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药用植物中各无机元素含量的不仅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是药材有效成分的构成因子。通过对全国范围内16个不同产地(即居群)的92个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样本及其相应的根际土壤中10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不同产地黄芩及其根际土壤无机元素都有很大变异,且不同产地黄芩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变异远大于黄芩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变异。总体来看,黄芩中Mg(9级)含量较其他植物含量高;P(1级)、K(2级)、Mn(3级)含量与其他植物相比处处较低水平;黄芩对Sr(富集系数达到3.52)有较强富集。并且通过无机元素分布曲线分析建立了无机元素指纹谱,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黄芩主要特征无机元素为Mg、K、Ca、Fe、Zn。本研究还表明,黄芩对各元素的吸收能力受产地的影响较大,提示黄芩对无机元素的吸收与各产地根际土壤无机元素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探究野生和栽培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的5种化学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为滇重楼科学化种植及药效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BCR顺序提取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无机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元素含量测定,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滇重楼的野生品和栽培品的根际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主要以残渣态为主,且野生品和栽培品在各元素含量方面差异明显,栽培品高于野生品;Ca、Mg元素在水溶态和交换态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元素,P、Mo元素含量则较低;Ca、Mg、Fe、Al元素在有机态和铁锰氧化态中的含量明显较高,但Na元素未检测出;相关性分析表明,滇重楼中重楼皂苷的积累与根际土壤中的P、K元素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Fe、Al、Se、Ba等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大部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K元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重楼皂苷的积累,Fe、Al、Se、Ba等元素促进了重楼皂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西省10个产地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0种晋产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黄芩苷的含量为5.79%~15.31%,黄芩素的含量为0.49%~2.28%,汉黄芩素的含量为0.07%~0.42%。黄芩苷含量与纬度高低呈负相关。山西北部朔州市右玉县沟北村与山阴县西郭家窑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8.0%,山西东南部晋城市陵川县瓦窑上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则高达15.31%。山西中西部吕梁市交城县双家寨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28%和0.42%。  相似文献   

4.
秦艽药材及其生长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光度法,测定云南20个种植地的秦艽及其生长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探讨药材中无机元素分布特征,并对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与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秦艽药材无机元素的含量呈现K>Ca>Mg>Fe>Mn>Zn>Cu有规律的分布态势;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秦艽的特征元素为K、Cu、Ca和Zn;药材中钾含量与土壤中锌,钙与土壤中锰和铜,锰与土壤中钙和镁,铜与土壤中钾和锌元素含量间均分别显著负相关;而药材中镁含量与土壤中钙和镁,铁、铜与土壤中铁元素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对秦艽各无机元素含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秦艽生长土壤有效钙,有效铁和有效锌其次,最后为有效锰。该研究结果为秦艽道地性成因及适宜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为秦艽资源合理利用和GAP研究以及从无机元素的角度品评药材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一、二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与黄芩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类似于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黄芩苷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其中以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为多.器官间含量的不同表现为根>叶>茎,这与其结构特征相对应,根中维管组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又占主要部分,故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说明根部是黄芩苷的主要贮存部位,符合黄芩以根入药的传统.不同生长期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年生营养生长前期春季根内含量最高,所以春季采挖为好.  相似文献   

6.
黄芩是传统中药,近年来,由于其抗癌、抗氧化、抗HIV和清除自由基等功效而格外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黄芩愈伤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选择、诱导条件及培养条件选择,以及悬浮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等新进展,以期为大规模培养黄芩细胞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重金属、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华  陈俊任  钟斌  刘晨  吴家森  何丽芝  叶正钱  柳丹 《生态学报》2017,37(18):6149-6156
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浙江省衢州市铅锌矿附近毛竹林地采集土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pH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p H在1a中变化均不明显,且变化范围都处在4.50—4.85之间;非根际土的土壤含水率大于根际土,两者的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值均出现在6月和10月;根际土中Zn和Cd的有效态含量远高于非根际土,而Pb的有效态含量则表现出非根际土大于根际土的特点;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在根际土中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土;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来看,根际土中,除有效态Pb与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在非根际土壤中,有效态Cd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Zn和Cd则与土壤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根际土壤质量总体上明显优于非根际土,这为毛竹今后作为植物修复的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芩的结构与黄芩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一、二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与黄芩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类似于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黄芩苷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其中以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为多。器官间含量的不同表现为根〉叶〉茎,这与其结构特征相对应,根中维管组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又占主要部分,故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说明根部是黄芩苷的主要贮存部位,符合黄芩以根入药的传统。不同生长期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年生营养生长前期春季根内含量最高,所以春季采挖为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半薄切片技术、ICP—OES和HPLC研究梭梭和白梭梭的根结构、根系中矿质元素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结果表明,梭梭和白梭梭根基本结构相同,均由表皮、皮层及维管柱组成,具异常维管组织,皮层薄壁细胞在根中比例较大:梭梭和白梭梭根系中Na和K元素含量较高;根系次生代谢产物中蒽醌、生物碱类物质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氮素对短葶飞蓬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氮素供应对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探讨氮素对药用植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作用规律.结果显示:氮素施用量与短葶飞蓬植株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灯盏乙素和总咖啡酸酯含量则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对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的产量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植株灯盏乙素和总咖啡酸酯含量与生物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植株含氮量也存在极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变化规律与"碳素/营养平衡假说"预测的一致.研究表明,植株生长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积累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过多的施用氮肥提高药材产量时将会导致黄酮等酚类次生代谢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野外用剥落法采集落叶松(Larixgmelini)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分析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落叶松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全P浓度无明显差异,但根际土有效P却明显高于非根际土.12年生时根际土有效P增加12.6%,40年生时增加23.4%,表明落叶松根际对土壤中的P具有活化作用.落叶松根际土无机P各组分与非根际土亦有差异,表现出根际土OP低于非根际土,AlP、FeP、CaP和NH4ClP则高于非根际土的趋势.落叶松根际土的pH低于非根际土,但落叶松根际并未发生明显酸化.落叶松根际有效P与pH变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滇黄芩的研究进展及作为黄芩药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 H.Wright)为黄芩属药用植物,具有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用价值.黄芩作为正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药用,学术界对其已有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滇黄芩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地道药材,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对滇黄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黄芩(S. baicalensis Georgi)进行比较:二者形态结构的差异可作为对原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别的科学依据,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异则显示滇黄芩部分有效成分含量高于黄芩.表明滇黄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及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用剥落分离法采集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及其混交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并分析有效P含量特性. 结果表明, 落叶松纯林根际土有效P含量较其非根际土高出55.8%,而胡桃楸纯林根际土有效P含量较其纯林仅高出10.1%,表现出落叶松根系对根际P较强的活化能力.树种混交后,借助落叶松根系的作用使混交林中胡桃楸根际土有效P含量较其纯林高出45.2%. 通过P的吸附/解吸及无机P分级等方面,对落叶松根际土壤有效P含量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应用植物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了组织培养滇黄芩再生植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分布状态;并且通过HPLC对滇黄芩再生植株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滇黄芩再生植株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营养器官的表皮和皮层,以及茎、叶腺毛中。同时,测定再生植株中黄芩苷的含量表明,地下部分(根)含量为0.12%;地上部分(茎、叶)含量为0.43%。  相似文献   

