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Ⅵ.凤尾蕨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凤尾蕨科(Pteridaceae)2属30种4变种植物孢子进行了观察。其中凤尾蕨属(Pteris)29种4变种,孢子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孢子极轴长26~54μm,赤道轴长34~97μm;外壁厚,形成孢子表面纹饰的轮廓;周壁薄,紧贴于外壁上;多数种类孢子外壁具沿赤道加厚的赤道环,孢子表面呈瘤块状、疣块状,或隆起的脊连成网状或拟网状等纹饰,有的种类具近极脊和远极脊。凤尾蕨属植物孢子的形态稳定,种间差异明显,但孢子形态特征与孢子体的形态特征是不相关的。栗蕨属(Histiopteris)植物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豆形;孢子极轴长22~23μm,赤道轴长29~36μm;周壁很薄,由外壁形成孢子纹饰的轮廓;表面呈粗的块状纹饰。从孢子形态上看,栗蕨属与凤尾蕨属有很大差异,将其放在一个科中不合适。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 2 属30 种4 变种植物孢子进行了观察。其中凤尾蕨属( Pteris) 29 种4 变种, 孢子三裂缝, 辐射对称; 极面观为钝三角形, 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 孢子极轴长26~54μm, 赤道轴长34~97μm; 外壁厚, 形成孢子表面纹饰的轮廓; 周壁薄, 紧贴于外壁上; 多数种类孢子外壁具沿赤道加厚的赤道环, 孢子表面呈瘤块状、疣块状, 或隆起的脊连成网状或拟网状等纹饰, 有的种类具近极脊和远极脊。凤尾蕨属植物孢子的形态稳定, 种间差异明显, 但孢子形态特征与孢子体的形态特征是不相关的。栗蕨属( Histiopteris) 植物孢子为单裂缝, 两侧对称, 极面观椭圆形, 赤道面观豆形; 孢子极轴长22~23μm, 赤道轴长29~36μm; 周壁很薄, 由外壁形成孢子纹饰的轮廓; 表面呈粗的块状纹饰。从孢子形态上看, 栗蕨属与凤尾蕨属有很大差异, 将其放在一个科中不合适。  相似文献   

3.
戴锡玲  王全喜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10-2216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岩蕨科(Woodsiaceae)3属18种植物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或宽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极轴长32~50μm,赤道轴长43~61μm;外壁表面光滑,由周壁形成孢子表面纹饰的轮廓,根据表面纹饰,孢子可分为5种类型:(1)片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疏密不一的片状褶皱,并连成网状;(2)脊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脊状褶皱,并连成网状;(3)翅脊状纹饰:周壁表面具脊状褶皱,并连成网状,脊的顶端具流苏状不明显的低翅;(4)翅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翅状纹饰,翅的边缘较薄;(5)丝毛状纹饰:周壁结构疏松,由细丝交织成立体网状。上述孢粉学特征表明,岩蕨科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其3属的亲缘关系较近,都是岩蕨科的合理成员。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石松科6属9种1变型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石松科植物孢子为四面体形,辐射对称;具三裂缝,裂缝为孢子半径的1/2~3/4或几达赤道线,有些种裂缝具唇状边缘;极面观一般为圆角三角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扇形或近椭圆形;极轴长为23~50 μm,赤道轴长为24~54 μm;由外壁形成孢子表面网状、棒状、脊状、拟网状、瘤状和颗粒状纹饰的轮廓;周壁薄,通常只有1层.从孢粉学特征看,石松属和扁枝石松属孢子形态有交叉,属间特征不明显;而小石松属、卡罗利拟小石松属、垂穗石松属和藤石松属的属间孢子形态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卷柏科25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卷柏科植物大孢子为球状四面体,辐射对称;具三裂缝,裂缝为孢子半径的1/2~3/4;极面观一般为三角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圆形、近扇形或近椭圆形;极轴长为158~548μm,赤道轴长为196~675μm。(2)小孢子为球状四面体,辐射对称;具三裂缝,裂缝为孢子半径的1/2~3/4或几达赤道线;极面观一般为近圆形或三角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圆形或近扇形;极轴长为10~40μm,赤道轴长为17~63μm。(3)孢子表面具颗粒状、瘤状、疣状、刺状、棒状、网状、片状、疣块状和脑状纹饰。研究认为,孢子形态特征可以作为该科亚属及种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韭属植物的孢子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现存5种水韭属Isētes植物孢子的表面纹饰,并统计分析了孢子的大小(n=30).