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解读牛家谱     
如果走过纽约百老汇的街头,你会看到一座英勇威猛的巨牛雕像,这就是股市从业人员的保护神——华尔街牛。在西方人看来,牛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还是扎实、勤恳、坚韧、永不言败精神的完美体现。带着千百年来对牛这份美好的敬意与崇拜,我们穿越时空,来寻访牛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牛POMC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南阳牛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雷  王艳红  陈宏  雷初朝  房兴堂  王居强  马桂变  牛晖  肖杰 《遗传》2009,31(12):1221-1225
为研究阿片黑皮质素前体(POMC)在动物采食和能量平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 对秦川牛、南阳牛、郏县红牛、晋南牛、鲁西牛、安格斯牛和荷斯坦奶牛共计480头个体POMC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 并分析了多态位点与南阳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牛POMC基因3个位点中, 在3′侧翼区P3位点新发现3个连锁存在的SNP(811845 C>T、811821 T>C和811797 A>G, 与NW_928357对照)。POMC基因3′侧翼区多态位点与南阳牛6月龄体重和0~6月龄平均日增重显著相关, BB型个体显著大于AA型(P<0.05)。  相似文献   

3.
《遗传》2020,(5)
新疆近交牛是经45年近亲繁育形成的近交群体,但由于繁育记录缺失,其原始亲本品种未知。为了明确新疆近交牛的遗传背景,并探索利用基因组信息评价牛群近交水平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该群体及荷斯坦牛、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等16个国内外牛品种的SNP芯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和Admixture方法对塔城地区新疆近交牛的群体结构进行分析;通过进一步计算新疆近交牛、荷斯坦牛、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的群体遗传学参数以及基因组近交指标评估各群体近交程度;结合新疆近交牛的体型分类和基因组近交指标信息,探讨了个体近交程度与体型表现的关系;最后,基于对新疆近交牛和哈萨克牛高频长纯合片段区域的筛选,鉴定了新疆近交牛基因组特征区域。研究结果显示,新疆近交牛的遗传背景与哈萨克牛基本一致,近交牛基因组纯合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且基因纯合率越高的近交牛其体型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近交衰退对体型的影响。本研究还鉴定到与新疆近交牛基因组特征区域相关的6个基本生物学通路以及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32个数量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本研究结果为新疆近交牛这一特殊遗传资源的育种规划及未来该群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牦牛分类地位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牦牛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牦牛究竟是属于牛亚科牛属还是属于牛亚科牦牛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论.本文通过对牦牛与牛亚科其他属在古生物学证据、形态学特征、血液蛋白多态性、微卫星多态性、mtDNA序列变异、rDNA的RFLP数据和功能基因序列信息等各方面研究资料的比较分析,发现牦牛无论在古生物学证据、形态学特征,还是在分子生物学特征上均表现出与牛属中的普通牛Bos taurus、瘤牛Bos indicus不同,而与美洲野牛Bison bison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因此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1个独立属(即牦牛属),似乎比将牦牛作为牛属中的1个亚属或1个种更合适.  相似文献   

5.
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发现,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杆菌基因组的同源性为99.95%,但在牛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有11个缺失区,大小从1kb到12.7kb,遗传信息的缺失引起牛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减小;牛分枝杆菌与肺结核分枝杆菌H37Rv间存在着243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肺结核分枝杆菌CDC1551间存在着24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分枝杆菌在编码细胞壁和分泌蛋白上变异程度也是巨大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关系,为研究分支杆菌疫苗和诊断试剂提供理论依据,对牛肺结核病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牛背鹭(Bubulcus ibis)作为入侵物种由非洲向美洲的扩散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牛背鹭与其竞争物种之间的巢空间生态位分化动态尚不明确。