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赤链蛇毒器的发现及离体毒腺的产毒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吴卯斌 《蛇志》1996,8(1):15-17
本文通过对安徽黄山产赤链蛇毒器的解剖,描述了其毒器的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并测定了离体毒腺的产毒量。  相似文献   

2.
水赤链游蛇毒器的解剖及离体达氏腺的产毒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亦民 《蛇志》1997,9(2):11-12
通过对安徽黄山水赤链游蛇毒器的解剖,描述了其毒器的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并测定了离体毒腺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有毒蓝藻在形成水华破坏水体环境的同时,也对人畜产生危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水环境中产毒蓝藻进行监测,由于其简单、快速和经济等优点,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1)早期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毒蓝藻诊断中的运用;2)以产毒基因为靶标进行的产毒蓝藻诊断;3)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产毒蓝藻进行检测。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相比,生物芯片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分析自动快速、高通量等许多传统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该技术在蓝藻毒素检测中的运用必将给目前的产毒蓝藻的检测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全球范围内,高频次、大范围暴发的蓝藻水华对淡水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微囊藻因其在生长特别是衰亡过程中向水体释放微囊藻毒素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分析其产毒株及非产毒株在环境样品中的组成,建立产毒蓝藻的预报及评价体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实现对环境样品中产毒藻株的鉴别与定量.针对目标基因mcyA设计的、以地高辛标记的双链DNA探针可有效应用于产毒微囊藻FACHB905和PCC7806的鉴别.分别对来自滇池、太湖和关桥的11个样品进行分析显示,该方法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及PCR方法有较好的匹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流式细胞相结合可有效鉴别产毒与非产毒微囊藻,尤其可以对野外样品中产毒与非产毒藻株进行简便、可视化地鉴别,从而达到对产毒微囊藻水华早期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辣椒疫霉产毒共分离RAPD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辣椒疫毒(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的产生是由一个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通过RAPD/BSA分析证明,用OPW12扩增得到一条约1300bp的RAPD标记带,该带与辣椒疫霉产毒共分离。纯化回收OPW121300DNA,共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筛选出3个白色阳性克隆,序列分析发现该标记DNA为1291bp。这一标记DNA序列的阐明为进一步分析产毒遗传机理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珠海市20座水库两次(2018年和2022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华南热带地区产毒拟柱孢藻的发生规律和拟柱孢藻毒素(CYN)的健康风险。基于rpoC1和cyrJ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两次采样的40个样品中均检到拟柱孢藻,在其中的33个样品中检到产毒拟柱孢藻。种群内产毒基因型的比例在0.046%—38.66%,表明产毒株广泛存在但不占优势。与2018年相比, 20座水库的总拟柱孢藻丰度均值在2022年增加近10倍,但两年的产毒拟柱孢藻丰度无显著差异;产毒基因型的比例明显下降,比例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从2018年的14.86%和38.66%降至2022年的4.17%和17.24%; CYN浓度与产毒细胞比例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平均浓度也从0.56降至0.19μg/L。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表明,非产毒基因型丰度随无机磷的升高及硝氮的下降而显著增加,而产毒拟柱孢藻比例随水温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东省水库微囊藻的产毒特征和IT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从广东省供水水库中分离得到28 株微囊藻(Microcystisspp.),对它们的产毒特征和15 株微囊藻的ITS 序列进行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E 的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水库中的微囊藻以产毒藻株占优势,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类型为MC-RR.广东省15 株藻株的ITS 序列相似性大于93.2%,在用相邻法(NJ)构建的系统树上,不同形态的种和不同地理区域的藻株没有区分开,产毒和非产毒藻株没有形成独立分支.这说明微囊藻IT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较低,ITS 序列和mcyE 存在没有相关性,表型不能够反映藻株的进化关系.因此,有必要将藻类传统分类方法与分子方法结合起来对蓝藻进行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8.
虎纹捕鸟蛛毒的生物学活性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报道了采集广西产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毒液的方法,并对粗毒进行了部分生物学活性的测定,该粗毒对小鼠和蜚蠊的LD50分钟为1.16mg/kg和300ug/g,该粗毒具有透明质酸酶,碱性磷酸酶,蛋白水解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未测到磷脂酶A和胆碱脂酶性,通过电生理实验发现该粗毒含有阻断蟾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毒素,并观察到当小鼠接受腹腔注射致死剂量(5mg/kg)粗毒后便迅速出现呼吸麻痹。  相似文献   

