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脑细胞的发育和存活,同外周神经元一样,有赖于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存活因子(NSF)、突起伸长因子(NEF)、突起促进因子(NPF)等主要由靶组织产生的神经元营养因子的作用。由这些可溶性物质介导的神经元—神经元或神经元—非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对中枢神经元的发育、突触的发生,以及中枢神经元的交性和再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Hcy处理体外培养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观察神经元的凋亡情况,以及神经元内游离钙浓度改变、DNA损伤和氧化损伤。结果:用250μmol/LHcy作用4h可使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甲基供体S-腺苷蛋氨酸(SAM)可显著抑制Hcy引起的神经元凋亡。Hcy(250μmol/L)可使神经元内游离钙浓度显著升高;导致神经元的彗星率明显增高;使神经元内MDA的产生增多,但并不影响神经元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论:高浓度Hcy可通过神经兴奋作用、DNA损伤和氧化损伤等多方面机制对神经元造成损伤作用,从而诱导神经元发生凋亡。DNA损伤在Hcy导致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44只大白鼠上,通过两根玻璃微电极同时引导丘脑束旁核和尾核神经元的放电,观察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和电针“足三里”对两个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实验共记录到81对两个神经元的同时放电,其中包括26对痛兴奋、3对痛抑制、28对痛兴奋和痛抑制、24对其他组合类型的神经元放电。实验结果表明:1.从大白鼠尾核可同时记录到痛兴奋和痛抑制两种神经元的电活动,未见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型式相互转换。2.同一伤害性刺激可同时引起丘脑束旁核和尾核中的两个痛兴奋神经元兴奋、两个痛抑制神经元抑制、或一个痛兴奋神经元兴奋和另一个痛抑制神经元的抑制。3.电针“足三里”可同时使丘脑束旁核和尾核的痛兴奋神经元兴奋减弱或痛抑制神经元抑制反应减弱(抑制解除)。本工作证明,伤害性刺激可同时影响丘脑束旁核和尾核中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变化,而电针“足三里”又同时对两核团中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的活动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突触耦合Chay神经元同步振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微观解释异常神经元构建组织时癫痫样波形的相互制约关系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很有意义,而两神经元耦合特性的探索是重要的基础工作。采用Chay提供的Pacemaker神经元模型以电突触耦合来研究不同耦合强度对神经元动态时序的影响,并指出突触作用过程的混沌特征。给出并讨论了不同状态神经元相耦合时非线性振荡的数值计算结果,即:起搏神经元与处于冲动混沌状态神经元、处于冲动混沌和独态冲动状态的异常神经元、异常神经元与处于静息状态神经元的动态时序,还给出了部分相图以及Ca 离子浓度变化的特点。神经元这种负载特性的讨论有助于研究在活组织中癫痫发作的机理、传输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成鼠基底前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嗅结节、隔内侧核、斜角带核、腹侧苍白球及基底大细胞核均有NGF-R及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免疫组化双标染色发现,大部分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NGF-R与ChAT共存,部分神经元呈单纯NGF-R或ChAT阳性,但这种NGF-R和ChAT的共存情况在不同区域不完全相同.在隔内侧核和斜角带核,大多数的NGF-R阳性神经元和ChAT阳性神经元共存,但在腹侧仓白球和基底大细胞核,两者共存的神经元较前两区为少.此外ChAT阳性神经元在尾壳核中分布较均匀,而NGF-R阳性神经元较少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胆碱能神经元有NGF-R,提示NGF对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和激活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直接与NGF受体的结合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扬子鳄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和生长抑素信使核糖核酸(somatostatin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方法 采用亚铁氰化酮法和原位杂交法观察扬子鳄纹状体内AChE和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特征.结果 扬子鳄纹状体内有AChE和SOM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两种神经元均有大、中、小型细胞,以中、小型细胞为主,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梭形和多角形.结论 扬子鳄纹状体内有AChE和SOM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NADPH组织化学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显色方法研究了5-HT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核簇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共存情况。