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洗果、浸果类型防腐剂 1、苯来特(苯菌灵、Benlate,benomyl) 苯来特是取代苯骈咪唑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其化学名称为甲基-1-(丁基氨基甲酰)-2-苯骈咪唑氨基甲酸酯。纯品白色结晶,不溶于水,微刺激性臭味,可溶于氯仿、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酒精。苯来特的水溶液非常不稳定,易分解为MBC。  相似文献   

2.
荧光假单胞杆菌AbⅢ745-6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小麦全蚀、番茄枯萎等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AbⅢ745-6的发酵液预处理后,采用液-液萃取得到3种粗品,经液相色谱制备主要的单一组分获得强抑菌物质F-4。此化合物为红棕色油质物,可溶于乙酸乙酯、甲醇、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化学结构分析初步命名F-4为苯胺基甲基乙酸,这是在荧光假单胞杆菌中发现的一种新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人工合成的孕素,18-甲基炔诺酮,如果低剂量使用,在金黄田鼠和在临床一样,对精子的运送有明显的影响(Tinsley等,1972; Roland,1968,1970;Moghissi等,1971;Kesseru等,1972;Rice-Wray等,1972)。Tinsley等(1972)报道,在金黄田鼠用适量18-甲基炔诺酮以后,输卵管内就找不到精子,但是,药物的作用机理,例如它是怎样影响精子运送的,是影响精子本身的运行,还是影响雌性生殖道的某一部位,都还缺乏了解。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些实验,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  相似文献   

4.
运用微孔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前胡挥发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以Kovats指数鉴定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前胡挥发油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前胡挥发油浓度为1μL/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63.76±1.99)%和(51.53±1.70)%;其挥发油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主要有α-蒎烯、左旋-β-蒎烯、月桂烯、1-甲基-3-(1-甲基乙基)苯、(R)-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萜品醇、2-羟基-5-甲基苯乙酮等。本研究结果提示前胡有可能对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又称次甲基蓝、四甲基蓝、甲稀蓝。是具青铜光泽的深绿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它常作为生物染色剂、吸附剂和氧化还原剂,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实验。在有氧的条件下,亚甲基蓝为氧化态,溶于水中呈蓝色,当它接受氢后即被还原为还原态,  相似文献   

6.
敌鼠钠盐毒杀黄胸鼠的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敌鼠(Diphacine,2-二苯基乙酰基-1,3-茚满二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凝血杀鼠剂,纯品为黄色片状结晶,无味、无臭;国产的工业品为其钠盐,稍有一点气味,溶于酒精和丙酮,难溶于水,100℃的溶解度为5%,不溶于苯和甲苯,性稳定,无腐食性。它的典型毒理作用,主要在于破坏凝血机能和损坏微小血管,引起严重的内出血而使鼠类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7.
小花八角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化学及层析方法从小花八角果实中分离纯化得三个结晶化合物,用UV、IR、NMR、MS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莽草酸(shikim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同时通过GC/MS/DS方法鉴定了小花八角果实精油中的31种成分,其中主要有1,8-按油脑(21.47%),α-萜品醇(10.40%),樟脑(8.09%),乙酸冰片酯(5.38%),4-萜品醇(5.25%),甲基丁香酚(4.28%)。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医常用药材-芹菜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维吾尔医常用药材芹菜籽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从检出的12个化合物中共鉴定了10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γ-萜品烯、1-甲基-2-异丙基苯、2-甲基-5-异丙基苯酚、邻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酯、邻苯二甲酸二酯、α-宁烯等,其中γ-萜品烯、1-甲基-2-异丙基苯、2-甲基-5-异丙基苯酚的含量较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86.84%。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98.7%。  相似文献   

9.
短梗霉黑色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碱提取、水煮酸沉法从短梗霉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黑色素粗品,再经DMSO萃取、酸性甲醇(pH=2)沉淀得到不含多糖和蛋白的短梗霉黑色素。此黑色素不溶于水及常规有机溶剂,可溶于碱性溶液和DMSO;离子交换色谱分析表明黑色素组分均一,出峰时间26±0.5 m in;紫外光谱谱图最大吸收峰为215 nm左右,未见蛋白(280 nm)与核酸(260 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谱图具有黑色素3μm和6μm的特征吸收峰,并含大量的羟基、氨基,与核磁共振和液质联机谱图结合分析推出短梗霉黑色素可能含有酚羟基、羧基和吲哚等官能团,主要结构骨架为5,6-二羟基吲哚-羧酸和多巴醌,推断该黑色素为酪氨酸酶控制合成的真黑素。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中香味成分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分析花生中香味成分化合物来对花生中香味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固相微萃取法,此法可以萃取出烘烤花生中的各种风味物质,根据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烘烤花生中挥发性的化合物中FD因子的最大值为256,并且FD因子排在前三位(FD因子>64)的在实验中检测出有10种已知的化合物和3种未知的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已知的化合物分别为:3-甲基丁醛(巧克力味)、2-甲基丁醛(焦糖味)、2-(2-羟乙基)-3-甲基-4-噻唑(鱼腥味)、2,5-二甲基吡嗪(烘烤坚果味)、2,6-二甲基吡嗪(烘烤坚果味)、乙基吡嗪(爆米花味)、2-乙基-5-甲基吡嗪(草味,坚果味)、呋喃醛(生土豆味)、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咖啡味)、苯乙醛(甜芳香味)等。通过本次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2,5-二甲基吡嗪、乙基吡嗪等吡嗪类和醛类化合物是花生中香味的主要成分,对花生散发香味的贡献最大,酮类化合物对花生的风味贡献率较醛类来讲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