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摄食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蚯蚓与人工饲料分别投喂7月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研究不同饵料对中华鲟幼鱼转化效率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 d生长,水蚯蚓组、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平均体长分别从177.0、191.6 mm增至216.6、332.5 mm,体质量分别从32.73、44.39 g增至58.27、264.71 g;水蚯蚓组、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饵料转化率分别为6.67~39.33、0.89~1.26,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2.33%、1.38%~3.94%.生长效率分别为2.54%~14.99%、79.56%~204.44%;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速度快于水蚯蚓组,肥满度大于水蚯蚓组;2个试验组中华鲟幼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各阶段幂指数b值均小于3,表明中华鲟幼鱼为异速生长;水蚯蚓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水分湿质量含量为82.23%±0.79%,蛋白干质量含量为62.79%±1.34%,均略比人工饲料组高;综合饵料转化效率与各项生长指标,表明人工饲料比水蚯蚓更适宜作为中华鲟幼鱼阶段的人工养殖饵料.  相似文献   

2.
鉴定刀鲚年龄的方法很多。本文以鳞片为主,对照耳石、胸鳍鳍条等方面的材料,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发现它们都有明显的年龄标志,但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鳞片取材最容易,观察最方便,缺点是年轮标志比较复杂,有时还有副轮和幼轮等。再生鳞也比较多。刀鲚鱼苗和幼鱼在生长过程中,体长增加较快,至11月份,幼鱼最大个体可达200毫米左右。成鱼体长增加速度逐渐减慢,最大个体只410毫米。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其体重却有显著增加。刀鲚鳞片的生长和体长的增加基本上成正比关系。刀鲚寿命不长,一般只有4-5冬龄,最大个体不超过6冬龄。    相似文献   

3.
刀鲚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鉴定刀鲚年龄的方法很多。本文以鳞片为主,对照耳石、胸鳍鳍条等方面的材料,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发现它们都有明显的年龄标志,但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鳞片取材最容易,观察最方便,缺点是年轮标志比较复杂,有时还有副轮和幼轮等。再生鳞也比较多。刀鲚鱼苗和幼鱼在生长过程中,体长增加较快,至11月份,幼鱼最大个体可达200毫米左右。成鱼体长增加速度逐渐减慢,最大个体只410毫米。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其体重却有显著增加。刀鲚鳞片的生长和体长的增加基本上成正比关系。刀鲚寿命不长,一般只有4—5冬龄,最大个体不超过6冬龄。  相似文献   

4.
池养刀鲚(Coilia nasus)鱼种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测量、摄食节律评估的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备件下刀鲚(Coilia nasus)的摄食和生长特性,旨在为刀鲚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大规模开展刀鲚的池塘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经过153 d的生长期,刀鲚的平均体长从最初的(12.41±2.21 )cm增加到(21.25±2.08)cm,体重从(5.83±0.91)g增加到(40.58±12.98)g;体长与日龄为线性相关(L=0.0558t+13.102,R2=0.97),体重与日龄为指数相关(W=6.5699e0.01231,R2 =0.98),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W=0.0006L3.5924)幂指数b值接近3;刀鲚鱼种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4:00-8:00是刀鲚鱼种的摄食高峰期,12:00左右摄食活动基本停止,16:00起摄食强度又明显回升,属晨昏摄食;此外还发现,枝角类、桡足类、日本沼虾和(鱼叚)虎鱼是培育刀鲚鱼种较为适宜的饵料生物,但其不同发育阶段适宜饵料生物有所不同,摄食量与饵料的种类和数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拟运输的方法,选取平均体长为(13.58±0.23)cm、平均体质量为(8.55±0.39)g的长江刀鲚幼鱼为实验对象,设置正常应激组和加盐抗应激组(盐度为10‰),每组3个平行,运输结束后将剩余的鱼放回原培育池,研究分析了正常应激组和加盐抗应激组在装载前(BL)、装载后(AL)及运输胁迫2h、4h、6h、8h和恢复24h、96h后,长江刀鲚血浆渗透压、皮质醇、血糖和肝糖原的变化规律及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应激组和加盐抗应激组经装载、8h运输及恢复96h后的成活率分别为20%和100%。运输胁迫导致正常应激组刀鲚血液渗透压整体呈下降趋势,10‰盐度则显著提高血浆渗透压,至运输8h后,血液渗透压达到最高值(0.348±0.002)m Osm/kg。长江刀鲚血浆皮质醇在运输2h后急剧升高达到最大值,而10‰盐度使得运输刀鲚的血浆皮质醇在运输4h后达到峰值(574.71±64.75)ng/m L。运输胁迫导致正常应激组长江刀鲚血糖的明显升高;而加盐抗应激组血糖含量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正常应激组,运输6h后血糖值趋于稳定。肝糖原的变化规律与血糖浓度相对应,推测血糖值的变化主要源于肝脏糖原的动员。