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生物学会三叶虫、头足类学科组学术年会于1985年10月11日到18日在湖南省慈利县召开,会议得到了湖南省地矿局、慈利县政府、尤其是慈利县科协的大力支持。三叶虫学科组原定85年8月在新疆霍城县果子沟召开现场会议,参观天山-兴安地槽区的寒武系典型剖面——果子沟寒武系剖面,并已作了一些准备工作,后因种种原因遂将会议改在湘西,结合参观湖南桃源一些过渡相区寒武系、奥陶系剖面召开学术年会。头足类学科组学术年会早已确定在湘西召开,请湖南区调队刘义仁同志具体筹备。鉴于刘义仁同志也是三叶虫学科组成员,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两学科组经协商决定同时召开。会议11日上午开始,慈利县县长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后即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兼三叶虫学科组组长卢衍豪教授作“国际各纪界线研究的进展和现状”的讲演,卢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各界线工作组在选择界线层型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指出我国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剖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着重介绍了后两条界线研究的现状,指  相似文献   

2.
湖南西部中寒武世早期蠕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所报道的蠕虫材料,部分是1978年湖南省地矿局405队在湘西花垣县渔塘中寒武统高台组底部(属扬子区)采集的;部分是笔者于1983年在湘西慈利县丛木坪中寒武统敖溪组(属过渡区)采集的。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因而在地层中多数是呈虫管、虫迹保存,成为痕迹化石的一种类型,而其驱体,一般很难保存成化石。迄今为止,我国仅在震旦系内发现有蠕虫虫体化石。如湖南沅陵凉水井升天坪震旦系灯影组的中华燐沙蚕(唐天福等,1978)。另外,汪贵翔也报道在安徽的震旦系亦产有蠕虫化石(汪贵翔,1982)。至于寒武系,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吾乡附近寒武系黔东统杷榔组中产有丰富的Duyunaspis材料。通过对Duyunaspis duyunensis种内形态变化的观察,认为该种存在较大的种内变异(如头鞍形状、鞍沟中部是否完全相连、胸节数目和尾后缘是否具缺刻等),同时表明以往描记的Duyunaspis songtaoensis,D.guzhangensis,D.briaris和D.laevigatus 4个种,都是根据种内变异或保存差异建立的,应是模式种D.duyunensis的晚出异名。此外,Duyunaspis的新材料还包括一个产于湘西北的新种Duyunaspis paiwu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4.
江西崇义早奥陶世的几种笔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的笔石是江西省地质局区测队1964年采于崇义茅坪早奥陶世地层中。崇义茅坪的奥陶系剖面是江西省区测队所测、剖面资料已在内部区调报告书1:200000赣州幅发表(江西省重工业局,1969),下奥陶统下部称为茅坪组,上部称为樟木曲组。茅坪组为粉砂质板岩、中部产Clonograptus sp.,Adelograptus sp.,Bryograptus sp.等,上部产Didymograptussp.,Bryograptus sp.等。厚665米;樟木曲组为硅  相似文献   

5.
贵州麻江羊跳剖面寒武系九门冲组发育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灰岩,经室内醋酸浸泡处理后,发现有海绵动物骨针和腕足动物的微体骨骼化石。海绵动物骨针包括粗短三轴六射针和细长三轴六射针。腕足动物经对比研究后将其鉴定为Eohadrotreta zhenbaensis,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均与陕南和鄂西地区的E.zhenbaensis非常相似,具有贝体轮廓亚圆形或横卵形、壳体饰以明显的同心纹,腹壳内顶坑浅弱或不发育、顶突起微凸,背壳假铰合面明显、中间沟和中支板发育良好等特征。E.zhenbaensis主要见于中国扬子区陕南和鄂西的寒武纪第二世地层中,在黔东斜坡相区九门冲组中尚属首次报道。E.zhenbaensis在黔东寒武系九门冲组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组的生物组成面貌,扩展其地理分布,而且可为扬子区和过渡区不同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对比提供信息。麻江羊跳寒武系九门冲组微体化石远较鄂西和陕南等地水井沱组中微体化石的分异度低,可能与当时麻江地区水体较深有关,为研究不同相区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贵州麻江羊跳剖面寒武系九门冲组发育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灰岩,经室内醋酸浸泡处理后,发现有海绵动物骨针和腕足动物的微体骨骼化石。海绵动物骨针包括粗短三轴六射针和细长三轴六射针。腕足动物经对比研究后将其鉴定为Eohadrotreta zhenbaensis,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均与陕南和鄂西地区的E.zhenbaensis非常相似,具有贝体轮廓亚圆形或横卵形、壳体饰以明显的同心纹,腹壳内顶坑浅弱或不发育、顶突起微凸,背壳假铰合面明显、中间沟和中支板发育良好等特征。E.zhenbaensis主要见于中国扬子区陕南和鄂西的寒武纪第二世地层中,在黔东斜坡相区九门冲组中尚属首次报道。E.zhenbaensis在黔东寒武系九门冲组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组的生物组成面貌,扩展其地理分布,而且可为扬子区和过渡区不同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对比提供信息。麻江羊跳寒武系九门冲组微体化石远较鄂西和陕南等地水井沱组中微体化石的分异度低,可能与当时麻江地区水体较深有关,为研究不同相区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邵东组的珊瑚化石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近年来,我所石炭纪地层队在广东、湖南和广西等地(图1)陆续开展了石炭纪地层的系统研究,通过室内整理和化石的初步鉴定,对于上述地区石炭系的划分和对比有了新的认识。有关成果将陆续发表报道。本文着重描述邵东组的珊瑚化石,并论述其地质时代。化石大部分由石炭纪地层队采集,少量标本系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和湖南冶金二四六勘探队提供。经过  相似文献   

