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翁花蕾和水翁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翁的花营和鲜叶经水蒸汽蒸馏得到一种淡黄色的精油,前者出油率为0.18%。后者为0.08%。我们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两种精油进行化学分成分析,分别鉴定出35个和27个已知化学成分。两者相同的化学成分有:β-罗勒烯(Z)、β-罗勒烯(E)、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小茴香烯、香叶醇、顺式-丁香烯、橙花叔醇等23个化学成分,分别占花营精油全油的90%和叶精油95%以上。  相似文献   

2.
锡兰肉桂叶油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引种栽培锡兰肉桂叶油的化学成分。利用PGC,IR和某些化学方法初步研究了锡兰肉桂叶油的化学成分。从GC分析的17个色谱峰中鉴定了12种化合物。即α-蒎烯,α-水芹烯,对-聚伞花烃,芳樟醇,β-丁香烯,α-松油醇,乙酸苄酯,桂醛,丁香酚,乙酸桂酯,乙酸丁香酚酯,苯甲酸苄酯。以上成分其含量占全油的98%以上。其中α-水芹烯,乙酸苄酯,乙酸桂酯,丁香酚乙酸酯,苯甲酸苄酯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石山巴豆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5.96%,主要成分是α-松油醇(17.57%)、桉树醇(11.13%)、乙酸松油酯(9.07%)、倍半水芹烯(8.52%)等;从毛果巴豆叶鉴定出55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7.8%,以反式-橙花叔醇(9.48%)、α-松油醇(7.51%)、桉树醇(6.43%)、乙酸松油酯(6.72%)为主要成分。两种植物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均以萜醇、倍半萜烯为主,并且其中多种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因此研究结果可为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亮锋  陆碧瑶  徐丹   《广西植物》1983,(1):48-52
阳春砂仁为我国著名中药材,广宁绿壳砂仁亦可入药,功效与阳春砂仁相仿,单产比阳春砂仁高。我们应用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种子精油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23和25个化学成分。两者相同的成分有α-蒎烯,β-菰烯,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等16个,其中主要化学成分如樟脑,香叶烯,柠檬烯,樟脑烯,乙酸龙脑酯,龙脑等含量一致  相似文献   

5.
贵州宽叶缬草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贵州产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检出了29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2.33%,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乙酸葛缕酯,二氢乙酸葛缕酯等。该油芬芳,适于调配烟用香精,亦用于调配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  相似文献   

6.
贵州产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检出了29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2.33%,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乙酸葛缕酯,二氢乙酸葛缕酯等。该油芬芳,适于调配烟用香精,亦用于调节器配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树龄、虫害与巨尾桉叶油成分的相互关系,更好的开发桉树资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树龄(4~6年生)巨尾桉叶油,用GC-MS法对巨尾桉叶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树龄和染虫状态的桉叶油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增加,桉叶油总量逐年增加;生长年限不同,桉叶油中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变化情况为:桉油醇、乙酸松油酯含量随树龄逐年上升;d-柠檬烯、α-蒎烯相对含量在4到5年达到峰值,5年后开始下降;莰烯、β-蒎烯和α-松油醇逐年下降。被云斑天牛感染的林地,桉油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呈相对下降趋势,而d-柠檬烯、α-松油醇、乙酸松油酯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8.
四、α-松油醇分子式C_(10)H_(18)O 分子量154.24 [来源]α-松油醇α-Terpineol存于华北及内蒙地区野生的华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挥发油中,含量约0.15%及长江流域地区生长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的木材挥发油中,含量39.4%。另外,在华北、西北、东北、四川等地区生长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中及陕西地区生长的连翘Forsytha suspensa Vahl种子中也都含多量可做为合成α-松油醇的原料的成分蒎烯。在油松挥发油中含蒎烯90%,在连翘挥发油中含蒎烯76%。  相似文献   

