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昆虫拟态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的拟态理论是由英国自然学家Bates于1862年提出的,Fisher称其为"达尔文后自然选择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昆虫的拟态行为最晚出现在石炭纪,自那时起昆虫与捕食者、昆虫与植物之间开始出现了共同的演变和进化.拟态的模仿方式一般包括颜色、花纹以及形态,但是也可以单指行为方面,且拟态大部分情况下可能模仿的是一个动物群体或者只是另外一种动物身上的一部分.拟态包括多种定义,不同的定义之间用小同的标准来区分拟态现象和非拟态现象,如贝茨氏拟态、缪勒氏拟态、侵略性拟态和瓦曼氏拟态等.本文从其中广义拟态的角度,对当前不同类群昆虫化石中拟态现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对新近发现于内蒙古和辽宁的多块脉翅目丽蛉科化石上的眼斑进行了描述,根据现生昆虫的拟态及现存脉翅目昆虫的行为特点,分析了丽蛉在进化上出现的拟态现象在当时的古生态环境中可能起到恐吓捕食者和引诱猎物的作用。眼斑拟态这种高度特化的生态适应现象使得多脉丽褐蛉在当时的古生态群落中占据了十分独特的生态位,同时也导致了其在中生代晚期环境突然变化中的灭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