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右胸三切口与左胸两切口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左胸两切口入路)和B组(n=46,右胸三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并发症和远期预后。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均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B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则低于A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两切口入路相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选用经右胸三切口入路,虽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略慢,但该入路方式在淋巴结转移率、生存率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种常用术式方法的选择原则、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无广泛转移胸段食管癌60例,分别采用常规左胸入路手术20例,右胸、上腹部二切口手术18例和右胸、腹、颈部三切口手术22例,均为根治性手术,术中清扫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食管癌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组研究病例全部顺利完成根治性手术,术中淋巴结活检检出有淋巴结转移25例,淋巴结转移率41.67%(25/60)。本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患者13例,其中吻合口瘘4例,胃排空障碍4例,肺部并发症5例。其中通过右胸、腹、颈部三切口入路手术并发症最高,达41.25%,与其它组别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因人而异,正确的选择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淋巴结清扫率及降低肿瘤复发率,此外不同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早期即具有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中下段食管癌喉返神经累及可作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食管癌术前应详细评估有无淋巴结转移,术中应尽可能广泛切除病变组织.常见的手术路径包括经胸及经食道裂孔两种方式,但由于不能有效清扫纵隔淋巴结,因此经食道裂孔食道切除术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三野淋巴结清扫适用于中上段食管癌,二野淋巴结清扫结合术后新辅助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生存率.本文主要就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改善食管癌的预后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化疗前NLR分为低NLR组(2.95)、高NLR组(≥2.9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无病生存期(DFS),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临床分期Ⅳ期、吸烟及淋巴转移的比例更大(P0.05),而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中位DFS为7.2个月(95%CI:5.9~8.4),显著高于高NLR组中位DFS 6.7个月(95%CI:5.4~7.9)(P0.05)。淋巴转移、NLR是老年NSCL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化疗次数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NLR与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并可作为预后评估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预后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手术切缘转移率为0.00%(0/35),死亡率为11.43%(4/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复发率、胸腔内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为8.24个月(95%CI:9.34~6.27),中位生存期为15.29个月(95%CI:12.14~21.78);观察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26个月(95%CI:9.37~14.35),中位生存期为18.13个月(95%CI:15.24~22.36),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系统性腹腔、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的生存率、疾病复发转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淋巴结15枚,发现4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患检出阳性淋巴结3枚,发现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两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及淋巴结转移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内生存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复发转移率为1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9%(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输尿管尿瘘、体温转复时间5 d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延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降低病灶的复发及转移率,虽然术后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7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采用字数表法随机分成联合组和传统组,各36例;传统组给予传统开腹开胸手术,联合组则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随访1年,比对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量对比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创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住院费用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转ICU者1例、并发症者2例,与传统组的3例和5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复发1例,死亡1例,传统组复发1例、转移1例,死亡1例,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联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及精力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其余5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低,预后良好,值得在老年食管癌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患者5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12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其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转移度、转移数、转移域数等相关数据资料,并分析各种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5年生存期的影响,再对基于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组"与"手术+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数以及淋巴结转移域数均对胸段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手术+放疗组(P0.01),同时术后加行放疗治疗对转移度0、≤20%及转移数≥2枚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数0、1、及≥2枚的三级别分类或可更准确地反应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术后预防性放疗能提高有淋巴结转移、转移0、≤20%及转移数≥2枚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及CT扫描对预测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46例,患者均行CT及腹部彩超,检查者CT及腹部彩超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检测的准确率及漏诊率,检测CT淋巴结转移数、CT三分区转移情况及CT最大病变直径等CT检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结果:CT淋巴结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检出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中胸上段、胸中段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检出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手术日起计算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107/146)、47.9%( 70/146),CT 转移数≥2枚、CT三分区转移<2区、CT最大病变直径≤3cm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率较高,CT转移数、CT三分区转移及CT最大病变直径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术后生存率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下行子宫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治疗老年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接受开放性子宫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B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随访期间的生活质量。结果:B组患者手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明显比A组多(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术中大出血以及术后尿潴留、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I-QOL以及FACT-G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老年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7例,按住院序号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新辅助化疗(静脉注射紫杉醇135 mg/m2以及奈达铂75 mg/m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的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以及脉管浸润阳性率。