结果显示:高寒水韭上hypsophila大孢子表面光滑无突起纹饰,平均极面直径358 μm,小孢子具脑回状纹饰,平均长度22μm;云贵水韭Lyunguiensis大孢子表面具脊条-网络状纹饰,纹饰突起较低,近极面较稀疏且不连成完全的网络,平均极面直径390 μm,小孢子具疣状小颗粒至近于光滑的表面纹饰,平均长度22μm;台湾水韭L taiwanensis大孢子表面具瘤状突起,平均极面直径312μm,小孢子表面具刺棘状突起,平均长度24μm;中华水韭I sinensis大孢子表面具脊条状突起,平均极面直径409 μm,小孢子表面具刺棘状突起,平均长度28 μm;东方水韭I orientalis大孢子表面具脊条-网络状纹饰,纹饰突起较高,近极面的网络较完整,平均极面直径420 μm,小孢子表面具矮刺状-瘤状突起,平均长度34 μm.比较类群间的孢子形态特征与染色体数目表明:5个类群的孢子表面纹饰区别明显,同时,孢子的大小可反映类群的倍性,孢子较小的高寒水韭、云贵水韭和台湾水韭是二倍体(2n=22),孢子较大的中华水韭(2n=44)和东方水韭(2n=66)为多倍体.孢子的形态特征在中国水韭属植物物种的鉴定与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IV. 金星蕨科2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14属50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阔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或圆形。极轴长为16.8-40.5 um,赤道轴长为12.8-58 um。根据表面纹饰,孢子可分为7种类型。(1)平滑:周壁表面光滑,少纹饰,如延羽卵果蕨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2)网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绳索状条纹交织成网,如紫柄蕨属Pseudophegopteris。(3)环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由绳索状丝构成的环,排列在周壁表面呈网状、不规则网状或分散的网状。如方秆蕨属Glaphyropteridopsis和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的针毛蕨M. oligophlebia。(4)具流苏的翅状纹饰:周壁向外形成薄片状翅,翅的边缘流苏状或具齿,片连接成网状或拟网状。如金星蕨属Parathelypteris的海南金星蕨P. subimmersa、光脚金星蕨P. japonica、钝角金星蕨P. angulariloba,钩毛蕨属Cyclogramma的耳羽钩毛蕨C. auriculata,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的大部分种类和毛蕨属Cyclosorus的部分种类。(5)具穿孔的脊状纹饰:周壁向外形成高或低、窄或宽的脊状纹饰连接成网状或拟网状,脊上具大小不一的穿孔。如金星蕨属、龙津蕨属Mesopteris、凸轴蕨属Metathelypteris和卵果蕨P. connectilis。(6)鸡冠状纹饰:周壁形成的短翅或短的片状脊,呈鸡冠状。如毛蕨属Cyclosorus的大部分种类。(7)刺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各种刺状纹饰,如茯蕨属Leptogramma、圣蕨属Dictyocline、沼泽蕨属Thelypteris、普通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subochthodes、钩毛蕨属的大部分种类和毛蕨属Cyclosorus的部分种类。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对本科的一些属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石杉科2属22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为石杉科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石杉科植物孢子为三裂缝,四面体形,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圆三角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扇形或近椭圆形;石杉属孢子三边向内凹,马尾杉属孢子三边外凸;极轴长为16~26μm,赤道轴长为22~36μm;孢子具外壁,不具周壁,由外壁形成表面穴状纹饰的轮廓,穴为大小、深浅和密度不等的点状近圆形或不规则条状的凹陷。从孢子形态和纹饰类型看,石杉属和马尾杉属属间差异明显,属内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凤尾蕨科(Pteridaceae)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蜈蚣草孢子四面体型,极面观钝三角圆形,赤道面观半圆形或超半圆形,近极面具瘤状纹饰和近极脊,远极面具脊并连成网状,具赤道环;孢子具乌毛蕨型外壁,由外壁外层构成纹饰的轮廓;实心型周壁由2层构成,且内层薄、外层具小球体。结合孢子外壁和周壁的发育特征,认为凤尾蕨科与裸子蕨科和水蕨科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裸子蕨科和水蕨科置于凤尾蕨科。  相似文献   

10.
