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虾蟹类能量收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流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动物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和代谢过程物质的转化都需要能量,研究能量在生物体内转化分配过程的生物能量学也就成为生态学的基本内容。生物能量学的中心问题是阐明生物体内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远坤  夏自强  王栋  李帆  李建 《生态学报》2009,29(12):6359-6365
通过对鱼类产卵场地形分析,认为水流能量损失是鱼类产卵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能量损失主要是由于特殊河道地貌形成的水流紊动而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推导了考虑这种河道水流能量损失的明渠非恒定流方程.以中华鲟为例,对产卵场河段进行了三维水流数值模拟,计算了产卵河段紊动能的分布,探讨了中华鲟产卵行为与水流紊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卵区因紊动产生的能量损失明显大于非产卵区.以期为保护中华鲟和其他鱼类产卵场水力学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重对斜带石斑鱼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能量学是研究能量在鱼体内转换的学科,其核心问题之一是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各种因子(如温度[1—5]、盐度[6]、体重[7—11]、性别[12]、摄食水平[13—18]、饵料种类[19,20]等)的影响作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鱼类能量学研究起步较早,迄今已经初步建立了多种鱼类的能量收支模式[21,22];国内在该领域较系统的研究起始于90年代初[23—25],主要局限于淡水鱼类,近年来又对海水鱼类进行了大量研究[26]。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俗称青斑,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是广东省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斜带石斑鱼分布于西太平洋的硫球群岛、澳大利亚以及贝劳和菲济群岛的东部,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和离岸100m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27]。通过本项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海洋暖水性中下层鱼类的能量学特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与驯养实验用斜带石斑鱼,采自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实验用斜带石斑鱼经淡水浸泡10min后,置于室内容积0·5t桶内驯养,待摄食和生长趋于正常后,开始实验。驯化时间为30d。实验于2006年10—11月在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进行。1...  相似文献   

4.
鱼类的能量密度(能值)是指单位重量(湿重或干重)鱼体所含能量的多少,其单位一般是kJ/g wet mass或kJ/g drymass,它能够反映鱼类的营养状态和储能水平,是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同时,在对水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研究中,将鱼类种群的生物量由重量单位换算为能量单位,也必须建立在已知的特定鱼类能量密度之上。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对主要养殖鱼类(如草鱼、团头鲂、鳜、乌鳢等)进行过能量密度的测定[1,2]。小型鱼类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鱼类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数量在一个湖泊中一般为30—40种,超过鱼类总数的一半以上,资源蕴藏量相当丰富[3]。它们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一方面作为饵料鱼被食鱼性鱼类如鳜、乌鳢、翘嘴等所捕食,另一方面又和与其营养级相近的经济鱼类如鲢、鳙、鲤等争夺湖中的饵料资源,可见,小型鱼类在长江中下游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生态地位,如何控制和利用湖中过剩的小型鱼类资源已成为渔业资源管理者和渔业生态学家所关注的焦点[4]。目前,已有对小型鱼类在长江中下游某些湖泊中的种群丰度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调查[3,5];然而,有关湖泊野生小型鱼类能量密度的研...  相似文献   

5.
鱼类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基因组研究利用大规模测序获取有关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而阐明鱼类生物学特性、表型变异与基因组结构之间的关系,在鱼类的种质鉴定、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环境毒理和病害防治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自2001年首先对斑马鱼的基因组测序起,到目前为止已有近40个鱼类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且其相关的生物学特征、遗传进化规律等得到较全面的解析。将从鱼类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历程和鱼类基因组解析两大部分对鱼类基因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鱼类基因组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后续鱼类基因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鲫鱼卵发生过程中细胞学和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序言 1960年我们在研究鱼类催情作用的时候,曾详细地观察了鲫鱼卵在发生过程中细胞学和细胞化学的变化。结果发现有些和前人记载不一致的地方。尤其是卵黄球的来源、液泡和卵黄球的化学性质以及卵黄球和液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这些问题的阐明对细胞生理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嗅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鱼类嗅囊的构造和功能,阐明了鱼类的嗅觉对其发育变态以及觅食、集群、避敌、求偶、繁殖和定向等生态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以及鱼类嗅觉在渔业上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三峡大坝首次成功蓄水到175 m.为了探讨175 m蓄水对库区支流鱼类食物网能量来源的影响,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方法并结合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对小江回水区鲫、鲤、蒙古鲌、鲇、大鳍鳠、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前(2010年7月),微型藻类是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的主要来源;蓄水后(2010年12月),微型藻类对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来源的贡献比例略有下降,而陆生C4植物的相对贡献比例明显增加,特别是对杂食性鲫和肉食性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8% ~54%和32% ~ 50%.蓄水后,鲫和鲇至少有30%的能量来自陆生C4植物.说明三峡大坝的蓄水过程增加了外源性C4植物对鱼类能量的贡献比例.  相似文献   

9.
从灰分及氮含量计算鱼体能量含量的一个简易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体能量含量的测定是鱼类能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1。近来的研究表明,测定鱼体能量含量上的误差,是造成估算鱼类能量收支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3。测定生物能量含量的最可靠的方法为用热量计(calorimeter)直接测定。但热量计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测量中需用铂丝作引燃材料,成本较高;热量计的操作也较费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条鳅亚科鱼类的鳔和骨质鳔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条鳅亚科鱼类及部分种类幼体的骨质鳔囊和鳔的形态特征的观察,阐明骨质鳔囊的形成与前面四节椎骨的关系;依据骨质鳔囊的形态,分为敞开型和封闭型两个型,后者又可以分为两个亚型:常态亚型和膨大亚型;依据鳔的前、后两室中后室的发达和萎缩程度,也可将鳔分为双室型和单室型;并对上述不同类型的骨质鳔囊和鳔与条鳅鱼类的生态适应、演化规律和系统分类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