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又名蓑草、羊草、拟金茅、山草根,为禾本科多年生缩根性草本植物。该草在世界上仅分布于亚洲少数几个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山地。 龙须草不择土壤,在多种类型土壤上和在缓坡地、陡坡地(甚至陡峭)及非积水平地等多种类型的地形上生长良好。龙须草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能耐受高温、干旱、瘠薄、病虫害,并耐割、耐山火等,因而有较强抗逆性和适应性。龙须草由于蓄水固土能力强,被水保部门称为水土保持的先锋草种。一方面,龙须草是一种C_4植物,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形态特征及资源分布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Retz)C. E. Hubb. )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是两种禾本科野生植物,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省境内较为常见,群众通常分别称其为蓑草(或梭草)和芒杆(或芭茅),其中,芒遍布全省,龙须草在省内半数县、市、特区有分布。  相似文献   

3.
龙须草分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龙须草系禾本科拟金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育期长(250天左右),分蘖力强,一年可达100蘖以上。生殖生长期短,营养生长期长,6月上旬籽实成熟后,才进入旺盛的分蘖期。分蘖力受草龄、插种期、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力和坡向等因素的影响而异。龙须草分蘖动态变化可分为始增期、快速期、高峰期和缓增期等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记述中国拟截尾蠊属Hemithyrsocera Saussure 2新种和3新纪录种:二叉拟截尾蠊Hemithyrsocera bifurcata Che,sp.nov.,多突拟截尾蠊Hemithyrsocera multicuspidata Wang,sp.nov.,缘拟截尾蠊H.marginalis(Hanitsch)(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云南,广东),刺突拟截尾蠊H.macifera(Roth)(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云南,广西)和福拟截尾蠊 H.fulmeki Hanitsch(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福建,云南).文中给出了所有中国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大学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经对河北大学博物馆保存的台湾拟步甲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整理,共计得到6亚科28族125属476种(亚种)。通过在属级水平上对台湾与中国大陆各省份拟步甲区系的相似程度和历史渊源分析,得到如下初步结论:(1)在种类组成上,台湾拟步甲的物种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树甲亚科Stenochiinae 177种(37.2%)拟步甲亚科Tenebrioninae 136种(28.6%)菌甲亚科Diaperinae 73种(15.3%)朽木甲亚科Alleculinae 45种(9.5%)伪叶甲亚科Lagriinae 43种(9.0%)心甲亚科Phrenapatinae 2种(0.4%);(2)台湾拟步甲与福建的相似性最大,表明两地的区系分布有密切的历史渊源,而与大陆其他省份的关系较远;(3)构成台湾拟步甲区系的主体是东洋界华南区成分,属数高达125属(100%),其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分布联系紧密,与前者共同分布的属达到66属(52.8%),与后者共同分布的属达到61属(48.8%),与华北区、青藏区、蒙新区和东北区的联系比较疏远,共有属分别为30属(24%)、22属(17.6%)、19属(15.2%)和19属(15.2%);(4)台湾拟步甲的特有属较少,已知6属(4.8%),而特有种显多,高达236种(47.6%)。  相似文献   

6.
正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隶属于鹃形目(Cuculiformes)杜鹃科(Cuculidae),是一种专性巢寄生鸟类。在我国共分布有华南亚种E.s.chinensis和海南亚种E.s.harterti两个亚种,海南亚种目前只分布于海南,留鸟;华南亚种分布比较广泛,在北纬35°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为夏候鸟(约翰·马敬能等2000),在河南、陕  相似文献   

7.
大纹背鼩鼱(Sorex cylindricauda)和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的划分,国外Corbet(1978,1980);Honacki,ctal.(1982);R.S.Hoffmann(1987)多已承认。本文拟通过在卧龙所采18号标本的研究,对其分类问题进行讨论。分布两种都属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特有种。从水平分布看,小纹背鼩鼱除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和陕西等省外,还分布于缅甸和尼泊尔。而大纹背鼩鼱目前仅发现在我国四川,为我国特有种。垂直分布也有差异,笔者1986年在卧龙采得这两种动物,小纹背鼩鼱分布区的海拔(2500—2900米)低于大纹背鼩鼱(2900—3600米),前者主要分布针阔混交…  相似文献   

