不包括切除或结扎对侧输卵量)96例,发生重复异位妊娠17例,发生率15.9%。药物保守治疗(指M·T·X分次肌注加中药口服外敷治疗)组192例,发生重复宫外孕12例,发生率5.2%,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有肉眼炎症表现者85%病例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炎症侧,而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无肉眼炎症侧者仅为34%(P0.01)。结论:输卵管炎症与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是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药物保守治疗发生重复异位妊娠率要比手术治疗发生重复异位妊娠率要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用单孔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在下腹部通过单孔或多孔,实施输卵管线性切开取胚或输卵管切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结果:116例患者均在悬吊式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近、远期并发症,其中16例行单孔腹腔镜,100例行多孔腹腔镜.两种术式相比,接受单孔腹腔镜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接受多孔腹腔镜治疗的患者(P<0.05),术中失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孔悬吊式腹腔镜技术治疗无盆腹腔粘连、腹腔内积血少的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王秋红 《蛇志》2017,(2):180-18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应用治疗临床不孕不育症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临床不孕不育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输卵管畅通、宫内妊娠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输卵管通畅、宫内妊娠率明显提高,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根治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的原因,以寻求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67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共6例。结果4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成功,2例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后成功。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输卵管妊娠物直接经Troca钳夹取出,防止残留于Troca、勺状钳、冲洗棒头端等操作器械上的绒毛组织再次带入腹腔,可能有助于有效阻断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周洲 《蛇志》1997,9(2):60-60,62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血症之一,若诊断不及时可因腹腔内出血而危及病人的生命,该病国内外报道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1995年5月至1996年4月收治的异位妊娠1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发病相关因素 ①发病年龄;本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23岁~35岁106例,18岁~22岁12例,36岁~45岁7例.②婚育史;125例中未婚者23例,经产妇59例,未产妇66例,有人工流产史者93例.③宫内节育器(IUD)的情况;125例病人带宫内节育器26例.④腹部手术史:125例病人中25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剖宫产12例,既注异位妊娠做过手术的6例,输卵管结扎术后5例,阑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产妇腹腔粘连、盆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7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需再次行剖宫产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对照组(新式腹壁横切式)92例和观察组(传统腹壁纵切式)7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指标,盆腔粘连、腹腔粘连严重程度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发生率为46.05%(35/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17%(7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盆腔粘连发生率为34.21%(26/76),低于对照组的54.35%(5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术后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大影响,传统腹壁纵切式可显著改善产妇临床指标情况,减少盆腔粘连、腹腔粘连发生的概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调查与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出现盆腔肿块的发生因素。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选择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本院)进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7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口,切除病灶部位。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疾病类型、孕次、产次、年龄、体重指数等)与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6个月进行经阴道超声观察,判断患者术后盆腔肿块发生情况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78例患者中发生盆腔肿块14例,发生率为7.9%。发生其他并发症17例,其中切口感染4例,淋巴囊肿6例,尿潴留5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在178例患者中,不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孕次、产次、年龄、疾病类型患者的盆部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盆腔肿块作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孕次、产次、疾病类型等为导致盆腔肿块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女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腔肿块比较常见,手术时间、孕次、产次、疾病类型等为导致盆腔肿块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与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发生的因素,为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2月到2018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1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调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调查12个月,术后再粘连发生18例,发生率为16.1%。在112例患者中,不同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产次患者的术后再粘连率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为影响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比较常见,其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为影响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术后提高女性的生活习惯和避孕意识,是防范宫腔粘再连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与输卵管碘油造影)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不孕不育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有排卵且月经规律,经输卵管相关检查被确诊为由于输卵管通而不畅或者输卵管阻塞而导致的不孕不育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输卵管碘油造影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异位妊娠、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15±12.37)min、(7.23±1.3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36±15.43)min、(9.97±1.62)d(P0.05);观察组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36/50)(P0.05);观察组的异位妊娠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P0.05);观察组的宫内妊娠率为70.00%(3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14/50)(P0.05)。结论:与输卵管碘油造影相比,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能明显提高宫内妊娠率以及输卵管通畅率,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输卵管性不孕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共120例,依据手术方法平均分为A组(宫腔镜)、B组(腹腔镜)、C组(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D组(开腹手术),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和术后妊娠率。结果:A、B、C、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D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与分析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9年8月在本院妇产科临床初步诊断为输卵管不孕症患者12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 ingography,HSG)与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记录诊断效果、不良反应,判断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发生原因。结果:在125例患者中,HSG诊断输卵管通畅33例,通而不畅72例,阻塞20例;四维超声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通畅33例,通而不畅74例,阻塞18例。将HSG检查作为金标准,四维超声造影检查输卵管阻塞准确率93.6%,Kappa值=0.929(P<0.05),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共8例。四维超声造影检查期间发生的阴道少量出血、造影剂过敏、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HSG检查的13.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孕次与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为导致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应用安全性也比较好,但是也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为导致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49 women (50 procedures), whose conditions were haemodynamically stable, presenting with acute lower abdominal pain, pelvic tenderness, and either a urine concentration of greater than 50 U/l beta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or a pelvic mass shown by ultrasonography were treated with operative laparoscopy under video monitoring (videopelviscopy) as an alternative to laparotomy. Ectopic pregnancy, ovarian and non-ovarian cysts, pelvic adhesions, endometriosis, and fibroids were found, for which salpingotomy, salpingectomy and salpingo-oophorectomy, cystectomy, adhesiolysis, thermocoagulation, and myomectomy were carried out by laparoscopy. In one patient pelviscopy was repeated because of persistent tubal pregnancy after the fimbria was expressed. Laparotom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ree patients because treatment was not possible by laparoscopy and on a further patient two days after adhesiolysis had been attempted. These were the only serious complications. For the 46 cases (45 patients) in which operative laparoscopy was successful the mean stay in hospital was 1.9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this group of patients returned to normal activities and to work after an average of 2.3 and 2.6 weeks respectively. Most gynaecological emergencies that are managed by laparotomy can be treated by laparoscopy and benefit both patients and the health service.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与评价全氟显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4D-HyCoSy)与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3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都给予全氟显4D-HyCoSy与3D-HyCoSy诊断,记录图像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金标准为腹腔镜检查,判断诊断效果。结果:在84例患者中,全氟显4D-HyCoSy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 %,高于3D-HyCoSy的92.9 %(P<0.05)。全氟显4D-HyCoSy诊断为输卵管通畅14例,输卵管通而不畅23例,输卵管阻塞47例。3D-HyCoSy诊断:22例输卵管通畅,21例输卵管通而不畅,41例输卵管阻塞。腹腔镜诊断:15例输卵管通畅,21例输卵管通而不畅,48例输卵管阻塞。全氟显4D-HyCoSy、3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 %(36/36)、97.2 %(35/36),特异性为97.9 %(47/48)、83.3 %(40/48)。84例患者在全氟显4D-HyCoSy、3D-HyCoSy检查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阴道出血、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全氟显4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与3D-HyCoSy对比无差异(P>0.05),诊断特异性高于3D-HyCoSy(P<0.05)。结论:相对于3D-HyCoSy,全氟显4D-HyCoSy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应用能提高图像质量优良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还具有更好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