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124092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用硅胶真空柱层析法将正己烷提取物粗分为6个组分(Fr1~Fr6),细胞毒活性追踪显示Fr6组分为活性部分。为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运用GC/MS对Fr6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11.76%)、油酸(Oleic acid,12.16%)、亚油酸(Linoleic acid,14.77%)和乳杆(菌)酸(Lactobacillic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样品不经分离的微生物群体培养物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  洪葵  庄令  林海鹏 《微生物学报》2007,47(1):110-114
从海南、广西与广东三省的红树林区采集了181个样品,不进行微生物分离而直接作发酵剂接种到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抗细菌、抗真菌与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定。同时对样品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样品类型的生物活性差异较大。在15个具有强抗活性的样品中,有5个样品分离到的单株菌均无任何生物活性,说明这5个样品的生物活性可能是由微生物的群体作用产生的,也可能是某种没有培养出的微生物产生的。初步表明了探索微生物混合培养获得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海洋放线菌124092细胞毒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124092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用硅胶真空柱层析法将正己烷提取物粗分为6个组分(Fr1~Fr6),细胞毒活性追踪显示Fr6组分为活性部分。为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运用GC/MS对脯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11.76%)、油酸(Oleic acid,12.16%)、亚油酸(Linoleic acid.14.77%)和乳杆(菌)酸(Lactobacillic acid,61.31%)。据文献报道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均对小鼠腹水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亚油酸还对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深海链霉菌选择性分离及活性菌株16S rRNA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分离深海链霉菌,检测其抗肿瘤细胞,抗金黄色葡萄球(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51650),抗PTP1B和抗caspase-3活性,对活性菌株做16s rRNA聚类分析.用8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检测活性和构建活性菌株16S rRNA聚类分析图.共分离到90株链霉菌,其中在RH培养基上分离到的菌株数量和类群最多,占38.9%,次之为GS1和OA培养基,而M5培养基未分离到菌株;共筛选到活性菌株44株,有抗肿瘤活性14株,抗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抗PTP1B活性19株和抗caspase-3活性2株,其中16株至少有两种活性;16S rRN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株活性菌株分布在4个clade,分别是S.coelicolor,S.pactum,S.stramineus和S.restomycificus clade,以S.coelicolor和S.restomycificus clade为主,分别占66.0%和11.1%.在常温,常压下可分离培养到大量高活性和活性多相样性的深海链霉菌,KH培养基最适用于分离深海链霉菌.  相似文献   
5.
采用腐殖酸培养基,从海南文昌红树林中海芒果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一株小双孢菌212030.该菌株在45℃下的生长速度比在28℃的生长速度要快,属兼性嗜热菌.菌株212030的耐盐度为0~5%,不添加NaCl的时候生长最佳.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212030与Microbispora amethystogene JCM 3021T的相似率最高,为98.9%.菌株212030发酵液对聚团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海南热带植物园采集12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样,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分离得到400株根际放线菌。使用5种活性筛选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活性评价,154株放线菌在一个或多个活性筛选模型中显示为阳性,菌株初筛阳性率达38.5%;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从中挑选出28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分属于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和野野村菌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用毕赤酵母取代理氏木霉用于生产,以弥补理氏木霉在大规模生产中的缺陷。方法:用套叠PCR法从理氏木霉基因组中扩增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Ⅰ)。用T4DNA连接酶和限制性DNA内酶将bglⅠ重组于P.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的多克隆位点,获得含bglⅠ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K-bglⅠ。通过电转法将其pPIC9K-bglⅠ载体转化于P.pastoris基因组,筛选高G418抗性以及高表达bglⅠ酶的重组子作为工程菌。结果:用BMGY-BMMY培养基体系,在摇瓶中发酵48 h,表达BglⅠ30 mg/L,在P.pastoris中表达的BglⅠ能水解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其酶活力为56 U/L发酵液。结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成功地用毕赤酵母表达理氏木霉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  相似文献   
8.
从海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采集78份植物组织和土壤样品。对样品进行真菌分离, 共分离得到真菌608株, 采用目测法对其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进行检测, 发现81株红树林真菌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占总分离菌株的13.32%。结果表明, 从红树植物杯萼海桑中分离得到真菌菌株的数量最多, 而从红树植物银叶树分离得到的抗肿瘤细胞活性菌株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9.
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选择性分离小双孢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文昌采集23种红树植物的根际土壤, 采用GA、HV作为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添加复合维生素、放线菌酮、制霉菌素和重铬酸钾, 结合适当的预处理: 干热120°C 60 min或干热100°C 60 min及1% 氯胺-T处理30 min, 平板稀释涂布法(10-1、10-2、10-3)分离其中的小双孢菌。共分离得到199株放线菌, 通过培养特征及显微形态观察, 发现其中有链霉菌147株、非链霉菌52株。选择7株链霉菌和28株非链霉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显示19株菌属于小双孢菌属, 7株属于链霉菌属, 4株属于野野村菌属, 2株属于小单孢菌属, 1株属于链孢囊菌属, 1株属于阿萨诺氏菌属, 1株属于小单孢菌科。结果表明红树林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小双孢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
海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真菌抗B16肿瘤细胞活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海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采集78份植物组织和土壤样品。对样品进行真菌分离, 共分离得到真菌608株, 采用目测法对其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进行检测, 发现81株红树林真菌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占总分离菌株的13.32%。结果表明, 从红树植物杯萼海桑中分离得到真菌菌株的数量最多, 而从红树植物银叶树分离得到的抗肿瘤细胞活性菌株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