结果表明:(1)在PAG腹外侧区中观察到大量的NOS阳性神经元和5-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但是NOS/5-HT双标神经元较少,仅占该区5-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20.1%,并且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内侧部;在PAG的背外侧区中观察到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但是几科未见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2)在中缝核簇的大多数亚核内均可观察到大量的NOS神经元和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中缝背核的内侧部、中缝背核的尾侧部、中缝正中核、尾侧线形核、中缝大核和中缝隐核内双标神经元分别占所在部位中5-H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44.6%、53.4%、44.4%、26.2%、26.7%和21.8%。然而在中缝苍白核内仅偶见少数双标神经元,研究结果表明,在PAG和中缝核簇的一些神经元内5-HT可以与NOS共存,提示这两种神经活性物质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有关这些双标神经元的功能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Fos和Jun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培养12d的海马神经元,置2000cm^3的恒温(36℃)密闭容器内,连续充以无氧气体(90%N2、10%CO2),在缺氧条件下继续培养2、4h后取出,置含10%CO2和空气的培养箱内复氧培养24h和72h。于不同时间取出,观察神经元存活数,分别用抗Fos和抗Jun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Fos和Jun表达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和测定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缺氧/复氧后Fos和Jun表达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和凋亡神经元百分率的显著增加。结论:缺氧/复氧后即早反应基因fos在神经元中的持续表达可引起神经元凋亡,原癌基因jun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糖缺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方法:取培养12d的海马神经元,在缺糖缺氧条件下分别培养0.5~4h后取出,换原神经元培养液在常氧条件下继续培养24h。用0.4%台盼蓝染色,检测神经元坏死,并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计算存活、坏死和凋亡神经元所占百分率。同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存活、坏死和凋亡神经元的胞体面积、周长和等园直径。结果: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急性缺糖缺氧后0.5~4h,随缺糖缺氧时间的延长,坏死神经元逐渐增多,缺糖缺氧后0.5~2h再恢复糖和氧供应后24h,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多。图像分析的结果表明,坏死神经元的胞体面积、周长和等园直径均明显大于凋亡神经元。结论:缺糖缺氧可引起海马神经元严重损伤,在急性缺糖缺氧后0.5~4h引起的神经元死亡以坏死为多见,但在缺糖缺氧后0.5~2h再恢复糖和氧供应后24,神经元死亡则以凋亡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正常SD大鼠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斜角带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及NOS与胆碱能神经元标志物ChAT、NGF受体(NGF-R)和AChE之间的共存关系。结果发现,MS、VDB和HDB的头端NOS阳性神经元较多、胞体较大、突起多,尾端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少、胞体较小、突起少而短。NOS+ChAT双标神经元占NOS阳性神经元总数的90%,占ChAT阳性神经元总数的39%;NOS+NGF-R双标神经元占NOS阳性神经元总数的83%,占NGF-R阳性神经元总数的40%;NOS+AChE双标神经元占NOS阳性神经元总数的96%,占AChE阳性神经元总数的39%。这些结果为研究Alzheimer'sdisease病理过程中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退变与NO的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猫下丘中央核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猫下丘中央核(CIC)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探索老年个体听力下降的神经机制。方法Nissl染色显示下丘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γ-氨基丁酸(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对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分别计数并换算成密度,测量GABA能神经元直径取平均值。结果GABA阳性反应神经元、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在青年猫及老年猫下丘中央核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下丘中央核神经元及GABA能神经元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GABA能神经元下降幅度较大;GABA能神经元胞体直径明显减小(P<0.01),阳性反应明显减弱。结论在衰老过程中猫下丘神经元尤其是GABA能神经元有显著丢失现象,提示GABA能神经元显著减少导致下丘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引起老年个体听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皮质GABA能神经元及其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利用Nissl染色显示小脑皮质结构及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神经元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灰度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阳性纤维及终末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皮质各层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神经元和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GABA免疫阳性反应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颗粒层神经元密度和GABA免疫阳性强度也显著下降(P<0.01),但其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无显著变化(P>0.05);蒲肯野细胞的胞体萎缩,阳性树突分枝减少。