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核酸抗体     
核酸抗体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中期。最初一些研究者试图用纯DNA免疫动物制备抗体,均告失败。稍后,人们才用DNA与载体蛋白组成复合物免疫动物,获得了核酸抗体,同时还发现既便用碱基、核苷、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与牛血清清蛋白的复合物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至此人们开始认识到核酸物质具有抗原性。由于抗体-抗原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核酸抗体的研究在核酸的检测、分离和提纯,核酸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核酸抗体的某些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核酸的抗原性核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核酸的抗原性由碱基或戊糖-磷酸所决定,因此核酸的抗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初期,Blix等便提出了对DNA抗原性研究的课题,由于生化与免疫技术发展的局限,作者未能充分证实DNA抗体的特异性。十年后由Plescia和Bernard分别以氧化法制成了抗DNA的特异抗体,不久,Halloran以化学交联法制成了抗单核苷酸、寡核苷酸和DNA的抗体。到1970年Stollar等便揭示出抗体的特异性与DNA双螺旋构象的关系。上述三方面对核酸免疫开拓性研究,为核酸的免疫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研究》2015,(6):497-500
利用核酸免疫蛋白加强法制备兔抗棉铃虫CYP6B6的多克隆抗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CYP6B6并测序验证序列的正确性后,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法将重组质粒注射到新西兰大白兔体内,免疫3次后,第4次使用融合蛋白MBP-CYP6B6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并利用免疫组化法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检测,得到的兔抗CYP6B6血清的效价达到1︰50 000。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此抗血清能与棉铃虫不同组织中存在的CYP6B6蛋白特异性结合,说明利用核酸免疫蛋白加强法制备了高滴度、特异性强的兔抗棉铃虫CYP6B6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
由于抗DNA抗体免疫化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固定化DNA技术发生很大兴趣。这是因为固定化DNA可作为抗DNA抗体的免疫吸附剂去治疗一些与免疫复合物有关的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这些疾病靠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佳。以免疫吸附剂治疗免疫性疾病是Terman在1979年首次试用成功。吸附剂一般是用DNA和二价金属离子或有机阳离子进行络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对一些致病的抗体及抗原抗体的复合物有吸附作用。因而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GALNT14)蛋白序列, 根据亲水性、抗原性、柔韧性及表面性等指标选择一段多肽序列作为抗原用于抗体制备。将该DNA片段插入pET-Dsb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GALNT14。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经镍柱纯化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GALNT14多克隆抗血清。用免疫扩散和免疫印迹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目的蛋白。免疫动物后获得了效价较高、特异性强的GALNT14多克隆抗体,GALNT14蛋白在人乳腺癌和肾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ALNT14的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由于抗DNA抗体免疫化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固定化DNA技术发生很大兴趣。这是因为固定化DNA可作为抗DNA抗体的免疫吸附剂去治疗一些与免疫复合物有关的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这些疾病靠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佳。以免疫吸附剂治疗免疫性疾病是Terman在1979年首次试用成功。吸附剂一般是用DNA和二价金属离子或有机阳离子进行络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对一些致病的抗体及抗原抗体的复合物有吸附作用。因而以二价阳离子络合并沉淀固定DNA的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Schultz提出,以激光光散射方法可以快  相似文献   

7.
人DFF45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表达、纯化带GST标签的DNA裂解因子45(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45 ,DFF45)融合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构建pGEX-5X-1/DFF45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经纯化后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得到多克隆抗体并用CNBr-activated Sepharose? 4B进行纯化。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同时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抗体特异性并观察DFF45的细胞定位。进一步检测DFF45在人类几种细胞系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DFF45蛋白并免疫动物后得到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显示抗体效价达1:20 000,Western blot确定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应用该抗体检测发现DFF45在人类几种细胞系中表达存在差异并观察到其细胞定位。结论:DFF45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及其在人类细胞系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研究DFF45基因与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抗原检测系统(技术)——免疫-PCR,最近由Takeshi Sano等发明。该系统以特定DNA分子作为标记物,利用链霉亲和素与蛋白A的交链物既能与生物素又能与抗体结合的双重特性,将抗原抗体复合物和生物素化DNA连接起来,形成特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链霉亲和素蛋白A交链物-生物素化DNA结合物。  相似文献   

9.
