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从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啮小蜂新种-白蛾黑棒啮小蜂 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sp. nov., 属啮小蜂属Tetrastichus黑棒啮小蜂种团(howardi-group)。该新种在我国北方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布普遍,也分布韩国。在美国白蛾越冬蛹中及夏季蛹中的寄生率一般为12%~24%,每头寄主蛹出蜂数为78~182 头,雌雄性比为10∶1。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寄生美国白蛾的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了从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1新种,即白蛾短角啮小蜂Tetrastichus litoreus sp.nov.。本种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中越冬,成蜂的雌雄性比为5:1。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命表评价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建荣  杨忠岐  苏智 《昆虫学报》2003,46(3):318-324
为了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侵入性害虫-美国白蛾的控制作用,在山东省烟台市美国白蛾发生区,选择美国白蛾发生程度中等的两块样地,一块样地作为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防治区,另一块样地作为对照区。应用生命表技术,连续2年共4代对美国白蛾种群数量进行定点观察。防治区每代美国白蛾在化蛹初期和化蛹盛期各放蜂1次,即每代美国白蛾共放蜂2次。将2年的第1代和第2代观测数据分别综合平均,制成4个生命表。结果表明,在放蜂防治区,第1代和第2代美国白蛾的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0.29和0.14,说明下代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将急剧下降;放蜂区的I值显著小于对照区的8.74和4.48。生命表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通过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能够达到良好的控制美国白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是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策略,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控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农林生产中常用的广谱、低毒杀虫剂多杀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药膜法检测多杀菌素对小蜂的毒力,并检测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后,小蜂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多杀菌素对小蜂无短期(1 h)触杀作用,但随施药时间延长,其对小蜂的毒杀作用增强,25 mg·L-1多杀菌素施药2 h后,可诱导约18.67%小蜂个体死亡。施药4 h后,不同浓度多杀菌素对小蜂的毒杀作用差异最明显,低浓度(5 mg·L-1)多杀菌素可诱导11.33%小蜂死亡,而中、高浓度多杀菌素(≥ 15 mg·L-1)可诱导77.33%~88.00%个体死亡。施药6 h后,LC50值达7.44 mg·L-1,安全系数为0.31,属高风险性农药。此外,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可明显诱导小蜂羧酸酯酶活性提高,对乙酰胆碱酯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具有剂量效应。[结论] 多杀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毒力作用较强,在美国白蛾生防区需慎用。  相似文献   

5.
啮小蜂雌蜂接受寄主线索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啮小蜂Tetrastichussp.是一种群聚性的蛹内寄生蜂,主要寄生茶长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的蛹,实验室中亦能寄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蛹。研究了速冻寄主蛹、视觉和嗅觉线索在啮小蜂寄主接受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速冻寄主蛹对啮小蜂接受寄主的影响不大,啮小蜂雌蜂主要是通过嗅觉线索接受寄主的,而视觉在寄主接受过程中仅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七星瓢虫啮小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瓢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coccinellae Kurju-mov是寄生七星瓢虫蛹的主要内寄生蜂,对瓢虫为害很大,是麦收后瓢虫种群数量激剧下降的原因之一,现将几年来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一、观察方法 1.1978—1982年每年从4月开始至越冬止,每隔10天左右一次,在田间(小麦、油菜、白菜、棉花、春麦、玉米等作物及树木上)捕捉50头左右七星瓢虫的三、四龄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最后有干瘪的经解剖后仍有啮小蜂而未羽出的,仍计算到被寄生数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为重大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主要天敌。本课题组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8个主要在白蛾周氏啮小蜂雌性触角中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OBPs。然而目前,对这些OBPs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仍不清楚。因此,选取一个在雌性周氏啮小蜂触角特异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OBP1,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寄主挥发物与OBP1的结合情况。【方法】通过Swiss-Model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CcOBP1进行同源建模,获得该蛋白的三维结构。从Pubchem下载γ-丁内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萘等11种小分子的三维结构。用Schrodinger Suites 2015-2中的maestro10.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在11种挥发物中,有3种与CcOBP1结合特性较好的小分子物质,分别是γ-丁内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萘。【结论】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CcOBP1与γ-丁内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萘结合特性较好,CcOBP1的功能可能与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趋避效应相关,该结果初步探明了白蛾周氏啮小蜂OBP1的功能,可为白蛾周氏啮小蜂嗅觉分子机制的研究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8.