东北槭属的花粉形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伟  卓丽环 《植物研究》1992,12(3):309-315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东北地区械属10种变1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本属花粉近球形式长球形,赤道面观为近圆形或窄椭圆形,极面观为3裂圆形,极轴长2.-40μm;具3沟,沟明显;外壁通常具条纹状纹饰,稀具网状纹饰。从观察材料看,本属花粉可归之为2个类型:(1)色木槭型:(Mono maple type):外壁具条纹状纹饰,条纹宽0.250.50μm;(2)梣叶槭型(Ash-leaved maple type):外壁具条网状纹饰,网眼形状不规则,多为长形,长约3μm;网脊宽0.7μm,这正好与分类学家根据形态划分的个亚属相吻合。花粉形态所提供的资料,也支持色木槭(Acermono Maxim.)和平基槭(A.truncatum Bge.)作为两个独立种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Ⅱ. 中国蕨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9属61种6变种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科植物的孢子可分为3种类型:(1)孢子球形,三裂缝;周壁较厚,疏松地包在孢子之外;外壁光滑,表面纹饰由周壁形成,呈网状、嵴状、刺状或皱状。除金粉蕨属Onychium和珠蕨属Cryptogramma外,该科其他属的植物都具此类型孢子。(2)孢子钝三角形,三裂缝;周壁较薄,由周壁和外壁共同形成表面轮廓,表面具疣状或颗粒状纹饰。具此类型孢子的只有珠蕨属。(3)孢子钝三角形,三裂缝,沿裂缝两侧各有一脊状隆起或瘤状纹饰;周壁薄,由外壁形成表面纹饰的基本轮廓;具赤道环、近极脊和远极脊。具此类型孢子的只有金粉蕨属。另外,从孢粉学的角度对该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粉蕨属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晶  王全喜  包文美 《植物研究》2001,21(2):227-230,T001,T002,T00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产金粉蕨属8种2变种蕨类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属孢子形态较为一致。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三角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超半圆形成或扇形,周壁较薄,外壁突起形成表面纹饰的基本轮廓,具赤道环,近极脊和远极脊等结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远极面的纹饰形态上,从孢子形态上看,金粉蕨属与中国蕨科其它属差异较大,而与凤尾蕨属相似,建议将本属放在凤尾蕨科。  相似文献   

13.
延龄草科四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仲新  王红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4):T001-T003
对延龄草科重楼属Paris L.延龄草属Trillium L.Medeola L.属和Scoliopus Torr.属以及百合科百合属Lilium L.和萱草属Hemerocallis L.花粉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延龄草科中,重楼属,Medeola属和Scoliopus属花粉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具单一远极沟,极面观椭圆形,外壁为网状纹饰或皱波-网状纹饰。而延龄草属花粉与它们的差异则较大,为圆形,无萌发孔,外壁非网状纹饰,而是颗粒状,疣状,芽孢状,星状和微刺状等纹饰。百合属中的Lilium michauxii和萱草属中的金针菜Hemerocallis citrina花粉均为单一远极沟,外壁表面为网状纹饰。但其网脊特别粗,具不规则突起并形成棱角(H.citina)或由许多排列成念珠状的、形状不一的分子组成(Lilium michauxii),结构特别复杂。就其萌发孔类型和纹饰特征看,它们与延龄草科中的重楼属,Medeola属和Scoliopus属花粉具有较多的性。花粉外壁的层次结构在延龄草科各属之间(延龄草属除外),甚至在延龄草科与百合科之间均没有多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鸡矢藤属(Paederia L.)6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鸡矢藤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辐射对称,小型或中型,极面观3-裂圆形至钝三角形,赤道面观呈长圆球形或近长球形,具3个萌发沟,无内萌发孔。外壁纹饰网状、细网状或穿孔状,孔边缘具小刺状突起或无。臭鸡矢藤(P.foetida)和白毛鸡矢藤(P.pertomentosa)具有花粉二型现象,其中白毛鸡矢藤(P.pertomentosa)是首次报道。花粉二型现象与花柱二型现象可能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与前人的观点一致。推测鸡矢藤属外壁纹饰的可能演化趋势为:穿孔、网状、细网状→粗网状;网眼内无棒状突起→网眼内有棒状突起。鸡矢藤属花粉的外壁纹饰变化较大,且无内萌发孔,是茜草科花粉过渡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三棱栎属分类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壳斗科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 Forman含3种,即:三棱栎T.doichangensis,南美三棱栎T.excelsa,轮叶三棱栎T.verticillata。通过用光学显徽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3个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确认它们分别属于显然不同的3个类型:(A)花粉粒为扁球形,赤道面观宽椭圆形,极面观钝三角形;孔在角上,内孔具明显的孔室,孔缘加厚;外壁覆盖层无穿孔,孔区外壁-2(从化学分层)特厚;表面具疣波状纹饰。三棱栎为此类型。(B)花粉粒为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角形或三瓣形;萌发孔多为3拟孔沟(-3沟),位于三角形的边上;外壁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粗瘤(疣)状纹饰。