实验结果表明,10‰盐度可显著提高血浆渗透压水平,降低其能量物质消耗,避免了撞壁、擦伤掉鳞等强烈的应激反应,显著提高了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实验测定了不同水温条件下刀鲚(Coilia nasus)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水温对刀鲚幼鱼血糖及肌肝糖元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刀鲚运输、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水温(16℃~28C)条件下,刀鲚幼鱼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耗氧率(R)与水温(T)的回归方程为R=0.988T2-32.36T+343.7,相关系数为0.96;刀鲚幼鱼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7:00,低谷在21:00;刀鲚幼鱼的窒息点与水温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1)与水温T(℃)的回归关系为A=0.9397T0.8001,R2=0.98.刀鲚幼鱼血清中血糖含量在水温16℃~24℃阶段保持相对稳定,血糖含量在17.24 ~ 19.79 mmol·L-1,肌肉和肝脏糖元含量均呈波浪式变动;但在水温24℃~28℃阶段,血糖含量随水温上升而显著升高,而肌肉和肝脏糖元含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刀鲚(Coilia nasus)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03年1月—2004年12月、2008年1月—2009年12月、2012年1月—2013年12月3个调查期长江靖江段沿岸定置张网捕捞数据,运用Fi SAT II软件对刀鲚种群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3个研究期靖江沿岸带刀鲚体长(L,mm)与体质量(W,g)幂函数关系分别为:W_(2003-2004)=2.72×10~(-6)L~(3.030)(r=0.974,n=218),W_(2008-2009)=3.75×10~(-6)L~(2.961)(r=0.925,n=823),W_(2012-2013)=2.27×10~(-6)L~(3.061)W_(2012-2013)=2.27×10~(-6)L~(3.061)(r=0.936,n=837)。本研究3个研究期中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的刀鲚群体的生长参数K、t0和ti均较为接近,沿岸带刀鲚群体以当年孵化的幼体为主要组成成分,表现为生长速度较快(K=0.54~0.56 a~(-1))、拐点年龄较小(ti=1.49~1.54 a)的生长特征。年际比较显示,近年来靖江沿岸带刀鲚的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较早年均有所下降。但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显示,靖江段沿岸刀鲚仍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种群补充模式表明,每年4—9月为沿岸带刀鲚的主要补充期。为了有效保护珍贵的刀鲚幼鱼资源,建议将沿岸水域禁渔期延长至9月(即4—9月),以实现刀鲚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用丝兰提取物添加量为0.00% (D0)、0.05% (D1)、0.10% (D2)、0.20% (D3)和0.40% (D4)的实验饲料投喂大菱鲆幼鱼(42.200.06) g 60d, 研究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免疫代谢指标及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饲料中添加丝兰提取物对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无显著影响(P 0.05)。全鱼、肌肉及肝脏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0.05)。D3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 而D4组各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D3和D4组幼鱼血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除A1-6h组外各实验组水体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各实验组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各实验组总氮、总磷、磷酸盐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研究证明,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丝兰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强大菱鲆幼鱼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并显著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含量, 对大菱鲆生长及体组成无显著影响。以非特异性免疫及水体氨氮含量为综合评定指标, 大菱鲆幼鱼饲料中丝兰提取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2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饲料中鱼油添加水平对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体成分及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以确定美洲鳗鲡幼鱼饲料中鱼油的适宜添加水平, 选用初始体重(8.34±0.12) g的美洲鳗鲡幼鱼800尾, 随机分成5组, 每组4个重复, 每个重复40尾; 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3%(FO3组)、6%(FO6组)、9%(FO9组)和12%(FO12组)鱼油的试验饲料, 试验期56d。