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复方避孕药物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本文报道了由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醚配伍制成的复方避孕药物(代号: EP -1) 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的影响。实验分为4 个组: 对照组、0.001 %毒饵组、0.003 %毒饵组和0.003 %毒饵预处理组, 并各设有一组重复。于2001 年6 月, 在每组围栏内各放入5 雄5 雌成年大仓鼠, 检验投放EP-1 毒饵后对大仓鼠繁殖力的影响。至9 月份, 2 个对照组新出生鼠数量均为12 只, 平均每雌繁殖力为214 ; 而所有6 个EP -1 处理组新出生鼠数量均为4 只或以下, 平均每雌繁殖力在014~018 之间。结果表明, 处理组大仓鼠的繁殖力明显受到了不育剂EP-1的抑制。在半自然状况下, 投放足量的EP-1 毒饵可以有效降低大仓鼠种群的繁殖力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化学通讯在啮齿类社群生活中的作用开展了很多研究,而对视觉信号的作用则很少涉及.本文借助一个特殊设计的透明密封玻璃缸,研究怀孕雌性金仓鼠是否对陌生雄鼠的视觉信号刺激产生应激反应.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雌鼠在交配后至分娩、分娩至断乳期的体重变化、产仔数量、幼鼠体重变化、睁眼时间、存活率和性比等均未表现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雌鼠正常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怀孕雌鼠对陌生雄鼠单一视觉刺激信号产生应激反应的假设得到部分支持.我们的结果表明,陌生雄鼠的视觉信号刺激影响了怀孕雌鼠的繁殖,但该影响并未延伸到分娩后和后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社群等级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通过标志重捕、染色标记和直接观测法对布氏田鼠社群等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布氏田鼠洞群内存在明显的社群等级。越冬雄鼠在社群内社群序位最高,其次是越冬雌鼠、当年成体雌鼠、当年成体雄鼠,亚成体鼠和幼鼠的社群地位最低。在繁殖末期,越冬雄鼠的地位明显下降,而当年成体雄鼠的等级序位逐渐上升。在繁殖季节,当年雄鼠在洞群中的等级序位依然很低,很少能有机会进行有效的交配,有效交配主要由越冬雄鼠来完成,因而越冬雄鼠对种群繁殖的贡献较大。本实验倾向于支持该鼠的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高原鼠兔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原鼠兔数量的激增加剧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采取化学灭杀的方法控制高原鼠兔,只能暂时降低高原鼠兔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群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不育控制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高原鼠兔种群的数学模型,探讨在不育控制中两性的不育率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不育控制与化学灭杀的区别。结果表明:不育控制比化学灭杀在抑制和消灭种群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不育控制中雌性的不育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高原鼠兔时要特别注意雌性不育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高原鼠兔的理论模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武  周立  刘伟  周华坤 《生态学杂志》2008,27(7):1238-1243
高原鼠兔数量的激增加剧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采取化学灭杀的方法控制高原鼠兔,只能暂时降低高原鼠兔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群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不育控制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高原鼠兔种群的数学模型,探讨在不育控制中两性的不育率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不育控制与化学灭杀的区别.结果表明:不育控制比化学灭杀在抑制和消灭种群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不育控制中雌性的不育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高原鼠兔时要特别注意雌性不育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大仓鼠对黄鼬气味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雌性成体和雌雄亚成体大仓鼠 (Cricetulustriton)长期 (4周 )暴露给过量的黄鼬 (Mustelasibirica)肛腺分泌物 ,观察其行为和生理状态的变化 ,并通过与我们以前有关黄鼬气味对成年雄鼠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表明黄鼬气味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大仓鼠的胁迫效应和生殖抑制存在差异。发现黄鼬气味对雌性大仓鼠的影响较雄性小 ,对亚成体的影响较成体小 ,这与雌性和未成年动物对各种胁迫因素的反应更敏感的普遍现象相反。在成年鼠中 ,雌雄鼠的攻击行为都受到黄鼬气味的抑制 ;但天敌气味使雌性的胁腺膨大 ,对胁腺标记和肾上腺大小无影响 ;成年雄鼠的肾上腺膨大 ,胁腺萎缩 ,标记减少。在亚成体中 ,除了雄性胁腺受到抑制(与成年雄鼠相同 )外 ,雌雄鼠的肾上腺和雌性的胁腺未受影响。亚成体实验鼠的体重都比对照组低 ,但成年鼠的体重未受影响。