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蓥山的大熊猫骨胳王仁飞,熊泽杨四川省华蓥中学华蓥6386501993年8月14日,在华蓥市洞穴科学考察中,于华蓥山中段西缘的天池镇刘家洞中发现一具较完整的兽类骨胳,经鉴定为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在四川东部平行岭谷的华...  相似文献   

2.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形式,在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基本能够实现种群自我维持的情况下,迁地保护有必要进一步进入到放归这一阶段,以复壮野生小种群或扩大大熊猫的分布范围。为野化培训成功的大熊猫选择适宜的栖息地,无疑是提高放归成功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华蓥山大熊猫预选放归栖息地的考察结果表明:当地有可食竹资源达53万吨,年净增生物量约9.9万吨,当地政府和民众极力支持大熊猫回归华蓥山,以及其地形条件便于放归后的监测等有利条件;也有人为干扰较严重、个别地区水源距离较远、植被单一,以及犬细小病毒感染率较高等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干预措施可以逐步缓解的问题;还有夏季气温较高、生境质量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差异较大等对大熊猫影响程度未知的因素。所以在华蓥山开展大熊猫种群重引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化石》1975,(1)
我国的麋鹿(又称四不像鹿)是一种珍贵的动物,今天只在动物园中驯养,可是在古代,却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大批生活着。在北京附近,曾发现几十万年前的麋鹿化石;在河南安阳,曾发现殷商时代的麋鹿骨胳。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地区也多次发现古代的麋鹿骨胳。一九七○年海安县章郭公社出土一对麋鹿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是举世珍兽,它们的生命安危,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保护和拯救大熊猫工作还兼负有国际的重托,因此,当务之急是把握好抢救的关键时机,保护大熊猫安全度灾。一、大熊猫化石与竹子分布的关系早在更新世早期(距今约三百万年),在广西柳城巨猿洞发现了小型大熊猫Ail-uropoda microta化石。到更新世中期,大熊猫化石亚种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在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沿岸被广泛发现,但冲积平原目前尚未发现有化石亚种。大熊猫现代种Ailuropoda melanoleuca仅分布于北起陕西秦岭南麓,南至金沙江一线,西北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  相似文献   

5.
在生理卫生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解剖、生理学概念的含义混淆,影响对教材中基本知识的理解。为了邦助学生学习,本文简明扼要地说明下列概念的主要区别。 1.骨、骨胳单块的骨叫骨,骨与骨通过骨连结构成的整体叫骨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借放射自显影观察了钷-147进入机体后在整体、脏器和细胞水平的行径变化。发现该裂变产物摄入体内后呈选择性蓄积的紧要器官是肝脏和骨胳。钷-147在肝脏中的动态蓄积过程在开始是呈均匀弥散性的,随着发生水解而形成氢氧化物胶体后,在枯否氏细胞部位可出现浓集的放射灶。至于钷-147在骨胳部位的蓄积主要是在骨胳表面的有机质部位如骨外膜、骨内膜、骨小梁表面以及骨骺软骨的生长区,可呈现出高度浓集的放射自显影象。而在骨胳肌和脑组织中钷-147只有微量存在。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与金黄地鼠体外异种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大元  何光昕 《动物学报》1989,35(4):376-380
在大熊猫精子与地鼠卵的体外异种受精中,发现大熊猫精子穿入地鼠卵后可以激活受精卵产生极区,释放第二极体,受精卵内雌性原核形成。与此同时,地鼠卵的胞质也能促使大熊猫精子头发育成雄性原核,异种精卵间的相互作用与同种受精的相似。 细胞松弛素B能阻抑大熊猫雄性原核从地鼠卵皮层迁移到卵的中央,实验表明大熊猫雄性原核的迁移也受异种卵的微丝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需求,分析大熊猫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在四川省平武县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和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熊猫生境调查,对比分析了两个地区大熊猫生境利用情况。研究发现两个地区的大熊猫在利用的生境特征上有很大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相比小河沟的大熊猫,王朗的大熊猫更多利用具有高的竹子密度和乔木密度的生境,但幼竹比例较低。不同生境利用模式是大熊猫适应不同环境的重要因素。此研究结果可以为大熊猫及生境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其行为生态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大熊猫数量稀少且警惕性强,很难在野外进行观察,有关其行为谱等基础行为研究结果主要是基于圈养大熊猫的观察研究。为了促进野生大熊猫行为学的深入研究,2015年1月—2016年6月,2018年8月— 2019年4月我们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基于红外相机图片和视频数据,利用PAE编码系统建立了野生大熊猫行为谱和PAE编码系统。研究共计在14种环境背景中记录到大熊猫12种姿势、52种动作、56种行为。一方面,本研究结果基本涵盖了大熊猫的主要行为,并发现了一些未在圈养大熊猫行为谱中记录到的行为,如野生大熊猫利用植物的茎进行自我除雪行为;另一方面丰富了观察大熊猫行为的环境因素。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野生大熊猫行为生态学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内大熊猫在甘肃省的地理分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古老的孑遗动物,曾广布于我国大陆,组成更新世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随着历史的变迁,大熊猫分布区开始大面积退缩。这种退缩虽发生在近一、两千年,而急剧退缩则是一、二百年来的事。甘肃至今没有发现大熊猫化石,因此在过去的地质年代是否有分布很难确定。近代关于甘肃大熊猫的记载见于1935年李概士写的《中国西部动物志》中提到“1892-1894年Berezovski在甘肃、四川边境见到这种野兽”但详细、系统的调查解放前并未有人做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一例患急性肠梗阻的大熊猫的临床表现、抢救经过及尸检发现,对大熊猫容易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学基础和大熊猫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作了讨论。