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淡水藻类在监测水质和净化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淡水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水质监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藻类生长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的概述,探讨了pH值和氮磷对淡水藻类的生长的影响,以及淡水藻类的生长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藻类不但应用于水质监测,而且还能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其它有机物,对自然水域中的污水有良好的净化作用。重点论述淡水藻类在水质监测和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以及利用淡水藻类来处理污水的方法。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相关建议,为综合监测和治理水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藻类对水体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类和数量与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并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藻类常作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水体中的藻类根据生活习性不同分为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在河流健康评价中,以往的工作中有的采用浮游藻类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有的采用着生藻类用于评价,但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究竟何者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更适宜,抑或是二者在用于评价的适宜性上没有明显差别,迄今为止未开展过深入研究。选择三峡库区内的两条河流嘉陵江和乌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9月,在两条河流上共布设11个研究断面,对嘉陵江、乌江的水环境理化因子、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应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riphytic algal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Pe-IBI)和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hytoplankton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Ph-IBI),并结合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CPI),对嘉陵江、乌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评价(Pe-IBI)能筛选出7个核心生物参数(藻类总分类单元数、蓝藻总分类单元数、绿藻总分类单元数、菱形藻比例、优势分类单元比例、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用于河流健康评价,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IBI)与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PI)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与水体中总氮、铅含量也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水环境质量越低则着生藻类的生物完整性越差;当采用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Ph-IBI)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时却只能筛选出1个核心生物参数(藻类密度),而且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h-IBI)与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PI)及12个水体环境指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在河流水体中,与浮游藻类相比,着生藻类更能反映水体环境的状况,对河流水体环境的反映更为准确。因此,在以流动水体为特征的河流的健康评价中,采用着生藻类比采用浮游藻类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潟湖生态系统在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等生态服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2016—2018年10—12月对杭州湾北部人工潟湖的浮游植物群落以及营养盐水平进行监测,探究人工潟湖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主导这些变化的主要营养盐种类。结果表明:潟湖内浮游植物组成主要为硅藻、绿藻和蓝藻门,优势属众多,其中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是最常见的优势种;在调查期间Shann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多样性阈值等多样性指数逐年递增,水体为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域生物多样性增加,水质维持在一二类水,水环境改善且生态风险较低;冗余分析表明,该水域秋冬交替期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造成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硅酸盐、水温、无机磷、氮磷比和盐度,控制该水域中无机磷的输入是防范有害藻华暴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淡水湖泊浮游藻类对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是淡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两大威胁。文章分别阐述了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对淡水湖泊浮游藻类直接和间接效应, 并总结气候变暖可能通过影响水体理化性质、水生植物组成、食物链结构从而直接或间接改变浮游藻类生物量或群落结构。作者重点分析了气候变暖下湖泊生态系统蓝藻水华暴发机制, 比较了不同湖泊蓝藻对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响应的异同点, 发现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存在相似性, 表现在均促进湖泊由清水-浊水稳态转变、增加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和强度。然而二者对湖泊浮游藻类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分层型湖泊和混合型湖泊的差异性、不同营养型湖泊和不同类群蓝藻组成差异性。作者认为, 开展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下, 湖泊浮游藻类功能群响应研究亟待进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排入水体的各种污染物不断增加,加速了淡水水域的富营养化进程,使得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有害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世界各地不断有藻类污染水体引起人畜患病甚至死亡的事件报道。在淡水藻类中,毒性最强、污染范围最广的为蓝藻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浮游藻类与水质污染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有些浮游藻类对污染很敏感 ,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 ,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常常可以判断水体污染的情况。1 水污染及其类型1.1 水污染的概念 水污染一般是指进入水中的污染物超过水体本身的净化能力 ;或者说外来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底的含量 ;也可以用外来物破坏水体用途的程度来定义。严格来说 ,应该把这几方面的含义结合起来 ,并且加上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或潜在性危险的内容在内。1.2 水污染类型 水污…  相似文献   

