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尾巨桉优良无性系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多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优化,进行胚状体诱导研究;并对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相关生理指标检测以及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以揭示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化发生的机理,为建立尾巨桉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胚性愈伤组织在MS+0.1mg/L NAA+0.01mg/L TDZ培养基中诱导得到胚状体,外植体经过0.5mol/L蔗糖处理12h有助于胚性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胚状体最高发生率为16.7%。(2)尾巨桉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两者的细胞形态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表现出典型的胚性细胞特征,而非胚性细胞比较大,排列疏松,细胞呈不规则形状。(3)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蛋白质含量、SOD、PPO及CAT活性均显著低于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中木质素、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AL和POD活性要高于胚性愈伤组织,二者的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基因、淀粉磷酸化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葡萄糖-1-磷酸腺苷酸转移酶基因、葡萄糖六磷酸异构酶基因、分支酸合酶基因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表达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尾巨桉优良无性系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噻唑基脲类新型分裂素(N-phenyl-N′-[6-(2-chlorobenzothiazol)-yl]urea,PBU)等多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优化,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了2mg·L^-1PBU和0.05mg·L^-1IAA的改良MS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培养5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6%以上。将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1mg·L^-16-BA和0.05mg·L^-1NAA的MS培养基上,诱芽率达90.8%。随后在添加了0.8mg·L^-1PBU与0.05mg·L^-1I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芽伸长,用1/2MS培养基附加0.5mg·L^-1IBA诱导生根,移栽后得到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外源一氧化氮(NO)对铝胁迫下桉树幼苗耐铝性的影响,该研究以4种3月生桉树幼苗(巨桉、尾叶桉、圆角桉、尾巨桉)为对象,将硝普钠(SNP)作为外源NO供体,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O(0、50、100、200、400、800μmol·L-1)对120 mg·L-1铝胁迫条件下桉树幼苗的ROS、抗氧化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比较4种桉树在NO处理下的耐铝性差异。结果表明:(1)铝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外源NO (50μmol·L-1≤NO≤200μmol·L-1),可促使4种桉树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清除体内的ROS和降低MDA的积累,提高抗铝性,但在高浓度的NO(≥800μmol·L-1)处理下桉树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表现出胁迫反应。(2)NO对于敏感型桉树的耐铝性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对耐受型桉树的耐铝性提升不明显,在NO的作用下4种桉树的抗铝性最终趋于一致。(3)SOD、M...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尾巨桉无性系32-29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应用不同植物生物调节剂处理,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分别测量4种类型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的指标活性,比较不同愈伤组织的酶活性强弱与不定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不同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及3种酶活力差异明显,POD、SOD活力高的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率也高,而PPO含量高的愈伤组织诱芽率低。  相似文献   

5.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建立对植物功能基因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桉树(Eucalyptus)中建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的发根农杆菌菌株侵染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的叶片和茎段,确定合适的农杆菌菌株和外植体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杆菌浓度、侵染时间对毛状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发根农杆菌菌株MSU440,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发根诱导,最高获得了81.0%的毛状根诱导率,毛状根平均根长达到3.23 cm。在发根农杆菌浓度为OD600=0.3、侵染时间为30 min时,共培养48 h后经过20 mg·L-1卡那霉素筛选培养,通过PCR分子鉴定和GUS染色证实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在桉树毛状根基因组中,转化率达20.2%。初步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桉树遗传转化体系,为桉树基因功能鉴定和进一步的转基因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选定组配树种对桉树杂交种的特性起决定作用,但不同种间杂交种的生长表现常常不容易预测。