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熊猫种内遗传及亚种分化研究(食肉目:浣熊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到目前为止,多数学者认为小熊猫种内已分指名亚种A.f.fulgens和川西亚种A.f.styani。然而,由于其个体毛色变异较大,一些学者对其亚种分化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采用DNA指纹方法,对小熊猫的种内遗传和亚种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亚种所有个体在分子量约为8.4kb处均有一条指名亚种不具有的共有谱带,指名亚种所有个体则在分子量约为1.8kb处具有另外一条川西亚种不具有的共有谱带,且这两条谱带可通过双亲遗传给子代,说明此共有谱带可分别作为区分小熊猫川西亚种和指名亚种的特征带。另外,种内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川西亚种基因组的多态性强于指名亚种,且川西亚种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高于指各亚种,说明小熊猫种内已形成遗传分化。因此,笔者认为以上研究结果为基因水平上进一步证明小熊猫种内已产生遗传分化,并形成两独立亚种,目前的亚种地位成立。  相似文献   
2.
陈旧皮张中DNA提取的新方法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对传统的馆藏陈旧皮张标本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所提DNA分子量可达1kb,而且具有样品用量少(约0.01g),消化时间短(约14h)和操作步骤简单等优点,利用所提DNA,对小熊猫等珍稀动物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和控制区序列的部分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证实所提DNA合格而无污染,完全可以用于珍稀动物保护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藏马鸡分类地位和马鸡属系统进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藏马鸡的分类地位问题以及马鸡属内各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对藏马鸡的分类地位和马鸡属的系统进化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藏马鸡更适合作为白马鸡的一个亚种;蓝马鸡与褐马鸡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白马鸡较远;白马鸡是马鸡属内较为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来自四川和青海岩羊的细胞色素b 基因全序列(1 140 bp) , 结合从GenBank 中检索获得的山羊、北山羊、绵羊和盘羊4 个近缘种细胞色素b 核苷酸同源区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采用简约法和距离矩阵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 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岩羊的系统起源问题。岩羊与山羊属的山羊、北山羊有着比绵羊属的绵羊、盘羊更近的亲缘关系。岩羊与山羊、北山羊的分歧时间大约在3~6 百万年, 而与盘羊、绵羊的分歧时间大约在6~8 百万年。  相似文献   
5.
分子粪便学及其应用—可靠性、局限性和展望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魏辅文  饶刚  李明  方盛国  冯祚建 《兽类学报》2001,21(2):143-152,160
由于珍稀濒危动物的各种生存状况相当脆弱,已不允许进行破坏性的取样活动,因而长期以来,对这些动物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现状的研究一直都很薄弱。而近年来以分子粪便学为基础的粪便取样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传统的粪便分析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在不干扰野生动物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可对这物种进行物种识别、性别确定、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行为生态学、系统地理学、食性及疾病、巢域及分布区范围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虽然分子粪便学由于粪便样品质量问题而具有一定的局限,从而导致其研究结果曾受到怀疑,但是该方法在近10年的发展应用中,其局限性已逐渐被克服而目趋完善,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同。因此,今后该研究方法在珍稀濒危动物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领导中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有关珍稀濒危动物保护遗传学的研究将采用该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7.
大熊猫神经营养素-4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通过PCR技术,直接从大熊猫基因组DNA上克隆得到其神经营养素—4的成熟肽编码序列,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将神经营养素—4成熟肽完整编码序列克隆至pGEX—4T—3表达载体,并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生物表达,获得了大熊猫重组蛋白神经营养素—4。重组表达蛋白经纯化后,进行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活性鉴定,发现其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分化产生突触,具有预期的生物学活性。对大熊猫神经营养素—4的基因工程研究,为大熊猫癫痫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来自四川和宁夏两个种群的岩羊Pseudois nayaur共10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 bp),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计算了岩羊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采用简约法和距离矩阵法构建了不同的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似的拓扑结构,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岩羊不同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岩羊整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较高,四川种群的遗传变异水平较宁夏种群的高;同时,四川种群岩羊个体之间的平均序列差异为2.15,宁夏种群岩羊个体之间的平均序列差异为0.71,四川种群和宁夏种群之间的序列差异为2.61,这反映了四川种群和宁夏种群种群内的差异以及四川种群和宁夏种群种群间的差异都属于个体间的变化;然而四川种群的个体11(Si11)与该种群内的其它个体的平均序列差异和平均Kimura两参数距离远高于它与宁夏种群个体间的相应数值,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要涉及到岩羊在中国的地理演化和扩散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采用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对我国小熊猫 (Ailurusfulgens)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我们从四个地理单元的 32号样品中成功地扩增出了 371bp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 ,在所有可比较的 35 7bp的序列中 ,发现 2 9个变异位点 ,其中转换和颠换分别为 2 1和 8,没有插入 /缺失。在四个地理单元中 ,共有 16种线粒体DNA单倍型 ,且在各地理单元中都具有较高的单倍型的多态性。进一步分析表明 ,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 1 6 0 % ,76 5 9%的遗传差异发生在地理单元间 ,仅 2 3 4 1%发生在单元内。分子变异分析和系统重建结果也表明 ,各地理单元之间不存在共享的单倍型 ,YN (云南地理单元 )与XL (相岭地理单元 )和QL (邛崃地理单元 )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 ,FST分别为 0 336和 0 35 1(P <0 0 0 1) ,其余地理种群之间分化不明显 (P >0 0 5 ) ,单倍型缺乏比较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 ,各地理单元中的单倍型相互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经Fs检验 (Fs=- 10 12 1) ,并结合化石资料 ,我们认为由于受第四纪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小熊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历种群暴发而不断扩散 ,从而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非损伤性取样法在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通过对非损伤怀取样法的种类以及毛发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口腔脱落细胞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馆藏标本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粪便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和其它样品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的介绍,就非损伤取样法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及其优点、局限性和应用前景作了介绍、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