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抑制催乳素(Prolactin,PRL)分泌的大麦芽活性成分,将大麦芽经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余物四个部分,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注射液建立乳腺增生小鼠模型检测大麦芽不同成分的活性,得出大麦芽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抑制PRL分泌的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分别经过MCI柱、ODS柱和ODS-A柱分离,得到四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方法鉴定为:3-甲基-1-十六烯酸乙酯甘油酯、3-甲基-1-十八烯酸乙酯甘油酯、3-十七烷酸-环己-1,4-二烯酯、1,4-环己二烯-3-十五烷酸甲酯。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茶蜂花粉的抗氧化活性和功效成分。茶蜂花粉85%乙醇回流提取,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模型检测茶蜂花粉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利用核磁共振方法鉴定各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茶蜂花粉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经MCI柱层析,得到30%、50%、70%三个乙醇洗脱组分,其中3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从该洗脱部分得到三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槲皮素、山奈素-3-O-芸香糖苷、山奈酚-3-O-(2″,3″,4″-O-三对羟基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推测茶蜂花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利用75%乙醇对向日葵根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再用萃取法将向日葵根化学成分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萃取物浸膏、乙酸乙酯萃取物漫膏、正丁醇萃取物浸膏;最后用常压硅胶色谱从石油醚萃取物漫膏中分离得到1个甾体类化合物A,经质谱、碳核磁共振和氢核磁共振谱鉴定,确定出其结构为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4.
野葛花醇提物中异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葛花苷为标准品,对野葛花醇提物的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及水溶物4部分中的异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DPPH·法对各萃取物进行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1)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及水溶物4部分的异黄酮含量分别为35.27%、53.42%、52.13%和2.34%.(2)抗氧化实验显示, 4 部分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252、49、197和344 μg/mL.(3)相关性分析表明,野葛花醇提物各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主要来自于其中含有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野葛花醇提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异黄酮含量较高;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及水溶物4部分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效果最佳;表明异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山芝麻根、茎和叶不同溶剂萃取物在1.5 mg·mL~(-1)浓度下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用孢子萌发法测试了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用离体法测试了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并通过气相与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了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主要成分,测试了其中8种主要化合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山芝麻各部分萃取相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在1.5 mg·mL~(-1)浓度下,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7.00%和86.14%,其EC50分别为0.062 mg·mL~(-1)和0.052 mg·mL~(-1);浓度在2、4、8 mg·mL~(-1)时,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均在70%以上;在10 mg·mL~(-1)浓度下,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2%和59.77%。通过气相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进行了分析,在山芝麻根石油醚相萃取物中共鉴定出36种主要化学成分,在山芝麻根乙酸乙酯相萃取物中共鉴定出17种主要化学成分。对选取的8种主要化合物,在100μg·mL~(-1)浓度下,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显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5.12%和68.07%,EC_(50)分别为56.66μg·mL~(-1)和37.04μg·mL~(-1)。  相似文献   

6.
红豆树种子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红豆树种子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首次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豆树种子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萃取;同时,利用DPPH法、ABTS法和抑菌圈法评价红豆树种子生物活性物质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红豆树种子萃取物中共检测出化合物12个,占萃取物总量的89.03%;种子萃取物的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52.98%)、D-阿洛糖(7.24%)、2,3-二甲氧基-10,11-二氢二苯并(b,f)恶庚英-10-醇(6.51%)、甲基丁香酚(4.53%)、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4.45%)、黄樟素(3.75%)、α-松油醇(3.31%)、2,6-二甲氧基苯酚(2.01%),此8种成分占总量的84.78%。红豆树种子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物浓度呈线性相关。