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晓娟  李建秀 《广西植物》2020,40(4):443-451
基于Flora of China采用国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新分类系统,其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不仅涵盖了秦仁昌分类系统中的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20多属,而且还包括槲蕨科(Drynariaceae)、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等独立的科。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新分类系统种类较多、分类复杂,需要对其合理性和孢粉学在新分类系统中的意义进行新的探讨。该文首次以新分类系统为依据,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植物孢子形态及其周壁纹饰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结果表明:该科孢子形态为圆肾形,左右对称,具周壁,其周壁纹饰在种内稳定,在亚科、属及种间区别显著。孢粉学研究结果,支持槲蕨亚科、鹿角蕨亚科分别列于水龙骨科下的两个亚科;基于山东假瘤蕨孢子周壁纹饰,并结合叶片形态特征,山东假瘤蕨(Phymatopteris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应为一个独立的新种,不宜并入金鸡脚假瘤蕨[Phymatopteris hastata (Thunb.) Pic.Serm.]。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Flora of China分类系统,山东假瘤蕨(Phymatopteris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新组合为山东假瘤蕨[Selliguea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 J.X.LiX.J.Li,comb.nov.]。该研究结果不仅首次为水龙骨科植物孢粉学积累了新资料,而且也为其新分类系统提供了孢粉学的科学依据,与DNA分类系统相吻合,证明其新分类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构建水龙骨科及其亚科的自然分类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假瘤蕨(Phymatopsis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和金鸡脚假瘤蕨(P.hastata(Thunb.)Pic.Serm.)正常发育的成熟孢子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前者孢壁纹饰属粗糙型,后者孢壁纹饰属粗刺型,两者孢壁纹饰差异显著;孢壁纹饰特征在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孢壁纹饰,山东假瘤蕨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不宜并入金鸡脚假瘤蕨;建议恢复山东假瘤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级地位。本研究还提供了金鸡脚假瘤蕨孢子形态特征;补充了假瘤蕨属的扫描电镜孢壁纹饰新资料。研究结果为弄清这两种植物的分类归属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Ⅱ. 中国蕨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9属61种6变种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科植物的孢子可分为3种类型:(1)孢子球形,三裂缝;周壁较厚,疏松地包在孢子之外;外壁光滑,表面纹饰由周壁形成,呈网状、嵴状、刺状或皱状。除金粉蕨属Onychium和珠蕨属Cryptogramma外,该科其他属的植物都具此类型孢子。(2)孢子钝三角形,三裂缝;周壁较薄,由周壁和外壁共同形成表面轮廓,表面具疣状或颗粒状纹饰。具此类型孢子的只有珠蕨属。(3)孢子钝三角形,三裂缝,沿裂缝两侧各有一脊状隆起或瘤状纹饰;周壁薄,由外壁形成表面纹饰的基本轮廓;具赤道环、近极脊和远极脊。具此类型孢子的只有金粉蕨属。另外,从孢粉学的角度对该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报道福建蕨类植物新记录2种,分别为水龙骨科瓦韦属丝带蕨Lepisorus miyoshianus(Makino)Fraser-JenkinsSubh.和鳞毛蕨科舌蕨属舌蕨Elaphoglossum marginatum T.Moore。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长汀圭龙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室(FGNR)。  相似文献   

5.
瓦韦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瓦韦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波纹状纹饰。孢壁从内到外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分构成。外壁来源于绒毡层物质,由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构成,外壁外层表面的波纹状纹饰形成孢子表面的纹饰轮廓。周壁薄,紧贴外壁表面,由2层片状结构叠合而成。在外壁外层形成过程中,孢子表面和周围出现较多小球。本文探讨了孢壁各层的结构、来源和发育过程,为蕨类植物系统学和孢粉学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铁角蕨科(Aspleniaceae)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ii Hook.)孢子及其纹饰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①华中铁角蕨孢子囊发育为薄囊蕨型;②孢子外壁表面光滑,远极面的外壁厚约0.8~1.1μm,近极面的外壁厚约1.4~1.8μm;③孢子周壁厚度约4~5μm,染色较外壁深,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紧帖外壁表面,其上具柱状、瘤状或疣状突起;外层向外隆起形成脊状纹饰的轮廓,脊的下方具空腔,脊的顶端具翅;④铁角蕨型与鳞毛蕨型孢子外壁和周壁纹饰的形成过程具有相似性;⑤孢子的成熟度对于孢子形态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完全成熟的孢子的表面纹饰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剑蕨属(Loxogramme)14种植物的孢子形态和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蕨属的孢子具有单裂缝和三裂缝两种类型,个别物种具有中间过渡类型。剑蕨属的孢子纹饰为蠕虫状或浅波纹状。经比较发现,具三裂缝孢子的物种通常植株较小,而具单裂缝的种类则通常植株较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三裂缝孢子为原始类型,单裂缝孢子为进化类型,因而从孢子形态特征的角度支持剑蕨属为水龙骨科基部类群。  相似文献   

8.
