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和区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弘  林术 《生态科学》1997,16(1):40-44
报道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和区系特征的调查结果.已知有21种(包括亚种)11属7科2目.在21种两栖动物中,它们都属于东洋界物种,其中华中区和华南区的共有物种占61.8%,而属华中区的物种占19.1%属华南区的物种也占19.1%.还分析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2012年4月、2014年5月、2015年7月及2016年5月先后对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11条样线、1个样点的实际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119种。其中,两栖动物47种,隶属于3目11科31属;爬行动物72种,隶属于2目16科48属。G-F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两栖动物生态类型以流水型、陆栖-静水型最为丰富,静水型、树栖型次之,陆栖-流水型、穴居型最少。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表现出以华南区为主、华中华南区共存的分布格局;与地理距离相近的其他6个保护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与广西南部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最高,为密切关系;而与越南北部的Tay Yen Tu自然保护区相似性最小,为疏远关系。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22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等级的物种12种,濒危19种,易危20种;CITES附录Ⅰ1种,附录Ⅱ20种,因此该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结合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13年7月30日—8月7日、2014年5月1日—8日,采用样带法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77种,隶属于4目21科。其中,两栖纲2目9科31种,爬行纲2目12科46种;东洋界种类61种,广布种16种,无古北界物种,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与2005年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的数据相比,此次新增16种两栖动物和7种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生态类型以流水型居多,其次为陆栖-静水型,树栖型、陆栖-流水型和静水型最少。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稳定性高,各属物种分布均匀,但各科的分布不均匀。通过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分析发现:保护区处于南岭山脉与雪峰山脉过渡地域,地理位置独特,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亦体现出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过渡性。最后根据资源特点和管理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一直未进行过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为掌握两栖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评价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作者于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8月中旬、2006年7月下旬,前后3次对该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动物19种,隶属2目7科,占江西省39种两栖动物的48.72%。其中以16种东洋界物种为主,广布种3种,无古北界物种。东洋界物种包括10种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及6种华中区物种。这种动物区系组成特点与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一致。此次考察增加赣北(鄱阳湖)平原省两栖动物新纪录6种,分别是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弹琴蛙(Hylarana adenopleura)、阔褶水蛙(H.latouchii)、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斑腿树蛙(Rhacophorus megacephalus)和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最后,结合调查结果对保护区内两栖动物的分布和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7月和2004年1月对海南省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内有两栖动物1目5科13属25种,全部为东洋界种类,其中华南区成分有15种,华中华南区有10种,分别占黎母山两栖动物总数的60%和40%,海南特有种有7种,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系成分和热带山地林灌动物群特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1种;数量优势种有黑眶蟾蜍、小湍蛙、泽蛙、细刺蛙、海南溪树蛙和背条跳树蛙;保护区内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7109,均匀性指数为08321。  相似文献   

6.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相当丰富。经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查阅,现已知两栖动物22种、爬行动物23种。两栖动物反映华中华南区系特征,优势科为角蟾科和蛙科,均有6种;爬行动物反映华南区系特征,优势科为游蛇科,有11种。就该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及受威胁因素,于2016—2018年选取保护区内典型生境,设置10条样线开展实地调查,记录样线内环境因子、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及威胁因子。结果显示:共记录两栖动物14种,隶属1目5科8属,占湖南省已记录68种两栖动物的20.59%;区系组成多为东洋界种类,其中,东洋界华中区、华南区共有种9种,占64.29%;东洋界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共有种4种,占28.57%;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经过计算分析,记录到的两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445 4和0.649 1,Pielou均匀度为0.149 4。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月份两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及相对多度与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多种人为干扰因素对该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08~2011年,作者每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莽山自然保护区)对10条调查样带(长3~6 km,单侧宽5 m)内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将该保护区海拔400~1 800 m的区域按200 m均匀地分为7个海拔小带,对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莽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36种,隶属2目7科。其中以蛙科17种和角蟾科6种为多;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17种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中国特有种12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为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现象较明显,大致以海拔1 400 m为分界点,两栖动物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海拔600~800 m小带的物种数最多。最后基于历史资料,分析了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9.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有16种,占57.1%.该区以蛙科为优势科,其中又以臭蛙属和水蛙属为优势属.考察中发现了九龙棘蛙和武夷湍蛙两个江西省两栖动物新纪录,至此江西省两栖动物种类增至41种.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鼎湖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德 《四川动物》2001,20(2):62-63