当红豆树种子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物浓度为10.0 mg/mL时,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石油醚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红豆树种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小桐子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了解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 )提取物的除草活性,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苋(Amaranthus tricolor L. )、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为实验材料,对小桐子果壳和枝叶的水、乙醇(体积分数95%)、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粗提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并从中筛选出抑制作用最强的水粗提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组分分离及其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小桐子果壳和枝叶的6种溶剂提取物(10 g·L~(-1))对供试的4种植物幼苗的根长和茎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水粗提物和乙醇(体积分数95%)粗提物的抑制作用较强,且水粗提物对供试的4种植物幼苗的根长和茎高的抑制作用均在7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粗提物(P<0.05);石油醚粗提物的抑制作用最小,均在10%以下.小桐子果壳和枝叶水粗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10 g·L~(-1))对萝卜和苏丹草幼苗的根长和茎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氯仿和石油醚萃取物,抑制率均在70%以上;水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均在80%以上;石油醚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率均在10%以下.研究结果表明,小桐子果壳和枝叶的水粗提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有效成分为极性较大的组分.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发牛蒡在生物抗虫农药方面的应用价值,对牛蒡提取物进行了抗卤虫活性测试,并对抗虫活性较强的组分进行GC-MS分析.将健康新鲜的牛蒡的乙醇粗提取物经水分散,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四相提取物分别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对卤虫的半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0.13、0.17、1.25、0.19 mg·mL-1,其中石油醚相杀虫效果最好.对石油醚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5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3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乙酯(27.791%)、萜类化合物(21.311%)、饱和烃类(19.637%),这三类物质相对含量之和占总提取物的68.739%.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乙醇浸膏进行萃取,获得三种有机相粗提物,其后跟踪检测其抗菌、抗氧化活性,并采用GC-MS分析粗提取的化学组成,确定了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的各20种成分.活性跟踪结果显示,石油醚相萃取物的抗菌和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提取物没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对活性较好的石油醚相依次进行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分离获得一单体化合物,应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为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0.
杠柳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杠柳枝皮粉末的乙醇提取物悬浮于水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各种柱层析进行多次分离后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β-香树素乙酸酯(1)、β-香树素(2)、periplogenin(3)和perilocoside N(4),其中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研究扶芳藤各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及体内抗氧化作用,为扶芳藤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以DPPH法及ABTS法考察扶芳藤各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LPS(1g/L)刺激的小鼠急性肺炎为动物模型,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考察各极性部位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扶芳藤各极性部位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作用,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石油醚部位的IC_(50)分别为0.103、0.258及0.702 mg/mL;扶芳藤各极性萃取部位对ABTS的产生也都具有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石油醚部位的IC_(50)分别为0.814、2.384及2.059 mg/mL。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改善小鼠体内SOD、MDA和GSH-Px活性有着良好的效果,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扶芳藤分离的各萃取极性部位在体内体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效果,综合考虑以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部位活性为最佳,石油醚部位则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采用75%的乙醇提取经乙醚脱脂的蕨菜粉末,提取液回收乙醇后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粗分段,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甲醇系统对乙酸乙酯部位梯度洗脱,对其乙酸乙酯洗脱部分反复凝胶柱层析获得2个黄酮单体,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芦丁(2),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蕨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竹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水提取竹叶有效成分,将提取液浓缩至含生药量约1.0 g/mL,经醇沉后取清液浓缩,再经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得不同极性的各部分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琼脂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部分均表现抑菌活性。各供试样对两种菌的抑菌圈直径达9.8~18.4 mm,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mg/mL2,.50 mg/mL和5.00 mg/mL。最后采用亚硝基红盐-Co2+褪色法研究了竹叶提取物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分萃取物的抗氧化性明显优于水提物,其中乙酸乙酯部分萃取物的IC50值为1.06 mg/mL。  相似文献   

14.
