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笛 《生物学通报》2013,48(6):7-8,F0003
芝草,尤其是灵芝和紫芝,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视为祥瑞,有“神草”、“瑞草”等美称,是大型真菌中最受重视的一类。然而“芝草”的得名,实际上不仅仅是由于芝在古代被视为一种草。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的真菌生长相对于杂草来说较为缓慢,因此当其子实体周围杂草丛生时,被菌盖遮蔽的杂草因光合作用的需要,会穿过菌盖以获取阳光,造成灵芝和杂草恍若浑然一体的“草从芝出”的特别现象。这种现象在清人画作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是“芝草”得名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道了互叶指甲草属Corrigiola L.在我国的分布,确认互叶指甲草C.littoralis L.已在我国江西庐山归化。  相似文献   

3.
庐山山体人为剖面垂直绿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庐山雄居江南,兀立鄱阳湖西北,自然风景“奇、特、秀、丽”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也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近几十年来,随着庐山疗、休养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公路和房屋建筑的不断修建,庐山自然山体被人为切割成一系列裸露剖面,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破坏。为了更好地建设庐山,美化庐山,搞好庐山山体人为剖面垂直绿化,已成为庐山绿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庐山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的综合分析,扼要阐述各种人为剖面的不同特征与分布规律,初步提出解决人为剖面垂直绿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供山地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籍中关于菌类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古籍中有关菌类名称的记载周礼天官内服司中有“鞠衣”的记载,按其注上说:“……黄桑服也,色如鞠尘”。五代牛峤杨柳枝诗中有“舞裙新染麴尘罗”的词句。这两处所说的“鞠尘”,都可能是酒麯上所生的麯霉(Asper gillus spp.)。礼记内则中有“芝”)的记载,这可能是一种食菌,因其中还记载着“羞有芝栭”。淮南子中有“雚蕈”、“紫芝”及茯苓等菌类名称。神农本草经中也有几种“芝”的记  相似文献   

5.
生长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野生花卉美汉草(Meehania urticaefolia),又名荨麻叶龙头草、芝麻花,为唇形科龙头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丛生,高20—40厘米;叶对生,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两面被长柔毛。每当初夏时节,在林下、山坡及山沟小溪边,常有成片生长的美汉草,  相似文献   

6.
报道荨麻科楼梯草属和赤车属共18种植物在我国9个省区的分布新记录,其中有安徽的对叶楼梯草,福建的骤尖楼梯草和异被赤车。甘肃的庐山楼梯草。广西的大叶赤车,贵州的樱叶楼梯草,裂序楼梯草,曲毛赤车和波缘赤车,湖南的梨序楼梯草,四川的裂序楼梯草和漾濞楼梯草,西藏的翅苞楼梯草,拟盘托楼梯草,贡山楼梯草和李恒楼梯草,云南的短齿楼梯草,无苞楼梯草,樱叶楼梯草。裂序楼梯草和伏毛楼梯草。  相似文献   

7.
樟芝是我国台湾地区特有的一类十分稀有的药食两用真菌,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本文中,笔者介绍了樟芝的分类与命名、生物学特性、樟芝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及其药理活性;同时着重分析了樟芝现有的人工培养方式以及本课题组在相关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学者早已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植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庚蔚注云:“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苏颂《图经本草》中说:“(茯苓)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宋、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都说明菌  相似文献   

9.
庐山植被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这样盛赞过庐山。庐山,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气吞大江,影落鄱湖,面积为二百五十平方公里,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区,疗养和避暑胜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之多,尤令人赞叹。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首次在庐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重视。1934年在含鄱口建立庐山森林植物园,1954年改名为庐山植物园,为我国唯一历史最长的亚高山植物园,是不同领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考察和教学实习的良好研究场所。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和热耐受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杜卫国 《动物学报》2006,52(3):478-482
在外温动物热生理特征的进化理论中,“静态”和“易变”是两个持续争论的对立观点。热生理学特征的种内变异是检验此类假设的最有力证据。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热环境和热生理特征,以检验“静态”和“易变”假设。东部沿海地区(宁德)的环境温度高于内陆地区(贵阳),与之相适应,沿海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也高于内陆地区。然而,两地区蜥蜴的上临界温度和下临界温度无显著差异。尽管这些热生理学特征的种群间变异趋势并不一致,但是喜好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结果符合“易变”假设的预测。此外,本研究表明蜥蜴的喜好体温存在沿经度方向的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11.
芒苞草属的群落学特征和花粉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表明芒苞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a)的花粉形态与石蒜科、鸢尾科完全不同。经请教吴征镒教授,他在来信中认为芒苞草应“属于在中国(乃至东亚)未曾记录过的一个老科——翡若翠科Velloziaceae”,横断山区一个可能是特有的单种属,分布在干旱河谷灌丛、稀疏针叶林以及亚高山嵩草草甸中。  相似文献   