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诱导及滞育后发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守慧  赵利伟  祁金玉 《昆虫学报》2009,52(12):1307-1311
本研究针对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过程中出现的小蜂滞育现象, 对其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及敏感光照虫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沈阳地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属长日照型昆虫, 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 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不同, 在18℃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处于13L∶11D和14L∶10D之间; 在21℃和24℃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变短, 处于12L∶12D和13L∶11D之间。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诱导的敏感光照虫态为幼虫期, 且以幼虫的后期最为敏感, 但整个幼虫期接受短光照对滞育的形成更为有利。通过观察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后在18℃, 21℃, 24℃和30℃的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 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老熟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60±0.31℃和209.38±8.72日·度。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蜂长期保存技术和指导商品蜂生产, 正确把握放蜂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数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羽化、求偶、交配、产卵、繁殖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营养对雌蜂的寿命和繁殖力均有影响。没有补充营养的情况下,雌蜂的平均寿命为2.48 d,一生可产21.43粒卵;每天补充10%蜜糖水,且雌蜂与寄主(椰心叶甲初蛹)比例为1:3时,雌蜂平均寿命为13.43 d,一生可产53.6粒卵;每天补充10%蜜糖水,且雌蜂与寄主(椰心叶甲初蛹)比例为1:1时,雌蜂平均寿命为14.78 d,一生可产42.5粒卵。椰心叶甲啮小蜂对水椰八角铁甲蛹的寄生率为82.25%,平均每寄主出蜂量为12.24头。  相似文献   

11.
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的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12.
枸杞木虱啮小蜂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木虱啮小蜂Tamarixa lyciumiYang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若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对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枸杞木虱啮小蜂大多进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后代均为雄性,其自然性比为1.80:1。在15~35℃间,随温度升高,枸杞木虱啮小蜂发育历期缩短;从卵发育到成虫时需要8.22℃以上的有效积温217.21日·度。枸杞木虱啮小蜂在25℃恒温条件下繁殖力最高,35℃最低,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喂食20%蜂蜜的条件最适宜其繁殖,其次为20%蔗糖溶液,补充清水只可延长其寿命而不能提高繁殖力。5℃冷藏枸杞木虱啮小蜂蛹15d以内,不影响其正常羽化,冷藏20d或20d以上,羽化率显著降低;冷藏30d内对羽化后雌雄蜂寿命无明显影响,且从冷藏蛹中羽化的雌蜂寄生能力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啮小蜂Tetrastichus sp.能寄生亚洲玉米螟Ostrini of urnacalisGuenee和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eslanrm两种昆虫的蛹.但是,前者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后者.两种寄主蛹的三氯甲烷提取物均能诱导啮小蜂雌蜂加强搜索,滞留和敲打等行为.但亚洲玉米螟蛹提取物尚能诱导雌蜂刺探行为,棉褐带卷蛾提取物则没有这种行为反应.提供寄主前,啮小蜂先经受玉米螟蛹提取物刺激4小时,即可提高其对棉褐带卷蛾的寄生率.在产卵活动期间,持续存在提取物的刺激可以增强啮小蜂雌蜂的学习反应.  相似文献   

14.
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忠岐  张永安 《昆虫知识》2007,44(4):465-471,F000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对我国林业和园林绿化造成重大危害,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白蛾传入北京,严重威胁着我国“绿色奥运”的顺利举办和首都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美国白蛾多发生在居民区、乡镇和城市的特点,作者开展对环境安全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汲取前苏联等国家从美国白蛾的原产地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立足调查和寻找我国本土天敌。经过21年的努力,发现和筛选出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新属新种)这种寄生美国白蛾的特优天敌;研究这种小蜂的行为学、生态学、生物学、解剖学及人工大量繁殖、放蜂防治技术;筛选出人工大量繁殖小蜂的替代寄主,解决小蜂的大量繁殖的瓶颈问题;通过放蜂防治试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筛选出防治美国白蛾的高毒力HcNPV病毒毒株,研制出美国白蛾人工饲料,利用人工饲料大量饲养美国白蛾幼虫,然后接种扩增病毒,成功解决HcNPV病毒大量扩增生产和常年生产的技术难题,做到病毒的规模化生产和常年生产,保证大面积生产防治的需要和病毒质量。研究出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综合应用的防治模式:在美国白蛾幼虫期喷洒HcNPV病毒,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达到既控制当代美国白蛾的危害,又有效抑制其下代的种群数量,取得长期的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上海市、大连市、烟台市和青岛市利用该项技术已经完全控制美国白蛾,特别是上海市利用本项生物防治技术防治后,已经连续6年没有再发现美国白蛾。由于该项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的是自然界原有的控制害虫的生态因子,因而对环境安全,做到既消灭害虫,又保证生态环境和人畜的安全,也保护生物多样性。