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状循环局部血液TF/TFPI改变。方法:入选40名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pectoris,UP)20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pectoris,SP)和正常对照组各10例。所有受试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同时经导管抽取主动脉根部、冠状静脉窦和股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F、TFPI水平,计算TF/TFPI比值。结果:三组受检者基本情况均相似,UA组和SA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股静脉血中TF、TFPI浓度及TF/TFPI比值比较:UA组和SA组血T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A组血TF水平显著高于SA组。UA组血TFPI水平低于SA组及对照组;SA组血TFPI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UA组血TF/TFPI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组,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血TF、TFPI水平及TF/TFPI比值比较:UA组冠状静脉窦血中TF水平较主动脉根部显著升高,CS-AO差值显著高于FV-AO差值;UA组冠状静脉窦血TFPI水平较主动脉根部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F/TFPI比值较主动脉根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AO差值显著高于FV-AO差值。血TF、TFPI水平及TF/TFPI比值在股静脉与主动脉根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和对照组血TF、TFPI水平及TF/TFPI比值三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循环TF/TFPI比值能较敏感地反映ACS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细胞内钙及蛋白激酶C在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中的作用,本文采用钙离子载入剂A23187与蛋白激酶C激动剂佛波脂(PMA)刺激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各实验组内皮细胞冻融液中TF活性及条件培养液中TFPI活性的变化,以一期凝固法测TF活性,二期生色法测定TFPI活性。结果显示:A23187,PMA及A23187+PMA组TF活性较对照明显升高(P<0.001),三组中A23187和A23187+PMA组活性明显低于PMA组(P<0.05),但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23187组TFPI活性与对照无明显差别,但PMA与A23187+PMA组TFPI活性较对照及A23187组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细胞内钙升高及PKC激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TF的合成,以PKC为强;PKC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钙对此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软骨细胞在不同浓度尿酸(uric acid, UA)环境下的活性及其白介素-1beta(IL-1beta)和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的表 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浓度的尿酸对软骨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4、8、10、16、32 mg/dL的尿酸溶液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 MTT 比色法检测软骨细胞活力,ELISA 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beta、TNF-alpha的浓度。结果:4 mg/dL UA 组软骨细胞活性低于对 照组(0 mg/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0、16、32 mg/dL UA 组软骨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其活性随着尿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4、8、10 mg/dL UA 组IL-1beta、TNF-alpha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水平随尿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10、16、32 mg/dL UA 组IL-1beta、TNF-alpha的水平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水平随着尿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尿酸可以抑制软骨细胞的活性;同时,在4-10 mg/dL浓度范围内明显促进软骨 细胞IL-1beta、TNF-alpha的表达,但高于10 mg/dL后,随着细胞活性的严重降低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这可能是尿酸参与软骨破坏及 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因子(TF)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其中初发未治者31例,完全缓解者14例,未缓解者7例,复发患者18例,另外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VEGF及TF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血清VEGF和T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而缓解组患者血清VEGF和TF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含量与VEGF含量在AL中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1).结论:VEGF和TF与A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及TF水平对观察病情、预测复发、指导治疗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症、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以10 mg/d,观察组予以20 mg/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炎症因子、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达标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血脂达标率为33.3%,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为4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2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所有患者血浆CRP和TF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CRP和T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TFP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对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的水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尿酸 (UA)及肌酐(Cr)等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DBIL、IBIL、TBIL、UA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 验组不同类型的MG 患者血清DBIL、IBIL、TBIL、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男性DBIL、IBIL、TBIL、UA值 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同性别比较,实验组DBIL、IBIL、TBIL、UA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BIL 和UA水平对诊断重症肌无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血清尿酸(UA)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60岁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66例,其中持续性房颤组85例,阵发性房颤组81例,选择同期无房颤的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83例作对照组。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检测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40 mm为左房内径增大。并采用生化分析检测患者血清UA水平。结果:(1)持续性房颤组LAD、LVEF、左心房增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而阵发性房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清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之间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房内径大小、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及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200例,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依据斑块性质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分析不同梗死分型和斑块性质患者血UA水平差异。结果:TACI组与PACI组、POCI组与LACI组组间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ACI组和PACI组均高于POCI组和L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与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r=0.237,P=0.001);无斑块组UA水平与稳定斑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与不同斑块性质分型存在相关性(r=0.356,P=0.000);ACI患者总体OCSP分型和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r=0.334,P=0.000)。结论:血UA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及梗死分型存在相关性,应重视ACI患者UA水平的检测,以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观察组)176例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斑块形成组(113例)、内中膜增厚组(63例),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分为不稳定组(106例)、稳定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UA水平,根据UA水平不同分为高UA组(134例)和正常UA组(117例),进行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稳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而稳定组和对照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UA组和高U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可以作为表征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此外,血清UA的水平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和不稳定者表达更高,但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LukF-PV基因,纯化重组蛋白并以其为抗原检测儿童SA感染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分析不同部位SA感染患者血清LukF-PV抗体水平。方法:将Luk F-PV克隆至pET-28a(+)载体,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His柱纯化重组蛋白后,用间接ELISA检测儿童SA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成功表达纯化LukF-PV蛋白,儿童SA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特异性抗体均值分别为(0.309±0.063)、(0.505±0.26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来源标本的感染者中血液组和扁桃体组抗体OD均值分别为(0.634±0.225)、(0.481±0.264)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抗体阳性率统计分析中血液组分别与脑脊液组、扁桃体组、咽拭子组、痰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ukF-PV成功表达纯化,,儿童SA感染组LukF-PV特异性IgG抗体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来源于血液和扁桃体部位的SA感染者抗体水平与健康者有显著差异,尤以血液感染者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82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另外,随机选择单纯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和U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类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⑴冠心病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⑵AMI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⑶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AMl组中血清Hcy和UA水平呈高度正相关(P0.01);⑷Logistic风险回归显示:血清Hcy和血清UA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Hcy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Hcy与高UA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监测二者对预防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时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其抗体的血清浓度变化情况。