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采集于两个野生产地不同居群和两个人工栽培地的高山红景天中红景天甙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简便,灵敏,可靠;人工栽培高山红景天和自然生境下高山红景天中红景天甙含量有差异,不同天然居群高山红景天中红景天甙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山红景天年龄与根部红景天甙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98年8月和1999年7月采自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共14个天然居群和人工栽培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高山红景天的年龄和根部红景天甙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高山红景天的年龄根据其根茎上芽磷痕的数量判断。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高山红景天的年龄与其根部红景天甙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境下的高山红景天,其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与年龄的正相关性则较弱。  相似文献   

3.
大海林地区不同生境高山红景天根部红景天甙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黑龙江省大海林地区海拔1400-1620m的高山上,依据高山红景天的生境于岳桦林内、高山草甸、苔原上选择了6个样地,测定了高山红景天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生境不同的高山红景天,根部红景天甙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红景天甙含量范围内0.101%-0.684%。从测定结果看,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生境下高山红景天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大海林地区不同生境高山红景天根部红景天甙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黑龙江省大海林地区海拔1400~1620m的高山上,依据高山红景天的生境于岳桦林内、高山草甸、苔原上选择了6个样地,测定了高山红景天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生境不同的高山红景天,根部红景天甙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红景天甙含量范围为0.101%~0.684%。从测定结果看,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生境下高山红景天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闫秀峰  王洋  尚辛亥 《生态学报》2003,23(5):841-849
为探讨光强及光质对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影响。于2000年4月至6月在东北林业大学温室内以移栽于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圃地人工种植生长3a的高山红景天为材料,通过纱布遮荫及遮以不同颜色的滤光膜分别进行了光强、光质控制实验(处理45d)。随着光强的降低,高山红景天全株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以及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但叶绿素含量变化很小,不同光强及对照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对光强为67.75%和44.71%的两种处理下的全株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它们的全株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与对照(全光照)的差异也不显著,但根生物量和红景天甙产量与对照的差异显著。当相对光强减弱至31.96%,全株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均大幅度下降,根冠比显著增加。4种滤光膜处理均使高山红景天的全株生物量及根生物量显著降低,蓝膜和绿膜处理的降低幅度大于红膜和黄膜处理的。红膜处理的红景天甙的含量和产量均高于对照,但黄膜、蓝膜和绿膜处理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则低于对照。通过计算去除4种滤光膜的光强因素,仅从光质的作用看。4种滤光膜处理仍是减小了全株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红膜和绿膜处理提高了红景天甙的含量和产量,而黄膜处理降低了红景天甙的含量和产量,蓝膜处理几乎没有效果。4种滤光膜处理均使叶绿素含量增加,但只有蓝膜处理的与对照差异显著。红膜处理不仅显著提高根中红景天甙的含量(为对照的3.42倍),而且对根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为对照的90.24%)。因而提高了高山红景天根的红景天甙产量,这意味着在生产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HPLC法作为测定红景天苷的方法,调查红景天苷在红景天不同种、不同居群中的分布式样。实验中采集不同种、同种不同居群、同居群不同个体的红景天样品,进行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在不同红景天中分布差异较大,同种不同居群间多型性、居群内及个体间多态性显著。HPLC比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研究红景天苷在药用红景天居群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野外条件下光强及光质对高山红景天 (Rhodiola sachalinensis)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影响 ,于 2 0 0 1年 5月 8日至 9月 16日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高山红景天种植圃地 ,利用纱布及红色、蓝色和绿色的滤光膜遮光处理 ,对生长 3a和 4 a的高山红景天进行了光强、光质控制实验。与温室实验类似 ,遮荫显著抑制高山红景天根的生长 ,并使红景天甙的含量略有提高。红膜处理使光强大约降低一半 ,但仅从光质的角度而言 ,红膜处理对根的生长影响不大 ,却显著增加了根中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 ,不过效果不如温室实验明显。绿膜处理未表现出对红景天甙积累的促进作用 ,这与温室实验结果不同。红膜处理不同天数的结果表明 ,处理时间对红景天甙含量提高的程度影响很小。这意味着在野外种植的情况下 ,可以在临近收获的最后一段时间用红膜对高山红景天进行处理 ,这样既可避免红膜处理对高山红景天根生长的抑制 (由于减弱了光照 ) ,又可显著提高根的红景天甙含量 ,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红景天甙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高山红景天材料中有效成分的HPLC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HPLC测定、比较了5种不同来源的高山红景天材料中有效成分—红景天甙及其甙无酪醇的含量,并建立了高山红景天有效成分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及反应器培养的高山红景天组织中均含有上述两种有效成分.其中固体培养的材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三种提取方法比较表明,用索氏提取器连续回流提取明显优于冷浸提取和批式回流提取.  相似文献   