鼎湖山两栖动物有16种,隶属2目6科9属。华中华南区种类占优势有10种,为62.5%;华南区4种,为25.0%;华中区2种,为12.5%。从该地区两栖动物区系、分布及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为华中我向华南区过渡地带。加强对两栖动物保护,对维护该地区森林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两栖类动物多样性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整合近年来江西省两栖类动物物种分布新纪录,对江西省两栖类动物多样性进行编目整理。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新增23种两栖类物种分布新纪录,两栖类动物累计达2目8科58种,包括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和40种中国特有种。江西省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无古北界种类。东洋界种类54种,占总种数的93.1%,广布种4种,占总种数的6.9%。生态类型以流水型最多,陆栖-静水型次之。对13个保护地两栖类动物物种组成的聚类分析将其分为4个聚类群:赣北、赣东北、赣南、赣西。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早期江西省两栖动物地理区划,我们建议将罗霄山脉划为单独的赣西(罗霄)山地省。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地区两栖动物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何晓瑞  王忠泽 《四川动物》1999,18(3):119-123
漫湾电站地区共有两栖类2 目8 科18 属38 种。区系特点是: (1) 物种很丰富, 占中国两栖类种数13-62 % , 超过20 个省区, 超过云南红河州, 而与西双版纳相等, 是中国两栖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也是云南种类最多的地区;(2) 全部属东洋界种类; (3) 西南区种类占绝对优势, 有26 种, 占68-42% ; (4) 华中区及华中华南种类很少, 共3 种; (5) 锄足蟾科种类特多, 有12 种; (6) 特有种很多, 有漫湾特有7 种, 云南特有16 种,中国特有13 种以上。垂直分布可分为河谷低山带, 海拔800 - 1 500m ; 中山带, 海拔1 500 - 2 200m ; 高山带,2 200 -2 800m ;2 8003 291m 的山顶带。泽蛙、双团棘胸蛙及云南小狭口蛙为本地区优势种。稀有种多, 应加强保护; 红瘰疣螈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地区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晓瑞  王忠泽 《四川动物》2000,19(3):123-126
漫湾电站水库地区有爬行动物46种,隶属3目10科37属。特点是:(1)特种多样性很丰富,为中国扑行类种娄11.89%,为云南的30.46%,是云南省和全国爬行类很丰富的地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97.83%),没有古北界种类,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1种;(3)西南区与华南区种类分别为20及19种;华中区及华中华南两区广布种很少;(5)特有种多,在我国主要产于云南有8种,占17.39%,其中云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地区共有21种两栖动物,隶2目8科12属。区系特点是:物种多样性很丰富,多于我国9个省区;东洋界种类有20种占绝对优势,没有古北界种类,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1种;明显具西南区的特色有16种,特有种多,呈贡嵘螈及滇螈是昆明特有种,也是云南特有种,另有滇蛙等12种为中国特有种;模式产地为昆明的种类多,有7种;姬蛙科属种多,共3属4种。该文阐述了昆明为模式产地的种类现状,还提出了昆明地区两栖类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月7科22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西南区为主;爬行动物1目7科17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广布种为主。两栖爬行动物是保护区内的重要资源。喇叭河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横断山东缘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 0 2年 8月 1日~ 17日对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前人的工作 ,该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 2 2种 ,其中两栖动物 11种 ,隶属于 9属 7科 2目 ,爬行动物 11种 ,隶属于 9属 4科 2亚目 1目。区系特点为 :(1)物种组成较丰富 ;(2 )都属于东洋界物种 ,没有古北界的成分 ;(3)区系组成较简单 ,以喜马控雅 -横断山区型和南中国型为主 ;(4 )特有种所占比例高。 (5 )既古老又具年轻的特点。美姑县新纪录 6种 ,大凉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横斑锦蛇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较高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横断山脉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武功山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1年7月中旬~8月上旬,对江西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20多天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外考察.公园内现已记录两栖类2目7科25种和爬行类3目9科37种,本次调查增加安福县爬行动物新记录7种:多疣壁虎、中国石龙子、黑背白环蛇、铅色水蛇、灰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增加武功山爬行动物新记录23种.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两栖类东洋界种类占92.00%;生态类型以流水型9种和陆栖-静水型7种占优势.数量优势种为黑斑蛙、中华蟾蜍、黑斑肥螈、泽蛙、棘胸蛙、花臭蛙、华南湍蛙、三港树蟾、镇海林蛙和饰纹姬蛙.爬行类东洋界种类占75.68%,广布种占24.32%.数量优势种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铜蜓蜥、赤链华游蛇、王锦蛇、虎斑颈槽蛇、赤链蛇、红点锦蛇、乌梢蛇、灰鼠蛇、尖吻蝮、竹叶青蛇等.公园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受人类干扰破坏大,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就此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独具特色的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动植物资源,但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尚未报道。为此,2016至2018年对该区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1种,隶属于2目8科。其中,东洋种17种,古北种1种,广布种3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12种;IUCN收录21种,其中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为濒危级(EN),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棘胸蛙(Q.spinosa)为易危级(VU);《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收录21种;中国特有种10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有5种。共记录爬行动物31种,隶属于2目13科。其中,东洋种23种,古北种1种,广布种7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8种;IUCN收录24种,其中,乌龟(Mauremys reevesii)为濒危级(EN),舟山眼镜蛇(Naja atra)为易危级(VU);CITES附录Ⅱ收录舟山眼镜蛇、附录Ⅲ收录乌龟;《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收录11种;中国特有种12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有13种。结果表明,该区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具有种类较多、东洋界物种占优势、中国特有种及受保护物种较多的特点。调查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生物资源概况,为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