为了解牛背鹭与其他混群繁殖鹭类的巢空间生态位分化动态,2012、2016和2021年春夏季,对中国云南大理古城繁殖鹭类的群落结构和巢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2和2016年中国云南大理古城繁殖鹭类群落的组成物种均为牛背鹭、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其中夜鹭为优势鸟种;2021年繁殖群落增加了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且牛背鹭变为优势鸟种。从2016年到2021年群落巢密度增加,其中牛背鹭的巢密度明显增加,夜鹭和白鹭巢密度均减少。对比2016和2021年牛背鹭、夜鹭和白鹭3种鹭的巢空间生态位宽度数值的变化,发现牛背鹭利用的巢空间生态位更泛化,而夜鹭和白鹭更特化;巢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变化表明,2021年牛背鹭对夜鹭、白鹭的巢址竞争比2016年的更激烈,而且2021年牛背鹭与夜鹭之间的巢址竞争比牛背鹭与白鹭之间的更激烈。研究表明,在2012、2016和2021年,在大理古城鹭类繁殖地中,牛背鹭在与比自身个体大的夜鹭的竞争中胜出,群落优势鸟种由夜鹭变为牛背鹭,繁殖鹭类的群落结构和生态位分化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原始牛(Bos primigenius)化石新材料包括泥河湾盆地禾尧庄的1件角心、上沙嘴的1件肱骨和承德隆化的1件肱骨、1件胫骨、1件踝骨、2件跟骨和3件距骨;其中上沙嘴的肱骨化石长达457.3 mm,代表迄今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大原始牛个体,也是该种的最大记录之一,推算其所属动物的肩高接近2 m;北京门头沟珠窝的原始牛头骨的眶后宽度及角心周长数据也是该种的最大记录之一;禾尧庄的角心标本稍小,但也比晚更新世多数同类要大;这些巨大的化石与欧洲中更新世晚期同类十分接近,其时代也应当与之相当,为中更新世晚期;过去认为原始牛在我国只出现于晚更新世地层,但现在看来该种在中更新世晚期就已扩散到中国。东欧及北亚的最新化石证据表明,过去认为与原始牛共生的晚更新世化石组合的常见属种早在中更新世晚期或更早时期就已出现,其中包括灰狼、虎、真猛犸象、马、真披毛犀、野猪、诺氏驼、赤鹿、驼鹿及草原野牛等。最新测年数据也表明中国北方有几个含原始牛化石的遗址是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本文认为华北和西北地区个体巨大的原始牛,代表中更新世晚期,而个体较小的则可能代表晚更新世或全新世;近些年在东北地区发现大量原始牛化石,但其中少见个体巨大者。在我国,原始牛化石分布只局限于北方及淮河过渡区,而在南方及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均未发现此类化石;因此,有人提出原始牛很可能是在中更新世中、晚期通过中亚走廊(Central Asian Corridor)进入中国。不过,近些年在非洲也发现了一些牛属(Bos)化石,因此有人又提出了牛属非洲起源的"奥杜威牛–牛属演化谱系"(Pelorovis–Bos lineage),但该学说所依据的奥杜威牛化石材料,在形态结构上与牛属相去甚远,难以归入同类;此外,非洲可靠的牛属化石记录均未超过1 Ma。本文作者支持传统的牛属"南亚起源学说",因为在南亚西瓦里克地区发现的早期牛属化石不仅时代更古老(早于2 Ma),并且在形态上与原始牛更为相似。中国北方的原始牛化石主要发现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松嫩平原的河湖相堆积层,仅极个别出现于黄土地层;由此推断原始牛可能更喜欢水系发育的林缘和/或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6个牛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变异及多态性分析,以期了解BMY牛和婆罗门牛的群体遗传结构与育成情况。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为在0.524~0.752间,BMY牛、婆罗门牛两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值接近,分别为0.737 6和0.739 6,0.641 2和0.653 7,进入横交固定第二世代的BMY牛期望杂合度值较高,这与我们的育种进展相符。红安格斯的期望杂合度较低(0.460 9)接近日本和牛0.471,暗示红安格斯牛的同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定量PCR比较正常受精牛、克隆牛和转基因牛的心、肝、脾、肺、肾、胎盘、子叶、子宫内膜中miR-483和miR-486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iR-483和miR-486在正常受精牛、克隆牛和转fat-1基因牛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心脏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而转fat-1基因牛心脏中miR-483和miR-486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牛。miR-483和miR-486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在心脏中呈现高表达,提示miR-483和miR-486表达降低可能与心肌肥大、心肌梗死等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10个牛品种线粒体12S 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彦  许尚忠  昝林森  高雪  陈金宝  任红  王兴平 《遗传》2006,28(4):422-426