核酸疫苗--一种新型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从而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达到免疫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骨科研究领域的重要生物蛋白。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与BSA连接成复合物作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出多克隆抗血清。分别用免疫沉淀法和Sepharose4B-BSA反向免疫亲和吸附法去除抗血清中载体BSA抗体。用盐析法和蛋白层析法纯化出抗rhBMP2抗体。研究发现,家兔产生高效价抗体的最佳时间为14-16周,从rhBMP2抗体的特异性、相对纯度及回收率综合分析,免疫沉淀法去除BSA抗体优于反相亲和吸附法。  相似文献   

11.
DNA免疫是将编码特异性抗原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动物体内,特异性基因序列在动物体内得以表达并诱导产生其特异性抗体的一系列免疫应答过程。目前,DNA免疫已成为多种保护性以及诊断性单克隆抗体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尤其对于在体外难以表达和纯化的抗原,DNA免疫比传统的蛋白免疫占绝对优势。DNA免疫在宿主细胞内表达抗原及递呈方式类似于病毒感染,既能产生体液免疫,又能产生细胞免疫,由此克服了传统蛋白质免疫方法的缺陷,为制备高质量单克隆抗体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然而这项技术在实践应用中遇到了不少挑战,尤其是以传统的肌肉注射法免疫单一的质粒DNA,使递送效率和抗体表达水平都很低,导致DNA免疫的低免疫原性。综述了DNA免疫技术在单克隆抗体开发中的应用,对DNA免疫相关概念、诱导机制、载体的构建、递送方式、不同免疫佐剂的影响、优点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DNA免疫技术在制备高质量单克隆抗体中的应用以及提高其免疫效率提供有效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SARS-CoV的M蛋白的免疫学特性以及M蛋白作为SARS-CoV病毒疫苗组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别用pET-15b和pET-22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ARS-CoV的M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后作为抗原应用.同时,将M蛋白的编码基因克隆进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B中得到重组质粒pSecM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白鼠、制备SARS-CoV M蛋白的抗血清.并用纯化后的M蛋白建立的SARS-CoV M抗体ELISA检测技术研究所构建的M-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重组M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均以可溶性形式得到高效表达,经与华大产的用灭活SARS全病毒制备的SARS-Co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比较实验,证明该原核表达的重组M蛋白能与SARS确诊病人血清以及M-DNA免疫鼠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这两种重组M蛋白有可能作为抗原组分用于临床SARS-CoV检测中;所构建的SARS-CoV的M基因核酸疫苗能在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提示M蛋白在SARS-CoV疫苗尤其是组分疫苗的研制中应加以考虑,为DNA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SARS-CoV的M蛋白的免疫学特性以及M蛋白作为SARS-CoV病毒疫苗组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别用pET-15b和pET-22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ARS-CoV的M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后作为抗原应用.同时,将M蛋白的编码基因克隆进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B中得到重组质粒pSecM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白鼠、制备SARS-CoV M蛋白的抗血清.并用纯化后的M蛋白建立的SARS-CoV M抗体ELISA检测技术研究所构建的M-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重组M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均以可溶性形式得到高效表达,经与华大产的用灭活SARS全病毒制备的SARS-Co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比较实验,证明该原核表达的重组M蛋白能与SARS确诊病人血清以及M-DNA免疫鼠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这两种重组M蛋白有可能作为抗原组分用于临床SARS-CoV检测中;所构建的SARS-CoV的M基因核酸疫苗能在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提示M蛋白在SARS-CoV疫苗尤其是组分疫苗的研制中应加以考虑,为DNA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受体(THR)与Drosh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HEK293细胞为材料,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获得蛋白免疫复合物,再经Western blot检测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用THR抗体Western blot检测出有THR蛋白的存在,反之Drosha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有Drosha蛋白的存在;同时,THR抗体免疫沉淀后的质谱鉴定存在Drosha蛋白,Drosha抗体免疫沉淀后的质谱鉴定也存在THR蛋白,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受体与Drosha蛋白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初步筛选出与两者共同作用的54个蛋白,经Go聚类分析揭示鉴定蛋白主要是细胞膜和细胞核中成分,参与细胞迁移、细胞凋亡、蛋白代谢、免疫应答、信号通路调节及转录调控等生物途径,具有核酸结合、细胞骨架结合等分子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枝杆菌组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编码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Ag85B、ESAT 6和MPT6 3的基因为插入片段 ,构建核酸疫苗联合免疫小鼠。