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尾目Anura是现存两栖类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在多种生态环境中都有分布,根据生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极具代表性的2类:树栖蛙类与非树栖蛙类,这两类的前肢形态具有较大差异。为了探究无尾目前肢形态与生境和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629号保存完好的无尾目标本的前肢形态学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了树栖蛙类和非树栖蛙类的前肢形态差异,并利用系统发育独立差(PIC)的方法评估观察到的差异。结果表明,树栖蛙类的相对手长长于非树栖蛙类,相对手长和相对前臂长的进化分别与不同因素相关,其中生境是树栖蛙类相对手长延长的主要相关因素(Wilcoxon秩和检验:P=2.20e-16;PIC:P=2.34e-05,r2=0.465 8);相对前臂长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与生境的关系并不明显(Wilcoxon秩和检验:P=1.77e-05;PIC:P=0.058 4,r2=0.118 1)。本研究结合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和生境,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前肢形态的进化与生境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无尾目物种的环境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2012年4月、2014年5月、2015年7月及2016年5月先后对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11条样线、1个样点的实际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119种。其中,两栖动物47种,隶属于3目11科31属;爬行动物72种,隶属于2目16科48属。G-F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两栖动物生态类型以流水型、陆栖-静水型最为丰富,静水型、树栖型次之,陆栖-流水型、穴居型最少。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表现出以华南区为主、华中华南区共存的分布格局;与地理距离相近的其他6个保护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与广西南部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最高,为密切关系;而与越南北部的Tay Yen Tu自然保护区相似性最小,为疏远关系。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22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等级的物种12种,濒危19种,易危20种;CITES附录Ⅰ1种,附录Ⅱ20种,因此该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结合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2011年陕北神木木柱柱梁龙山晚期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骨骼进行了分类、测量和鉴定。总共鉴定出脊椎动物27个种属,包括鳖、鸟类、褐家鼠、中华鼢鼠、蒙古兔、狐、貉、狼、狗、虎、黄鼬、狗獾、野猪和家猪、奥氏马、野驴、骆驼、鹿类、黄牛、山羊、绵羊、鹅喉羚。特别是发现了目前时代偏晚偏南的马科动物绝灭种Equus(Sussemionus) ovodovi, 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不远处有一定面积的森林、疏林、灌丛及沙漠的自然景观。从先民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以羊为主情况可见他们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同时从事农业和狩猎采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