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明确印楝素A和B活性差异的机理,本研究比较了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离体培养胚胎细胞系BTI-Tn-5B1-4的毒性。结果表明:印楝素A与印楝素B对BTI-Tn-5B1-4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处理后3 d,其IC50值分别为2.9 μg/mL和9.85 μg/mL,印楝素A的细胞毒力显著高于印楝素B。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印楝素A和印楝素B处理可导致细胞变形,贴壁能力下降,并出现明显空泡,印楝素A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B。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印楝素可导致BTI-Tn-5B1-4细胞体积显著膨大,印楝素A处理细胞体积增大程度显著高于印楝素B;印楝素可以明显影响BTI-Tn-5B1-4细胞膜电位,1.25 μg/mL印楝素A和印楝素B处理后3 d,细胞DiBAC4(3)荧光强度分别增加88.12%和55.37%,印楝素A的影响显著高于印楝素B。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印楝素对BTI-Tn-5B1-4细胞核具有明显影响,印楝素B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印楝素B处理后,细胞核受损细胞数更多,受损程度更严重。结果显示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细胞作用机理存在差异,本研究从细胞学水平解释了印楝素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印楝素对SL-1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喜树碱(camptothecin)作对比,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对照,系统研究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细胞系(SL-1)的凋亡诱导作用。印楝素0.75 μg/mL处理后SL-1细胞后12~72 h,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细胞皱缩,体积变小,胞膜气泡化,与邻周细胞脱落,胞浆浓缩,胞膜突起,细胞器密集,核染色质浓缩并凝聚在核膜周边,出现大量凋亡小体;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核内致密明亮黄绿色荧光和亮绿色或橘黄色的凋亡小体;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皱缩、微绒毛消失、染色质浓缩和边缘化、核膜皱缩界限模糊、部分线粒体嵴结构消失和数量明显增加的吞噬泡等细胞凋亡典型形态学特征;TUNEL实验可见大量被标记为小圆形或环形黄绿色或绿色荧光的阳性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印楝素0.75 μg/mL处理后48 h凋亡率最高达11.45%,比对照提高381.3倍;而喜树碱以1.72 μg/mL处理亦对SL-1具有相似的诱导作用,处理后36 h凋亡率最高达到17.4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印楝素和喜树碱处理后,SL-1细胞表面没有形成明显的“孔"、“洞"、“门"之类的结构破坏。推测印楝素与喜树碱对SL-1的凋亡信号转导方式和途径不同,导致细胞凋亡时序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印楝素A和印楝素B生物活性的差异,选用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棉铃虫3龄幼虫具有良好的拒食活性,5μg/mL处理48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5.17%和69.02%。分别用含有药剂(1μg/mL)的饲料饲喂棉铃虫5龄幼虫,结果表明:印楝素A和印楝素B能够明显抑制棉铃虫5龄幼虫的体重增长,处理14 d后幼虫的体重分别下降50.28%和43.08%,仅有少量个体化蛹,化蛹率分别为26.67%和13.33%。进一步的羽化结果表明:经印楝素A和印楝素B处理的虫蛹均未能完成羽化。综合各阶段试验结果来看,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存在差异,印楝素B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高于印楝素A。  相似文献   

4.
C12-水解印楝素A的制备、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12-水解印楝素A是将印楝素A C12位上的-COOCH3水解为-COOH而得到的印楝素衍生物。处理后24h和48h,C12-水解印楝素A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AFC50分别为3.44μg/mL和6.89μg/mL。处理后48h,3μg/mL C12-水解印楝素A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3.59%,5μg/mL C12-水解印楝素A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67.76%。3μg/mL C12-水解印楝素A处理后72h,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78.16%;5μg/mL C12-水解印楝素A处理后72h,棉铃虫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58.69%。  相似文献   

5.
植物源物质诱导的斜纹夜蛾细胞凋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植物源物质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培养细胞系SL-1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了印楝素、喜树碱等9种物质各自对SL-1凋亡小体的浓度效应及时序性。结果表明:印楝素0.1~5.0 μg/mL和喜树碱0.5~20.0 μmol/L处理SL-1,24~48 h后均产生大量典型的凋亡小体;茶皂素、蓖麻碱、黄樟油、丹皮酚、烟碱、苦参碱和博落回碱0.1~20.0 μg/mL处理SL-1后,整个观察期72 h内均无明显凋亡小体出现,凋亡诱导作用不明显。印楝素0.75 μg/mL诱导SL-1 细胞凋亡,从凋亡小体判断,处理后0~36 h属细胞凋亡早期,36~60 h属细胞凋亡中期,60 h后为细胞凋亡晚期。喜树碱 5.0 μmol/L诱导SL-1细胞凋亡,处理后0~24 h属细胞凋亡前期,24~54 h属细胞凋亡中期,54 h后进入细胞凋亡晚期。初步认为印楝素和喜树碱对SL-1有凋亡诱导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序性。  相似文献   

6.
