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李阳  肖朝江  刘健  沈怡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2019,39(7):910-916
圆叶牵牛植物资源丰富但全草少有研究,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认识很有必要。该文对采自云南大理的圆叶牵牛干燥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75%乙醇冷浸提取,浸膏以水分散,依次以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结果表明: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等多种材料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从圆叶牵牛醇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木栓烷醇(2),β-香树脂醇(3),α-香树脂醇(4),6β-羟基豆甾-4-烯-3-酮(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豆甾醇(8),7-羟基香豆素(9),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0),山奈酚香豆酰基葡萄吡喃糖苷(11),单棕榈酸甘油酯(12)。化合物2-5、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龙胆草(Gentiana scabra Bung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得到β-香树脂醇(1)、β-谷甾醇(2)、β-香树脂醇乙酸酯(3)、乌苏醇(4)、齐墩果酸(5)、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6)。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2-苯氧基色原酮骨架的天然酚类成分,本文对其1D和2DNMR谱的特征及EI质谱主要碎片的可能裂解方式进行了讨论,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为该类天然产物的结构表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乙酸乙酯溶剂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全草进行超声连续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从苦草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6,10,14-三甲基-2-十五酮(1)、棕榈酸(2)、4,22-二烯-3β-豆甾酮(3)、5α,豆甾烷-3,6-二酮(4)、硬脂酸(5)、棕榈酸乙酯(6)。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柯拉斯那(Aquilaria crassna Pierre ex Lecomte)沉香的化学成分。实验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从该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5-羟基-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2)、tetrahydrochromone F(3)、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7-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6,7-二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7-二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7)、6-羟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8)、5-羟基-2-[2-(2′-羟基苯基)乙基]色酮(9)。化合物2、3和5~9均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所得沉香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和4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丁婷  邵颖  樊美珍 《菌物学报》2008,27(6):956-963
本研究对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菌株RCEF027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的镇静催眠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茶碱-9-葡萄糖苷.活性试验显示该化合物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具有镇静催眠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榕树须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8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木栓酮(3),木栓醇(4),正三十五烷醇(5),白桦酯酸(6),β-谷甾醇(7)和豆甾-4-烯-6β-羟基-3-酮(8)。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9种植物粗提物防治落叶松毛虫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以黑龙江省有毒杀虫植物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9种省内分布范围较广的杀虫植物,根据其理化性质,采用索氏方法提取杀虫生理活性物质。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林场落叶松林内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进行了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应用兴安白头翁、朝鲜白芷、白藓、白屈菜、兴安藜芦及兴安白芷6种杀虫植物提取液稀释20倍液时,对落叶松毛虫3龄幼虫毒力作用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0%、81.7%、80.0%、76.7%、73.3%和60.0%;应用兴安白头翁、白屈菜、兴安藜芦、白藓、朝鲜白芷5种杀虫植物粗提液稀释50倍时,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0%、60.4%、58.6%、58.6%、53.5%。并与生物药剂、植物源杀虫剂及化学农药进行了药效比较分析,其研究结果为林木害虫的生物防治及有毒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毛果巴豆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HPLC等多种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毛果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比对,将其鉴定为2β-hydroxyteucvidin acetate(1),2β-hydroxyteucvidin(2),crotoeurin B(3),山奈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奈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栗苷A(6),cerevisterol(7),尿嘧啶(8)。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岩木瓜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与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岩木瓜Ficus tsiangii Merr. ex Corner的杀虫活性成分及杀虫活性,利用活性跟踪分离技术,通过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及葡聚糖凝胶等手段对岩木瓜茎和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岩木瓜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活性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柯依利素及齐墩果酸.利用胃毒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500μg/g糖)对家蝇Musca domestica成虫的生物活性,其中蒲公英赛酮处理试虫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3.33%,表现出较强杀虫活性,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对试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蒲公英赛酮处理家蝇成虫48 h后表现出较强毒力,其LC50值为89.82μg/g糖,略低于对照药剂鱼藤酮毒力(LC50值为67.58μg/g糖).因此,蒲公英赛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病原真菌白僵菌Beauveria侵染昆虫过程中如何利用虫体内糖类物质作为自身营养, 本研究测定了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Sacc.) Petch (2382菌株)感染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后, 虫体血淋巴中酸性海藻糖降解酶活性及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油松毛虫4龄幼虫感染菌株孢子悬浮液后, 血淋巴中酸性海藻糖降解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感染后第3天酶活性达到最大值(0.2786 U/mg), 此后第4-6 天酶活性逐渐降低; 染菌后的6 d中, 血淋巴中海藻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同样在感染后第4天其含量逐渐降低, 第6天时降到最低值。相比之下, 处理组血淋巴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处理组其含量在第1-3天内呈现快速升高趋势, 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7.7615 mmol/L), 然后逐渐降低。结果说明, 白僵菌侵入昆虫血淋巴后, 菌株代谢产生酸性海藻糖降解酶, 将血淋巴中的海藻糖水解成为葡萄糖, 然后为真菌利用, 破坏了虫体内的血糖平衡, 这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生理代谢和生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1 The mortality resulting from exposure of second‐instar larvae of Tuta absoluta to a hexane extract of Lycopersicon hirsutum f. glabratum (PI 134417) leaves was evaluated in the laboratory. 2 A crude hexane extract was fractionated on a silica gel column to produce 17 fractions. The toxicity of the fractions was evaluated on T. absoluta larvae at 2 and/or 6 mg/10 larvae/Petri dish along with a control. 3 Only two fractions, 4.50 and 10.18% of the total hexane extract, were found to result in very high mortality of second‐instar T. absoluta. 4 All the 17 fractions were analysed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two most toxic fractions were virtually identical and contained mainly undeca‐2‐one (2‐UD) and trideca‐2‐one (2‐TD). 5 A third major sub‐fraction 13 (50.73% of the total hexane extract) was further fractionated on a silica gel column to obtain five additional sub‐fractions. The toxicity of all the five sub‐fractions was evaluated using second‐instar T. absoluta at 2 mg/10 larvae/Petri dish and also analysed by GC/MS. The most toxic sub‐fractions contained mostly 2‐UD and 2‐TD. 6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2‐UD and 2‐TD could be related to resistance of L. hirsutum to T. absoluta.  相似文献   

12.