8.
黄海南部大型水母暴发区中小型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7年5-9月黄海南部(121°15'E-122°09'E、31°53'N-32°53'N)大型水母暴发区调查数据,对该区6个站点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特征及优势种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调查区浮游动物58种(不含鱼卵和仔鱼),隶属于5门11大类58种,其中桡足类为优势种,占80.86%;浮游动物总丰度均值为783.17 ind·m-3(452.23~1241.86 ind·m-3),最高密集区位于St.4;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2.76(2.44~2.95),调查区南部(St.4~St.6)比北部(St.1~St.3)的物种更为丰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为最主要优势种,丰度为263.76 ind·m-3(152.23~451.89 ind·m-3),集中分布在St.4,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大小取决于优势种小拟哲水蚤的丰度.线性回归分析揭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总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正相关性显著,而水母CPUE-总CPUE、水母CPUE-小黄鱼CPUE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又名乌苏里逘(Leiocassis ussuriensis),隶属于鲶形目,鲿科,拟鲿属,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但在我国其他各大水系也有分布[1]。乌苏里拟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适口性好、市场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青睐。在20世纪80年代,乌苏里拟鲿的天然捕捞量曾仅次于同科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sco),然而由于捕捞强度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及生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报道荨麻科16种植物在中国12个省(区)分布的新记录,其中河南省和福建省分布新记录种有粗齿冷水花(Pilea sinofasciata),陕西省和安徽省分布新记录种有假楼梯草(Lecanthus peduncularis),甘肃省分布新记录种有糯米团(Gonostegia hirta)和假楼梯草,青海省分布新记录种有亚高山冷水花(Pilea racemosa),广东省分布新记录种有隆脉冷水花(P.lomatogramma),海南省分布新记录种有锐齿楼梯草(Elatostema cyrtandrifolium),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新记录种有西畴楼梯草(E.xichouense),贵州省分布新记录种有隐脉楼梯草(E.obscurinerve)和红花冷水花(Pilea rubriflora),云南省分布新记录的种有星序楼梯草(Elatostema asterocephalum)、深绿楼梯草(E.at-roviride)、褐脉楼梯草(E.brunneinerve)、多枝楼梯草(E.ramosum)、翅茎赤车(Pellionia caulialata)和光果赤车(P.leiocarpa),西藏自治区分布新记录种有念珠冷水花(Pilea monilifera).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些虫生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采自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下垂虫草(Co-rdyceps nutans),金龟子虫草(Cordyceps scarabaeicola),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撑拟青霉(Paecilomyces suffultus),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和暗绿拟青霉(Paecilomyces atrovirens)等14种昆虫病原真菌。其中撑拟青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种,暗绿拟青霉为一新种。此新种能以(1)在查氏琼脂上菌落暗绿、生长缓慢;(2)瓶梗基部球顶长颈瓶形;和(3)柱形分生孢子聚集成迭瓦状长链与已知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分布格局和败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定位考察和实验室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贵州梵净山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种群80%分布在树干的基部;(2)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在其主茎和一到四次分枝上皆有分布,但在一次分枝上分布最多,并且一次分枝上的与主茎或其它各次分枝上分布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孢子体败育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孢蒴膨大期或者孢子形成期等3个时期,孢子体败育率为7.3%,败育孢子体的平均生物量为正常成熟的43.3%.表明尖叶拟船叶藓孢子体种群偏少且孢子体败育率低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河北(含京、津地区)拟步甲科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和地理分布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得出该地区已知拟步甲科昆虫5亚科19族38属64种(亚种),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该地区拟步甲的物种多样性组成及地理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河北拟步甲在种类组成上由多到少依次为:拟步甲亚科Tenebrioninae 20属40种(62.5%)>漠甲亚科Pimeliinae 9属12种(18.8%)>朽木甲亚科Alleculinae 3属5种(7.8%)>伪叶甲亚科Lagriinae 3属4种(6.2%)>菌甲亚科Diaperinae 3属3种(4.7%);在区系组成上,河北拟步甲与华北区关系最为密切,共计38属63种(98.4%),其次为蒙新区28属47种(73.4%),其他动物区的成分较少;河北拟步甲在河北昆虫地理区划的分布呈现:山麓平原区30属42种(65.6%)>冀西北间山盆地区24属40种(62.5%)>冀北山区12属14种(21.9%)>坝上高原区11属14种(21.9%)>冀西山区9属10种(15.6%)>低平原区8属9种(14.1%);河北特有种7种,其中6种分布在山麓平原区。  相似文献   