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3.94 %(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 %(24/3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脉管浸润阳性率均明显较低(P<0.05);经过3年的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经胸乳入路、经口腔前庭入路两种入路方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141例单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83,经胸乳入路)和B组(n=58,经口腔前庭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创伤应激指标、手术相关指标、美容满意度、并发症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A组,术后第1 d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第1 d颈部VAS评分、切口总长度小于A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术前、术后2 d,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皮质醇(Cor)水平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2 d,WBC、PGE2、CRP、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B组的美容满意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为0,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可获得与经胸乳入路治疗PTMC相当的手术疗效,但经口腔前庭入路清除中央淋巴结数目更多,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同时美容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计数与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测定99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食管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D-dimer和PLT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食管癌组血浆D-dimer、PL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D-dimer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而PLT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单因素分析提示D-dimer、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无疾病进展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D-dimer是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论:D-dimer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D-dimer可作为评判局部晚期ESCC预后的独立指标,为ESCC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对肺癌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研究组给予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和免疫功能,随访记录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时间更短(P<0.05)。两组术后1 d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3+、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CD8+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与组织分化、吸烟史、病灶直径、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是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可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抑制,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可以改善其他围术期指标。此外,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确诊为晚期NSCLC患者(NSCLC组)和门诊接诊的102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RDW、NLR,分析RDW、NLR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RDW、NLR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RDW高于年龄<60岁、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P<0.05),TNM分期为Ⅳ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NLR高于TNM分期为Ⅲ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RDW组、高NLR组NSCLC患者生存率低于低RDW组、低NLR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RDW、NLR与NSCLC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RDW、NLR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RDW、NLR较高,RDW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关,NLR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RDW、NLR预示着NSCLC预后不良,可作为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循环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D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估疗效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比较两组血清cfDNA、VEGFA水平;随访24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cfDNA、VEGFA高表达和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期(OS),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不敏感组血清cfDNA、VEGFA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cfDNA、VEGFA高表达组患者中位OS均明显短于cfDNA、VEGFA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部位与晚期胃癌预后无关(P>0.05),而TNM分期Ⅳ期、分化程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化疗疗效不敏感、cfDNA高水平、VEGFA高水平与晚期胃癌预后差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化疗疗效不敏感及cfDNA、VEGFA水平高是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fDNA、VEGFA水平检测有助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头侧中间入路对腹腔镜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方法: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江苏省中医院诊治的80例直肠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中间组42例与外侧组3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间组采用头侧中间入路,外侧组给予外侧入路,记录与随访近期疗效及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吻合后系膜、肠管均无张力;中间组的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时间少于外侧组(P<0.05),两组的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组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外侧组(P<0.05)。中间组术后9个月的肠梗阻、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 %,显著低于外侧组23.7 %(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中间组的复发率为2.4 %,显著低于外侧组的15.8 %(P<0.05)。结论:头侧中间入路在腹腔镜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骨桥蛋白(OPN)、趋化因子配体8(CXCL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84例按照术后有无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n=345)和复发转移组(n=39),对比复发转移组、未复发转移组CA125、OPN、CXCL8、NLR,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判断CA125、OPN、CXCL8、NLR检测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的CA125、OPN、CXCL8、NLR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术前新辅助化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细胞增殖标志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术后放疗、术后内分泌治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PN偏高、CXCL8偏高、NLR偏高、肿瘤最大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阳性、ER/PR双阴性、临床分期为III期、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A125、OPN、CXCL8、NLR联合检测评估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OPN、CXCL8、NLR、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ER/PR、临床分期、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均存在一定联系,临床需据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以防范。且术前CA125、OPN、CXCL8、NLR联合检测辅助评估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