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怪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有互型和11型2种。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L.M0ntngnier首次证实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并分离到了病毒一HIV-1。1986年L.Montagnier研究组的F.Clavel等人又分离到了另1种HIV,即HIV一人HIV-1与HIV-2又都有许多亚型。科学家们最近研究发现HIV-1和HIV-2起源于非洲,大约在本世纪础到50年代传染给人类,并在流行传播过程中变异为各种亚型。HIV-1致病力强,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HIV-2毒力较…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12,(5):I0002-I0003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T)资助的-项由8个欧盟国家、瑞士和2个非洲国家27个研究机构组成的大型研究项目--”欧盟抗病毒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项目成功研制出一种廉价的、能够抗HIV病毒的新型抗病毒物质(microbicide),有望成为攻克艾滋病这一世界顽疾的有效武器。研究结果已在分子药物科学杂志(Molecular Pharmaceutics)上发表。  相似文献   

3.
爱滋病及对其治疗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滋病及对其治疗的设想韩爱东(中山大学生物工程中心,广州510275)关键词爱滋病毒,爱滋病,治疗自1983年发现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和由它引发的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AIDS)以来,它已是全球学界和公众密切注意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爱滋病患者约有16万人,爱滋病是由一种称为HIV(人类免疫缺损性病毒)的微生物而引起的。这种病毒入侵机体后不但能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成为易被各种微生物攻击的目标,而且还会控制免疫细胞使之为复制HIV服务。为了攻克爱滋病,医药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出一种能消灭HIV,帮助重建免疫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5.
金丝雀痘病毒(canarypox virus,CNPV)引起的雀痘是一种禽类传染性疾病。CNPV感染后可在宿主体内诱导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经过改造可开发为一种候选疫苗载体,其可表达病毒和寄生虫的多种蛋白,因此,研制重组CNPV载体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国外学者已构建了多种类似疫苗,如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EIV)、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非洲马病病毒4型(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 type 4,AHSV?4)、蓝舌病毒17型(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 17,BTV?17)、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巨细胞病毒(cytomelovirus,CMV)、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和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等。概述了CNPV载体介导的病原体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制现状,旨在为病毒和寄生虫病的免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2,(20):I0001-I0001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3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从人类乳汁B细胞的免疫细胞中分离出两种抗体,这两种抗体有助于阻止HIV(艾滋病病毒)通过粘膜传播。乳汁样本来自非洲马拉维感染HIV的哺乳期妇女。研究人员说。这表明母乳中B细胞能产生中和性抗体抑制HIV病毒。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卫生检疫局送检了一例HIV - 1和HIV - 2抗体检测均呈阳性的双重感染样品 ,对其感染的HIV前病毒的 gag和env基因区进行了序列分析 ,首次阐明我国发现的HIV双重感染样品的HIV部分基因特征。从HIV感染者淋巴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中提取前病毒DNA ,分别使用HIV 1和HIV 2特异性引物用套式PCR扩增HIV 1和HIV 2的部分基因区。PCR产物不经克隆直接测序 ,经GenBank检索并使用GCG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其中感染的HIV 2毒株中gag基因区与德国株HI2PEI2KR相似 ,基因离散率仅为8 1% ,env基因C2 -V3区与来自几内亚比绍的HIV 2U0 5 35 8株最近 ,离散率为 13 0 4% ,在其 gp36区发现与HIV 2U0 5 35 8基因离散率为 10 6 3% ,两个毒株均属HIV 2中的A亚型。而其HIV 1型毒株在 gag和env区都与从尼日利亚分离的H92NG0 83株相似 ,属HIV 1的G亚型。本文首次对我国发现的HIV 2型毒株进行了主要基因区的序列分析 ,表明在非洲较常见的HIV 2A亚型和HIV 1G亚型毒株 ,已随援外劳工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8.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6):905-905
在非洲,人们发现,约有85%的患有艾滋病的孕妇,在分娩后并没有将病毒传给婴儿,逃脱了最容易患病的母婴传播渠道。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不易受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呢?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根据血清学反应和核酸序列测定将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本研究就HIV-1基因的分子特征、HIV基因分型分类、HIV基因分型常用的方法、HIV-1病毒载量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从事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的人士,长期以来致力于发展一种能产生HIV病毒抗体的AIDS疫苗。但是,为了使这种预防疫苗真正有效,它必须能在生殖粘膜上产生抗体,来阻止病毒的性接触传染。在美国和欧洲,同性恋性接触和静脉注射药物的使用是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在世界其它地区,在西方国家也同样:异性性接触被指责为爱滋病毒的快速蔓延途径。对于发展由异性接触引起的HIV病毒传染的预防疫苗,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报导了这方面的可能是最大的突破。在Preston Marx的领导下,美国新墨西哥州地区灵长动物实验室(Holloman空军基地,新墨西哥州)的一组研究人员研制出的疫苗,使一组恒河猴在猿猴免疫缺陷性病毒(SIV)的阴道侵染中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CD4^+CD25^+是调节性T细胞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类。它是一类具有特殊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能够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参与肿瘤免疫的调节,同时在感染和移植免疫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细胞的这一亚群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的特性,新近发现它亦与爱滋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IV进入人体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效应但它也同时被感染,最终由于细胞毒的作用而死亡。