罗剑峰  刘欢  郭子俊  王国才  凌冰 《昆虫学报》2016,(10):1093-1102
【目的】研究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的苦瓜素Ⅰ和新化合物苦瓜苷B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na furnacalis幼虫血细胞(Ofh)的毒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CCK-8法比较了苦瓜素Ⅰ、苦瓜素Ⅱ、苦瓜苷B和印楝素A对Ofh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了苦瓜素Ⅰ及苦瓜苷B对Ofh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并用台盼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其对Ofh细胞的致坏死作用。【结果】苦瓜素Ⅰ、苦瓜素Ⅱ和苦瓜苷B对Ofh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36 h后的IC50值分别为7.566,24.340及8.514μg/m L,苦瓜素Ⅰ及苦瓜苷B对Ofh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苦瓜素Ⅱ及对照药物印楝素A。苦瓜素Ⅰ和苦瓜苷B处理后的Ofh细胞表现为体积膨大、表面变得粗糙并有明显的空泡现象,严重破坏了Ofh细胞的形态结构。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8μg/m L的苦瓜素Ⅰ及苦瓜苷B处理Ofh细胞12~48 h,细胞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呈一定的时间依赖关系,说明苦瓜素Ⅰ对Ofh细胞的急性毒力高于苦瓜苷B。Ofh细胞经AO/EB染色后,用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苦瓜素Ⅰ和苦瓜苷B处理组细胞膜破裂,细胞核受损严重,细胞呈不均匀桔黄色-橙红色荧光,呈典型的坏死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苦瓜素Ⅰ和苦瓜苷B对Ofh细胞具有明显的致坏死作用。8μg/m L苦瓜素Ⅰ和苦瓜苷B处理Ofh细胞36 h后,总坏死率分别为74.92%±2.02%和49.77%±1.69%。【结论】苦瓜素Ⅰ和新化合物苦瓜苷B对Ofh细胞均具有有效的增殖抑制和致坏死作用,这可能是苦瓜素类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及抑制其生长发育和生殖力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几种生理因子对印楝细胞悬浮培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娟芳  戚树源  何梦玲  胡兰娟 《广西植物》2003,23(6):549-552,567
通过研究不同生理因子对印楝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建立了一种快速生长的印楝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在添加了 6 BA 0 .8mg/L、NAA 0 .8mg/L、蔗糖 3 0 g/L且初始 pH值为 5 .8的MS培养液中 ,以 60g/L的接种量进行印楝细胞的悬浮培养 ,细胞生长速率可达 4.49g/L·d。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血啉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HMME)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SL)细胞的增殖抑制率IC50、处理后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生成量、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和细胞器超微结构的变化,明确血啉甲醚对SL细胞的氧化损伤,并探讨将血啉甲醚及其衍生物拓展应用到农业害虫防治领域的可行性。用MTT法测定血啉甲醚光照处理下对SL细胞24 h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8.35 μg/mL和7.66 μg/mL。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表明,血啉甲醚光活化后能导致胞内MDA含量明显升高,且MDA的生成量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当血啉甲醚浓度为50.000 μg/mL,光照处理48 h时,细胞内MDA生成量达到173.08±3.51 nmol/L。5,5′-二硫代双 (2-硝基)苯甲酸(DTNB)法对处理后细胞内GSH水平测定结果表明,光活化后的血啉甲醚处理SL细胞能导致细胞内还原型GSH相对含量随血啉甲醚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当血啉甲醚浓度为50.000 μg/mL,处理48 h时,光照处理组细胞内GSH相对含量较之同浓度黑暗处理下降了39.59%。扫描电镜观察显示,6.250 μg/mL的HMME处理细胞并光照后,细胞膜表面出现了明显的孔洞,有的细胞出现了花样皱褶和内陷。这些结果表明在血啉甲醚的试验剂量下,SL细胞受到了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给药浓度的灰树花多糖(PGF) (1、10、20、50、100和200 μg/mL)在24、48和72 h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率,并采用Hoechst染色与流式细胞技术观察20、50和100 μg/mL PGF给药24 h后MCF-7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20、50、100 μg/mL PGF给药24 h后MCF-7细胞中Bax、Bcl-2、Pro-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发现PGF给药24、48和72 h后对MCF-7的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PGF给药浓度增加,MCF-7细胞核裂解增多,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GF 20、50和100 μg/mL给药对MCF-7细胞Bax、Bcl-2、Pro-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梅群弟  王海鹏  王利  傅芳  李娟  郑姚  张玲 《兽类学报》2022,42(2):196-203