15.
道地与非道地远志水溶性组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甲醇为溶剂,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获得18个居群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产地居群4个主要组分的配比关系,进一步采用全部联结法进行欧氏距离聚类。结果道地和非道地远志的主要组分配比不同,合阳为0.39∶1∶0.80∶1.03,费县为0.44∶1∶2.04∶0.34,围场为3.28∶1∶0.00∶2.66。18个远志居群聚为4大类,即黄土高原道地产区,周边非道地产区,原道地产区和民间非药用区。  相似文献   

16.
研究茉莉酸甲酯对丹参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丹参毛状根培养的生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茉莉酸甲酯作为丹参毛状根的诱导子,进行丹参毛状根诱导培养。发现茉莉酸甲酯诱导的丹参毛状根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是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1.53倍和1.16倍,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是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1.37倍和4.43倍。茉莉酸甲酯能显著提高丹参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通过茉莉酸甲酯诱导实现丹参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远志根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与远志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皂苷分布在远志根的薄壁组织细胞中,次生韧皮部是皂苷积累的主要场所。以远志皂苷元为评价指标来分析远志皂苷的积累动态,显示在4~10月的不同发育时期,4个不同生长年份根中远志皂苷元百分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均表现为:1年生根2年生根3年生根4年生根,表明远志皂苷在幼嫩的植株根中含量高;从年平均增长率来看,根的长度、直径、次生韧皮部的厚度及根干重的增长均在药材种植第2~3年增加最快。兼顾药材产量和质量,应该在远志种植第三年的果后期进行采收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滇黄芩毛状根的诱导及其黄芩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 grobacterizum rhizogenes1.2556感染滇黄芩再生苗的茎段和叶片,建立了毛状根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体系。毛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茎、叶外植体表面产生,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茎段的诱导率较叶片高,最高可达到14.44%;经rolB基因PCR分析和甘露碱纸电泳检测,证明Ri质粒T-DNA已整合到滇黄芩基因组中并表达;毛状根在附加6-BA2mg/L和NAA0.2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直接诱导不定芽,并在MS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再生植株。获得的毛状根系经MS液体培养基培养30d后通过HPLC都能检测到黄芩苷,其中1个转化系黄芩苷含量为2.59%,是药材黄芩的0.20倍,而从3年单位时间黄芩苷生成量计算,毛状根是药材黄芩的7.18倍。本研究建立的毛状根培养体系,将对滇黄芩转基因技术的完善和利用毛状根生产黄芩苷的生物转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钾素对药用植物短葶飞蓬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钾素供应下对药用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探讨了钾素对其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372g/株钾素施用量范围内,钾素供应量与短葶飞蓬单株生物量以及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的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植株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的含量则随钾素供应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与植株N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与碳素/营养平衡假说一致。0~0.248g/株钾素施用量范围内,短葶飞蓬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都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当钾供应量不十分丰富时,适当增施钾可促进植株酚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但高钾供应量则抑制积累。并不是只有在生长胁迫生境中才能得到高的酚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生长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间不存在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栀子及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与药材质量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液相色谱对全国范围内36个产地的栀子及土壤无机元素、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不同产地栀子及其土壤中无机元素存在较大的变异。总体来看,Ca、B、Cu、Zn、K和Cr是栀子药材的特征无机元素。药材中B、Cu、Zn、P、Ca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显著相关。栀子有效成分的形成是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土壤无机元素的含量不是最直接因素。本研究为合理施肥、改良土壤、控制栀子中有害元素含量及提高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