12.
在亚洲西题、死海以北,曾经有一座著名的古城——耶利哥(又译杰里科)。在古城附近的沙漠中,出产一种能“死而复生”的神奇小草。每到旱季,这种小草便植株枯黄、卷曲成球状,而且可以随风滚动。一旦遇到水或潮湿的环境,它便重新展开茎叶,并再现绿容。从外观和其遇水“复生”的习性上看,这种小草很像藻类植物卷相,但一旦开花结果便显露出了被子植物的庐山真面目:它的花朵白色,4故花瓣呈十字形排列,花后结角果。原来这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植物学家根据它干旱时随风滚动和产于耶利哥的特性,将其命名为Anaslatlcahle-’“chu。ti…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知和利用灵芝的国家。中国的古籍中也存有大量与"灵芝"相关的记载。但是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灵芝究竟何时出现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一直众说纷纭。通过对"芝""灵芝""芝草"等字词进行深入剖析,以及对与"灵芝"相关的中国古代和现代文献进行研究,认为诸如"灵芝记载起源于《山海经·中次七经》、《孔子家语·六本》、《礼记·内则》、《列子·汤问》、《楚辞·山鬼》、《论衡·初禀篇》、《抱朴子》及《道藏》"等起源学说均值得商榷,并确认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才是记载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灵芝的最早文献,其中所记载的赤芝便是现在所言之灵芝。  相似文献   

14.
庐山三宝树     
在庐山芦林大桥以西大约1公里处,黄龙寺前,有三棵大树,称为“三宝树”。大树挺拔茂密,直插云天。其中一棵为古银杏树,高30米,胸围5.46米。相传是东晋高僧昙铣手植,至今已有1500多年树龄。另二棵为柳杉,高40米,胸围6米,树龄同为600年。三宝树为庐山一大旅游景点。这里荫凉宜人,背靠古寺。游人在游览了锦绣谷景区后,都要来“三宝树”下面石凳上小坐歇息。尤其是夏日,人们来到这里,抬头仰望这三棵浓荫蔽日的参天古树,会由静而幽,由幽而冷,顿生“赤日行空午不识”之感。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观赏了“三宝树”美…  相似文献   

15.
樟芝是原产于台湾的珍稀药用真菌,具有保肝、抗癌等活性。樟芝在深层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无性孢子,但是目前对樟芝无性产孢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报道了樟芝发酵培养基中Ca~(2+)浓度能够有效调控樟芝无性产孢的现象;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不添加Ca~(2+)培养(对照)的菌丝体、添加1 mmol/L Ca~(2+)培养(促进产孢)的菌丝体及添加200 mmol/L Ca~(2+)培养(抑制产孢)的菌丝体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了参与Ca~(2+)/钙调素信号通路的CaM蛋白和HSP90蛋白,以及参与FluG调控产孢信号通路的AbaA蛋白;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Ca~(2+)/钙调素和FluG介导的樟芝无性产孢信号通路模型图;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对该通路上23个功能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受Ca~(2+)调控最为灵敏的7个产孢相关功能基因:crz1、hsp90、flbB、brlA、abaA、wetA及fadA。本研究结果为解析樟芝无性产孢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自然分布在长江下游各省高山区,叶包玉绿,叶形长圆,伞形总状花序,花冠漏斗状钟形,白花透粉,粉底带红,姿色秀美,植物学家依产地命名为天目杜鹃。此次又到庐山,笔者信步于杜鹃花丛中。庐山植物园汪国权先生介绍,天目杜鹃就是云锦杜鹃。它自生于天目山、武夷山、庐山等高山峻岭间。云锦杜鹃芳名出自陈三立先生。陈三立(1852—1937)光绪进士,近代著名诗人。他是庐山植物园创建人之一陈封怀的祖父。先生著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和《散原精舍文集》等,早年参加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后,潜居庐山讲学。老人喜爱杜鹃,花开时节,远望群山,绿色屏幕上泛起缕缕红霞,先生欣然命笔作“云锦杜鹃花”。后来的文人学者,十分钦佩陈三立先生的创意,从此,云锦杜鹃的花名,传播天下。我高兴的说:是的,记得五、六年前,在朋友家里  相似文献   