以鲁西牛、渤海黑牛、大别山牛、南阳牛、晋南牛、秦川牛、中国西门塔尔牛、日本和牛、海福特牛和安格斯牛10个牛品种共计353头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子标记方法对其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出现分布频率不同的3种单倍型(Ⅰ、Ⅱ、Ⅲ),其中单倍型Ⅰ出现的频率最低,仅在晋南牛1个个体中发现;单倍型Ⅱ在中国本地黄牛中都存在,在中国西门塔尔牛中的分布频率很低,但在3个国外品种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中不存在;单倍型Ⅲ在这10个牛品种中均有分布,但以国外品种最丰富。计算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发现我国地方品种在0.232~0.423之间,基本属于中度多态,说明我国地方黄牛品种在12S rRNA上多态性比较丰富,国外品种较为贫乏;但是单倍型Ⅰ频率很低有丢失的趋势,需要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牦牛(九龙牦牛)的生肌决定因子5(Myf-5)基因进行了T-A克隆测序和分析,并与多个物种的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构建了物种间的系统进化树.结果 表明:①牦牛的Myf-5基因大小为3313 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与普通牛等9个物种比较,在基因大小上有较大的差异,但外显子和内含子的组成一致.②牦牛、大额牛、瘤牛、水牛、普通牛、人、恒河猴、黑猩猩、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等物种间Myf-5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其中,牦牛、大额牛、瘤牛、水牛、普通牛间的同源性最高,达98.4%以上,说明Myf-5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在动物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③牦牛、大额牛、瘤牛、水牛、普通牛、黑猩猩、恒河猴、人、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等物种间Myf-5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保守性强,这一结果与编码区核苷酸序列的比对结果基本一致.④根据核苷酸序列,用NJ法构建的牦牛、大额牛、瘤牛、水牛、普通牛、人、恒河猴、黑猩猩、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等13个物种的分子系统进化树显示:牦牛、普通牛、瘤牛、水牛和大额牛在较近的亲缘关系下聚为一大类,人、黑猩猩和恒河猴聚为另一大类,然后这两类再和其他物种相聚.这一分类结果与各物种的动物学分类结果和血液蛋白、mtDNA水平上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支持牦牛、普通牛和瘤牛3个物种间不应该是属间或亚属间关系,而应是同一属下的不同种,将牦牛、普通牛和瘤牛划分在同一个属--牛属(Bos),而将水牛划分在另一个单独的属的观点.同时也显示该基因序列适合用于动物学分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10对微卫星引物,结合荧光–多重PCR技术,检测了10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和3个外来牛品种的基因型。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杂合度,以Nei’s遗传距离和Nei’s标准遗传距离为基础,采用非加权组对算术平均聚类法构建了聚类图,分析了13个牛品种的群体内遗传变异和群体间遗传关系。并以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为基础,将13个中外黄牛品种分为三类:Ⅰ类属于普通黄牛品种,包括延边牛、沿江牛、长白地方牛、蒙古牛、阿勒泰白头牛、哈萨克牛、复州牛和西藏牛;Ⅱ类属于含有瘤牛血统的黄牛品种,包括日喀则驼峰牛和阿沛甲咂牛;Ⅲ类属于外来牛品种,包括德国黄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研究结果为加强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种质特性研究以及地方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10头原种婆罗门牛mtDNAD-loop全序列912 bp测序,婆罗门牛遗传多样性丰富,检测到的9种单倍型兼有瘤牛(B.indicus)与普通牛(B.taurus)的遗传背景,核苷酸变异率为6.25 %,单倍型多态度为0.978±0.054 ,核苷酸多态度为0.014 30±0.008 68。所有单倍型聚为明显的两大分支,婆罗门牛的大部分单倍型为普通牛单倍型类群,并占绝对优势(90 %) ,仅Brah-6与亚洲瘤牛聚在一起,属于亚洲瘤牛线粒体单倍型,表明婆罗门牛的确是集亚洲瘤牛、欧洲普通牛等优良特性于一身(易产犊、产肉性能好、耐热与体表寄生虫等)的瘤牛品种之一。育种学家引种瘤牛的目的是改善当地牛的生产力与适应性,现代普通牛表现出明显又普遍的瘤牛渐渗现象。对现代的瘤牛品种而言,除亚洲瘤牛品种外,普通牛对其他瘤牛品种育成的贡献同样高。支持瘤牛(B.indicus)为独立驯化、起源于印度次大陆的假说。  相似文献   

14.