该项研究成果也为北京采用“绿色”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焦懿  赵苹 《动物学研究》2000,21(4):291-29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kodaikanalensis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Ishii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1 8、 2 1、2 4、 2 7、 30和 33℃ 6个温度处理下 ,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 1 84%、 31 83%、 80 39%、 72 75 %、48 0 8%和 2 2 81 %。 30℃时每雌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最高 ,分别为 1 3 2 1粒和 84 84%。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 3个羽化高峰期 ,分别为 6月下旬、 8月上~中旬和 9月中~下旬 ;雌蜡虫体内白蜡虫啮小蜂的 3个羽化高峰期为 8月上~中旬、 9月中~下旬和 1 0月下旬~ 1 1月上旬。白蜡虫啮小蜂的第 3个高峰种群数量最大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最高。第 3、 4代啮小蜂对寄生于雌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别为雌蜡虫体内 :48 78%和 5 4 6 6 % ,雄蜡虫体内 :5 6 6 6 %和 6 4 71 % ;第 5代的重寄生率达76 0 0 % ;各代的重寄生率均为 4龄幼虫 >5龄幼虫 >蛹。人工释放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每株女贞树放 30头白蜡虫啮小蜂蛹 1次或 2次 ,白蜡产量分别为 1 1 1 3g和 1 37 6g ,为对照的3 0 6倍和 3 78倍。种虫产量分别为 1 4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毒液对其寄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Na_2-EDTA分离美国白蛾蛹颗粒细胞,尼龙毛法分离浆血细胞,再利用细胞离体培养法,测评了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液对寄主美国白蛾两种血细胞包囊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影响。【结果】美国白蛾颗粒细胞的包囊指数强于浆血细胞。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液对颗粒细胞和浆血细胞的包囊指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毒液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两种血细胞的包囊作用均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所有浓度毒液处理下,颗粒细胞的包囊指数在12 h时最强。未经小蜂毒液处理的浆血细胞包囊指数在15 h时达到最强,但经浓度为0.01~0.03 VRE/μL的毒液处理后浆血细胞的包囊指数在12 h时达到最强,而经浓度为0.04~0.10 VRE/μL的毒液处理后包囊指数在9 h时最强。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液对美国白蛾蛹颗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强于浆血细胞。毒液对两种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毒液处理对浆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影响较小。【结论】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液可以抑制美国白蛾蛹颗粒细胞和浆血细胞的包囊作用和吞噬作用,且随着毒液浓度的增加,两种血细胞的免疫作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寄生梨茎蜂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u的一种重要天敌新种--梨茎蜂啮小蜂Tetrastichus janusi sp.nov.,该种属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属.新种群集外寄生于梨茎蜂幼虫,一般1头寄主上寄生4~14头个体,雌雄性比为2.6∶1.0.一年发生两代.在越冬代梨茎蜂幼虫中的寄生率达44.7%.新种在梨茎蜂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是啮小蜂亚科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寄生于茎蜂科害虫.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短梗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brevipedicellus是林业害虫的一种重要卵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尚没有报道.本研究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 ±5%、光周期14 L:10 D条件下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以柞蚕卵为寄主,该蜂的发育历期为23.58 d,其中卵期、幼虫期、预蛹-蛹期分别为2.73 d、8.96 d、11.50 d;在无营养补充条件下,雌、雄蜂平均寿命分别为2.92 d和1.96 d;单卵平均出蜂量为7.04头,后代雌蜂比为87.49%.该蜂羽化主要发生在白天,日羽化最高峰在10:00-12:00,占全天羽化总数的33.33%.此外,成蜂交配行为均发生在寄主卵外,且雄蜂可多次交配,但雌蜂一般只交配1次,平均交配时间为43.60 s.本研究基本明确了短梗长尾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蜂防治林业害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为替代寄主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技术在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等地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时,柞蚕蛹期软化病是繁蜂的主要障碍。通过对利用柞蚕蛹繁蜂时蛹内组织液化后呈粉红色这一未知软化病的典型症状进行病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得到C3菌株。经Biolog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C3菌株为灵菌(Serratia marcescens),经过柯赫法则检验,确定灵菌C3菌株是导致柞蚕蛹期灵菌败血病的病原菌。描述了繁蜂时柞蚕蛹期灵菌败血病发病期的认别特征。  相似文献   

20.
《昆虫知识》2006,43(5):677-677
据国家林业局宣布,在北京,美国白蛾疫区已由2004年的5个区县的90个村(点)扩散到去年的9个区县933个村(点),本市包括大兴、顺义、平谷、通州、怀柔、密云、昌平、朝阳、丰台都有发现。而今年,房山、延庆、石景山三个区县也遭到美国白蛾入侵。美国白蛾可直接危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业作物达300多种,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北京植物达到100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