小桐子枝叶提取物对蚜虫的毒杀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水、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为溶剂,采用冷浸法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 )枝叶进行了粗提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各粗提物对豌豆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和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的毒力,从中筛选出毒力最高的粗提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组分分离及毒杀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随溶剂极性的减小,小桐子枝叶不同溶剂粗提物的提取率降低,其中水和乙醇粗提物的提取率较高,分别为18.76%和11.94%;6种溶剂粗提物对豌豆长管蚜和桃蚜都具有一定的毒力,其中,乙醇粗提物的毒力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粗提物,LC50分别为2.693 3和2.565 6 g·L-1.乙醇粗提物的水、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萃取物均对桃蚜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石油醚萃取物的萃取率最高(74.27%),对桃蚜的毒杀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8 g·L-1石油醚萃取物对桃蚜的24 h校正死亡率高达94.5%.研究结果表明,小桐子枝叶的灭蚜活性组分存在于其乙醇粗提物的低极性组分中.根据实验结果初步确定了小桐子枝叶灭蚜活性组分的提取流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测定分离自川贝母、瓦布贝母、甘肃贝母和暗紫贝母新鲜鳞茎的15株内生真菌无菌发酵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初步评价其次生代谢物的美白活性;并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对抑制能力较强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自瓦布贝母的内生真菌WBS020、1WBY2和7WBY2的无菌发酵液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显著高于其它菌株,且高温处理后可保持一定稳定性。试验还发现,上述三株菌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能力显著高于其石油醚萃取物;WBS020的正丁醇萃取物,1WBY2和7WBY2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都表现较强的抑制活性。除此之外,在质量浓度为8 mg/m L时,阳性对照维生素C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其他萃取物,但1WBY2和7WBY2菌株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也可达90.86%±0.81%和88.92%±7.13%,极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萃取物。说明瓦布贝母内生真菌次生代谢物中存在着美白活性成分,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索氏萃取技术,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和甲醇等5种溶剂对蝉虫草纯粉进行分级萃取,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级萃取物进行分析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萃取物中含有与烯烃类、羧酸类、酯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相关的C-H、C=O、C-O和C=C等官能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鉴定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34种,以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多为碳链长度为15-20的长链脂肪酸及对应的酯,其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28.95%;分别存在于两种或以上萃取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共有11种;仅存于石油醚萃取物中的化合物6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3种,丙酮萃取物中2种,无水乙醇萃取物中6种,甲醇萃取物中6种。在一定极性范围内,利用溶剂的极性梯度变化,可实现蝉虫草中活性物质的按极性梯度分离;采用分级萃取技术可有效分离蝉虫草中部分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充实了蝉虫草中化合物的种类资源,为蝉虫草中活性物质谱图库的完善、构效关系的建立及蝉虫草产品的利用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周婧  黄丽云  李钢  徐静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8):1958-1966
【目的】红树林内生真菌生长于特殊的生境,有些菌株能分泌出结构新颖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从红树林植物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中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真菌HQD24,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形态结构及ITS r DNA序列分析,HQD24被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采用抗氧化多活性模型,2-2′二苯基-1-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测定法、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测定法、超氧自由基测定法、还原Fe~(3+)能力、螯合Fe~(2+)能力对HQD24麦麸发酵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经抗氧化活性实验发现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成分都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还原Fe~(3+)、螯合Fe~(2+)的能力,尤其是清除ABTS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都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当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粗提物浓度为1.5 g/L时,二氯甲烷萃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率为71.92%,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超氧自由基率为62.36%,综合评价,HQD24的发酵产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主要分布于二氯甲烷萃取粗提物和正丁醇萃取粗提物,其次分布于乙酸乙酯萃取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最少。【结论】研究结果预示红树林内生烟曲霉菌是产生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HQD24菌株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采用DPPH·法及Fe3+还原力法对排风藤内生真菌PFT-2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首先测定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甲醇总提物的活性,然后测定菌丝体总提物各极性部位,即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和水层剩余物部位的活性,同时以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PFT-2菌丝体甲醇总提取物各样品抗氧化活性较强,尤其是甲醇提取物部位、丙酮提取物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它们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Vc相当,其中甲醇提取物部位IC50值为0.023 mg/m L,活性略高于VC,同时以上提取物对Fe3+也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DPPH·法及Fe3+还原力法对排风藤内生真菌PFT-2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首先测定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甲醇总提物的活性,然后测定菌丝体总提物各极性部位,即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和水层剩余物部位的活性,同时以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PFT-2菌丝体甲醇总提取物各样品抗氧化活性较强,尤其是甲醇提取物部位、丙酮提取物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它们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Vc相当,其中甲醇提取物部位IC50值为0.023 mg/m L,活性略高于VC,同时以上提取物对Fe3+也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蒜化学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大蒜(Allium sativum L.)新鲜鳞茎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环己烷萃取物中共检出112个成分,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环己烷萃取物总量的80.08%;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检出86个成分,鉴定了26个化合物,占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量的56.70%;在正丁醇萃取物中未检出挥发性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109个成分,鉴定了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58%.大蒜95%乙醇提取物的环己烷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大蒜挥发油中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在环己烷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阿霍烯的含量分别为生药的0.00395%和0.00145%,大蒜中阿霍烯含量达0.005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