为掌握华南地区桉树重要树种间杂交种的生长特征,促进桉树杂交育种的精准化,该文以父本为混合花粉的人工杂交种为遗传材料,以尾叶桉×巨桉为对照,进行了尾叶桉与桉树窿缘组树种(布拉斯桉、细叶桉、钝盖赤桉、昆北赤桉)的4种组配杂交种的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材积生长量上,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低于尾叶桉×巨桉,但其内部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尾叶桉×昆北赤桉具有显著优势;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树高、胸径均显著小于尾叶桉×巨桉,但其高径比显著大于尾叶桉×巨桉(P0.05);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具有高的和一致的保存率,且在不同组配间、家系间(组配内)均无显著差异,5年生值为84.4%~89.6%;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5年生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约为64%,组配间、家系间差异大,都大于尾叶桉×巨桉。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速生性、树形等与尾叶桉×巨桉间存在显著差异,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组配、家系间具有显著的生长差异,可为桉树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在经济、生态、药用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由于桉树遗传杂合性高,许多主要的经济性状由多基因共同调控,常规基因编辑手段无法满足对桉树目标基因编辑与转化后高效筛选的要求。通过mCherry荧光蛋白作为筛选标记可极大地减少转化后的鉴定工作量。本研究以尾巨桉为材料,构建含有35S启动子启动mCherry标记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对桉树基因组进行高效的可视化编辑。利用mCherry荧光蛋白作为筛选标记,筛选阳性转化后代,并提取含荧光标记的不定芽基因组进行PCR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编辑载体PHEE401-35S-mCherry,转化尾巨桉愈伤后,在580 nm的光源下有明显的红色荧光,且经PCR鉴定可扩增得到与35S-mCherry条带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本研究为开展桉树基因编辑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筛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尾叶桉(Eucalypt urophylla)U6的无菌苗茎段为材料,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IAA浓度对尾叶桉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不同IAA、6-BA浓度对尾叶桉茎段愈伤组织诱导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植体的接种数一样,IAA的浓度为20.0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为95%,且此浓度下,出芽率、生根率最高,分别达43.3%和100%,而添加0.5mg/L6-BA则会抑制芽的再生、不能产生根。因此最适合诱导尾叶桉愈伤组织、再生芽和再生根的培养体系是MS+20.0mg/L IAA+30g/L蔗糖+8g/L琼脂。该再生系统的建立将为转基因技术改良桉树性状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杜驰  张冀  张富春 《植物研究》2017,37(2):211-215
根据盐穗木盐胁迫下响应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参考盐穗木HcRev1、HcRev3基因的ESTs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盐穗木Rev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Rev1和Rev3基因在盐穗木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不同时间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HcRev1、HcRev3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在100 mmol·L-1 NaCl低盐胁迫下表达稳定,在300、500、700 mmol·L-1 NaCl胁迫下,随胁迫浓度增高、胁迫时间延长,表达量升高。其中HcRev1在700 mmol·L-1 NaCl胁迫14 d后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4.63倍。HcRev3基因在300 mmol·L-1 NaCl胁迫14 d时,表达量迅速升高,是对照组的15.55倍,表达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说明HcRev1、HcRev3基因都受盐胁迫诱导表达,提示HcRev1、HcRev3基因虽然表达量存在差异,但在盐胁迫过程中参与了DNA损伤修复。研究有助于阐明Rev1、Rev3基因在DNA损伤修复和植物耐盐性间的调控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扩展蛋白在桉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在桉树初生生长到次生生长转换转录组测序中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EgrEXPA8和EgrEXPA10为基础,从巨桉(Eucalyptusgrandis)中克隆了2个扩展蛋白基因EgrEXPA8和EgrEXPA10,分别编码249和244个氨基酸,属于亲水蛋白,但Egr EXPA8稳定性高于Egr EXPA10。q RT-PCR分析表明,Egr EXPA8和Egr EXPA10基因均在幼叶和茎尖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木质部和韧皮部表达量较低;且在茎顶端初生生长阶段表达量较高,而在下部次生生长节间表达量较低,可能其主要参与巨桉的初生生长或者负调控次生生长;另外在盐胁迫、茉莉酸甲酯处理下其均被抑制表达;而在水杨酸、缺硼、缺磷处理下均上调表达。这说明EgrEXPA8和EgrEXPA10在巨桉响应逆境胁迫时起到重要作用,且呈现出相似的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欧洲鹅耳枥带芽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 mg·L-1 2,4-D的出愈率最高为96.76%;0.5 mg·L-1 IBA处理的出愈率为97.22%;0.5 mg·L-1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5.03%。而WPM+0.5 mg·L-1 BA+0.1 mg·L-1 NAA+0.5 mg·L-1 IBA的出愈率为92.83%,WPM+0.5 mg·L-1 BA+0.5 mg·L-1 NAA+0.01 mg·L-1 IBA的出愈率为96.44%,而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要优于单一激素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因此最适合作为欧洲鹅耳枥叶片的诱导培养基。WPM+BA 2.0 mg·L-1+KT 2.0 mg·L-1+NAA 0.05 mg·L-1组合愈伤组织增殖效果最好,最适合欧洲鹅耳枥叶片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WPM+BA 0.5 mg·L-1+NAA 0.1 mg·L-1+2,4-D 0.1 mg·L-1组合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效果最好,分化率达13.54%。