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赖茂祥   《广西植物》1988,(3):257-258
<正> 密苞山姜(Alpinia densibracteata T.L.Wu & Senjen)和靖西山姜(A.jingxiensisD.Fang)系姜科山姜属植物,其果实在广西民间作土砂仁入药。两者的外部形态极为相似,一般情况下不易正确区分。近年来,国内有的学者对它们能否定为二个独立的种提出疑义。我们根据植物的繁殖器官较营养器官变异小,特征稳定等特点,采用两种植物的果实和  相似文献   

2.
根据形态学等特征,南川山姜作为一个独立的种不能成立,该名称应为竹叶山姜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3.
艳山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用药物,艳山姜在贵州省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30 hm~2,是贵州"南药"的第一大宗产品,也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经济植物,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亦是民间常用的香料植物资源。该研究采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方法,对艳山姜果实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并对α-蒎烯、莰烯、β-蒎烯及1,8-桉叶油醇四个主要心血管药理活性成分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艳山姜果实性状鉴别特征为果皮见12~20条纵棱隆起,顶端具花被残基突起,种子团由白色隔膜分为3瓣,每瓣具种子8~20粒不等,较易散落。显微鉴别特征为:种子横切面具1~2列油细胞,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果实粉末可见螺纹导管、草酸钙方晶、淀粉粒、石细胞等。气相色谱法测得艳山姜果实挥发油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及1,8-桉叶油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92%、3.966%、9.703%、27.171%。该研究的性状、显微鉴别方法准确、简单、易行,可作为艳山姜药材的鉴别依据;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含量测定。该研究结果为艳山姜药材的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 K.Schum.)和长柄山姜(A.kwangsiensis T.L.Wu et Senjen)均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云南草蔻,又名小草蔻,产自云南南部及西部,生于海拔100~1000m的疏林中;长柄山姜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生于山谷中林下阴湿处,海拔580~680m。云南草蔻是傣药品种之一,种子以草豆蔻之名入药,根茎则用于治疗腹胀、腹部冷痛;长柄山姜根茎可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到目前为止,有关云南草蔻和长柄山姜根茎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艳山姜中的新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艳山姜广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是民间用于祛寒暖胃的良药。在对中草药进行广泛随机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根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活性,经过药理跟踪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得到活性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为具有劳丹烷(labdane)骨架的新二萜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确定为6β-羟基-15,16-环氧-劳丹-8(17),11(反式),13(16)14-四烯,定名为艳山姜醇。  相似文献   

6.
花叶艳山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名称: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cv. variegata)。材料类别:幼茎和花轴。培养条件:采自幼茎和花序轴,除去花蕾,将材料切成4~5cm的小段,用75%酒精擦洗,然后将材料放入烧杯中、用水冲洗1小时,再在无菌条件下用0.1%升汞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冲洗3~5次,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花叶山姜地上与地下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从两种挥发油中鉴定了82和52种化合物,包括42种共有成分,其中α-乙酸葑酯为主要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2%和13%.通过三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三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筛选,两部位挥发油显示较好的抗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同时地下部分挥发油显示抗枯草杆菌活性.以上结果显示,花叶山姜是山姜属植物中优良的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8.
卵唇山姜 新种 图版ⅠAlpiniaovataZ .L .ZhaoetL .S .Xu ,sp .nov .PlateⅠAbAlpiniastachyoidiHancediffertbracteolisoblongisetlabellisovatis.Herba ,1 .3~ 1 .5malta.Foliaelliptico lanceolata ,31~ 37cmlonga,3.5~ 7.5cmlata ,apiceacuminata,basiangustata ,utrinqueglabra ,marginedensetomentosa,n…  相似文献   

9.
姜老师信箱     
蛋白质研讨班学员问:姜老师,您好!我是第15期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研讨班的学员,目前用渗透压冲击法提取细菌胞内酶,在优化条件时碰到了一些问题,实验步骤和部分结果请见附件(略)。希望得到您的回复,谢谢!姜老师答:你好!很高兴看到你发来的实验报告,但你没有完全按照我课程上讲的做:  相似文献   