9.
滇产云南松、思茅松松针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和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为云南针叶林主要树种。我们已研究了思茅松松节油的化学成分,为松针油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比较松节油与松针油化学成分的同异,并考察α-蒎烯,β-蒎烯的含量与分布的关系,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滇南到滇中水平分布及由低到高垂直分布的八个云南松和九个思茅松松针油油样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油松毛虫雌蛾对油松松针两种手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油松毛虫雌蛾触角对油松挥发物的两对手性单萜的剂量反应,并在饱和剂量下测定了α-蒎烯、β-蒎烯手性化合物及其消旋体的触角电位值。剂量反应测试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的饱和剂量为1 600 μL,对(+)-α-蒎烯、(+)-β-蒎烯、(-)-β-蒎烯的饱和剂量为800 μL。α-蒎烯右旋异构体的反应值高于(-)-α-蒎烯的反应值,说明(+)-α-蒎烯能够更有效的与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β-蒎烯则相反,(-)-β-蒎烯的EAG反应值高于(+)-β-蒎烯,说明β-蒎烯的右旋异构体不能有效的与多数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在饱和剂量下的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和β-蒎烯消旋体的反应均与对其手性异构体反应相当,说明油松毛虫雌蛾用同一个感受细胞来接受α-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同样β-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也是被同一个受体细胞来接受。结果提示,手性化合物的比例可能在油松毛虫寄主识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光强对砂仁叶片光合作用光抑制及热耗散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砂仁 (AmomumvillosumLour.)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 ,探讨了光对其光合机构及其光破坏防御的影响。试验期间 ,上午 11:0 0之前有雾 ,光强较弱。上午砂仁阳生叶净光合速率 (Pn)与下午 (6 .5 3μmol·m-2 ·s-1)相似 ,高于阴生叶 (5 .94μmol·m-2 ·s-1) ,下午阴生叶Pn 高于上午 ,与阳生叶相似。下午砂仁叶片表观量子效率低于上午。其初始荧光 (Fo)、最大荧光 (Fm)、光系统Ⅱ (PSⅡ )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Fv/Fm)、Fm/Fo 及PSⅡ的潜在效率 (Fv/Fo)随日光增强而降低 ,15 :0 0降至最低 ,表明光抑制逐渐加剧。之后随光强减弱这些叶绿素荧光参数升高 ,光抑制得到缓解。与此相反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qN)随光强的增加而升高 ,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表明依赖叶黄素循环的保护性反应逐渐增强。阳生叶的光抑制比阴生叶强烈 ,当日遮荫处理使光抑制缓解 ,但各处理间qN 差异不大 ,表明热耗散未受显著影响。结论 :弱光下砂仁叶片即发生光抑制 ,在不同光照下其光抑制的普遍发生 ,是依赖叶黄素循环的保护性反应 ,而非光破坏的结果 ;砂仁叶片叶黄素循环的启动不需过剩光能 ,不同光处理对其影响不大 ;砂仁对光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毛姜花原变种花寿命对两性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的花寿命被认为是由雌、雄适合度的增长和维持花开放的花费之间的平衡来决定的。姜花属(Hedychium)是姜科唯一一个从热带到高海拔地区分布的大属, 属内不同种类植物的花寿命差异很大。毛姜花原变种(H. villosum var. villosum)的花寿命为5 d, 显著长于其它同域分布的姜科植物。通过人工剪除毛姜花原变种的柱头来使花朵具雌性功能的时间缩短, 结果显示: 在不同的处理中, 结实率随花朵具雌性功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开花1 d后剪除柱头的结实率为1.85% ± 1.59%, 极显著低于对照的结实率20.96% ± 4.13%, 说明其较长的花寿命能显著地增加传粉的成功率和结实率, 长达5 d的花寿命有利于雌性适合度的提高。同时, 毛姜花原变种开花1 d后, 剩余的平均花粉数和总平均花粉数没有显著差异, 而开花后2、3和4 d后剩余的平均花粉数则极显著少于总平均花粉数, 说明随着花寿命的延长, 花粉输出量也显著增加, 其长达5 d的花寿命也有利于其雄性适合度的提高。较长的花寿命在毛姜花原变种拓展新的生境、向更高海拔地区的扩散中也许起着重要的作用。姜科植物有着极其多样性的传粉和繁育系统, 花寿命在姜科植物传粉和繁育系统的多样性形成及其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 较长的花寿命有效地提高了雌性适合度和雄性适合度, 从而使姜科植物能脱离热带生境, 向更高海拔的地区扩散, 花寿命在姜科植物从热带地区到高海拔地区的分布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砂仁植株三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振兴  何贵光   《广西植物》1984,(3):256-256
<正> 从上表可看出,砂仁体内养分以钾含量最高,占58.42—79.04%,其次为氮,磷最少。因此认为,砂仁施肥应氮磷钾互相配合施用,并适当增加钾的用量才好。目前在生产中调查发现有些砂仁种植场由于盲目大量施用尿素,导致植株徒长,开花结果少,这是砂仁体内营养比例失调的缘故;反之,有不少砂仁种植场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手秋冬间每亩增施100—200担火烧土,不但为砂仁提供大量钾素,此外还起着培土的作用,既能防旱,又可防寒保暖,保护根茎越冬,这样往往获得不同程度的高产。  相似文献   

14.
方明渊 《植物研究》1985,5(1):165-168
落叶灌木,高约2米,小枝细瘦,深灰色至灰棕色,平滑无毛。单叶,多生于幼枝顶端,互生;叶片革质,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7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细密的锐锯齿或圆齿,表面深绿色,在叶脉上有明显的硬毛,背面谈绿色,叶脉上有稀疏的硬毛,中脉淡黄色,幼时在表面平坦,以后微隆起,在背面则显著隆起,于基部两侧有白色绒毛,侧脉5-8对,幼时两面平坦,在成叶时则两面隆起,叶柄纤细,长1-1.5厘米,在表面有沟槽,背面近圆柱形,无毛。  相似文献   