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红松(Pinus koraiensis)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过程中生长状态差、体胚产量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利用红松胚性愈伤组织1-100细胞系为材料,通过调节红松增殖培养基中激素、碳源和增殖培养周期,探索其对红松体胚发生能力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结果如下:①红松胚性愈伤组织最佳增殖条件激素浓度为 1 mg·L-1 NAA+0.25 mg·L-1 6-BA,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增殖培养周期为14 d,在此条件下获得的体胚产量最多(166个·g-1);②在优化增殖培养过程中,储藏物质为红松体胚发生提供了能量来源;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碳源种类、增殖培养周期之间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③红松愈伤组织中CAT活性过高不利于愈伤组织的体胚发生,可能是H2O2等代谢产物积累过多,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S (1.0 mg·L-1 6-BA与0.5mg·L-1 2, 4-D)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BECTLIN Ⅰ基因。RT-PCR检测表明,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及其愈伤组织均有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但组培继代苗叶片愈伤组织的BECTLIN Ⅰ基因表现出持续、稳定的表达,说明培养基中的激素可能对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同时表明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了细胞程序化死亡,其结果可能导致烟草叶片原初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在脱分化阶段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完全相似的胚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以"凤丹"花丝为外植体,探究了外植体发育时期、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进行了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花蕾直径为13~19mm时、半透明或白色的幼嫩花丝更适宜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SH添加2,4-D 1 mg·L-1、NAA 2 mg·L-1及BA 0.2 mg·L-1,最高诱导率和诱导量分别为99.12%和5.68 g;愈伤组织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SH添加2,4-D 0.5 mg·L-1、NAA 0.5 mg·L-1及BA 0.25 mg·L-1,增殖率为3.86;花丝愈伤组织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三类,Ⅰ类愈伤组织具有典型的胚性愈伤组织特征,可进一步分化产生体胚;Ⅱ类愈伤组织和Ⅲ类愈伤组织内部呈现大量维管组织分化,其中Ⅱ类愈伤组织中观察到了不定芽的分化,Ⅲ类愈伤组织未见分化。上述结果表明"凤丹"花丝具有重要再生潜力,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外植体,对研究建立牡丹体外再生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坤  方功桂  穆怀志  姜静 《植物研究》2022,42(4):592-601
PIN蛋白家族作为植物中重要的生长素外排载体家族,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广泛的生理效应。为了进一步了解BpPIN3的功能,探究其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发育过程中及其对不同激素信号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白桦BpPIN3启动子序列。以1年生和2年生白桦无性系苗木的根、茎、叶和顶芽为材料进行组织部位表达模式分析。以白桦幼苗为材料,用100 μmol·L-1生长素(IAA)、100 μmol·L-1赤霉素(GA3)、200 μmol·L-1脱落酸(ABA)和长光照条件下分别进行激素诱导和光胁迫处理,并取激素处理后0、2、4、8、16、24、48 h以及光胁迫后0、1、3、6,12、24、48、72 h时的白桦叶片和根提取RNA,利用qRT-PCR技术分析BpPIN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pPIN3启动子序列包含赤霉素、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不同类型的生长素响应元件,以及多个与逆境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BpPIN3在不同生长年份白桦的多个组织部位都有表达,尤其在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并且所有组织部位中BpPIN3第二年的表达量均高于第一年。BpPIN3基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部位间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IAA及GA能够诱导白桦叶片组织细胞中的BpPIN3上调表达;而在ABA处理下除16、48 h外,BpPIN3基因表现出与IAA处理下相反的表达模式。在根组织中,IAA、GA3及ABA均能诱导BpPIN3的表达。在叶片组织中,遮光胁迫诱导了BpPIN3基因的表达;在根组织中,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12 h开始BpPIN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0 h)。根据试验结果,推测BpPIN3基因在白桦生长发育过程,以及IAA、GA3和ABA信号转导途径和植物光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WIND(WOUND INDUCED DEDIFFERENTIATION),是属于ERF/AP2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 APETALA 2)家族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该类基因最早被发现在拟南芥中可以与乙烯响应元件GCC-BOX和脱水响应元件DRE结合,响应干旱信号和调节乙烯水平。最近的研究发现WIND基因在植物伤口信号回应、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芽的产生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已有的研究阐述了WIND基因在拟南芥中控制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芽再生的机制,但其在木本植物中的功能尚不明确,将探究WIND基因在胡杨中与伤口信号响应及不定芽再生相关的功能,同时为在分子水平上解决胡杨再生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克隆、qRT-PCR、转基因表型分析等方法研究WIND基因在胡杨外植体伤口响应和再生不定芽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克隆胡杨WIND家族中的基因PeWIND1PeWIND2,发现其编码区序列长度分别为1 050 bp和1 032 bp,编码349个和34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均在细胞核中。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PeWIND1PeWIND2在胡杨根、茎、叶、愈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时间表达特异性显示,在经伤口刺激后的24 h内,PeWIND1PeWIND2基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且均在伤口刺激后1 h达到表达量峰值。转基因植株表型统计发现,过表达PeWIND1PeWIND2基因后转基因植株不定芽再生能力增强。结论: 在胡杨叶片有伤口刺激后,PeWIND1PeWIND2响应伤口信号,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PeWIND1PeWIND2能够促进杨树茎段再生不定芽。  相似文献   

17.