14.
追踪猪笼草     
猪笼草是著名的食虫植物,属于猪笼草科、猪笼草属(Nepenthes)。猪笼草科只有1属约70种,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大洋洲北部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也有少数种类分布。我国只产一种猪笼草(N.mirabilis),分布于海南、广东南部和西部等地。猪笼草喜生于潮湿的低海拔地带,在海南以往  相似文献   

15.
肯蚖属(Kenyentulus)是Tuxen1981年新分立出来的一个属,原归格蚖属(Gracilentulus),现已知共有7种,K.kenyanus(Conde1948)分布于东非、塞舌尔、印度南部和巴西等地;K.condei(Prabhoo 1975)在印度南部;K.japonicus(Imadate1961)和K.sakimori(Imad.1977)均分布于日本;而其余三种K.malaysiensis(Imad.1965),K.ohyamai(Imad.1965)和K.sanjianus(Imad.1965)则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16.
伪柔弱拟菱形藻复合群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夏季(8月)在广东省大亚湾海域观察到伪柔弱拟菱形藻复合群的6个种类:花形拟菱形藻(P.caciantha Lundholm,Moestrup Hasle)、靓纹拟菱形藻(P.calliantha Lundholm,Moestrup Hasle)、尖细拟菱形藻[P.cuspidata(Hasle)Lundholm,Moestrup Hasle]、曼氏拟菱形藻(P.mannii Amato Montresor)、伪柔弱拟菱形藻[P.pseudodelicatissima(Hasle)Lundholm,Hasle Moestrup]和中华拟菱形藻(P.sinica QiWang),其中花形拟菱形藻、靓纹拟菱形藻和曼氏拟菱形藻为我国新记录种类。对该复合群种类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种类之间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拟钉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拟钉螺属Tricula Benson 1843隶于觿螺科Hydrobiidae拟钉螺亚科Triculinae Annan-dale 1924。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国、日本及菲律宾,为东洋界种类,呈弧形分布,与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Gredler)(多型种)的分布大致相似。迄今已报道了21种,其中分布印度2种(Benson,1843; Prashad 1921),缅甸5种(Annandale,1925;Rao,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不同水域浮游动物数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徐韧  李亿红  李志恩  王金辉 《生态学报》2009,29(4):1688-1696
为了分析长江口浮游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从2004年到2006年分别于5月份(平水期)和8月份(枯水期)在长江口水域共设22个观测站进行6次海洋调查.结果显示:长江口浮游动物丰度8月份高于5月份,北支略大于南支,长江口口外大于口内. 在大多数情况下,5月份丰度近海略大于咸淡交错水域,8月份相反.长江口浮游动物丰度和分布具有不确定性,水团的季节变化,外海水和冲淡水交汇的位置是影响长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对长江口南支水域而言,5月份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 8月份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咸淡交错水域和北支优势种种类较多,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在5月份和8月份都是主要优势种,其次是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火腿许水蚤仅为8月份的主要优势种.对近海而言,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主要的优势种,其次是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  相似文献   

19.
水稻覆膜处理对稻田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膜水稻作为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式, 在我国丘陵和山区水稻生产中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地膜稻田中杂草作为重要的有害生物, 有关其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报道不多。为了明确地膜稻田杂草的种类、发生密度、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 我们设计了地膜和常规种植两类不同种植模式稻田, 在田间杂草营养生长盛期, 抽样调查了两类稻田中杂草密度、发生程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 地膜稻田和常规稻田杂草种类分别有8科12属12种和10科14属14种。其中常规稻田的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a) 和四叶萍(Marsilea quadrifolia) 等在地膜稻田不发生或仅偶有发生, 覆膜稻田中杂草总密度显著降低。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在两种种植模式田均为优势种, 其相对密度分别为10.29–49.26%和11.91–45.59%, 且地膜稻田的密度均显著低于常规稻田; 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仅为地膜稻田的优势种, 其相对密度分别为18.01–30.46%和17.22–23.97%。除个别调查时间外, 两种种植模式稻田杂草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 而在整个调查期间, 地膜稻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由此可见, 地膜水稻种植模式不仅对稻田常见杂草和优势种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且也使整个杂草群落处于一个稳定水平, 避免了一些杂草的暴发, 这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草害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种类和分布鸭嘴兽,目前存在的只有一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产于澳洲的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它自成一科。袋鼠也分布于澳洲、塔斯马尼亚、新伊里安(新几内亚)等处地方。所谓袋鼠,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说法,广义地说,可包括袋鼠科全体(16个属约60种)动物而言;狭义地说,应只指真正的袋鼠而言。真正的袋鼠包括在袋鼠亚科(Macropo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