董为 《化石》2021,(1):2-7
十二年一个轮回的丑牛年又来到了。但是,如果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地往前回溯,这个丑牛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牛"是一类动物,但是叫牛的动物有一大串,例如黄牛、奶牛、菜牛、耕牛、水牛、额牛、牦牛、犛牛、野牛、羚牛、半牛、麝牛、犀牛、海牛、天牛、蜗牛,等等。因为十二生肖来自生活,与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所以牛年的动物原型是家牛,在生物分类中归入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相似文献   

15.
ELISA法检测疫苗中牛血清残留量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验证ELISA法对病毒性疫苗中残余牛血清蛋白检测的适用性,用牛血清蛋白ELISA测定法与牛血清白蛋白ELISA测定法、牛血清IgG-ELISA测定法对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洗涤前病毒培养液、洗涤后病毒收获液以及多种成品疫苗中的残余牛血清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洗涤前病毒培养液中牛血清白蛋白含量依次为IgG含量的70.5倍、65倍、84.3倍,洗涤后病毒收获液中两者比值分别为4.2、1.8和8.1;牛血清白蛋白ELISA法和牛血清蛋白ELISA法均能检测出疫苗中牛血清白蛋白,但前者测不出牛血清IgG,而后者可准确检测牛血清IgG。牛血清蛋白ELISA测定法可同时检测牛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IgG,更适用于疫苗残余牛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根据普通牛MC4R基因序列设计同源引物,扩增克隆牦牛MC4R基因,对牦牛与普通牛MC4R基因及其蛋白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普通牛MC4R基因相比,牦牛在该基因存在5个多态位点,其中3个在密码子第3位,2个位点在密码子第1位;4个牦牛个体中有1个与其他个体存在2个变异位点且在密码子第3位;牦牛与普通牛在MC4R蛋白2个氨基酸的差异只引起两物种MC4R蛋白二级结构组分的细微差异。MC4R蛋白在牦牛和普通牛之间保守性较强,MC4R基因可能在哺乳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受到较强的进化抑制或净化进化。为研究MC4R基因在牦牛食欲控制、体重调节、脂肪沉积和能量平衡调节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基因座在7个水牛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水牛的遗传多样性评估。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450~0·7922和0·7021~0·7605。贵州白水牛和遵义普通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910。由UPGMA聚类法得到的系统聚类图反映了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亲缘关系远近程度,贵州白水牛没有单独聚为一类,而是与同分布区的遵义普通水牛首先聚类,然后依次与其余地区的普通水牛聚类。研究提出了贵州白水牛应是其产地的普通水牛群体中的一个突变群的见解,为开展贵州白水牛的遗传资源评估、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那些牛儿     
《植物杂志》2009,(1):46-47
斑斓的彩牛与你擦肩而过,心灵的沉闷不经意间被星点亮丽所激活。欣赏着这些彩牛塑像,在正午散漫的阳光照射下,这景象似真似幻、使人陶醉、不思归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牛胰核糖核酸酶是一种用于蛋白折叠研究的经典模式蛋白,在折叠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分离检测不同阶段的蛋白折叠中间体。高效液相色谱具有自动化、分离效果好、样品可回收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检测通量较低、仪器设备较为昂贵等不足。AUT凝胶电泳简便、快捷、检测通量较高,本文尝试将其应用于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折叠研究。方法:使用AUT凝胶电泳、酶活性检测、质谱对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及产生的折叠中间体进行检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折叠中间单体进行分离检测,并分别进行AUT凝胶电泳检测以解析各折叠中间单体在电泳中的条带位置;通过AUT凝胶电泳和酶切后质谱鉴定各折叠中间单体的二硫键配对方式。结果:AUT凝胶电泳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条件下的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检测结果与酶活性、质谱结果相符,并可以很好地区分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折叠中间体。高效液相色谱将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折叠中间体分离为13个色谱峰,并与AUT凝胶电泳中的11个条带位置进行匹配。确认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折叠中间单体的二硫键配对方式,并与AUT凝胶电泳条带进行匹配,Cys58-Cys110和Cys26-Cys84构象熵减作用强于Cys40-Cys95和Cys65-Cys72。结论:AUT凝胶电泳适用于检测牛胰核糖核酸酶折叠中间体,可以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检测技术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折叠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ELISA、核酸电泳法检测腹泻病牛粪便标本。21例中检出轮状病毒抗原有4例为阳性,占19.05%。ELISA法与核酸电泳法结果相符,前者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方法。本研究在江西省首次证明了引起牛腹泻的牛轮状病毒的存在,为防治牛腹泻病采取有效手段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