7.
东江水系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动态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东江水系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三次浮游藻类采集, 以分析浮游藻类功能群组成、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季节变化的物理因子。结果表明, 东江水系浮游藻类在样品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物种归入14个功能群, 分别是J、X2、P、W2、H1、MP、D、F、C、LO、W1、N、X1和 M。其中优势功能群是J、X2、P、W2、H1、MP、D、F、C、LO和 M。浮游藻类功能群组成明显随季节变化, 枯水期时功能群MP、D、P、X2、F、J和W2占优势; 丰水期时, 功能群MP、J、H1、LO占优势。除功能群理论中提到的营养(碳氮硅)、光照强度和生物作用(滤食)外, 水体物理因子——溶氧、水温、pH、TDS也是影响浮游藻类功能群季节动态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温带湖泊调查提出的浮游藻类功能群概念用于河流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的研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浮游动物可以通过牧食作用来抑制浮游藻类的增长, 同时浮游动物排泄的营养盐又可以促进浮游藻类的增长,二者的强弱是浮游动物控制浮游藻类的关键。通过人为去除处理组水体中的浮游动物, 研究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不同对富营养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处理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低于空白组, 且缺乏大型枝角类溞属(Daphnia sp.); 去除浮游动物显著降低了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浓度以及浮游藻类生物量(叶绿素a), 同时增加了附着藻的生物量; 并且影响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 对照组是空星藻(Coelastrum sp.)为优势种而处理组则为湖丝藻(Limnothrix sp.)和四集藻(Palmella sp.)。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排泄营养盐产生的上行效应大于牧食作用产生的下行效应。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神农溪2014年春季浮游藻类演替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研究三峡水库神农溪库湾春季水华期间浮游藻类演替及其成因分析。【方法】2014年3–5月在神农溪库湾布置了6个断面(SN01–SN06),在神农溪汇入长江干流河口附近水域设置1个断面CJBD,对浮游藻类、相关环境因子及水动力因子进行了同步监测,据此分析了水体层化结构及水动力特性。【结果】神农溪在监测时段内共检测到浮游藻类6门38种(属);库湾浮游藻类生物量时间上差异显著(ANOVA,P<0.05)。春季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演替规律,3月份暴发大面积的硅藻水华(藻密度>100×105 cells/L),小环藻(Cyclotella spp.)为优势藻种;4月在SN02–SN06暴发以小球藻(Chlorella spp.)为主要优势种、衣藻(Chlamydomonas spp.)为次优势种的绿藻水华(藻密度>100×105 cells/L),5月份受水位大幅消落影响,浮游藻类生物量降低且无明显优势藻种。【结论】在具备充足的营养盐的水体中,水体层化结构与水动力特性对浮游藻类演替影响重大。三峡水库水位处于快速消落阶段时,流速成为抑制神农溪库湾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湿地同江地区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年6月对三江平原湿地同江地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设置了13个采样点,生境类型包括大型开阔水体、小型封闭水体、湿地型水体以及河流型水体。结果在该水域发现浮游植物共计312个分类单位,包括276种33变种3变型,隶属于8门10纲21目36科92属。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2.68×104–2.53×106 cells·L–1。大型开阔水体种类丰富,细胞密度最大,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小型封闭水体中藻类的适应性强,群落结构最为复杂;湿地型水体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发现了一些耐有机污染的种类;在河流型水体中,有一些适低温的隐藻出现并成为优势种,如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等。此外,在三江平原湿地同江地区还发现了大量β-中污染指示种类。经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将不同采样点各生境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分为4组。综合多样性指数表明,同江地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丰富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城市小型浅水人工湖泊浮游藻类与水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金花  潘伟斌  张海燕 《生态科学》2007,26(1):36-40,49
研究了广州城区某富营养化小型浅水人工湖泊浮游藻类和水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根据镜检共鉴定出7门54属浮游藻类,以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为主,其中绿藻门的绿球藻目占绝对优势,达26属62种,占总属数的45.6%;在整个观测期内,浮游藻类密度均较高,05年2月藻类密度高达10.8×106cell·mL-1;根据Kolkwitz划分的水域类型,该湖泊中浮游藻类属于α、β-中污带指示种类的最多。由以修正的卡森(Carlson)指数为基础的综合营养型评价方法和Margalef生物多样性指数判断,该湖泊水体属重富营养化水平,受到重污染,且污染水平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秋季>夏季。  相似文献   

12.
张洁  俞宙菲  李稳  杨娟 《生态科学》2011,30(2):183-188
浮游藻类作为重要的生物指标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水体的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价中.论文对北京市4个校园人工湖的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展开调查,探讨了浮游藻类生物指标和富营养化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调查期间,镜鉴得到39个属,隶属于蓝藻,绿藻和硅藻门.4个水体生物密度的季节平均值均高于500 cell·mL-1,多样性指数普遍介于2~3之间.TN,TP和COD显示各水体都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综合生物指标和水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人工湖不同季节的水体可分为绿藻型,蓝,绿藻型和硅藻型三大类富营养化水体:荷花池,荷塘浮游藻类群落相似性最高,而荷塘、未名湖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接近.  相似文献   

13.
经过对东河下游水体的浮游藻类调查,水体浮游藻类共计5门、71属、196种,其中绿藻门占41.84%,硅藻占28.57%。从浮游植物优势分布、指示藻类和多样性指数等生物学角度分析下游水质。  相似文献   