以原核表达纯化的抗原为检测物 ,检测了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和γ 干扰素的形成。研究表明 ,组合核酸疫苗第 3次免疫后 2 1天 ,实验小鼠血清中Ag85B抗体滴度达到 10 5以上 ,Ag85B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γ 干扰素达到 (17.0± 7.0 )u/ml。组合疫苗虽然没有提高小鼠血清中ESAT 6及MPT6 3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滴度 ,但仍显著刺激产生了两种特异性的 γ 干扰素。攻毒实验表明 ,经组合疫苗免疫后小鼠肺部结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肺部切片显示 ,免疫小鼠病理状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因此 ,研究提示Ag85B等组合核酸疫苗具有较好的结核病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制备和鉴定小鼠抗Ⅱ型登革病毒(DENV‐2)10种蛋白的抗体,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Receiver构建DENV‐210种蛋白的重组质粒,提取质粒 DNA ,肌内注射免疫小鼠,共免疫4次。末次免疫后2周取小鼠血清,利用DENV‐2感染的Vero细胞和DENV‐2各蛋白的稳定表达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评价免疫效果,分析抗体的特点。DNA免疫小鼠后获得抗DENV‐210种蛋白的抗血清,抗体效价波动于1∶400~1∶16127之间,以抗E蛋白抗体效价最高,达1∶16127,而抗NS3、NS4b、NS5蛋白抗体效价较低,仅为1∶400。利用DENV‐2感染的Vero细胞和稳定表达病毒蛋白的EAhy926细胞进行IFA染色,抗DENV‐2各蛋白的抗血清均可特异性识别DENV‐2抗原。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抗E、NS1、NS4b和NS5蛋白抗体能识别热变性蛋白,其他抗血清未呈现阳性反应条带。本研究提示,DNA免疫小鼠所获得的抗DENV‐2各蛋白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自然感染或模拟自然感染状态下的DENV‐2蛋白,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工具,也表明DNA免疫法可作为抗体制备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类新型疫苗—核酸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基因免疫。但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因此也称为裸DNA疫苗。1核酸疫苗的发现裸DNA疫苗最早是由沃尔夫(WOllf)等人于1990年在一次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意外发现的。他们用化学试剂处理小鼠骨骼肌细胞,以提高其摄入质粒DNA的能力。结果发现,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动物,其骨骼肌细胞也吸…  相似文献   

18.
研究GM-CSF在DV、HCV等几种黄病毒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为黄病毒DNA疫苗佐剂的可能性。构建各种真核表达质粒,抽提质粒DNA,分组免疫小鼠,通过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的动态水平。DV1及DV2prM/E核酸疫苗与GM-CSF质粒共接种的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低于无佐剂的疫苗组,即GM-CSF显示了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中以DV1prM/E核酸疫苗更为显著;而在HCVC及E1蛋白核酸疫苗中,GM-CSF则具有一定免疫增强作用。GM-CSF作为疫苗佐剂,其作用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因抗原的不同可能会呈现免疫提升或免疫抑制,因此选择其作为核酸疫苗佐剂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析了人乳头瘤病毒-6型L1外壳蛋白之B-细胞优势表位,并拟以此为基础制作表位多肽疫苗。研究中采用Goldkey和PC/Gene软件系统综合分析HPV6之L1蛋白B-细胞优势表位后,Fmoc固相合成表位多肽,通过HPLC纯化和毛细管电泳分析其纯度。与佐剂完全乳化后,免疫小鼠,进行动物水平的免疫效果评价。取免疫小鼠血清,与HPV-6 DNA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疣体组织上清液结合,以鉴定免疫小鼠所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发现L1蛋白第425-439位和第486-500位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且该抗体与人尖锐湿疣疣体组织上清液呈阳性反应。说明所选这两个肽段为HPV6之L1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但诱导产生的抗体是否具有功能特异性,正在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预防SARS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反转录-PCR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辐条样蛋白、核衣壳蛋白和膜蛋白基因,将所获得的可能与免疫保护相关的基因克隆至核酸疫苗表达载体pcDNA-ThyA中,酶切及序列分析结果均表明载体构建正确,该候选DNA疫苗已用于动物免疫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