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鱼油显著影响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 FO6组美洲鳗鲡幼鱼的增重率、投饵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鱼油添加组美洲鳗鲡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 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FO6组、FO9组和FO12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 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在FO12组显著降低(P<0.05), 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 FO9组和FO12组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FO12组脂蛋白酯酶和肝脂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 饲料中添加适宜鱼油水平可以提高美洲鳗鲡幼鱼的生长性能, 调节肠道脂肪酶活性、全鱼粗脂肪含量和肝脏脂肪代谢酶水平或活性; 美洲鳗鲡幼鱼获得最佳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时, 饲料中鱼油添加水平推荐为6.43%—6.78%。  相似文献   

10.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1019-1026
以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洄游前幼鱼和洄游后成鱼为对象, 通过 PCR-DGGE 指纹技术探讨长江刀鲚菌群多样性及受洄游路径周围环境影响之后的稳定性。结果显示, PCR-DGGE 指纹谱带丰富, 共显示出70条可鉴别条带, 其中长江水体谱带数(28)高于洄游后刀鲚鳃(26)、胃(26)、肠道壁(20)、肠道内容物(21)和洄游前刀鲚鳃(21)、胃(20)、肠道壁(11)、肠道内容物(13), 洄游后刀鲚成鱼体内各对应部位菌群数显著高于洄游前刀鲚幼鱼。UPGMA 聚类和PCA 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之间差异显著, 虽长江水体与洄游后刀鲚鳃、胃及肠道内容物样品在聚类图上聚为一簇, 但其菌群结构的相似度较低, 分别为43%、35%和28%。成功克隆测序其中43 条条带, 主要包含-变形菌(25.6%)、-变形菌(7%)、-变形菌(16.3%)、放线菌(25.6%)、厚菌门(9.3%)、拟杆菌(7%)、柔膜菌门(4.6%)、绿弯菌(2.3%)和未定义菌(2.3%)。以上结果表明长江刀鲚体内不同部位及其在洄游前后不同阶段, 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并受环境和宿主双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草鱼高脂(7%)实用日粮磷酸二氢钙(MCP)适宜添加量对草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以磷酸二氢钙[Ca (H2PO4)]为磷源, 配制含MCP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和4.0%的5种等氮等能实用日粮, 饲喂初始均重为(105.23±0.55) g的试验草鱼, 每种日粮设置3个重复, 每个重复15尾鱼, 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 在高脂日粮中添加适宜的MCP可显著增加草鱼增重率(WGR)和全鱼磷含量, 降低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以WGR、FCR和全鱼磷为观测指标, 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日粮MCP适宜添加量分别为3.26%、2.96%和2.63%; 全鱼、内脏、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随日粮中MCP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 而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则呈相反趋势; 在MCP3.0%组, 草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高, 血清甘油三酯、肝脏丙二醛含量,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最低; 添加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肝脏肉碱脂酰转移酶(CPT-I)活性随日粮MCP添加量增加而渐增。研究表明, 草鱼高脂(7%)日粮中MCP适宜添加水平为2.96%—3.26% (饲料总磷1.43%—1.50%), 该添加水平能促进草鱼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 减少鱼体及肝脂蓄积, 增加鱼体蛋白, 提高抗氧化机能, 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BG)和热灭活乳酸菌(HK-L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幼鱼生长性能、肠道脂肪酸组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设计,设2个BG (0和1%)和3个HK-LP (0.025%、0.05%和0.1%)水平,选择初始均重为(0.17±0.01) g的泥鳅幼鱼,分别投喂6种配合饲料,每种饲料3个重复,饲养期为80d。结果显示,在饲料中分别添加BG和HK-LP显著提高了泥鳅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成长率,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然而,2种添加剂的相互作用没有对这些生长指标产生影响。添加BG显著降低了肠道脂肪酸中C16:1n-7和C18:2n-6的比率,同时随着HK-LP添加显著降低了C22:1n-11的比率。BG、HK-LP及两因素的相互作用均显著影响了体表黏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着BG及HK-LP添加量的增加,溶菌酶(LZM)活性出现升高趋势。