【背景】海洋微生物因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重要来源。【目的】以一株太平洋海泥来源链霉菌MMHS020为出发菌株,筛选可促进其产生丰富代谢产物的发酵条件,挖掘菌株在抗菌抗肿瘤方面的潜力。【方法】采用单菌株多次级代谢产物策略对MMHS020菌株进行培养诱导,使其产生更丰富的活性代谢产物。双层平板法测定发酵产物对6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以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层析和制备层析等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质谱技术和~1H-NMR和~(13)C-NMR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链霉菌属MMHS020菌株可在较高浓度盐离子环境中产生丰富的抑菌活性代谢产物,显示出对枯草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等多种指示菌的抑制活性。从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是诺卡胺素(1)、麦角甾醇(2)和星形孢菌素(3)。其中星形孢菌素表现出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而诺卡胺素则对其他几个指示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海洋链霉菌MMHS020菌株可代谢产生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开发成为新型抑菌生物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背景】海洋来源的天然产物近年来已成为小分子药物的重要来源。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B9173的基因组分析显示,该菌包含多种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产生多种新化合物的潜力。【目的】挖掘B9173菌株中未知的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发现结构新颖或生物活性独特的化合物。【方法】利用HPLC/LC-MS结合的方法,排除了该菌株产生的已知化合物,确定3个未知化合物作为挖掘对象,然后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得到化合物单体。利用质谱及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确定3个化合物分别是色胺酮、甲基异靛蓝和N,N-二甲基异靛蓝,三者都属于2-吲哚酮生物碱。其中色胺酮具有非常广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炎症等,是药物开发的良好前体,这是首次在细菌中被分离得到。甲基异靛蓝是我国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这是首次在微生物发酵液中被分离得到。目前这3个化合物均主要依赖化学合成。本研究结合B9173菌株的代谢背景,推测了3个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结论】基于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特征,从B9173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3个2-吲哚酮生物碱,丰富了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种类,对3个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推测也为进一步研究色胺酮和甲基异靛蓝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基础,后续可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构这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生物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株多花黄精内生真菌的鉴别及其抗菌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从浙江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分离获得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zjqy610。【方法】通过形态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紫外光或碘蒸汽显迹,配合活性追踪等,从zjqy610发酵液中分离获得3个具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结果】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乙基氧苯氨基亚胺乙酸(o-acetylbenzeneamidinocarboxylic acid)、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和[1,2-b]呋喃2-甲基3-羧甲基4-羟基-5-甲氧基萘(naphtho[1,2-b]furan-3-carboxylic acid,4-hydroxy-5-methoxy-2-methyl-)。抑菌活性测试表明,3个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zjqy610D-4对番茄灰葡萄孢、圆形炭疽菌、泻根亚隔孢壳和核盘菌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68、0.38、0.91和0.61mg/L。【结论】该化合物具有开发成农用抗生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方法]200 g红火蚁工蚁的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烷—丙酮体系洗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浸提液中含告警信息素的流分,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硅胶柱层析分离能够得到含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流分,GC-MS分析的保留时间在11.45 min。经过GC-EAD分析,发现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有显著的电生理反应。[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电生理反应比2-乙基-3,5-二甲基吡嗪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及HPLC等方法对链霉菌FIM-080014发酵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核苷类化合物。通过NMR及MS等方法鉴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尿嘧啶(1)、尿嘧啶核苷(2)、2'-脱氧尿嘧啶核苷(3)、5'-C-甲基尿嘧啶核苷(4)、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2'-脱氧鸟嘌呤核苷(6)和次黄嘌呤(7),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1~7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7、2.1、4.4、1.4、3.6、2.5和2.4 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纯化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S-112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究明各活性组分的结构,测定其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为该菌株及其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谱(NMR)解析各活性组分的结构;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各活性组分对黄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结果】从BS-112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4个抗真菌活性组分,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Tetrins A和B、Tetramycins A和B。96孔板法测得这4个化合物对黄曲霉的MIC分别为3.13μg/mL、12.56μg/mL、1.56μg/mL、6.25μg/mL,MFC分别为6.25μg/mL、25.0μg/mL、3.13μg/mL、12.56μg/mL。【结论】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由Tetrins A和B、Ttramycins A和B 4个化合物组成,它们对黄曲霉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洋放线菌124092细胞毒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124092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用硅胶真空柱层析法将正己烷提取物粗分为6个组分(Fr1~Fr6),细胞毒活性追踪显示Fr6组分为活性部分。为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运用GC/MS对脯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11.76%)、油酸(Oleic acid,12.16%)、亚油酸(Linoleic acid.14.77%)和乳杆(菌)酸(Lactobacillic acid,61.31%)。据文献报道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均对小鼠腹水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亚油酸还对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大孔树脂柱及硅胶柱层析对南海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SCSIO 1667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两个indolocarbazole生物碱类化合物,经质谱,1D、2D NMR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1)和K-252d(2)。  相似文献   

20.
一株银杏内生真菌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杏叶柄分离筛选到具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SP NTB-2菌株,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在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到抗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化合物,经MS、NMR等波谱数据确认该活性成分为芹菜素-8-C-葡萄糖苷(apigenin-8-C-β-D-glucopyranoside),该化合物首次从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