10.
心叶凹唇姜的开花格局和雄性先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叶凹唇姜 (Boesenbergia longiflora) 是分布于亚洲热带的一种姜科植物, 在我国滇南地区成片生长于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的冲积土壤上。心叶凹唇姜的花寿命为两天, 第1天为严格的雄性阶段, 第2天为严格的雌性阶段, 是典型的花内雄性先熟, 一朵花的雌、雄性阶段没有重叠, 因而完全避免了自花授粉的发生。对这两种生境 (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 下的心叶凹唇姜的4个野外种群 (在云南省普洱市的翠云乡彩虹洞、南岛河、澜沧县惠民乡和西双版纳州绿石林森林公园) 和栽培植株的开花格局进行调查后发现, 大多数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花序开花, 并且每隔一天才开一朵花, 只有10%左右的植株同时具有雄性阶段和雌性阶段的花, 这样的开花格局有效地降低了同株异花授粉发生的可能。心叶凹唇姜的平均花粉-胚珠比 (Pollen-ovuleratio) 为291, 应该是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其自然种群存在着花粉限制, 彩虹洞、南岛河和绿石林3个不同种群的平均结籽率都不到60%, 这可能与其较小的花展示有关。心叶凹唇姜为泛化传粉植物, 不同种群的有效传粉昆虫种类各不相同。在两种不同的生境条件下, 心叶凹唇姜花的大小和开花格局都没有显著的差异, 大多数个体同时只具有一种性阶段的花, 说明心叶凹唇姜这种独特的开花格局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心叶凹唇姜通过隔一天开一朵花的开花格局, 配合雄性先熟机制, 有效地降低了自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郭林 《菌物学报》1988,7(Z1):211-240
黑粉菌属是Roussel 1806年建立的,全世界记载有三百余种,主要寄生于禾本科,是经济作物及牧草的重要致病菌·长期以来,对黑粉菌的邢子使用过各种名称,如厚垣孢子,冬孢子及黑粉孢子等.本文采用黑粉孢子以区别锈菌的冬孢子. 芳’(1979)在《中国真菌总汇》中列出黑粉菌属五十种及一个变型.作者经过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的研究,承认其中二十九种为正确名称,八种及一变型为异名,顶黑粉菌(Ustilago acrearus Berk.)由于错拼而被废弃.埃地黑粉菌(Ustilago emodensis Berk.)被转移至利罗粉菌属(Liroa).另有十一种黑粉菌因缺少标本留待今后订正.自1979年以后,杨信东(1983)增加黑粉菌属二种我国新纪录,K.范基和郭林(1986)描述一新种,四种新纪录.在本文中,作者描述一新种:鸢尾蒜黑粉(Ustilago ixiolirii Guo L) ,孢子堆生在蒴果内,不开裂,黑色,粉末状.黑粉孢子球形,近球形,稀椭圆形, 12.5-21×10-21μm,黑褐色,壁厚1-1.Sμm,纹饰脑状.是迄今生在石蒜科植物上唯一黑粉菌的种,其它几种黑粉菌均属条黑粉菌属.本文增加七种我国新纪录.共计四十九种,寄生于六科四十四属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蓼科.这仅是黑粉菌属研究的初步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采集黑粉菌标本后,作者相信会有更多新种和我国新纪录被发现.利罗黑粉菌属(Liroa)是从黑粉菌属(Ustaligo)分出的,此属为单种属.  相似文献   