9.
采用纱布遮荫(覆以透明膜)和红色滤光膜处理人工种植生长3年和4年的高山红景天,观察了根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纱布遮荫处理(相对光强为全光照的51.8%)下根的生物量显著下降;红景天甙含量略有增加,红景天甙产量(红景天甙含量与根生物量乘积)则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红色滤光膜处理(相对光强为全光照的51.8%)与纱布遮荫处理相比,根生物量减少但不显著,红景天甙的含量和产量则显著增加,生长季末前者的红景天甙含量为后者的1.63倍(生长3年)和1.55倍(生长4年),红景天甙产量为后者的1.44倍(生长3年)和1.45倍(生长4年)。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景天甙含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王洋  张璞  于涛  王化田  阎秀峰 《植物研究》2001,21(1):113-115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红景天甙含量检测方法, 系统探讨了用超声法从高山红景天根中提取红景天甙用以制备分析样品的方法。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在60℃下超声提取40 min。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萃取红景天中红景天苷、苷元酪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乙醇常温浸提法相比较, 研究从红景天中提取红景天苷、苷元酪醇的工艺条件, 结论是: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能萃取出红景天生药中红景天苷的1.2%, 提取率不高, 但该方法能萃取出80%的苷元酪醇, 萃取液中苷元酪醇的相对含量可达45.68%;乙醇常温浸提法能将红景天苷、苷元酪醇同时有效萃取, 且得率较高, 但是萃取液中两物质相对含量较低, 进一步分离纯化将有难度。本研究结果表明, 将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乙醇常温浸提法有效结合, 可实现两物质的有效分离, 推进红景天有效成分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栽培和野生狭叶红景天为材料,分别对根茎(主根和侧根)的抗氧化能力、可溶性糖、总黄酮、酚类和红景天苷含量,以及挥发性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狭叶红景天栽培根茎的自由基抑制率(I)、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RAP),以及可溶性糖、总黄酮、酚类和红景天苷含量均显著大于野生根茎;栽培和野生根茎中均含有21种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较高的为苯乙酮、2-糠醛、棕榈酸等;与野生根茎相比,栽培根茎有15种组分的相对含量增加,主根中相对变化量较大的为3-羟基月桂酸、2,4-二叔丁基苯酚、亚麻酰氯等,侧根为2-乙酰呋喃、对羟苯基乙醇、丁子香酚等.栽培和野生侧根的I、FRAP值,以及总黄酮、酚类和红景天苷含量均显著大于主根.与主根相比,侧根有12种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增加,变化量较大的为3-羟基月桂酸、10,13-十八碳二炔酸甲酯、对羟苯基乙醇等.栽培驯化后狭叶红景天根茎的抗氧化能力、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及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高于野生狭叶红景天,且侧根的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3.
14.
Wu S  Zu Y  Wu M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3,106(1):33-43
Salidrosid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most potent ingredien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herb, Rhodiola sachalinensis. Since the natural supply of this herb is rapidly decreasing, we established a compact callus aggregate (CCA) strain and culturing system for high yield salidroside production. Several callus strains induced from the explants originated from root, stem, leaf and cotyledon of R. sachalinensis were established and screened for rapid growth rate, high salidroside content and easy propagation in suspension culture condition. The CCA strain was established from a callus strain initiated from the cotyledon. The kinetics of dry weight accumulation and cellular salidroside content in various culture conditions for the strain was determined. For high salidroside production, the optimal inoculum amount was 10% and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for 6-benzylaminopurine and indole-3-butyric acid added in the liquid medium was 5 and 2.5 mg l-1, respectively. The acidic culture medium and a faster shaking speed favored the salidroside accumulation. The addition of 2,4-D, in the liquid MS medium and the utilization of L-tyrosol for chemical feeding enhanced salidroside production. Using a proper combin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 and treatment, salidroside accumulation could reach 57.72 mg g-1 dry weight, that was 5-10-fold higher than that detected in field-grown plants. The corresponding salidroside yield was 555.13 mg l-1, a level suitable for cost effective commercial production to compensate the natural resource shortage of R. sachalinensis.  相似文献   

15.
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 A.Bor.)细胞悬浮培养中,通过降低培养基pH值能有效地诱导培养细胞中红景天甙的胞外释放。红景天甙的跨膜运输是一个与H~ 对运的动态过程,培养基pH值决定了红景天甙在胞内外含量的分布。细胞组织在pH值大于3的培养基中处理3h以内,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不大。将诱导释放处理过的细胞组织转入到新鲜的生产培养基中,细胞仍具有合成红景天甙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