9.
对某卫生防疫站委托本研究室分离病原菌的一份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一"黄豆冬瓜酱"进行检测和病原菌的分离,从中再次检出了E型肉毒毒素并分离到一产毒菌种,对该菌种的生物学及生化学特性进行检查,并检测其毒素基因(PCR试验)。结果:该分离菌能产生E型肉毒毒素,PCR检测结果也证明其具有E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但其多项生化特性与E型肉毒梭菌有明显差异,而与酪酸梭菌完全一致。结果说明该分离菌系产生E型肉毒毒素的酪酸梭菌,而非E型肉毒梭菌。由酪酸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型肉毒中毒并从中毒食品中分离到该病原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10.
张雁  吉永华 《动物学研究》1989,10(2):139-142
本文分别用对硝基酚磷酸酯、3-[32p]标记的RNA和大肠杆菌噬菌体入DNA作底物测定了新疆产穴居狼蛛毒中与核酸代谢有关的酶,发现此毒中含有磷酸单酯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  相似文献   

11.
不同pH和盐度下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一株分离自厦门西海域沉积物的海洋细菌S10在不同pH和盐度条件下对赤潮原因种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藻株适宜生长pH为6~8,适宜盐度为20~34;该藻株在不同pH及不同盐度条件下,藻细胞毒力差异显著,且随着pH升高而下降。随着盐度增加而加大,到盐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菌株Sl0(1.02×10^l0cells·ml^-1)在pH7~9和盐度15~34下均能有效抑藻生长和产毒。且在pH7、盐度34时其抑藻生长作用最强;在pH7时抑藻产毒效果较好,且其抑藻产毒作用强度不随盐度变化而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发酵罐加装外置环形光源构建藻类连续培养系统, 以产毒微囊藻PCC 7806及其无毒突变株PCC 7806 mcyB–为培养材料, 通过对补料时间、接种密度和稀释率参数的优化, 获得最优培养条件, 并应用于产毒与无毒微囊藻的竞争实验中。通过优化得到连续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 补料时间为第4天, 起始接种密度为4×106 cells/mL, 稀释率为0.15/d。在连续培养下, 光照为35 μmol/(m2·s)时, 以1﹕1的起始比例接种产毒与无毒微囊藻, 二者间的竞争会达到平衡, 并以无毒微囊藻占据优势, 且两者以不同的优势度长时间维持不变。在此基础上, 开展了不同光强对产毒与无毒微囊藻竞争影响的实验, 结果表明, 光强为35和80 μmol/(m2·s)时, 无毒株在连续培养中占据优势; 而光强为5和15 μmol/(m2·s)时, 无毒和产毒微囊藻维持起始接种比例不变。研究通过优化连续培养条件为室内藻类竞争实验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纯化眼镜蛇毒蛋白对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培养的抓蟾胚胎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用膜片箝技术研究了从中国华南产眼镜蛇毒分离出的神经毒组分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通道的影响,发现它在微终板电位和单通道水平上都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完全阻断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剂量约为2.0μg/ml,对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的半阻断量约为0.23μg/ml。这表明它与α-银环蛇毒有相似功效。  相似文献   

14.
产毒条件对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tngiensis var israelensis)产毒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提高该菌产毒能力的各种适宜条件是,氮源以花生蛋白的促进作用最高,蛋白胨次之,尿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碳源以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及淀粉有促进作用;所试的6种生长素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产毒能力;Mg++、Ca++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n++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适pH为7.0—7.5,最适温度为28—32  相似文献   