南美三棱栎为此类型。(C)花粉粒近球形、赤道面观近圆形,极面观3裂圆形,3孔沟在边上;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小瘤和蠕虫状短条纹饰。轮叶三棱栎为此类型。以上3个种的花粉粒形状、萌发孔、外壁结构、表面纹饰等特征,特别是萌发孔特征、类型及位置,在壳斗科的花粉形态中表现出较大差异,越出了种间的区别,故笔者认为K.C. Nixon和W.L. Crepet将3个种分立为3个单型属是自然合理的,即:Formanodendren(F.doichangensis(Camus)Nixon et Crepet), Colombobalanus(C. excelsa(G.Lozano,J.Hdz-C.et J.Henao)Nixon et Crepet),Trigonobalanus(T.verticillata Forman)。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铁角蕨科(Aspleniaceae)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ii Hook.)孢子及其纹饰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①华中铁角蕨孢子囊发育为薄囊蕨型;②孢子外壁表面光滑,远极面的外壁厚约0.8~1.1μm,近极面的外壁厚约1.4~1.8μm;③孢子周壁厚度约4~5μm,染色较外壁深,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紧帖外壁表面,其上具柱状、瘤状或疣状突起;外层向外隆起形成脊状纹饰的轮廓,脊的下方具空腔,脊的顶端具翅;④铁角蕨型与鳞毛蕨型孢子外壁和周壁纹饰的形成过程具有相似性;⑤孢子的成熟度对于孢子形态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完全成熟的孢子的表面纹饰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叉蕨科7属34种植物孢子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叉蕨科植物孢子为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超半圆形或豆形;极轴长为18~38μm,赤道轴长为23~57μm;单裂缝,裂缝长度为孢子全长的1/2~2/3;孢子具脊状、翅状、刺状和耳状4种纹饰,孢子表面有时具细刺、颗粒或孔。通过孢粉学分析,叉蕨科依据孢子形态特征和依据孢子体形态特征的分类结果并不一致,孢粉纹饰类型呈现一定程度的属间交叉;支持将叉蕨科和鳞毛蕨科进行重新划分的MAARTEN J.M的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8.
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多为常用药材,分类和药材鉴定较为困难。该文采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淫羊藿属31种药用植物花粉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纹饰等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1)淫羊藿属植物花粉形态多为长球形,少数为球形,大小为(15.5~25.0)×(27.3~48.1)μm,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三孔沟。(2)花粉粒外壁表面纹饰有网状、条网状、条纹状等类型。(3)花粉粒外壁纹饰如网眼的形状、大小和网脊表面特征等在各物种间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淫羊藿属药材鉴定与植物分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平  徐凤霞 《广西植物》2011,31(3):328-331
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滇南风吹楠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滇南风吹楠的花粉粒呈单粒存在,远极面观为椭圆形,近极面观大体为三角形,为不等极,两侧对称.花粉粒具一条远极单萌发沟;花粉大小为(15)19.90(21) μm×(20)22.50(25) μm.花粉粒外壁纹饰为网状,网脊平均宽度为0.29 μm;网眼形状不规则...  相似文献   

20.
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19属54种1变种1变型和国外产水龙骨科1属6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科植物的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或豆形,外壁较厚,光滑或形成疣状、波纹状或不规则块状纹饰,周壁较薄,具瘤状、颗粒状纹饰或光滑具附属物.根据孢子表面的纹饰可分为6种类型:(1)疣状纹饰,如东北多足蕨(Polypodium virginianum L.)和友水龙骨[Polypodiodes amoena (Wall.ex Mett.) Ching]等;(2)瘤状纹饰,如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和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 Ching]等;(3)颗粒状纹饰,如狭叶毛鳞蕨(Tricholepidium angustifolium Ching)和紫柄假瘤蕨[Phymatopteris crenatopinnata (C.B.Clarke) Pic.Serm.]等;(4)波纹状纹饰,如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和伏石蕨(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C.Presl)等;(5)不规则块状纹饰,如有边瓦韦(Lepisorus marginatus Ching)和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 (T.Moore) Ching]等;(6)光滑具附属物,如丝带蕨[Drymotaenium miyoshianum (Makino) Makino]和瘤蕨[Phymatosorus scolopendria (Burm.) Pic.Serm.]等.从孢粉学的角度探讨了该科的属间系统演化关系,认为水龙骨科可能具有4条不同的演化路线,并对其与近缘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