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立刚  袁毅 《菌物学报》2000,19(3):422-425
瓶霉属、外瓶霉属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有着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类真菌。迄今,我国已报道疣状瓶霉(Phialophoraverrucosa)、裴氏瓶霉(Ph.pedrosoi)、棘状外瓶霉(Exophialaspinifera)、皮炎外瓶霉(E.dermatitidis)和甄氏外瓶霉(E.jeanselmei=Ph.gougerotii)5种,均是分离自人体的病原真菌。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中,用生长锥取样器随机钻取腐朽林木髓心,在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共鉴定出瓶霉属真菌2种,外瓶霉属真菌3种,其中美州瓶霉(Ph.americana、烂木瓶霉(Ph.richardsiae)和鲑外瓶霉(E.salmonis)为国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袁毅 Wan.  CJK 《真菌学报》1996,15(1):70-77
外瓶霉属真菌对五氯酚和杂酚油都有很强的耐药性,其中以菌株P-3182对五氯酚和菌株P-2830、P-3182对杂酚油的耐药性最强。外瓶霉属真菌不但能在五氯酚和杂酚油溶液中生长,而且具有降解这两种防腐剂的能力。而在砷铬酸铜溶液中不能生长,对环烷酸铜和砷铬酸铜的耐药性与对照菌种相似或稍高。  相似文献   

3.
姜于兰  王勇 《菌物学报》2010,29(6):783-785
在对贵州省土壤暗色丝孢真菌进行调查研究中,分离获得2个瓶霉属新种:土壤瓶霉Phialophora subterranea和光滑瓶霉P.levis,对二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图。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均存放在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GUP)。  相似文献   

4.
郭英兰  张中义 《菌物系统》1999,18(3):236-237
本文报道寄生在构树上的小树状霉属一新种:构树小树状霉。小树状霉属DendryphiellaBubak&Ranojevic仅迁2种,即淡褐小树状霉D.infuscans(Thuem)M.B.Ellis和葡酒色小树状霉D.vinoisa (Berk.&Curt)Reisinger.前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了梗具有宽的结节,分生隐子平滑或具有小疣,短而稍宽(9 ̄16×4-7μm);后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  相似文献   

5.
外瓶霉属(Exophiala)真菌对五氯酚和杂酚油都有很强的耐药性,其中以菌株P-3182对五氯酚和菌株P-2830、P-3182对杂酚油的耐药性最强。外瓶霉属真菌不但能在五氯酚和杂酚油溶液中生长,而且具有降解这两种防腐剂的能力。而在砷铬酸铜溶液中不能生长,对环烷酸铜和砷铬酸铜的耐药性与对照菌种相似或稍高。  相似文献   

6.
外瓶霉是一组以环痕产孢为主要产孢方式的暗色真菌,可致皮肤,皮下组织及系统性感染,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该属内各种差异性小,单纯依靠形态学难以将其准确分类,营养生理学方法、流式细胞计数法、泛醌系统分类法、免疫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使外瓶霉分类日臻完善,本文综述了上述几种方法在外瓶霉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殷恭毅  杨志胜 《真菌学报》1994,13(3):161-165
本文报道霜霉属(Peronospora)新种二个:即寄生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 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上的假繁缕霜霉(P.pseudostellariae G.Y.Yin et Z.S.Yang)和寄生在荨麻科植物薮Ning麻(Boehmeria japonica Miq.)上的Ning麻霜霉(P.boehmeriae G.Y.Yin et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 Cp/μL.结论 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绵霉属(Achlya)真菌性激素的研究进展郭坚华,曹以勤(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14)激素是细胞间相互联系的途径之一。在真菌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性激素(sexualhormone)。性激素可以诱导或促进特殊性器官的产生;诱使菌体定向生长或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寄生在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L'HeritexVent.](桑科)上的小树状霉属一新种:构树小树状霉(DendryphiellabroussonetiaeY.L.GuoetZ.Y.Zhangsp.nov.)小树状霉属DendryphiellaBubak&Ranojevic仅报道过2种,即淡褐小树状霉D.infuscans(Thuem)M.B.Ellis和葡酒色小树状霉D.vinoisa(Berk.&Curt.)Reisinger.前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梗具有宽的结节(7~9μm),分生孢子平滑或具小疣,短而稍宽(9~16×4~7μm);后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模具疣,结节宽(6~11μm),分生孢子3个隔膜,明显具疣,长而宽(16~39×4~8μm)。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1.
外瓶霉可致人类感染 ,不同生物群落的菌种 ,其致病性、药敏性等特征具有差异性。通过对 1 0株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GeneBank中 9株同种真菌对比分析 ,揭示了不同生物群落的棘状外瓶霉虽然形态学差异性小 ,但在基因学上具有差异性 ;原属于甄氏外瓶霉变种的BMU 0 0 0 45 7(ATCC 2 41 5 2E .jeanselmeivar.hetoromorpha)与 2株棘状外瓶霉具有 1 0 0 %的同源性。研究提示了形态学特征相似的棘状外瓶霉在基因水平上具有差异性 ,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对于研究菌群特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索霉属一新种——重楼索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索霉属一新种——重楼索霉⒇臧穆王世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ANEWSPECIESOFTHEGENUSHORMOMYCESFROMCHINA——HORMOMYCESPARIDIPHILUSZangMu,WangShilin(...  相似文献   