由于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抑制作用,HIV持续的过度活化使得T细胞逐渐耗竭说明在HIV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Treg细胞可能都发挥了免疫抑制作用,但是却对HIV感染与爱滋病发病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效应。此外,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还与HIV病毒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本文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之间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超级癌症”就是爱滋病,潜伏期较长的一种不治之症,科学家已查明其病因以采取对策,目前,这种死亡率特高的病在西方国家里引起恐慌。在成年人当中有两种病-T细胞的血病和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AIDD)或称爱滋病,后者广为流行,至今成为无法治愈的严重疾病,这两种病均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自1992年以来,山东省归国劳务人员HIV-1感染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我们采集了11份确认为HIV-1感染者的僵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用套式PCR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并对其envC2-V3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0名归国劳工人员及1名归国劳工配偶的样本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发现了HIV-1的4种基因亚型:A、B、C、E亚型,其中C亚型7名,B亚型2名、A和E亚型各1名。由此可见;山东省归国劳务人员中HIV-1毒株的感染情况较复杂,通过 些毒株间的基因离散率相差较大,提示应加强归国劳务人员的教育、检测和控制以及其它国家毒株传入。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将H5N1禽流感病毒分为A~E5种基因型。2002年后,未再发现这些基因型,而出现了8种新的基因型(V、W、X1、X2、X3、Y、Z和Z^+)。2003年末到2004年5月,H5N1流感A病毒的再现首次波及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然而,仅越南和泰国报告了人类病例。人们一般认为2003~2004在东亚和东南亚H5N1病毒有共同的起源,且已发现它们在抗原性上应有别于1997年和2003年初的病毒,  相似文献   

15.
GBV-C(GB Virus C)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Pegivirus属,全基因组长约9.4 kb,编码约2 900个氨基酸序列.早期认为,该病毒与肝炎有关,但随后的研究发现,该病毒对人类无致病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GBV-C与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共感染情况下可抑制HIV的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延缓HIV 患者疾病进程.进一步研究GBV-C与HIV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可能会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治疗提供新思路. 本文就GBV-C与HIV-1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类型--间接和直接的作用以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磁学》2011,(10):I0003-I0003
美国研究者发现。HIV可隐藏在造血干细胞中。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细胞一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为拓展艾滋病新疗法提供了可能。尽管当前的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治疗力争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但任何治疗的最终目标都是完全消灭这种病毒。不幸的是,完全消灭HIV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这种病毒在休眠的CD4+T细胞中建立了潜在的储藏库。美国研究者日前研究发现,HIV能够传染造血干细胞(HSC),因此,HIV的储藏库可能比之前的预想更为持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拓展新的艾滋病疗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在我国出现了多种基因亚型毒株混合流行和重组的复杂变化,其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非洲猪瘟的重要疫病。为建立一种快速而敏感性高的美洲型PRRSV检测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国内美洲型全基因组序列,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美洲型PRRSV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及田间样品的比对检测,评价该方法的检测能力,并测定和分析了田间阳性样品的ORF5基因序列。结果显示,该方法在42℃、20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最低检测美洲型PRRSV载量为50拷贝/μL,且与欧洲型PRRSV、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塞内卡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无交叉反应,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丁真菌传杆状病毒组(Furovirus)四个病毒成员,即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甜菜土传病毒(BSBV)、花生丛生病毒印度株系(PCA-I)以及非洲株系(PCA-A)和小麦土传花叶病毒(SBWMV)所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这四种病毒在病毒粒子聚集的结构,是否引起细胞膜聚集及聚集的结构,过氧化物酶体泡状物的形成与否及结构均有差异。另外,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株系或分离物所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管兴华 《生命科学》2008,20(6):835-836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德国科学家因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0.
BST-2是最近发现的可以抑制成熟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毒颗粒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释放的宿主因子,随之发现其也可以抑制多种包膜病毒的释放。本研究采用密码子优化的表达HIV-1 gag和gag-pol蛋白的质粒所形成的病毒样颗粒作为研究对象,观测BST-2对这两种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释放抑制情况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的BST-2均可以显著抑制病毒样颗粒从哺乳动物细胞释放,同时发现这两种病毒样颗粒(gag/gag-pol)的释放都可以被BST-2抑制;而且,HIV-1中Vpu蛋白可以拮抗BST-2抑制HIV病毒样颗粒释放的作用,另外,通过化学试剂和酶学方法处理,确证BST-2可以被包装进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