15.
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VV,2n=14)属禾本科小麦族小麦亚族簇毛麦属,分蘖力比较强,多花,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耐旱,抗寒性好,高抗锈病、全蚀病和白粉病。硬簇麦(AABBVV,2n=42)是利用硬粒小麦和簇毛麦杂交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保留了簇毛麦的优良性状和特点,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优良中间材料。人工合成小麦Am3(AABBDD,2n=42)是利用波斯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双二倍体,但它所具有的A、B、D染色体组可能与经过多年分化的普通小麦所含的A、B、D染色体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砂仁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砂仁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与胚。假种皮由内表皮、外表皮及其间的6-9层薄壁细胞组成。种皮分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由1层表皮细胞构成,其壁增厚并略木质化。中种皮包括各含1层细胞的下层皮和半透明细胞层与含3-5层细胞的色素层;下皮层与色素层细胞均含有红综色素,后者的壁呈网状增厚。内种皮由1层内切向壁与径向壁非常增厚的石细胞构成。种皮表面具有许多疣状突起,它们是体积较小的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郝思军  张美珍   《广西植物》1993,13(4):331-341+416
本文对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各变种进行了形态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其种子表皮和花药药壁的微观形态特征,并用数值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过去称为“var.coryanum”后又归入var.opienense的贵州、广西标本实则与这两个变种有明显的差异,与原变种和其他变种也有所不同,故新拟为异形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var.dissimile S.J.Hao;var.stauntonii与原变种形态相近,分布区部分重叠,且其性状呈连续性分布,应归入原变种;其余各变种与原变种关系虽远近不一,但作为变种还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木瓜榕传粉生物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 Lour.)是雌雄异株植物,它只有通过大果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 Mayr)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大果榕小蜂也仅在木瓜榕雄果内产卵才得以繁衍后代。经两年来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木瓜榕繁殖能力在不同季节随进蜂量的多少而变化,雌树在4月和11月出现的两次结果高峰期与进蜂量最多的时期相遇;同时雄树与雌树在11月挂果高峰期重叠,导致该期进入雄果产卵的雌蜂量减少,进蜂量高峰推迟到部分雄果成熟、只有稀少接受果的3月下旬和4月上旬。木瓜榕在与大果榕小蜂互惠共生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完善了自身保证远交的繁殖机制,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雌雄异熟、雌雄异株和短花柱雌花不亲和3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温湿度对大果榕小蜂访果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在温湿度变化缓和的早晚,有利于榕小蜂出行,雌蜂访果最为频繁。大果榕小蜂活动最佳的温湿度是:温度20~24 ℃之间、湿度85%~93%之间;温度高于29 ℃、湿度低于58% 或风雨天均不利于该蜂出行活动。榕小蜂日活动高峰的出现先后在不同季节略有差异,高温高湿的夏季榕小蜂活动出现早,7∶40达高峰;秋季榕小蜂活动推迟,高峰出现在11∶00;干凉的冬季最晚,13∶00才到达高峰。通过人工套袋、放蜂传粉试验,平均进8头的隐头果传粉效率最高,单果平均种子数量为11 247粒,结实率50.8%,未受精的败育花8 207朵;平均进蜂4头以下或10头以上的隐头果,由于花粉量不足或者雌蜂争夺资源的损伤使种子量下降,平均结实率分别达37.2% 和44.4%;放蜂试验结果与大量调查自然界中每果进蜂量和结实率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
西双版纳阳春砂仁栽培的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种植对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的影响十分显著,对次生林的影响不大。为保护热带雨林,改变现有阳春砂仁栽培模式,探讨雨林下种阳春砂仁改为次生林下种植阳春砂仁的可行性,比较研究了热带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次生林和雨林林下阳春砂仁壮株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其它株型,同类型林下阳春砂仁笋、苗和衰老株密度差异不显著,但衰老株生物量显著高于笋和苗。次生林和雨林下阳春砂仁笋和苗的密度之和分别为衰老株的1.45和2.18倍,远多于衰老株数量。表明阳春砂仁种群能够维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阳春砂仁产量很低,茎生物量比很高(0.58以上),果实生物量比极低(约0.01),增产潜力较大。在水分较充足的一块次生林样地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高达211.149 0 kg•hm-2,远高于其它样地。阳春砂仁喜湿可能与其较低的根生物量比和浅根系有关。阳春砂仁叶面积指数、壮株和全部植株生物量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次生林和雨林林下阳春砂仁生物量、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各株型密度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下可以种植阳春砂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