李晓娟  周国富  徐宁  孟繁蕴  万明  李建秀 《广西植物》2016,36(10):1214-1219
该研究报道了山东地区4种1变种和1变型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新记录,分别是石松类的伏地卷柏( 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 et Sav.),蕨类的小戟叶耳蕨[Polystichum hancockii (Hance) Diels]、阔羽贯众(Cyrtomium yamamotoi Tagawa)、粗齿阔羽贯众[C. yamamotoi Tagawa var. intermedium (Diels) Ching et Shing ex Shing]、小羽贯众[C. fortunei J. Sm. f. polypterum (Diels) Ching]、远叶瓦韦[Lepisorus ussuriensis var. distans (Makino) Taga-wa]。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该研究结果为其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Ⅰ.水龙骨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是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水龙骨科6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每个种的孢子形态特征及表面纹饰进行了描述。水龙骨科6属9种植物孢子都为单裂缝类型孢子,孢子外壁表面具有皱状、细孔状、蠕虫状、瘤状、光滑、索状条纹和颗粒状纹饰7种纹饰类型。讨论了各属、种间的差异,为水龙骨科系统分类及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Ⅰ.水龙骨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是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水龙骨科6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每个种的孢子形态特征及表面纹饰进行了描述。水龙骨科6属9种植物孢子都为单裂缝类型孢子,孢子外壁表面具有皱状、细孔状、蠕虫状、瘤状、光滑、索状条纹和颗粒状纹饰7种纹饰类型。讨论了各属、种问的差异,为水龙骨科系统分类及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对假瘤蕨属2系、5亚系22种植物的孢子纹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属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表面纹饰具有6种类型:光滑、粗糙、颗粒、棒状、疣状和瘤状纹饰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研究表明,孢子纹饰特征可以用来区分该属中的近缘种,但不能用以界定假瘤蕨属的属下分类--系和亚系.  相似文献   

12.
首次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比较了实蕨科(Bolbitidaceae)的实蕨(Bolbitis hainanensis Ching et C.H.)和刺蕨[Egenolfia appendiculata (Willd.) J.Sm.]的配子体连续的发育过程.实蕨和刺蕨孢子均为单裂缝,播种5 d 后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播种30~35 d 后发育为片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具毛状体,呈心形.播种 55 d 后开始有性器出现.通过重点比较丝状体、原叶体、假根及性器等方面的异同,讨论了Holttum和秦仁昌对该科的系统划分,并且进一步支持了秦仁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孟宪利  李勇  刘保东 《植物学报》2008,25(3):298-306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了叉蕨科(Aspidiaceae)4属5种植物, 即肋毛蕨属(Ctenitis (C. Chr.)C. Chr.)的亮鳞肋毛蕨 (C. subglandulosa (Hance)Ching)和海南肋毛蕨(C. decurrenti-pinnata (Ching)Ching)、轴脉蕨属(Ctenitopsis Ching ex Tard.-Blot et C. Chr.)的轴脉蕨(C. sagenioides (Mett.)Ching)、黄腺羽蕨属(Pleocnemia Presl )的黄腺羽蕨(P. winitti Holtt.)以及叉蕨属(Tectaria Cav.)的剑叶叉蕨(T. leptophylla (C. H. Wright)Ching)的配子体发育过程, 记录了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模式特征, 认为这5种植物的孢子、丝状体、片状体、生长点、翼片、细胞、毛状体和假根等具有稳定的系统学意义。检索结果与该科的经典分类结果基本相似, 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各分类群的检索表。本研究为叉蕨科系统学研究积累了详实的配子体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朝鲜介蕨孢子周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朝鲜介蕨[Dryoathyrium coreanum(Christ)Tagawa=Lunathyrium coreanum(Christ)Ching]孢子周壁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鲜介蕨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粗大的脊状褶皱,褶皱形成网状或拟网状纹饰。孢壁包括内壁、外壁和周壁。孢子外壁表面光滑,在四分孢子时期就已发育成熟。四分孢子分离后,周壁开始形成,周壁来源于孢子囊的绒毡层,是由原质型绒毡层的残余物在外壁上沉积而成。成熟的周壁很厚,可分为外层和内层。周壁内有大的空腔,主要是由周壁外层向外隆起形成的,隆起进而形成了孢子的脊状褶皱和表面纹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产冷蕨属(Cystopteris Bernh.)8种植物的孢子进行详细的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1)冷蕨属孢子均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但不同种孢子在大小和周壁纹饰等方面均有差异。(2)依据周壁表面纹饰将冷蕨属植物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刺状纹饰(或以刺状纹饰为主),主要有冷蕨(Cystopteris fragilis)、西宁冷蕨(C.kansuana)、膜叶冷蕨(C.pellucida)、藏冷蕨(C.tibetica)、欧洲冷蕨(C.sudetica)和宝兴冷蕨(C.moupinensis);第二种类型是瘤状纹饰,主要有高山冷蕨(C.montana);第三种类型是颗粒状纹饰,主要有皱孢冷蕨(C.dickieana)。依据孢子纹饰的类型支持高山冷蕨作为独立类群,同时发现颗粒状纹饰是皱孢冷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海南省一些蕨类植物新记录,包括1属——龙津蕨属(Mesopteris Ching),1变种——白斑凤尾蕨(Pteris grevilleana var.ornata Alderw.)