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念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是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两个核心概念,本文以此作为概念教学的范例,主要探讨学生获得概念的两条基本途径: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以及概念要素整合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2.
联系多年教学经验和高中学生实际情况,以"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为例,沿循"自主学习,提出疑惑""立体整合,优化设计""预实验,检查验证"和"微课题,再探究"的主线,进行教学再设计,以期在高中生物学实验课堂真正地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营养物质"一节的网络课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玮 《生物学通报》2003,38(1):26-27
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 ,运用于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从而使学生居于认知的主体地位 ,是我们目前课程整合的努力方向 ,也是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之一。笔者在“营养物质”一节的教学中 ,尝试使用互联网作为学生获取资源、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的工具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教材分析本小节主要讲述了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和主要食物来源 ;以及如何选择和搭配食物 ,做到合理膳食。2 教学对象分析在平时的生活中 ,学生已经对营养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习了一些营养常识…  相似文献   

4.
课程整合及相应的教学体系重构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与热点。医学教育中,生物学学科主干课程的整合很有必要,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作者尝试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四门生物学主干课程进行整合,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和融合,形成了一门新的整合课程。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基于案例和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跨科室组建教学团队,实行多学科联组教学。这些尝试为高等医学院校生物学相关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神经-体液调节"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打破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教材章节划分,以"辣觉产生的信息传递机制及应用"为大情境贯通,整合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信息交流在生命系统中重要作用的认知,引导学生完成相关概念的构建,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落实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罗菲 《生物学杂志》2004,21(2):62-63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它能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教育环境。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来教与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热点。笔者试从多媒体辅助教学角度来探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融合式教学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贯彻融合式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学制和医学专业的学生将问题式教学(PBL)和案例式教学(CBL)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有机组合,并建立了可行措施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和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将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通过整合教学内容, 稳定教学队伍、开展教材建设、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等进一步完善了整合课程体系, 确立了整合+PBL教学模式, 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在生态系统的循环涉及一系列相当复杂的主要由微生物调节的过程,是“生物固氮”一节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通过对构成氮循环全过程的若干环节的具体剖析.以及与碳循环的差异比较.不仅能够较好地突破难点.更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认识事物的深刻性,从而达成既定的隐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