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心理状态的关系,并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3例UC患者。采用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症状表(SAS)、抑郁自评症状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Pearson相关性分析UC患者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心理状态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UC患者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能力、情感能力、IBDQ总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UC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UC患者回避、屈服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面对评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BDQ总分与SAS、SDS以及回避、屈服评分均呈负相关,与面对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婚姻状况、饮酒史、文化程度、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饮食习惯、家庭月均收入、肠道手术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性别女、有家族史、有吸烟史、不良饮食习惯、家庭月均收入≤5000元均是影响UC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UC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其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心理状态有关,且受到性别、家族史、病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考虑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相关防治,以改善UC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alpha、IL-6 及IL-8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2014 年7 月 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7 例,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 愿者8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alpha、IL-6 及IL-8 的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血清TNF-琢、IL-6 及IL-8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TNF-alpha、IL-6 及IL-8 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alpha、IL-6 及IL-8的水平变化有利于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缓解期UC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沙拉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临床疗效、病情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观察组的血清IL-6、IL-8、IL-17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粘膜中IL-6及IL-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根据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为轻度组(11例)、中度组(19例)、重度组(14例)、缓解期组(16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0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粘膜细胞因子IL-6及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IL-6和IL-23表达水平逐渐增高,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患者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L-6和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能够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的炎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思连康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四联活菌制剂——思连康。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炎症表现、细胞因子IL-10、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结肠黏膜炎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IL-10、IL-18的含量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变化,IL-10增加,IL-18降低。结论思连康可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结肠黏膜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评价阿泰宁对未确定型结肠炎(IC)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1例IC和UC患者,其中UC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提出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给予阿泰宁口服,1次3粒,1天3次,连用4-8周。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结束时进行结肠镜复查并判定其疗效。结果患者的腹泻次数由治疗前(3.60±0.94)次/d,减少到(1.5±0.71)次/d(P〈0.001);异常便(黏液便、脓血便等)由100%下降为9.5%;腹痛由90.5%下降至14.3%;里急后重由66.7%下降至9.5%。结肠镜查,黏膜基本愈合者10例(47.6%),黏膜炎症有改善者8例(38.1%),无改善者3例(14.3%)。临床疗效,完全缓解10例(47.6%);有效8例(38.1%);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为85.7%。12例确诊UC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50%),有效4例(33.3%),无效2例(16.7),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阿泰宁对IC和UC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受损的肠黏膜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炎症相关蛋白复合物(IIRPCs)、25-羟维生素D[25(OH)D]、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疾病活动性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组65例、克罗恩病(CD)组8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IIRPCs、25(OH)D、Chemerin水平。此外,UC组和CD组患者分别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改良梅奥(Mayo)评分分为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分别比较UC组和CD组患者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间的血清IIRPCs、25(OH)D、Chemerin水平、肠道菌群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IBD患者的血清IIRPCs、Chem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而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C组血清IIRPCs、Chemerin水平高于CD组,25(OH)D水平低于CD组(P<0.05)。活动期UC、CD患者的血清IIRPCs、Chemerin水平以及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数量均高于缓解期UC、CD患者,而血清25(OH)D水平以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低于缓解期UC、CD患者(P<0.05)。Pearson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C、CD患者的血清IIRPCs、Chemerin水平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UC、CD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数量呈负相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IRPCs、25(OH)D、Chemerin与IBD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肠道菌群有关,检测上述指标对评估IBD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C反应蛋白(CRP)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IL-1β、CRP、MPO水平检测及肠道菌群检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IL-1β、CRP、MPO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以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IL-1β、CRP、MPO水平均升高,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减少,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增多(均P<0.05)。研究组中,与缓解期患者比较,活动期患者IL-1β、CRP、MPO水平均升高,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减少,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增多(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菌群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严丽华  吴向坤  杜峰  李毅星  付岳亚  王延朋 《生物磁学》2011,(15):2928-2930,2880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状细胞癌45例(90.0%),腺癌4例(8.0%),透明细胞癌1例(2.0%);≤Ⅱa期占16.0%,≥Ⅱb期占84.0%;主要临床症状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0%,66.0%,5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老年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KPS评分≥70分、鳞癌、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老年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症状群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10例,经患者尊严量表(PDI)评估尊严受损情况,并据此分成受损组(PDI>50分)和未受损组(PDI≤50分),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利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提取主因子分析症状群变化,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在110例患者中,尊严受损发生率为29.09%。