因此认为,衰老过程中猫小脑皮质GABA能神经元的丢失和GABA表达的下降,可能是老年个体运动协调、精确调速和运动学习等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和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Bcl 2表达及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6(rhIL 6)的影响。结果 :经rhIL 6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后神经元活存数、Bcl 2表达阳性神经元数和Bcl 2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rhIL 6能增强缺氧神经元Bcl 2的表达 ,抑制缺氧后神经元的死亡 ,提示rhIL 6参与脑缺氧损伤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人义 《生物学通报》1990,(7):13-15,19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生的基本单位。本文就神经元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学特性等问题作了扼要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在痛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形态学分类及电生理学特性复杂,形态学大体上可分为岛神经元、中央神经元、放射状神经元、垂直神经元以及不能分类神经元;电生理学主要包括被动膜特性(静息电位、膜电容和膜电阻)、主动膜特性(动作电位,包括其放电模式、阈值、基电流、半宽度、振幅等)以及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等。本文对国内外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神经元是高度极化的细胞,典型的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及树突构成。神经元的胞体和神经末梢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传递以及神经元之间的通讯都依赖于胞内的细胞器和囊泡运输。神经元中的运输系统对于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的建成和维持以及突触的功能和可塑性至关重要。胞内运输的调控机制是细胞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该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神经元内细胞器和囊泡运输的研究进展,并对神经活性依赖的运输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该文还简要介绍了神经元胞内运输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Lei Q  Yan JQ  Shi JH  Yang XJ  Chen K 《生理学报》2007,59(3):260-266
本研究以轻度麻醉的大鼠为对象,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并分析了脑桥臂旁核抑制性味觉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及其对NaCl、HCl、盐酸奎宁(quinine HCl,QHCl))和蔗糖等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反应。共分析了18个具有自发活动的抑制性味觉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分布在0.2~5.5Hz之间,平均放电频率(2.15±0.31)Hz。18个神经元中,1个神经元对单一味觉刺激呈抑制性反应,其余17个神经元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味觉刺激发生抑制性反应,且抑制具有潜伏期短、持续时间较长等特征。抑制持续时间5~80S,部分神经元表现为后抑制效应。根据神经元对四种基本味觉刺激呈抑制性反应的程度,将其分为NaCl优势神经元(n=8),HCl优势神经元(n=3),QHCl优势神经元n=3)和蔗糖优势神经元n=4)。其中NaCl优势神经元的反应谐宽最高(0.945)。这些神经元对欣快或厌恶刺激的区别能力较低。结果提示,在脑桥臂旁核存在对味觉刺激起抑制性反应的神经元,这些味觉神经元可能在味觉的调制及对欣快和厌恶刺激的编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在分子组成、形态和功能上都存在巨大差异。神经元维持自身轴突树突形态、功能分化的性质被称为神经元的极性。极性的建立不仅是神经元行使自身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神经细胞之间形成正确回路联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昆虫触角叶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成  翟卿  王桂荣 《昆虫学报》2015,58(2):190-209
触角叶是昆虫脑内初级嗅觉中心,通过触角神经与触角联系。触角叶主要由嗅觉受体神经元、局域中间神经元、投射神经元和远心神经元构成。这些神经元的形态多样,其形态变化与其功能和昆虫嗅觉行为相关。这些神经元在触角叶内交织形成神经纤维网,在突触联系紧密的地方形成纤维球,纤维球通常排列在触角叶外周。通常,昆虫触角叶内纤维球的数量、大小和位置相对固定,并且几乎每个小球都可以被识别和命名。不同种类、性别和品级的昆虫中,纤维球的数量、大小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触角叶结构神经元组成和纤维球的多样性,与各种昆虫嗅觉行为的特异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家鸽峡核神经元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坤  王书荣 《动物学报》1990,36(2):119-122
本文采用Golgi-Cox浸染法,研究了家鸽峡核神经元的形态。按其主树突的分布图式,可将鸽峡核神经元分成三类:(1)单极神经元,(2)双极神经元和(3)多极神经元。峡核两部分(Imc和Ipc)的神经元在胞体大小、树突粗细及其伸展趋势上均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