提出了大熊猫肠梗阻救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熊猫对不同森林生境的利用情况,2012年和2013年在四川省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30条调查线路开展了大熊猫生境调查,对49个大熊猫原始林利用样方和43个次生林利用样方中的16个变量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大熊猫可以利用采伐后自然恢复50多年的次生林,但原始林生境和次生林生境仍存在较大差异:与大熊猫所利用的原始林生境相比较,次生林生境的乔木胸径较小,灌木密度和灌木胸径较大,倒木较少。研究发现,加强对次生林的保护对大熊猫生境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桂林宝积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桂林宝积岩灰黄色堆积物中发现了与更新世晚期“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伴存的两枚人牙、12件人工打制的石器。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一起发现打制石器在广西尚属首次。这对于研究广西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关系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在大熊猫集中分布的区域,对大熊猫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利用龙溪—虹口和唐家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震前(2003~ 2007)和地震后(2008~ 2010)共计7年的大熊猫监测数据,就汶川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前5年,大熊猫对栖息地的利用格局在年间没有显著变化;(2)地震后的2年间,大熊猫对栖息地的利用格局在年间没有显著变化;(3)地震前后连续7年调查的样线中,大熊猫对栖息地的利用格局在年间没有显著变化;(4)在龙溪一虹口保护区,大熊猫对样线的利用与滑坡体的面积没有显著关系,即大熊猫对栖息地的空间利用没有受到滑坡体面积大小的显著影响;(5)虽然从现有资料发现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利用格局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仍然需要在震后加强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体外受精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大熊猫精子体外获能与异种穿卵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熊猫体外受精的首次尝试。 大熊猫卵母细胞取自刚死的育龄雌性大熊猫的卵巢,经体外培养16小时后,加入在体外已获能的大熊猫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发现精子头能穿入卵透明带并进卵膜,继续培养19小时后因污染不幸夭亡。这是大熊猫同种体外受精的第一次报道。这一新进展表明,对研究试管大熊猫又跨近了一步。人们将有可能利用这种生物高技术去主动地拯救大熊猫,为珍稀动物物种的繁殖和保存开劈了一条新途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神经营养素-4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通过PCR技术,直接从大熊猫基因组DNA上克隆得到其神经营养素—4的成熟肽编码序列,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将神经营养素—4成熟肽完整编码序列克隆至pGEX—4T—3表达载体,并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生物表达,获得了大熊猫重组蛋白神经营养素—4。重组表达蛋白经纯化后,进行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活性鉴定,发现其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分化产生突触,具有预期的生物学活性。对大熊猫神经营养素—4的基因工程研究,为大熊猫癫痫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岷山北部竹类开花状况及对大熊猫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12月、2007年7~8月对岷山北部4县的竹类开花及大熊猫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区域竹种单一,仅有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和缺苞箭竹F.denudata两种竹类,其中华西箭竹的分布面积最大;(2)该区域竹类从2004年开始出现开花现象,到2007年调查时开花过程已基本结束,开花竹面积达73 082 hm2,占竹类分布面积的51.36%;(3)在整个开花过程中,大熊猫实体被发现的频次增加,没有发现病、饿、死大熊猫的个体,现有大熊猫分布在竹类未开花的迭部县东部和舟曲县境内.此次竹类开花枯死,使该区域原有的大面积的大熊猫栖息地消失,因此需要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使之尽快恢复成为大熊猫适合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8.
有大量的研究提出,大熊猫具有发达的嗅觉和听觉系统但是视力很差。 虽然有些关于大熊猫视力和色觉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我们对大熊猫的具体视力值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为了定量化大熊猫的视力值,我们观察并记录了8只圈养大熊猫(雌:雄=4:4)对于移动不同水平黑白相间条纹宽度的纸片的行为反应。我们发现,在测量距离为50 cm的情况下,大熊猫能够区分大约为0.46mm宽的黑白相间条纹。这个研究结果为大熊猫视网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提供了行为学支持,也为今后研究大熊猫的通讯和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大量的研究提出,大熊猫具有发达的嗅觉和听觉系统但是视力很差。虽然有些关于大熊猫视力和色觉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我们对大熊猫的具体视力值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为了定量化大熊猫的视力值,我们观察并记录了8只圈养大熊猫(雌:雄=4:4)对于移动不同水平黑白相间条纹宽度的纸片的行为反应。我们发现,在测量距离为50 cm的情况下,大熊猫能够区分大约为0.46 mm宽的黑白相间条纹。这个研究结果为大熊猫视网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提供了行为学支持,也为今后研究大熊猫的通讯和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工繁殖大熊猫主要是通过检测尿液雌激素峰值和观察行为来判断配种时间,适时进行合笼配对或人工授精。本研究追踪了大熊猫“乐乐”发情期间,尿液中雌激素(E2)的变化和唾液涂片结晶情况。研究首次发现雌激素峰值出现后,唾液涂片上会生成的羊齿结晶图像。表明大熊猫唾液涂片出现羊齿结晶显示该个体处于发情配种高峰期,为判断雌性大熊猫配种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