受损组独立性、症状困扰、社会支持、生存困扰、平和心态评分及PDI总分高于未受损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临床分期Ⅳ期(OR=2.577,95%CI:1.385-4.79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996,95%CI:1.395-6.434)、家庭月收入<1000元(OR=2.068,95%CI:1.316-3.250)、肿瘤转移(OR=3.412,95%CI:1.498-7.772)、病程≥12个月(OR=3.898,95%CI:1.425-10.663)是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P<0.05)。受损组核心症状、症状对正常生活干扰程度评分及总分高于未受损组,但受损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低于未受损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尊严受损者的症状群明显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溃愈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空白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黏膜病变疗效相当(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互比较,血清IL-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溃愈散对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提高UC患者血清IL-4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动物模型,通过病理学对比观察,选择最佳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中Ⅰ组采用乙酸刺激法诱发溃疡性结肠炎,Ⅱ组采用饮用3.5%DSS溶液诱发结肠炎,Ⅲ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小鼠每日的体重,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以及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均可引起小鼠疡性结肠炎。结论 DSS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理想的UC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UC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抗炎与促炎因子的失衡可能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卵泡抑素-1是一种具有广泛糖基化修饰的分泌糖蛋白,目前的研究倾向于是一种炎性蛋白。本研究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肠标本中FSTL1的表达,分析探讨FSTL1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中的作用。方法:20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予以4%DSS喂养一周,对照组予以普通饮水一周,监测小鼠疾病症状,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观察FSTL1在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组织FSTL1蛋白及FSTL1 mRNA表达水平,对FSTL1表达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病变主要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表面上皮脱落,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FSTL1蛋白表达于肠黏膜腺体间质,模型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9±1.44)和(0.6±0.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实验组结肠FSTL1 mRNA平均表达水平(1.57±0.23)较对照组(0.46±0.22)明显增加,(t=10.84,P0.05)。结肠组织FSTL1mRNA表达水平与小鼠DA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50,P0.05。结论:研究中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FSTL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小鼠DAI成正相关。提示FSTL1可能与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新的炎性标记物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杜小娟  贾淑云  步磊  王敏  袁蓓蓓 《生物磁学》2013,(30):5959-5961
目的:提高缺血性结肠炎(IC)和与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正确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确诊IC 43例,UC 36例,对其临床特征、内镜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组以老年女性多见,病程短,多伴发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29/43,67.0%)。IC组C反应蛋白高于UC组,血小板低于UC组(P〈0.05)。IC多累及乙状结肠,直肠少见;病变为区域局限性,溃疡为纵形或不规则形,病灶愈合迅速,病理以黏膜炎症为主。UC组病变多起源于直肠,一般累及肠壁全周,病变为倒灌连续性,以散在针尖样地图状溃疡为主,病理表现为隐窝炎和脓肿。结论:年龄、病程、基础疾病、C反应蛋白、内镜及病理特征是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地震后消防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选用创伤后应激评定量表(PCL-C)和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灾后三个月内消防员310人进行评估。结果:灾后三个月内PTSD症状的总发生率为35.3%;地震救援组和基层消防组IES-R得分显著高于一般院校组,但地震救援组和基层消防组得分无显著差异,PCL-C得分结果与之类似;恐惧、创伤经历和救援失败等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消防员是职业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地震后消防救援人员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应给予及时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粪便内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的特异性引物。收集溃UC患者粪便标本60份及正常对照标本6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细菌的数量。结果UC患者组双歧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拟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而拟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肠道菌群与U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程细祥  万荣  卢大儒  沈杰  苏婧玲 《生物磁学》2011,(21):4010-4013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23受体(1L-23R)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克罗恩病(CD)患者、2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27例对照者的内镜肠黏膜活检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IL-23R、IL-17A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分析IL-23R、IL-17A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23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CD及UC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及UC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17A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CD组肠黏膜组织内IL.17AmRNA表达显著高于uc组(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IL-23R阳性细胞在CD与uc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较正常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IL-23R蛋白表达量最著增高(P〈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A阳性细胞在CD与UC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较正常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IL-17A蛋白表达量最著增高(P〈0.05)。结论:IL.23R及IL-17A在IBD患者肠黏膜中表达显著增高,提示IL-23R及IL-17A表达异常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IB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BCW和DNA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粘膜上皮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嗜酸乳杆菌BCW组、嗜酸乳杆菌DN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1.5%DSS7天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随即给予嗜酸乳杆菌BCW(20ug/10g)、嗜酸乳杆菌DNA(0.2ug/10g)和生理盐水灌肠7天,每天观察小鼠情况,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去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测结肠炎症情况,并行结肠上皮NF-κB免疫组化。结果:饮用DSS小鼠DAI积分显著增高,结肠组织粘膜破坏、炎症细胞浸润,结肠上皮NF-κB表达增加(9.15±0.43),嗜酸乳杆菌BCW和DNA能降低小鼠DAI积分,减轻粘膜损伤,降低结肠上皮NF-κB的表达(4.67±0.56/6.03±0.60)。结论:嗜酸乳杆菌BCW和DNA能缓解急性溃疡性结肠炎,降低结肠上皮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陈蕾  林琳  陆宗海  李学良  张红杰 《生物磁学》2009,(13):2480-2483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小鼠予5%DSS溶液自由饮用制备小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予蒸馏水自由饮用。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于实验第5、9天分批处死小鼠,取小鼠结肠行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远端结肠组织中NE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实验第5天及第9天DAI评分显著升高(P〈0.001)、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血浆NE浓度明显升高(P〈0.01)、远端结肠NE蛋白表达增加显著(P〈0.001)。在实验第5天及第9天,模型组小鼠DAI评分与组织学损伤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浆中NE浓度及结肠中NE蛋白的表达与DAI评分、组织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E在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血浆及结肠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且与疾病活动指数及组织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NE可能参与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