15.
廖婉琴  梁旭方  王琳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06,25(1):25-27,31
根据已克隆的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微囊藻毒素去毒酶cDNA全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PCR方法获得鲢鱼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编码区,将该编码区与绿色荧光蛋白连接,分别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GFP-N1-sGST和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2-EGFP-sGST。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融合表达载体pEGFP-N1-sGST转染Hela细胞,60h后检测到绿色荧光基因表达;通过显微注射,将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2-EGFP-sGST注入斑马鱼(Daniorerio)受精卵,获得了转鲢鱼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斑马鱼,从而构建了微囊藻毒素去毒酶转基因模型。上述2种转基因模型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鲢鱼、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a)等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调控元件、去毒分子机理及研发转基因鲢鱼、鳙鱼、罗非鱼等微囊藻毒素高效生物去毒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薄层层析技术快速检出杂色曲霉素产毒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群飞  蔡一新 《真菌学报》1996,15(3):227-231
直接硅胶板薄层层析快速检出杂色曲霉素产毒菌株,简化了培养,萃取纯化等繁琐步骤,大大缩短样品检测所需时间,做到快速灵敏,检验时取生长待测菌株的琼脂块,直接以硅胶薄层析展开浸出溶液,显色后产毒株色谱带中毒素斑点清晰易辨,所用试剂,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大量菌株的分离筛选,应用此方法,检测了222个真菌菌株的产毒能力。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鹅膏菌肽类毒素的HPL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10种鹅膏菌中的-鹅膏毒肽(-amanitin)、鹅膏毒肽(-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3种毒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鹅膏(A.verna)和鳞柄白鹅膏(A.virsa)中含有-amanitin和-amanitin两种毒素,二者-amanitin的含量分别为 1861.85g/g和2477.02g/g,均高于欧洲产毒鹅膏(A.phalloides)中的含量(1607g/g)而接近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中的量(2633.80g/g)。毒鹅膏A.phalloides中含有3种毒素,并且菌蕾中的含量高于成熟子实体,尤其菌蕾中Phalloidin的含量(1113.35g/g)是灰花纹鹅膏成熟子实体中(432.5g/g)的3倍。  相似文献   

18.
将F型肉毒梭菌经适宜条件产毒培养后,以硫酸铵盐析和酸沉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F型肉毒毒素,用分段脱毒法脱毒制备类毒素,分别免疫豚鼠、马匹后测定免疫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两种工艺制备的毒素其类毒素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10种鹅膏菌中的-鹅膏毒肽(-amanitin)、鹅膏毒肽(-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3种毒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鹅膏(A.verna)和鳞柄白鹅膏(A.virsa)中含有-amanitin和-amanitin两种毒素,二者-amanitin的含量分别为 1861.85g/g和2477.02g/g,均高于欧洲产毒鹅膏(A.phalloides)中的含量(1607g/g)而接近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中的量(2633.80g/g)。毒鹅膏A.phalloides中含有3种毒素,并且菌蕾中的含量高于成熟子实体,尤其菌蕾中Phalloidin的含量(1113.35g/g)是灰花纹鹅膏成熟子实体中(432.5g/g)的3倍。  相似文献   

20.
单端孢霉烯B族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eoxinivalenol, DON)是产毒镰刀菌在侵染小麦等作物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的致病因子,可以帮助产毒镰刀菌在麦穗间扩展。DON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对动物、微生物和寄主具有毒性(cytotoxicity and phytotoxicity),然而产毒镰刀菌自身借助何种保护机制免受DON毒害目前研究甚少。DON毒害机制的研究对于镰刀菌毒素的持续防控和粮食安全、人民生命健康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产毒镰刀菌DON合成解毒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DON合成的亚细胞定位、合成基因簇内的外排蛋白和解毒基因作用方式,以期为有针对性地破解其解毒机制,设计研发高效靶向控毒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