和7种——假斜方复叶耳蕨(Arachniodes hekiana Sa.Kurata)、疏网凤了蕨(Coniogramme wilsonii Hieron.)、黑叶角蕨[Cornopteris opaca(D.Don)Tagawa]、大羽双盖蕨(Diplazium megaphyllum(Baker)Chris)、龙津蕨[M.tonkinensis(C.Chr.)Ching]、羽叶新月蕨[Pronephrium parishii(Bedd.)Holttum]和光羽毛蕨(Cyclosorus calvescens Ching)。凭证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7.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V. 铁角蕨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8属5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铁角蕨科植物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半圆形、宽椭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极轴长17-41 μm,赤道轴长23-60 μm。外壁光滑。周壁较厚,由周壁形成孢子的表面纹饰。主要纹饰类型有6种: (1)窗孔状纹饰。铁角蕨属Asplenium的厚叶铁角蕨A. griffithianum、北京铁角蕨A. pekinense、肾羽铁角蕨A. humistratum属于此种类型。(2)脊状纹饰。铁角蕨属的假大羽铁角蕨A. pseudolaserpitiifolium、毛轴铁角蕨A. crinicaule等7种属于此种类型。(3)翅状纹饰。铁角蕨属有14种属于此种类型,如江南铁角蕨A. loxogrammioides、齿果铁角蕨A. cheilesorum等;细辛蕨Boniniella cardiophylla、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水鳖蕨Sinephropteris delavayi、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疏脉苍山蕨Ceterachopsis paucivenosa和药蕨Ceterach officinarum也属于此种类型。(4)翅脊状纹饰。有铁角蕨属的21种和巢蕨属Neottopteris的6种属于此种类型。(5)角状纹饰。阔足巢蕨N. latibasis属此类型。(6)丝毛状纹饰。只有阔基苍山蕨Ceterachopsis latibasis属此类型。从孢粉学的角度对该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IV. 金星蕨科2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14属50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阔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或圆形。极轴长为16.8-40.5 um,赤道轴长为12.8-58 um。根据表面纹饰,孢子可分为7种类型。(1)平滑:周壁表面光滑,少纹饰,如延羽卵果蕨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2)网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绳索状条纹交织成网,如紫柄蕨属Pseudophegopteris。(3)环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由绳索状丝构成的环,排列在周壁表面呈网状、不规则网状或分散的网状。如方秆蕨属Glaphyropteridopsis和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的针毛蕨M. oligophlebia。(4)具流苏的翅状纹饰:周壁向外形成薄片状翅,翅的边缘流苏状或具齿,片连接成网状或拟网状。如金星蕨属Parathelypteris的海南金星蕨P. subimmersa、光脚金星蕨P. japonica、钝角金星蕨P. angulariloba,钩毛蕨属Cyclogramma的耳羽钩毛蕨C. auriculata,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的大部分种类和毛蕨属Cyclosorus的部分种类。(5)具穿孔的脊状纹饰:周壁向外形成高或低、窄或宽的脊状纹饰连接成网状或拟网状,脊上具大小不一的穿孔。如金星蕨属、龙津蕨属Mesopteris、凸轴蕨属Metathelypteris和卵果蕨P. connectilis。(6)鸡冠状纹饰:周壁形成的短翅或短的片状脊,呈鸡冠状。如毛蕨属Cyclosorus的大部分种类。(7)刺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各种刺状纹饰,如茯蕨属Leptogramma、圣蕨属Dictyocline、沼泽蕨属Thelypteris、普通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subochthodes、钩毛蕨属的大部分种类和毛蕨属Cyclosorus的部分种类。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对本科的一些属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十种中国云南水龙骨科植物细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中国云南产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7属10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生殖方式.其中6个种:光茎水龙骨Polypodiodes wattii(2n=72)、蒙自拟水龙骨Polypodiastrum mengtzeense(2n=70)、二色瓦韦Lepisorus bicolor(2n=70)、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rostrata (2n=72)、斑点毛鳞蕨Tricholepidium maculosum(2n=72)和三出假瘤Phymatopteris trisecta(2n=108)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大瓦韦Lepisorus macrosphaerus的染色体数目2n=72为一新的细胞型.三出假瘤蕨是无融合生殖三倍体,其他的种为有性生殖二倍体.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讨论了染色体数目在水龙骨科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蕨类植物孢子表面的纹饰形态复杂多样, 在分类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探索祖先性状演化常用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结合的方法。本文选取一回羽叶铁线蕨类植物为材料,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孢子形态, 用5个叶绿体基因序列构建系统树, 用最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来分析孢子性状的演化。结果表明: 一回羽叶铁线蕨类的孢子纹饰有5种类型, 即光滑、粗糙、颗粒、疣状及瘤状; 这一类群的祖先孢子纹饰有很大的可能是瘤状纹饰; 疣状纹饰可能是由瘤状纹饰演化而来; 孢子纹饰由简单向复杂演化, 越进化的物种其孢子纹饰越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