为研究牦牛(Bos grunniens) 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B cell lymphoma 2 related protein A1,BCL2A1)的原核表达及体外活性。采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细胞划痕实验、CCK-8法、透射电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ET-32a-BCL2A1重组质粒,表达获得约33kDa的BCL2A1。终浓度为0.02μg/mL、0.2μg/mL、2.0μg/mL的BCL2A1均能使HepG2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 < 0.05),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的迁移。2.0μg/mL BCL2A1导致HepG2细胞核固缩,胞质中高密度物质聚集,溶酶体吞噬形成致密的凋亡小体等。此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9的mRNA水平在2.0 μg/mL组中显著上调(P < 0.05),CASP8的mRNA水平在0.2 μg/mL和2.0 μg/mL组中显著上调(P < 0.05),而CASP3Cyt c的mRNA水平在3个浓度处理组均显著上调(P < 0.05)。这提示BCL2A1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影响HepG2细胞活性,为进一步探索牦牛BCL2A1基因功能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抗菌肽HI-3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以丰富对其抑癌机理的认识。【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80, 160和320 μg/mL)抗菌肽HI-3对HCT-8细胞的抑制率;利用GC-MS进行HCT-8细胞代谢物测定,通过基于R软件的通路分析找出氨基酸含量差异最显著的氨基酸代谢通路并筛选出该通路靶标酶。320 μg/mL HI-3处理HCT-8细胞后,利用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靶标酶谷氨酰胺酶(GLS)活性;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HCT-8细胞的GLS基因进行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利用生化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HCT-8细胞内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涉及的重要代谢物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谷胱甘肽(GSH)、α-酮戊二酸(α-KG)和ATP含量的变化。【结果】浓度为80, 160和20 μg/mLHI-3对HCT-8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3.85%±3.50%, 46.26%±0.90%和55.53%±1.70%,且抑制率随HI 3浓度升高而增大。320 μg/mL HI-3处理对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最大,其中氨基酸代谢物含量与阴性对照组(0 μg/mL HI-3)相比差异最为显著;这一通路中的靶标酶GLS活性及其GL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另外与此通路相关的重要代谢物Gln, Glu, GSH, α-KG和ATP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亦显著减少。【结论】浓度为320 μg/mL黑水虻抗菌肽HI-3对HCT-8细胞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影响最为显著,并能通过阻碍该通路来显著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探讨加味苇茎汤含药血清及成分芹菜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选用肺癌A549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及芹菜素作用下,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形态。结果显示,加味苇茎汤含药血清及芹菜素对A549的生长抑制率:24 h分别为31%、34%,48 h分别为45%、53%;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A549细胞经加味苇茎汤含药血清处理后主要阻滞在G2期,而芹菜素能明显引起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较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甚至细胞脱落,视野内细胞核数明显减少。该研究结果显示,加味苇茎汤含药血清及芹菜素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冼继东  梁广文  曾玲 《昆虫知识》2006,43(3):327-330
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Bradley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显著的产卵忌避作用是其对该种群控制的主要机理。在室内,0.3%印楝素乳油在6 mL/L和3 mL/L的浓度处理下,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忌避率分别为89.3%和86.3%。田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印楝素乳油浓度为6 mL/L和和3 mL/L的处理区中,荔枝蒂蛀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23和1.45,显著低于对照区的种群趋势指数11.6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06和0.112。这2个浓度的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可达89.4%和87.5%。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雪橙Citrus sinensis(um)Osbeckcv.Xue Cheng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成年雪橙树对印楝素药液的吸收速率,印楝素注射雪橙树后在雪橙叶片中的富集和消解动态,结果显示:采用药水吸收系数评价雪橙树对印楝索水溶液的吸收速率和日平均吸药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雪橙树对印楝素水溶液的吸收速度在不同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以14时至15时为吸药量最高点,吸收值为35.8mL/h,该时段也是试验当天最高温度时段。日平均累积吸药量为221.8mL,药水系数为2.98。不同浓度印楝素注射雪橙树后,在叶片中的富集量和消解动态一致。印楝素富集量在注射后9一lO天达到了峰值,注射后56天各注射浓度的雪橙树叶片中仍能检测到印楝素,而印楝素喷雾处理的雪橙树植株的叶片在药后7天即无检测量。  相似文献   

15.