添加1%BG和0.05%HK-LP饲料,显著上调了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α的表达水平,同时在BG未添加组,随着HK-LP添加的增加,上调了TLR1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饲料BG和HK-LP添加可以改善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其中BG 1%和HK-LP 0.1%的实验组对泥鳅幼鱼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生长和生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初始体长为10 cm左右的雄虾投喂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0%)、实验1组(0.25%)、实验2组(0.50%)、实验3组(0.75%)、实验4组(1.00%)的人工配合饲料10周后,测定各组实验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和鲢鱼肉对大鲵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99±0.15) g的大鲵幼体48尾, 随机分成2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8尾, 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55.67%, 粗脂肪6.83%)和鲢鱼肉(粗蛋白18.03%, 粗脂肪4.11%)共92d。结果显示: (1)饲料组大鲵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肌肉蛋白质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鱼肉组, 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两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在大鲵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后, 全鲵粗蛋白、皮肤胶原蛋白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鱼肉组(P<0.05), 而全鲵水分、粗脂肪与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鱼肉组(P<0.05)。(3)饲喂鲢鱼肉的大鲵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 而两个试验组的胃H+-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大鲵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鱼肉组(P<0.05), 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鱼肉组(P<0.05), 两个试验组的肠道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大鲵可主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而且相比于投喂新鲜鲢鱼肉, 人工配合饲料饲喂大鲵, 在提高生长性能、促进大鲵合成皮肤胶原蛋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 说明人工配合饲料可以替代新鲜饵料成为大鲵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15.
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人工饲料和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饲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化分析方法,系统对比两种饵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肝脏及消化道相关酶活力和消化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虽然生长性能低于人工饲料组,但其淀粉酶活性更高,点篮子鱼对浒苔有良好的摄食和消化能力,浒苔足以满足点篮子鱼生长的需求;此外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表现出了更高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在两种饵料条件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上升趋势,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菌群组成与饵料有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共有优势菌门;浒苔组消化道菌群整体多样性较饲料组高,组成结构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摄食浒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基础,生态价值显著,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光色对鱼类的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利用一个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不同养殖水槽,设置了白光、红光、黄光、绿光和黑暗5种光照环境,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体长19.67±1.26 cm,体质量92.92±4.05 