14.
张洁  杨娟 《生态科学》2017,36(1):55-63
三峡水库建成后, 库区内长江流速减缓、自净化能力降低, 影响了藻类演替及水域水质。研究三峡库区重庆至三斗坪地区汛期浮游藻类及水质特征, 依据水体生物、化学特征评价污染状况、划分水质类别, 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保护水质的建议。调查期间, 共鉴定藻类6 门49 属, 以蓝藻、硅藻和绿藻为主, 其中蓝藻占主要优势; 多样性指数普遍在1-2 之间。库区水环境中酸碱度(pH)、溶解氧(DO)、营养盐均适宜藻类生长, 已具备了藻类爆发式生长的条件。由生物评价法和多种水质评价方法分析表明: 汛期库区水体属富营养化水平, 呈中度污染, 水质主要受控于总磷(TP)、溶解性总固体(TDS)、透明度、pH, 且总磷影响最为严重。生物和化学水质评价方法均反映出库区水体自上游至下游水质污染程度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背角无齿蚌对浮游藻类的滤食选择性与滤水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滇池及其附近水体中分布的背角无齿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滤水速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其食物组成和滤食浮游藻类的选择性,并初步估算其自然种群的滤水能力和控制浮游藻类的潜力.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的滤水率有一定的日变化,傍晚时较高;滤水率与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含量密切相关,随着悬浮物质浓度增加而减少;滤水率与蚌的个体大小有关,体重增加,滤水率下降.对比水体中与蚌消化道内浮游藻类所占的百分比,发现其对浮游藻类的滤食没有显著的选择性.自然水体中背角无齿蚌的滤水能力很低.  相似文献   

16.
丽娃河水体富营养化与浮游藻类的指示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上海丽娃河8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调查,查明其数量和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状况,研究了在富营养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种群及数量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浮游藻类生态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明确了丽娃河为藻型河流,已呈富营养化,为劣V类水,为丽娃河防治提供浮游藻类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喻晓  张修峰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12,31(3):301-305
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浅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双壳类可通过滤食控制浮游藻类,从而改变底栖藻类与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结果。论文通过比较放养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蚌处理组)与不放养背角无齿蚌(对照组)系统中底栖藻类、浮游藻类的生物量和优势种等的变化,研究了滤食性双壳类对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可显著降低浮游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沉积物表面光照条件,从而显著提高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背角无齿蚌也改变了浮游藻类的优势种,使优势种由蓝藻转变成硅藻。因此,滤食性双壳类有利于促进浅水生态系统从混水态向清水态转变,本研究结果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密云水库水体营养状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调研结果显示 ,密云水库的营养特征为浮游藻类响应型。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是绿藻 (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型。库区水体TN 0 86mg/L ,TP 0 .0 2 2mg/L ,浮游藻类的细胞密度 4 0 5 2 3× 10 4/L。 4项指标 (Tr、TP、CODmn、chla)的TSIM 值 4 0 1— 4 9 6 ,水体为中营养。但TN、TP和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增长较快 ,水体向富营养发展的趋势明显。主要制约因素是面源、点源和内源对水体的污染。北京市水资源紧缺 ,密云水库是主要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治理污染 ,涵养水源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很迫切  相似文献   

19.
水色及其与藻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色是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不同的水色反映水质的营养状况;藻类群落是水体营养状况的生物表征,对水色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水色中的藻类优势种群及其作用,认为藻类优势种群是决定水色的主要生物因子;阐明了藻类与水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施肥改变水色的内在机理,水体营养状况决定了水体藻类群落结构进而决定不同的水色;并结合实践对如何判断不同藻类种群引起的不同水色提出了看法,同时对改变和调控水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为相关生产和水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巢湖双桥河底泥疏浚过程中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瑞睿  郭匿春  马友华 《生态学报》2020,40(7):2427-2438
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分析可以精确地反映水体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探究巢湖双桥河底泥疏浚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2017年6月—2018年3月双桥河底泥疏浚期间的水体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划分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底泥疏浚工程能够大量削减双桥河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但疏浚后的双桥河仍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双桥河浮游植物群落依据其生态功能可划分为M、H1、H2、MP、S1、L_O、X2、X1、J、F、N、G、X3、C、D、Y、W1、L_M、E、T、S_N、K、P等23个功能群,绝对优势功能群为以微囊藻为主的M功能群和以硅藻为主的MP、P功能群。底泥疏浚工程对双桥河浮游植物种类的影响不大,但藻类密度和生物量在疏浚后有显著地下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提升。将浮游植物功能群生物量与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分析发现,水环境因子变化对双桥河浮游植物功能群产生了较大影响,双桥河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由底泥疏浚前的M、MP、P、W1、Y类转变为底泥疏浚后的C、F、J、M、MP、P、Y类。其中,底泥疏浚工程造成的氮营养盐削减可以对双桥河浮游植物功能群产生较大影响。研究认为双桥河底泥疏浚工程在改善河流浮游植物生态功能,减轻水体污染程度上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