另外 ,与以往对其它鼠类的研究结果一致 ,天敌气味并不影响成年鼠的生殖器官 ,却抑制了未成年雄鼠的附睾和未成年雌鼠的子宫。这些差异可能和生理基础的性二态以及可能面临的被捕食风险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顺义农田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两大害鼠种群繁殖力存在的差异及其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制定科学灭鼠策略提供依据,1994-2014年,采用夹线法于每年3~11月(或1~12月)进行调查,每月上旬在5个监测点农田布放鼠夹500夹夜。捕获的样本测量体重、体长、尾长、耳高、后足长,解剖观察繁殖情况。以种群繁殖力为指标,分析黑线姬鼠与大仓鼠在繁殖力方面的差异,由此揭示出黑线姬鼠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黑线姬鼠和大仓鼠每年都有2个繁殖高峰期,并以成年以上个体为繁殖主体,分别占总胎仔数的94.5%和95.6%。黑线姬鼠的繁殖期和主要繁殖期均比大仓鼠延长1个月,且主要繁殖期的雌、雄繁殖鼠占比均高于大仓鼠,胎次数是大仓鼠的1.7倍,仅平均胎仔数低于大仓鼠,由此说明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力比大仓鼠更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洞庭平原褐家鼠年龄分组及种群年龄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世斌  陈安国 《兽类学报》1993,13(2):123-130
本文采用1986年10月—1989年12月在洞庭平原收集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标本,以胴体重作指标,参考繁殖特征,将褐家鼠划分5个年龄组:Ⅰ.幼体组,雌鼠<60克,雄鼠<70克;Ⅱ.亚成体组,雌鼠60—99克,雄鼠70—119克;Ⅲ.成体Ⅰ组,雌鼠100—139克,雄鼠120—169克;Ⅳ.成体Ⅱ组,雌鼠140—189克,雄鼠170—219克;Ⅴ.老体组,雌鼠>190克,雄鼠>220克。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动态特征是:开春时以Ⅲ、Ⅳ组占优势,初夏时Ⅰ、Ⅱ组明显增加,7、8、9月各年龄组比例较均匀,冬季以Ⅱ、Ⅲ组为主。还探讨了年龄与体重、体长、尾长及繁殖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非繁殖期高密度大沙鼠(RhombomysopimusLicht)种群中,我们研究了胁迫以及幼年雄鼠的性激素浓度、腹中腺大小和体重对社群中成体(≥1年龄)存在的依赖性。用无损伤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于1999年秋天在野外采集的幼年雄鼠粪便样品的皮质酮和睾酮。有成体社群中的个体大于无成体社群的个体。因此,成体对幼体的影响不能独立于社群大小本身。成体的存在促进粪便睾酮的浓度和抑制了幼年雄鼠的性成熟(由雄激素依赖的较小的腹中腺来估计),但是同时促进了其生长。因此,自然存在的社群环境能影响幼年雄鼠的形态生理特征发育。  相似文献   

10.
黑线仓鼠种群年龄组成及其数量季节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本文对黑线仓鼠的上臼齿磨损程度进行了系统观察,共采标本553只,结合生殖系统的解剖记录,确定以右侧上臼齿的磨损程度将黑线仓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探讨了年龄与体长、体重及繁殖力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数量季节消长与气候条件及种群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年龄越大,雌鼠的繁殖力越高,但平均怀仔量并不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体重、体长不易作为划分黑线仓鼠年龄组的指标。种群数量与大降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但种群的年龄结构对数量消长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结合曲利苯兰和荧光素钠两种染色方法的优点,从显微角度研究了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两个菌株X-27和HN-14在稗草和水稻上萌发和侵染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寄主稗草上,接种4h后尖角突脐孢菌孢子开始从一端或两端萌发形成初生芽管;10h后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在寄主表面,两端萌发的孢子约90%一端败育,仅一端形成成熟附着胞;在接种后24h内成熟附着胞形成率与接种时间成正相关,24h后趋于稳定;16h后在成熟附着胞下方受侵染的细胞内指状吸器开始形成,随后发育为掌状吸器;接种36h后菌丝在组织表面扩展形成网状,同时稗草叶片上显现叶斑病症状,部分菌丝能在细胞间蔓延扩展。在非寄主植物水稻上,同样观察到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但是萌发起始时间滞后大约4h,初生菌丝分枝明显减少,且未能观察到附着胞和吸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大皱鳃金龟甲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秋耘 《昆虫学报》1984,(4):410-417
大皱鳃金龟甲Tremalodve grandis Semenov是陕北沙区一种重要地下害虫。除本省外,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的沙区亦有分布。该虫食性甚杂,对多种沙地植物能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陕北沙漠绿化治理工作的一大障碍。该虫在榆林沙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深层沙土中越冬。成虫7—8月份羽化,当年不出土,翌年春上升地面,取食植物芽、卧及嫩茎,为害期3个月左右。幼虫取食根皮、截根,在地下为害长达400余天。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成虫取食紫穗槐枝叶可中毒致死,营造固沙林时,带状栽植紫穗槐围隔或间隔杀虫;成虫产卵盛期前,以5%西维因粉喷杀之;播种前以50%单拌磷  相似文献   

13.