g)进行了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光色对豹纹鳃棘鲈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绿光组幼鱼的存活率和体质量均最大,白光组幼鱼的肝胰脏指数(HSI)最高;白光组幼鱼的血糖、血脂和蛋白质的含量均低于其他4组;白光组幼鱼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最高,白光组幼鱼的LDH显著高于红光组和绿光组;白光组幼鱼的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高于其他4组(P0.05);5种光色下的幼鱼血液中的无机离子含量除Mg~(2+)外,Ca~(2+)、P~(3+)、Na~+和K~+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生长、存活及血清生化指标分析,5种光色中,绿光最适宜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长江刀鲚生殖洄游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研究选择洄游距离、卵巢发育和规格大小3个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对长江刀鲚肝胰腺、肌肉和卵巢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62尾雌性刀鲚3个组织均检测出28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大于各组织总脂肪酸含量的56.23%,各类脂肪酸中的C18:1、C16:0、C16:1、DHA和EPA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在生殖洄游过程中,刀鲚肝胰腺总脂肪含量随洄游距离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从崇明江段的(526.61±38.50) mg/g增加至安庆江段的(587.21±124.72) mg/g,而肌肉和卵巢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33.03%和57.09%(P<0.05)。在各体长组中,肌肉总脂肪酸、SFA、MUFA和PUFA含量与体长呈正相关(P<0.05),而肝胰腺和卵巢总脂肪酸及各类脂肪酸含量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刀鲚肝胰腺和肌肉总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随卵巢由Ⅱ期发育至Ⅳ期均呈下降趋势,总脂肪酸含量分别减少了47.56%和22.40%,...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学研究》2016,(2):135-139
比较分析了不同水域刀鲚的分类地位,生殖洄游时间、路线和所需外界条件以及其分布现状和资源状况。同时,于2015年对鄱阳湖、赣江和抚河下游的刀鲚进行了现场调查,并与1982年采自鄱阳湖的刀鲚标本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发现,1982年鄱阳湖短颌鲚(定居型刀鲚)体长范围为5.0~30.0 cm,优势组体长为6~20 cm,体重范围是0.90~105.08 g;2015年调查的短颌鲚体长范围为11.6~28.0 cm,优势组体长为11~20 cm,体重范围为5.99~81.31 g。1982年鄱阳湖洄游型刀鲚占总尾数的3.86%,体长范围为15.0~33.0 cm,体重范围为10.24~151.63 g;而2015年调查的洄游型刀鲚仅占总尾数的0.97%,体长范围是25.5~28.0 cm,体重范围是60.62~78.00 g。结果分析表明,江西上述水域均以短颌鲚为主,洄游型刀鲚难已形成渔汛。  相似文献   

19.
以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 (0、10、100和1000 μg/kg饲料)的4种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6.41±0.10) g的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幼鱼56d, 探讨AFB1对花鳗鲡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肝脏组织结构及鱼体肌肉中的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实验组幼鱼均未表现出行为及体色的异常。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的存活率、终末体重、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μg/kg毒素组和100 μg/kg毒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饲料AFB1含量≥100 μg/kg显著影响花鳗鲡幼鱼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对照组和1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组织学观察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的肝脏细胞表现出严重的空泡化。随着饲料AFB1水平的升高, 幼鱼肝脏和肌肉中AFB1积累量均显著升高。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和肌肉中AFB1积累量分别为17.75和5.98 μg/kg, 均超过FDA食品安全限定标准(5 μg/kg)。由此可见, 饲料中AFB1≤10 μg/kg对花鳗鲡幼鱼是相对安全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溯河洄游的长江刀鲚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溯江产卵洄游中的刀鲚(Coilia nasus)是目前长江最名贵的水产品之一。本文分析了2009年4~5月采自长江九段沙、靖江和芜湖3个江段的299尾洄游型刀鲚样本。结果显示,3个种群的体长为15.8~32.8 cm,平均(23.3±3.5)cm,18.0~24.0 cm体长组占总数的52.51%。体重为11.83~143.80g,平均(48.19±24.89)g,10.00~50.00 g体重组占总数的59.53%。芜湖种群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小于九段沙和靖江种群(ANOVA,P=0.000<0.01)。299尾个体包括1~4龄4个年龄组,其中51.28%的九段沙个体和53.97%的靖江个体均为3龄;而多达85.26%的芜湖个体则为2龄。不论体长、体重还是年龄结构,已较20世纪70年代同江段渔获物有明显下降。结果还显示,九段沙、靖江和芜湖种群的性比分别为1∶1.28、1∶1.46和1∶1.97,显示出沿长江往上性比逐渐增加的现象。3个种群的平均丰满度为0.35±0.05,但即使是在同龄组,靖江种群的丰满度也显著高于芜湖和九段沙种群,这可作为刀鲚在这一江段最名贵高价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