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外源DNA在动物体内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命运。外源DNA经核酸酶不完全降解后可以通过胃肠道被哺乳动物吸收,外源DNA片段能够被哺乳动物细胞吸收并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罗樨  刘秋云 《生物技术》2001,11(5):21-23
动物中内源基因的单核苷酸突变可以引起多种单基因疾病。传统的基因疗法大多利用外源基因的导入 ,由于转基因的效率和外源基因表达上存在问题 ,这种基因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介绍的利用嵌合RNA :DNA寡聚核苷酸 (RDO)在DNA水平上对突变基因进行修复是一种新的基因疗法。这种基因疗法同样适用于植物 ,并且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作用。1 嵌合RNA :DNA寡聚核苷酸 (RDO)的分子结构RDO有一段五碱基长的DNA序列 ,除了突变的位点以外 ,与靶基因互补。五碱基的DNA序列两旁各有 1 0个 2’ -O -甲基…  相似文献   

3.
在基因治疗中,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迄今几乎都用逆转录病毒,但是在某些情况下,DNA病毒作为载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本对腺相关病毒、腺病毒和疱疹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载体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骨骼肌含有非核DNA结合蛋白近年来,骨骼肌内直接注射外源DNA或其表达载体常用于研究外源基因的表达并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转基因手段,但是由于表达效率低、持续时间短和机制不明,故而制约了它的临床应用。因此阐明骨骼肌细胞摄取与表达外源DNA的机理,将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DNA疫苗的分子佐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揭示体内注射DNA可转染细胞后 ,进一步研究发现 ,注射编码抗原的质粒DNA能诱导免疫应答反应。由此兴起了一种新的疫苗研究领域 ,这就是以接种编码各种抗原的裸露质粒DNA为基础的DNA疫苗[1] 。尽管DNA疫苗的免疫接种技术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与小鼠相比 ,应用于大动物和非人灵长类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依然相对较弱[2 ] 。在大多数情况下 ,免疫原性强弱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衡量 ,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保护性免疫的水平。事实上 ,DNA疫苗诱导初次免疫应答特别有效 ,其诱导的免疫记忆通常足以保护动物 ,DNA疫苗的这些特征 …  相似文献   

6.
动物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的现状和前景(续)侯云德三、甚因转移方式1。外源基因体外转移,返回体内。实际上,目前在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方法是将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取出在体外培养增殖,同时将某种外源基因如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等基因导入该细胞,然后再将此经基因改造的细胞重新返回人体,以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化学》1998,18(3):47-50
用人胞质体对线粒体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关键词胞质体线粒体DNA基因治疗1.引言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能引起罕见的线粒体脑性肌病和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退行性疾病。由于线粒体疾病的根本原因为mtDNA的突变及其蓄积,因此,治疗线粒体疾病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辐照外源DNA导入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60Co的γ射线辐照外源DNA导入选育番茄。研究表明,辐照外源DNA导入后,提高D0代的座果率;使D0代结籽数减少,但比没有辐照的DNA导入要多,这些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差别明显。果脐有变化,这与短截花柱有关。在D1代的幼苗观察中,发现供体的叶形和幼苗茎杆颜色(紫色)的显性基因,已在受本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9.
用质粒pBR322的DNA酶切片段,长度分别为750、375和186bp作为外源DNA在非洲爪蟾 卵提取物中实现了非细胞体系的核装配(核重建)。将分离纯化得到的 PBR322 DNA酶切后经低熔 点琼脂糖回收DNA片段,长度为750、375和186bp,分别加入到爪蟾卵提取物再生系统中温育, 经DAPI染色、孚尔根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能装配大量的重建核。显微分光光度法研究表 明,DNA片段在诱导形成重建核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凝集-会凝集变化。α-32P-dCTP掺入重建核 的液闪计数结果表明,DNA酶切小分子片段诱导形成的重建核具有较高的DNA复制活性,而且复 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与加入的DNA片段长度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非细胞体系中诱导的核重 建不仅与外源DNA的种类无关,与外源DNA的长度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已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许多动物体内,在提高动物生产率和在免疫学、肿瘤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个转基因动物是由Gordon等于1980年培育出的转基因小鼠,转基因动物一词是由Gordon和Ruddle在1983年提出的。转基因动物就是指被通过添加或删除一个特殊的DNA序列,其遗传结构得到了修饰的动物,其改变了的染色体DNA可遗传给后代,通过转基因操作所产生的动物叫做建造动物(FounderAni-mal),只有部分建造动物的性细胞整合有外源基因[1]。目前为止,转基因动物多数是采取向受精卵原核中注入DNA而获得的。自从Shuman和Shoffner[2]在1982年第一次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家禽之后,许多学者正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家禽的世代周期短,生产性能高,最适合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但家禽繁殖系统的特殊性导致转基因家禽研究,始终落后于其他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