13.
李春杰  赵震宇 《菌物系统》1998,17(3):223-225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新疆天山的唇形科(Labiatae)青蓝(DracocephalumruyschianumL.)上的霜霉菌新种-青蓝霜霉(PeronosporadracocephailC.J.LieZ.Y.Zhaosp.nov.)对该种的形态做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株本室。  相似文献   

14.
何苏琴  李玉奇 《菌物系统》1997,16(2):109-111
从甘肃省定西县豌豆田土壤中分离到的丝葚霉属一新种-甘肃丝葚霉PapulasporagansuensisS.Q.HeetD.Z.Tang,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主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等模式保存在甘肃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作者研究了国内首见的三株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Nielsen et Conant)McGinms],观察了菌落形态,研究了此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和扫描电镜下的特点,并作了外抗原试验。在光学显微镜下,本菌有暗色长棘状的分生孢子梗。在扫描电镜下,有很长的环痕梗,其尖端的环痕数目可达30个以上。有的环痕梗和甄氏外瓶霉[Exophiala jeanselmei(Langeron)McGinnis et Padhye]的环痕梗很相似。有些酵母样细胞上也可产生短的环痕产孢尖端。有一株菌的产孢细胞顶端有几个突起的环痕产孢尖端,呈假单轴性排列。另一株菌产生瓶梗。因此考虑此菌是一种多形性真菌。外抗原试验,一株菌符合棘状外瓶霉,另二株菌符合外瓶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南沿海VA菌根真菌II,球囊霉属四个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美庆  王幼珊 《真菌学报》1996,15(4):241-246
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等省的栽培及野生植物根际分离出VA真菌球囊霉属的四个种:聚丛球囊霉GlomusaggregatumSchenck&Smithemend.Koske,微丝球囊霉G.microaggregatumKoske,Gemma&Olexia,小果球囊霉G.micrcarpumTul&Tul,台湾球囊霉G.formosanumWu&Chen。其中微丛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新疆天山的唇形科(Labiatae)青蓝(DracocophalumrnyschianumL.)上的霜霉菌新种——青蓝霜霉(PeronosporadracocophaliC.J.LietZ.Y.Zhaosp.nov.)。对该种的形态做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分析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皮炎外瓶霉感染病例的国籍、性别、年龄分布、危险因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等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皮炎外瓶霉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均可发生,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10∶1.00,最常发病年龄段为51~60岁,肺(27.90%,17/61)为最常受累的器官,但不同地域的病例感染器官存在差异。约半数(47.54%,29/61)病例伴有各种免疫抑制的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皮炎外瓶霉感染的临床确诊主要依赖培养和分子鉴定,系统感染患者推荐联合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抗真菌治疗方案。结论近年来皮炎外瓶霉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肺部为系统感染患者最常受累的器官,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培养。加强皮炎外瓶霉菌株的药敏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是W. Gams于1971年建立的新属,该属的特点是瓶梗基部呈球形或椭圆形膨大,瓶颈细长而弯曲,分生孢子单生或黏聚成小头状,截至目前国际真菌名录数据库中记录弯颈霉属真菌有43种。其模式种为膨大弯颈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 W.Gams。弯颈霉属是一类重要虫生真菌,生态分布广,寄主种类多,弯颈霉属很多种被发现是虫草属无性型,与虫草属的关系十分密切,2014年一些国际著名真菌学家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新分类系统将弯颈霉属归入到线虫草科Ophiocordicipitaceae。弯颈霉属能产生多种杀虫和抗菌的有效成分,如环孢菌素(Cyclosporin)、大团囊素(Ophiocordin,蛋白酶强抑制剂)、线肽素(efrapeptin)、四聚胺酸素(Ophiosetin)、多种杀虫剂等。文中综述了弯颈霉属真菌的分类、生活习性与生态分布等,介绍了其药理药效及有效化学成分等相关研究,并展望了弯颈霉属真菌的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spp.)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在农业、工业和环境修复领域应用广泛。因此,木霉属真菌的分离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详尽的文献查找和分析对木霉属真菌的分离培养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从生存环境、不同分离基质和分离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等总结了木霉属真菌的分离基质及预处理方法;详细回顾了木霉属真菌分离培养基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原理;简要介绍了目前木霉属真菌的纯化与保存方法;并从开展多种抗菌物质和表面活性剂探索角度对未来木霉属真菌分离培养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木霉属真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