12.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92,11(Z1):99-108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藤山柳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ematoclethrae),仙茅假尾孢(P. curculiginis,),豆付柴假尾孢(P. premnicola), 8个新组合:金粟兰假尾孢(P. chloranthe), 榅桲假尾孢(P. cydoniae),福岗假尾孢(P. fukuokaensis),土连翘假尾孢(P. hymenodictyonis),南五味子假尾孢(P. kadsurae), 野岛假尾孢(P. nojimae).绣线菊假尾孢(P. spiraeicola),球形假尾孢(P. sphaeriiformis)和3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3.
庄文颖 《菌物学报》1995,14(Z1):15-38
本文报道中国兰伯特盘菌属15种和兰斯盘菌属6个分类单元,其中小晚兰斯盘菌为新种.同时,提供了上述两个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采自中国西北部新疆博格达山区哈熊沟森林公园的鸡皮衣属和泡鳞衣属地衣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南方鸡皮衣(Pertusaria australis Vian)和北极泡鳞衣(Toninia arctica Timdal),并描述了二者的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化学成分特征,提供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照片。标本保存于新疆大学西北干旱地衣研究中心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郭林 《菌物学报》1993,12(Z1):51-55
本文描述采自河北小五台山的黑粉菌一新种,即寄生在野青茅(Deyeuxia arundinacea(L.) Beauv)上的野青茅黑粉菌(Ustilago deyeuxiae L. Guo)。此种与网优黑粉菌(Ustilago scrobiculata Liro)近似,但野青茅黑粉菌网纹明显,网眼高。并报道三种黑粉菌中国新记录。1)酢浆草黑粉菌(Ustilago oxalidis Ellis&Tracy)寄生于醉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此种是我国首次在酢浆草科(Oxalidaceae)植物上发现的黑粉菌。2)网状黑粉菌(Ustilago polygoni-alati Thirum. & Pavgi)寄生于尼泊尔萝(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作者对此种进行了订正研究。3)臭草条黑粉菌(Urocystis melicae (Lagerheim & Liro) Zundel)寄生于细叶臭草(Melica radula Fr.)。  相似文献   

16.
郭林 《菌物学报》1995,14(Z1):163-168
本文报道炭黑粉菌一新种,即细叶蒿草炭黑粉菌(Anthracoidea filifoliae L. Guo sp.nov.)和4个我国新记录种:1)角孢炭黑粉菌(A. angulata(H. Sydow) Boidol & Poclt), 2)黍状苔炭黑粉菌(A. paniceae Kukkenen), 3)狼尾草团黑粉菌(Sorosporium penniseti Mundkur)和4)米勒粘孢黑粉菌(Tolyposporium muellerianum (Thuemen) McAlpine)。  相似文献   

17.
18.
郭英兰  刘锡进 《菌物学报》1991,10(Z1):99-118
本文报导中国假尾孢属的30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透骨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hrymae),槐假尾孢(P. sophorae), 6个新组合:无花果假尾孢(P. fici),爵床假尾孢(P. justiciae),木犀生假尾孢(P. osmanthicola),海桐花假尾孢(P. pittospori),色柱假尾孢(P. polygonorum),花椒假尾孢(P. xanthoxyli)和5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和新组合进行了描述并绘图,其他种作了简要描述或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9.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5,14(Z1):153-157
本文报告采自四川西部的三种柄锈菌新记录.它们是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上的栗褐苔草柄锈菌Puccinia caricis-brunneae Dietel,苔草Carex sp.上的小堆柄锈菌Pucciniamicrosora Koernicke ex Fuckel以及阳荷Zingiber strialatum Dicls上的姜黄柄锈菌Puccinia curcumae T.S. Ramakrishnan & Sundaram。每个种有简要讨论并附线条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0.
郭守玉  魏江春 《菌物学报》1994,13(Z1):29-35
摘要:本文报道了中国横断山地区石蕊属地衣12种,其中新种1个:贡嘎石蕊(Cladonia ngganensis S.Y. Guo & Wei),中国新记录11种:类黄粉石蕊(Cl. bacilliformis),比蒙氏石(Cl. beaumontii),小棍棒石蕊(Cl. clavulifera),圆筒石蕊(Cl. cylindrica),具粉石蕊(Cl. farinacea),北海道石蕊(Cl. hokkaidensis),厚叶石蕊(Cl. incrassata),大叶石蕊(Cl. macrophylla),丛杯石蕊( Cl. mateocyatha),多孔石蕊(Cl. multiformis)和亚石蕊(Cl. subrangiformis)。对于每一种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