17.
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是一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的多年生蕈菌类,樟芝子实体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包括三萜类化合物,但野生樟芝只生长在台湾特有的牛樟树树干腐朽的心材内壁和枯死倒伏的牛樟树表面,生长极其缓慢,很难获得,价格昂贵。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液体培养樟芝的菌丝体以产生三萜类化合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樟芝产生三萜类化合物的液体发酵条件。首先对樟芝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研究发现樟芝液体发酵产生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最佳浓度分别为100 g/L和9 g/L,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g/L):葡萄糖100.0,酵母提取物9.0,Mg SO4·7H2O 0.5,KH2PO41.0。优化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0,温度28℃,接种量10%(v/v),摇床转速180 r/min。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对樟芝液体发酵产生三萜类化合物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即碳源、氮源和培养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优化的三种因素条件为:葡萄糖104.71 g/L,酵母提取物9.93 g/L,温度28.42℃。用优化的培养条件液体培养樟芝,其三萜类化合物的产量达到391.45 mg/L,比优化前的产量223.39 mg/L提高了75.23%,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培养樟芝产生三萜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马褂木6个种源(云南金平、浙江安吉、福建武夷山、贵州黎平、广西全州、江西庐山)一年生实生苗的苗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源在苗高生长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2)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其苗高生长方程,发现各种源苗高生长均呈现明显的“慢—快—慢”的“S”型生长节律.(3)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苗木生长划分为幼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阶段,福建武夷山种源最早进入速生期,且持续时间最长,江西庐山种源最晚进入速生期,且持续时间最短.速生期苗高净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最大的是浙江安吉种源,达56.05%;第二是福建武夷山;最小的是江西庐山种源,只有34.29%.(4)依据苗高和地径两个性状的聚类分析把6个种源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全州种源,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第二类是金平、安吉、武夷山、黎平种源;第三类是庐山种源.  相似文献   

19.
杨庆媛  毕国华 《生态学报》2019,39(23):8939-8947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探索平行岭谷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以及“山岭”“谷地”“江河”差异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与措施。研究发现:平行岭谷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生态系统各要素具有纵向差异大、层次性强的特点,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宜按照“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脉络进行布局,并依据海拔高程自上而下,在“山岭”“谷地”“江河”分区分层采用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模式:“山岭”区域采用“保育恢复”模式,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森林抚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谷地”区域采用“综合整治”模式,以土地综合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为主,“江河”区域采用“防治结合”模式,以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岛屿生态系统治理为主;未来应从拓展重庆地票生态功能、实施自然资源确权制度、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菌物学报》2017,(3):358-366
假芝是一种野生药用真菌,具有抗氧化、抑肿瘤等作用,在我国及马来西亚等地均有采集销售,但是关于其人工驯化栽培报道极少,对其生长发育特性、营养成分等均不了解。为开发利用野生假芝资源,本试验首次对采自广州市白云山内的野生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菌株进行液体菌种袋料栽培试验,并对驯化的子实体进行营养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假芝液体菌种培养5d即可用于生产,以玉米芯、木屑等为原材料进行栽培,接种后40d出现原基,71d成熟,生物转化率为10.84%。子实体粗多糖含量达3.22g/100g、总三萜类化合物为1.00%,粗蛋白质为14.90g/100g。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假芝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清除效果优于赤灵芝和紫灵芝,是一个非常好的抗氧化材料,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