家蝇巨螯螨的侵袭行为及其对蝇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983年4月至1984年9月对家蝇巨螯螨的某些行为的观察研究结果,包括对跗节1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截肢前后侵袭家蝇的行为。见到跗节1有约10根毛状感受器,它们在感觉和寻找宿主上起重要作用。该螨对腐食性蝇类,如家蝇、厩腐蝇、夏厕蝇等具有较强的侵袭力。该螨在附着蝇体当螨量超过10只时,宿主卵巢滤泡发育受抑制,寿命缩短。每只雌螨每天平均消耗2个蝇卵,每4只雌螨每天平均消耗1条1龄蝇类幼虫。另外,也观察到家蝇成虫的日龄与性别对螨的诱引力没有明显差异,而卵的新鲜程度却有明显的差异。最后,对实验结果加以讨论,并对该螨的研究和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麦穗鱼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相关鱼类的部分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出2对长批引物和30对短批引物,采用基于长PCR的2次PCR扩增法测定并注释麦穗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麦穗鱼线粒体基因组长16600bp,A+T含量为58.9%,37个基因位置及组成与其它硬骨鱼一致,均由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D-loop)组成。其中L链仅含8个tRNA(Pro、T yr、Ser、Ala、Asn、Cys、Glu、Gln)及ND6基因,其余基因皆由H链编码。基因排列紧密,间隔序列共计13处64bp,长度从1~32bp不等;基因重叠区7处23bp,重叠碱基数在1~7bp之间。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I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余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有8个基因(ND1、ND2、COI、ATP6、ATP8、ND4L、ND5、ND6)3’端有完全的TAA或TAG终止密码子,其它5个基因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A(ND3和ND4)或T(COⅡ,COⅢ,Cyt b)。除tRNASer(AGY)外,其余21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预测的lrRNA二级结构共有6个结构域,53个茎环结构,srRNA二级结构包含43个茎环结构。控制区(D-loop)存在3个结构区:终止序列区(TAS)、中央保守区(CSB-F、CSB-D)和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其中TAS与DNA复制终止相关,出现茎环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述新疆棉花上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危害、发生规律,传播、猖獗因素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泉盈  封昌远 《昆虫学报》1992,35(2):200-207
在重庆为害月季的蔷薇三节叶蜂Arge przhevalskii Guss.一年发生7代;幼虫雌性6龄,雄性5龄,老熟后入浅层土中结茧,有预蛹期;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卵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几十粒卵集中产于枝条上部的茎杆组织,排成两列,产卵的方位总是以枝条顶部为起点;初卵幼虫向顶爬行,1—3龄群集在枝条顶部的叶片为害,渐向下转移,4龄开始分散.20%速效菊酯通油35000~45000倍,25%多杀菊酯乳油4000—8000倍,80%敌敌畏乳油对3—4龄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双带夜蛾生物学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带夜蛾是水稻常见的害虫之一.在湖北省一年发生5代.以第五代幼虫化蛹越冬,每年5至9月为发生为害期.有世代重叠现象.本记述了该虫的生活年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稻田种群数量消长,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天敌情况,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玉米螟是玉米、杂粮、棉花等作物的大害虫。赤眼蜂是抑制玉米螟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调查发现我国寄生于玉米螟卵的赤眼蜂有8种,其中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nae Paag et Chert占总数的98%以上,分布亦广,是优势种。 我省释放人工繁殖的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的效果达80%左右,相当于施用滴滴涕颗粒剂;防治第二代玉米螟因受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防治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AiiA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HL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在增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AiiA蛋白作为一种胞内解酯酶.能水解致病菌产生的AHb分子,使内酯环开环后不能再激活某些胞外酶的表达.从而极大地减弱了细菌的致病性。本研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LLB15中分离编码aiiA基因的质粒DNA。用PCR方法克隆面讲基因,并利用pET载体构建6-His融合表达质粒pET29a-aiiA,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并筛选得到E.coli BL21(DE3)-pET29a-aiiA工程菌。在20℃的低温和0.8mmol/LIPTG条件下。经25h的诱导表达,获得了54.4ug/mL可溶性AiiA蛋白。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在国内外首次纯化了带6-His标记的AiiA蛋白。水解活性和抗病性检测表明,该蛋白能水解AHLs分子.对胡萝卜欧文氏软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