方法:测定各类不稳定性心绞痛(UA,n=32)、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n=16)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n=8)和健康对照(n=38)血清HSP60及其抗体的浓度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各型ACS患者血清HSP60和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TEMI患者血清HSP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UA和NSTEMI患者(P〈0.05)。结论:测定患者血清HSP60水平可以用于协助ACS诊断和疾病进程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多层螺旋CT Flash Spiral模式和Spiral模式的冠状动脉动脉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老年患者186例,根据心率和心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98例行Flash Spiral模式扫描;B组88例行Spiral模式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后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心率变异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BMI)、钙化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心率、心率变异性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及对比信噪比(CNR)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A组和B组分别为1.98%和2.21%,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8.16%和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扫描时间、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单位有效剂量(ED)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率变异性10次/min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明显低于心率变异性5~10次/min和≤5次/min(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 Flash Spiral模式扫描老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Spiral模式接近,但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心率变异性是影响老年患者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经过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有一条主要分支狭窄大于70%的675例冠心病患者和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小于20%或完全正常的636例对照患者进行检验检,分析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结果: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三种基因型(GG型,GT型和TT型)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3.8%,36.2%和10.1%,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6%,46.2%和8.2%,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别校正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后,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冠心病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IRF-1基因+141 G/T多态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2)、双支病变组(n=28)和多支病变组(n=25),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PCI术前术后血清IL-18、CD40L和hs-CRP水平。结果:血清IL-18水平测定结果: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支架置入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40L水平测定结果: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测定结果: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支架置入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CD40L和h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可使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CD40L和hs-CRP水平升高,监测血清中IL-18、CD40L和hs-CRP水平变化可了解治疗效果和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无冠状动脉病变组26例(DM0);合并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32例(DM1);合并双支以上病变组34例(DM2)。另选取正常健康行冠脉造影检查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入选者血浆chemerin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T2DM及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NC组对比均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各组血浆Chemerin水平与BMI、HOMA-IR、TC、和APOB各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1、0.723、0.415、0.694,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浆chemerin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魏涛  孙雪荣  陈艳萍 《生物磁学》2011,(20):3916-3918,3896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基因5’F7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43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纽)和116例冠心病患者5’F7多态性,确定其基因型;统计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与对照组之间5’F7多态性的基因型POPO与(P0P10+P10P10)频率分布差异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416,P〈0.05),P0、P10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频率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2,P〈0.05)。结论:FⅦ基因5。F7多态性中P10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的遗传保护因子,但与其病变支数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剂肾病(CIN)是介入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应用渗透压相似的对比剂,高粘度组对比剂引起CIN的几率明显高于低粘度组。本研究探讨接受不同粘度对比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术后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差异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8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20℃碘海醇组、37℃碘海醇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冠脉造影前8h、冠脉造影后48h采集同一患者肘正中静脉血进行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Ser、CysC较术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碘海醇组术后Scr较37℃碘海醇组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碘海醇组术后CysC较37℃碘海醇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检查时.对比剂对患者的肾功能有损害;选择低粘度对比剂可能减少其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肾功能的不良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比剂改变血液粘滞性,从而影响肾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对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149例经肾穿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发病率为30.2%,男性偏多,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女性高尿酸血症组BUN、Cys-C、Scr水平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男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UA水平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尿酸正常组血清BUN、UA、Cys-C、Scr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组血清UA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血清IgA、C3、IgA/C3比值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高尿酸血症组病理改变以Ⅳ-Ⅴ多见(57.8%),而正常尿酸组则以Ⅰ-Ⅱ为主(46.2%),血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Lee's分级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者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但血尿酸水平升高对女性肾功能影响更大;高尿酸血症对血清IgA,C3水平的变化影响不大;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病理改变程度较尿酸正常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杨东伟  刘新叶  许富英  池豪  程晓丹 《生物磁学》2013,(34):6673-6675,6756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o—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8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为非冠心病组(对照组,50例)和冠心病组(148例);并将冠-22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及多支病变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观察各组baPWV值及Gensini积分的变化,并对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AD组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5.06±7.27、30.83±4.50、24.83±4.94和13.75±1.74,baPWV值分别为2.13±0.32、1.68±0.14、1.12±0.13和0.93±0.17m/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aPWV值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baPWV值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范围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其病变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