王玲丽  刘文哲 《植物研究》2015,35(5):704-709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分别对喜树营养器官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筛选红色、黄色和褐色3个不同的细胞系;运用HPLC法测定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的含量,并在培养基中外加诱导子,分析其对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幼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相对高于其它,红色和黄色的细胞系在不同的外植体中其喜树碱含量均高于褐色的细胞系。但从整体看来,愈伤组织中喜树碱的含量远远低于原植物中的含量。外加诱导子对愈伤组织中喜树碱的含量有影响,浓度为0.1 mg·L-1,1 mg·L-1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提高,0.1 mg·L-1的水杨酸对喜树碱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茉莉酸甲酯的影响不大;浓度为3 mg·L-1,5 mg·L-1的水杨酸处理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降低;3 mg·L-1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降低,5 mg·L-1处理的愈伤组织中未检测到喜树碱。  相似文献   

18.
冉茂良  董莲花  翁波  曹蓉  彭馥芝  高虎  罗荟  陈斌 《遗传》2018,40(7):572-584
睾丸组织中未成熟支持细胞的增殖能力决定成熟支持细胞的数量,进而制约成年雄性动物的精子生成能力。研究表明microRNA (miRNA)参与调控猪未成熟支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但大部分鉴定出的miRNA功能仍不明确。本文基于前期RNA-seq数据筛选结果,研究了miR-362对猪未成熟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62的靶基因,通过qRT-PCR技术检测miR-362和ZNF644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猪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猪未成熟支持细胞中过表达或抑制表达miR-362后ZNF644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362与ZNF644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显示,miR-362与ZNF644基因3′UTR具有一个潜在的结合位点,miR-362和ZNF644基因在猪睾丸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r=-0.723, P<0.01),miR-362和psiCHECK2-ZNF644-WT 3′UTR共转染组的双荧光活性显著降低,且miR-362显著调节ZNF644基因的表达水平,表明miR-362靶向ZNF644基因并抑制其表达水平。为进一步检测过表达miR-362或抑制表达ZNF644基因对猪未成熟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CCK8和E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方法和qRT-PCR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过表达miR-362后,猪未成熟支持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抑制表达ZNF644基因后,猪未成熟支持细胞被阻滞在G2期,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呈促进凋亡的差异表达。本研究结果证实miR-362靶向ZNF644基因抑制猪未成熟支持细胞的增殖而促进其凋亡,为深入研究miR-362在猪精子生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韩超  徐晓立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8):1594-1599
以巨尾桉‘GL9’、尾巨桉‘DH32-29’和尾边桉‘XF35’3种桉树无性系组培生根苗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固定环节进行了优化,观察了桉树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采用FAA固定液固定材料,可获得染色清晰,组织完整的桉树根系切片。(2)‘GL9’和‘DH32-29’在生根诱导8d后生出不定根,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XF35’在生根诱导12d后生出不定根,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GL9’不定根的根尖和根基处均有细胞旺盛分裂,‘DH32-29’不定根只在根尖有细胞旺盛分裂,‘XF35’不定根则只在其根基处有大量旺盛分裂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转录因子参与到植物激素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及非生物胁迫的调控中,为研究白桦MYB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对不同激素信号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以野生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子为材料,分别用10 μmol·L-1的茉莉酸甲酯(MeJA)、100 μmol·L-1的乙烯利(ETH)、20 μmol·L-1的脱落酸(ABA)、50 μmol·L-1的细胞激动素(KT)、200 mmol·L-1 NaCl、100 mmol·L-1 Mannitol以及水为对照进行处理,对激素处理4周的白桦下胚轴进行表型观察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处理能够影响白桦下胚轴及胚根的生长,经过ETH处理的白桦下胚轴和根短于水处理的对照,KT处理过的白桦下胚轴和根长于水处理的对照;MeJA、Ethylene及ABA处理对大部分BpMYBs的表达存在负调控,而BpMYB2,8,12基因上调表达;KT处理后,只有BpMYB11下调表达,其他的BpMYBs基因上调表达;NaCl处理后,大部分基因表现出先下调后上调的表达模式,在48 h被高度诱导;Mannitol模拟干旱处理条件下,大部分基因表现出先微弱上调后下调的表达模式。这些结果说明白桦MYB家族基因能够响应激素、盐和旱的处理,在调控白桦下胚轴及胚根应答外界信号的发育中起作用。本研究为探索激素调控木本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