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藻类是绿藻门中种类多样、形态复杂的一个类群,对水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对水质监测、保护以及淡水水体的营养型分析有重要作用。2010年5月—2013年5月,对山东南四湖和东平湖的鼓藻类进行研究,每月采样一次,采样点设在水下0.5 m处。南四湖和东平湖分别检出鼓藻3属12种、4属15种。夏秋季节(6—11月)藻细胞密度高于其他月份,最大值分别为50.0×104cells·L-1、55.9×104cells·L-1。鼓藻属为两湖泊优势种属。冗余分析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四湖鼓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 H和总氮,影响东平湖鼓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溶解氧及化学耗氧量。南四湖和东平湖检出的鼓藻种类中,主要为贫营养水体指示种,并且检出频率低。  相似文献   

2.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植物中国新记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2016年7月采自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溪流等地的50份藻类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显示:有5个鼓藻类植物为中国新记录,隶属于3属,包括2种3变种——圆形鼓藻(Cosmarium cyclicum Lundell)、近丘凸鼓藻大形变种(Cosmarium subochthodes var.majus Schmidle)、瘤状凹顶鼓藻高山变种[Euastrum verrucosum var.alpinum(Huber-Pestalozzi)Krieger]、美国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americana(Ehrenberg)Ralfs]和美国微星鼓藻博尔蒂变种(Micrasterias americana var.boldtii Gütwinski)。并对5个新记录鼓藻类植物的分类学特征和采集地生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新疆鼓藻类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2013年8月,在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鼓藻类植物调查,并对采集到的50余号藻类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有8个分类单位为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隶属于4属,包括5种2变种1变型:喙状新月藻(Closterium rostratum Ehrenberg)、宽带鼓藻厚变种(Pleurotaenium trabecula var.crassum Wittrock)、不定凹顶鼓藻(Euastrum dubium Ngeli)、近胡瓜鼓藻(Cosmarium subcucumis Schmidle)、近颗粒鼓藻[Cosmarium subgranatum(Nordstedt)Lütkemüller]、凹缘鼓藻(Cosmarium tatricum Raciborski)、特平鼓藻拔萃变种变型(Cosmarium turpinii var.eximium W.et G.S.West f.Jao)和波缘鼓藻阿拉斯加变种(Cosmarium undulatum var.alaskanum Croasdale)。对其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给出了它们的生境特征。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为新疆的藻类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分别于2016年7月和2017年8月在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鼓藻类植物标本,经显微镜观察,发现鼓藻类(绿藻门)中国新记录植物5个分类单位,隶属于4个属,包括4种1变种:膨大新月藻(新拟)(Closterium tumidulum Gay)、钝齿宽带鼓藻(新拟)[Pleurotaenium crenulatum (Ralfs) Rabenhorst]、克塞凹顶鼓藻(新拟)(Euastrum coeselii Kouwets)、圆齿状鼓藻(新拟)(Cosmarium crenulatum Ngeli)和肾形鼓藻收缩变种(新拟)(Cosmarium reniforme var. compressum Nordstedt)。对这些新记录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光镜照片及手绘图。  相似文献   