斑蝥素与去甲斑蝥素对昆虫细胞Sf9抑制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斑蝥素的类似物去甲斑蝥素对昆虫的毒杀机理,本研究利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采用CCK-8法和AO/EB荧光染色法比较了斑蝥素(CTD)和去甲斑蝥素(NCTD)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抑制方式。结果显示,3.125μg/mL的CTD处理细胞抑制率6h为20.00±1.10%,24h为66.33±0.81%;50μg/mL的CTD处理细胞抑制率6h为42.69±6.34%,24h为74.60±1.51%。3.125μg/mL的NCTD处理细胞抑制率6h为10.03±1.72%,24h为21.75±6.22%;50μg/mL的NCTD处理细胞抑制率6h为40.79±1.32%,24h为66.08±3.32%。结果表明,CTD与NCTD均能有效抑制Sf9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且抑制率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较高剂量NCTD可以替代CTD达到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杆状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用含AcNPV-ie-1基因的重组质粒pGAM-ie-1转染斜纹夜蛾细胞SL-1和粉纹夜蛾细胞Tn-5B1。转染后24h通过光镜观察、DAPI荧光染料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发现,SL-1发生了典型的凋亡,而同样的现象并没有在Tn-5B1细胞中出现。利用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莫能菌素(Monensin)及蚜栖菌素(aphidicolin)处理AcNPV感染的SL-1细胞,发现细胞凋亡被莫能菌素及蚜栖菌素抑制,被放线菌酮推迟。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杆状病毒诱导昆虫细胞凋亡的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小鼠胰岛素瘤min6 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后观察外源性高胰岛素对FoxO1 胞质- 胞核穿 梭定位的影响。方法:小鼠胰岛素瘤min6 细胞用DMEM( low glucose )培养基(含有15%FBS 、100 U/mL青霉素、100 U/mL链霉 素)于25 mL培养瓶放置在37 ℃、5%CO2浓度的细胞孵箱中培养。细胞爬片后给予100 uIU/mL 浓度胰岛素分别刺激12、24 和 48 小时。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oxO1 的表达位置变化,用Image pro plus 软件对FoxO1 荧光强度进 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低糖孵育的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孵育12 h、24 h和48 h时胞质内FoxO1 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而细胞核 FoxO1 荧光强度减弱(P<0.05)。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孵育min6细胞使FoxO1 出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提 示FoxO1是高胰岛素血症对beta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杀菌剂对斜纹夜蛾SL细胞系和幼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TT法筛选了19种杀菌剂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SL细胞的毒杀活性,并以该方法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对SL细胞的毒力。结果表明: 福美双、烯唑醇、己唑醇、氟硅唑、苯霜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腈菌唑等杀菌剂对SL细胞具有优异的毒杀活性。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烯唑醇、己唑醇和戊唑醇处理SL细胞48 h后,LC50值分别为21.94 μg/mL、 23.80 μg/mL、 33.16 μg/mL和47.63 μg/mL。以考马斯亮蓝G250法研究了腈菌唑对SL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的影响, 20 μg/mL腈菌唑处理12 h、24 h、48 h和72 h后,SL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8.55%、25.95%、42.95%和67.05%;处理24 h和48 h后,SL细胞的LDH漏出率分别为30.66%和32.05%。以浸叶喂食法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三唑类杀菌剂可显著抑制试虫体重增长。以0.5 μg/头、 1.0 μg/头和2.0 μg/头剂量的腈菌唑注射处理72 h后,斜纹夜蛾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分别降低12.31%、 25.96%和25.73%;腈菌唑注射处理48 h和72 h后,对斜纹夜蛾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1.59 μg/头和1.53 μg/头。结果显示以离体培养细胞为对象,从现有杀菌剂中寻找新的杀虫剂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19.
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在室内测定了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的生物活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和一定的毒杀活性,以及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经印楝素处理后,幼虫平均发育历期延长、幼虫体重、蛹重、化蛹率和蛹羽化率显著低于对照,印楝素乳油12μl·L-1浓度处理3龄幼虫5和7d后的体重分别是对照组的36.8%和14.5%,而幼虫平均发育历期比对照组延长6d左右,化蛹率和蛹羽化率分别是27.79%和37.23%,显著低于对照组85.66%和82.11%.印楝素对低龄幼虫有一定的毒杀活性,而对高龄幼虫活性则很低.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种群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施药7d后其防治效果要优于化学农药10%除尽悬浮剂.  相似文献   

20.
四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银杏、合欢、臭椿和苦楝的树皮中分离到61株内生真菌。MTT法检测显示在45.9%的菌株发酵液粗提物在200 μg/mL时对人食道癌细胞EC109的生长抑制率大于50%。其中6株内生真菌(YX5, YX17, YX36, KL1, CC1, CC5)在50 μg/mL时仍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活性, 且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菌株的发酵液中。合欢内生真菌中的活性菌株比例最小, 在50 μg/mL时均未显示任何对EC109细胞的抑制作用。银杏中的高活性菌株比例最大, 占银杏内生真菌的15.8%。银杏分离菌株YX5的活性最为突出, 其发酵液粗提物对3种肿瘤细胞EC109, HONE1和HeLa的抑制率IC50分别是18.3 μg/mL、3.6 μg/mL和6.5 μg/mL。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来源银杏内生真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