5.
武汉东湖南部湖汊的鼓藻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63年9月到1964年12月,作者在武汉东湖南部的湖汊定点采得48号藻类标本,其鼓藻类十分丰富,经鉴定共有20个属,164个种,75个变种和13个变型。其中有2个新种、7个新变种和2个新变型,12个种、25个变种和5个变型是中国的新记录;在四季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种类有11个种和1个变种。在不同季节共6次所采得的鼓藻种类的统计结果得出,在夏季(6月、8月)的种类最多,秋季和冬季(9月、10月、12月)次之,春季(4月)最少。在东湖252个鼓藻类的分类单位中,热带、亚热带类群共有45个,其中的19个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特有或普遍分布的类群,13个是以广西为模式产地的类群,从而反映武汉地区鼓藻类区系具有亚热带类型的特点,并与南亚和东南亚的鼓藻类区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对双翅目鼓翅蝇科分类沿革,分类地位,分类系统,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提出了在该科昆虫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新疆北部主要地区(乌鲁木齐、阿勒泰、伊犁)湿地鼓藻类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标本采集鉴定等方式收集数据,采用G F指数方法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利用Pe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新疆湿地鼓藻类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淡水藻类多样性研究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共有鼓藻类植物189种,隶属于1门1纲2目6科18属;其中鼓藻科(Desmidiaceae)为优势科,有154种,占总种数的81.48%;优势属为鼓藻属(Cosmarium Corda ex Ralfs)、角星鼓藻属(Staurastrum Ralfs)和新月藻属(Closterium Nitzsch),共有137种,占总种数的72.49%。(2)阿勒泰地区鼓藻类植物的DFDGDF G值均最高,分别为2.6213、2.0828、0.5095。(3)研究区域鼓藻类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为: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伊犁地区,纬向因素的变化趋势较经向更明显。(4)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影响阿勒泰地区鼓藻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大气温度,影响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是大气温度、电导率和经度,伊犁地区则与环境指标未显出相关性。(5)RDA分析表明, pH和大气温度是影响鼓藻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组成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新疆北部主要地区湿地鼓藻类植物存在较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物种数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规律,其物种多样性和组成分布与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地区、不同属类的鼓藻类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地嗜皮菌科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红敏  余利岩  张玉琴 《微生物学报》2015,55(12):1521-1527
摘要: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是放线菌中一个年轻的分类单元。早在1996年Normand曾提出过地嗜皮菌科,但一直未能得到公认;直到2006年,Normand综合了地嗜皮菌属(Geodermatophilus)、芽生球菌属(Blastococcus)和贫养杆菌属(Modestobacter)等3个属的共同特征,全面概括了地嗜皮菌科的典型特征,终于使地嗜皮菌科被正式编入放线菌的一个科。到目前为止,地嗜皮菌科涵盖了地嗜皮菌属、芽生球菌属和贫养杆菌属等3个属共25个有效描述种。地嗜皮菌科菌株被视为极端环境的先锋生物之一,在抗逆机制研究、沙漠治理、环境修复等方面初现优势。本文就地嗜皮菌科的建立、分类学特征、科内各属的研究现状、以及它们在生态学与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刘友樵  葛岚屏 《昆虫知识》1997,34(2):121-124
鳞翅目昆虫(蝶与蛾)种类繁多,是昆虫纲四大目之一,其种类仅次于鞘翅目。根据Dr.J.B.Heppner1991年统计,全世界已定名蝶与蛾有146277种。目前估计全世界蝶与蛾可能有255000种(其中蝴蝶约占10%)。1994年日本蛾类专家杉繁郎(ShigeroSllgi)写了一本日本产蛾类大图鉴名录补篇。内容详细介绍了鳞翅目的蛾类科以上阶元分类的新进展,由于它对我国生产、教学、科研方面都有着密切相关,现特转介如下。1982年出版的日本产蛾类大图鉴所采用的科以上阶元分类是以Common(197O)为基础的。但是、近十多年来关于鳞翅目的科以上分类又陆…  相似文献   

10.
1999年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张广学院士等编著的<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四卷同翅目纩蚜科瘿绵蚜科>一书.蚜虫类是重要农林害虫,许多蚜虫可以传带农作物的病毒,经济意义重大.蚜虫个体小,在其生活周期中常有10个以上类型,分类上十分困难.该书的出版是当前蚜虫分类方面一部很好的工具书.该书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是新疆北部地区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5年7月在该地区采集藻类植物标本共50号,在对标本鉴定过程中,发现新疆鼓藻类植物新记录有11个分类单位,隶属于5个属,包括7种4变种,分别为:线纹新月藻近平截变种[Closterium striolatum var.subtruncatum(WestWest)Krieger]、埃伦宽带鼓藻[Pleurotaenium ehrenbergii(Brébisson)De Bary]、长圆凹顶鼓藻[Euastrum oblongum(Greville)Ralfs]、瘤状凹顶鼓藻(Euastrum verrucosum Ehrenberg ex Ralfs)、乳突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papillifera Brébisson ex Ralfs)、托马森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thomasiana Archer)、双眼鼓藻张开变种(Cosmarium bioculatum var.hians WestWest)、斑纹鼓藻宽变种[Cosmarium conspersum var.latum(Brébisson)WestWest]、项圈鼓藻(Cosmarium moniliforme Ralfs)、雷尼鼓藻(Cosmarium regnellii Wille)和雷尼鼓藻膨大变种[Cosmarium regnellii var.dilatatum(Messikommer)KriegerGerloff]。并对其11种新记录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樟科植物一些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樟科植物志(1982年第一次印刷,1984年第二次印刷)已出版多年,在其问世以后国内外对我国樟科植物已发表了不少新分类群和新分布,同时对一些分类群的名称亦作了一些更动,因此为了使中国樟科植物志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有待日后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修订。现在只就已出版的中国樟科植物志本身所涉及的一些种类在学名的采用、新异名以及相近种的增补上根据有关资料及个人的体会作些说明或修正。  相似文献   

13.
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是放线菌中一个年轻的分类单元。早在1996年Normand曾提出过地嗜皮菌科,但一直未能得到公认;直到2006年,Normand综合了地嗜皮菌属(Geodermatophilus)、芽生球菌属(Blastococcus)和贫养杆菌属(Modestobacter)等3个属的共同特征,全面概括了地嗜皮菌科的典型特征,终于使地嗜皮菌科被正式编入放线菌的一个科。到目前为止,地嗜皮菌科涵盖了地嗜皮菌属、芽生球菌属和贫养杆菌属等3个属共25个有效描述种。地嗜皮菌科菌株被视为极端环境的先锋生物之一,在抗逆机制研究、沙漠治理、环境修复等方面初现优势。本文就地嗜皮菌科的建立、分类学特征、科内各属的研究现状、以及它们在生态学与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震旦系灯影组中藻类化石的一新科Manicosiphoniaceae。文中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将已发现的Manicosiphoniaceae 的藻类分为Manicosiphonia,Nanamanico-siphonia,和Varicamanicosiphonia 3个新属,9个新种和一个订正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无患子科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无患子科是一个乏热带分布科,全世界有144属,1680种,本文着重阐述:1.无患子科的分类系统及演化;2.世界无患子科的地理分布;3.中国无患子科的地理分布;4.无患子科的早期化地点及散布途径。结果表明无患子科现代分布变异中心在亚洲(印度-马西亚)-非洲-南美洲。中国无患子科有25属,54种,特有成分外,均与印度一马来西亚共有,大多数位于分布区的边缘。根据化石记录及现代及分布推断,无患子科可能在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牛总科综合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凯 《昆虫知识》1999,36(1):53-57
我国天牛总科昆虫分类从起步、发展到综合分类理论体系的建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解放40多年来,除发现和建立了大量新的分类单元外,还在天牛科分类方法和起源理论、天牛科生物地理学、天牛科综合分类理论及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现将其进展总结如下。1分类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1.1初始期(1949年以前)我国天牛科昆虫的分类初始主要由少数西方学者如Breunig、Pic、Fairmaire、Gressitt等进行,1936年胡经甫先生在《中国昆虫名录》中记录了697种天牛,其中6…  相似文献   

17.
金粟兰科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金粟兰科的系统位置和分类系统,并在较详尽地研究其现代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古植物学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了金粟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及其起源、分化和可能的散布途径,结果如下:1.金粟兰科应独立成目,处于胡椒目与樟目之间;本科4属处于同一进化水平.2.金粟兰科分布于南美、中美、马达加斯加、东亚、热带亚洲、太平洋岛屿及新西兰,属于热带美洲、亚洲、马达加斯加地区、大洋洲和太平岛屿间断分布科,现代分布中心在马来西亚植物区;中国的金粟兰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为金粟兰科种类的分化中心之一.3.通过化石证据推测,在白垩纪中晚期,金粟兰科祖先有较广泛的地理分布,其起源地可能在早白垩纪的环大西洋地区,即冈瓦纳古陆西北部和劳亚古陆西南部.起源时间应不晚于白垩纪的巴勒姆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云科藻类的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伟  王树渤 《植物研究》1996,16(2):182-184
本文报道了中国分布的水云科(褐藻门)藻类3个新记录种,即束枝水云弯枝变种;笔头状水云;石鳖费氏藻。  相似文献   

19.
卷柏科仅含一属,全球分布,具有宽幅生态适应性,属于维管植物基部类群石松类植物,现生约700种。卷柏科起源于泥盆纪,化石记录遍布自石炭纪至今的各地质时期。目前,现代卷柏属亚属的分类方案基本稳定,但对于化石卷柏的亚属分类、以及地质历史时期的时空分布问题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全面总结了卷柏科化石记录的时代和地理分布,并结合分子系统学探讨其地理分布格局的演化,为该科植物的分类与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根据现有研究基础,结合最新的卷柏科系统分类研究成果和化石记录,本文对该类群化石的系统分类进行归纳和厘定,并对化石类群的卷柏亚属Selaginella、Hexaphyllum亚属及rhizophoric clade物种的分化和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卷柏科起源于古生代的欧美植物区,不晚于二叠纪,其后伴随着泛大陆解体扩散至华夏植物区及冈瓦纳植物区。化石亚属Hexaphyllum是rhizophoric clade的基部类群,在石炭纪末灭绝。化石证据表明,从古生代末期起,rhizophoric clade已成为卷柏科的优势类群,并在中生代形成了全球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胡春林 《昆虫知识》2006,43(6):756-756
该书由南京农业大学丁锦华教授编著,是对我国近30年来飞虱分类研究的系统整理和核定,也是目前世界上记述种类最多的以志书形式出版的专著,目前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飞虱科分类的研究简史、分类系统、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