8.
前言安徽泾县北贡地区位于扬子沉积区的边缘地带,这里的寒武系,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华北、东南两区系之间过渡区系,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自1951年以来,不少地质工作者先后在区内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1963年和1964年,笔者和张全忠、焦世鼎、郭佩霞、徐晓梅、徐志伍等曾先后两次去该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和采集化石。唐村组一名最早是安徽省区测队(1974)创建,本文借用其名。在成文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相似文献   

9.
贵州鈩山志留纪泥盆纪一些层孔虫和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6年夏,王日伦、张庚赓和其他同志于黔东鈩山至翁项一带检查西南地质局548石油普查队工作时,在具有含油标志的地层中采集了许多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同年,该队亦从该区的同一地层中采集了各类化石。作者受托研究从该区获得的珊瑚化石。由于该区的地质过去未曾有过群细的研究报导,加以这些地层具有含油特征,因此将其中的化石作群细的研究,是有巨大的实际意义的。黔东鈩山一带的地质构造早在1936年为熊永先、王日伦、吴希曾等作过初次调查。解放后于1954、1956年,西南地质局先后派遣两个石油普查队在那里工作。乐森璕详细研究了113队所给的地质资料(包括化石),对前人的地层划分做了修正。1957年在“黔  相似文献   

10.
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寒武纪地层,早在1928—1932年间,诺林(E.Norin)曾作过不少工作,并将本区寒武系命名为“突尔沙克塔格建造”(E.Norin,1937),标准剖面地点在库鲁克塔格西部的突尔沙克塔格及却尔却克山一带。所采化石经丘迪生(G.T.Troedsson,1937)研究,判定动物群的时代为晚寒武世,其中以三叶虫为主。张日东、俞昌民等(1959)根据莫合尔山北坡所测的寒武系剖面,划分为三个统:即突尔沙克塔格统(上统)、莫合尔山统(中统)及西大山统(下统)。近年来,新疆地质局等单位组成的新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组,及章森桂、高振家(1981)根据莫合尔山北坡及西大山的下寒武统剖面,将原来的西大山组一分为二。下寒武统上部仍沿用“西大山组”一名,仅限于代表下寒武统上部的一套碳酸盐岩;而下寒武统下  相似文献   

11.
湖南西北部早志留世双壳类及喙壳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9年夏,湖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在湘西北地区测制志留系剖面时,采集了一批双壳类化石交我所鉴定。经笔者初步鉴定有9属16种,其中1新属6新种;喙壳类1属1新种。我国志留纪双壳类的研究十分薄弱。以往只零星报道过江苏南京、云南、湖北和贵州等地志留纪的双壳类。本文记述的材料不仅为南方志留系的划分、对比提供新的依据,并且丰富了我国志留纪双壳纲动物群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安徽潜山盆地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1981年6月与安徽省地质局327地质队李继超工程师前往江苏六合冶山,观察寒武系剖面时,在冶山东部下寒武统深灰色薄层灰岩中,找到金臂虫、三叶虫(Redlichia,Pa-raprotolenella 等)(图版Ⅰ)、无铰纲腕足类以及软舌螺类等化石。金臂虫化石系在本区寒武系第一次发现,也是江苏省境内首次发现。该标本经笔者研究为一新属——Yeshanella。这不仅丰富了金臂虫类化石资料,而且为研究我国东部金臂虫类化石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贵州松桃县黄莲村西的黄莲剖面杷榔组厚417.8m,主要由深灰色钙质泥岩组成,岩性与湘西、黔东杷榔组基本相似,除底部38m未见三叶虫外,以上均含有三叶虫,由下而上可分为2个三叶虫带,下为Oryctocarella duyunensis带(38-83m),化石较少;上为Oryctocarella duyunensis-Arthricocephlus chauveaui组合带(83 m以上)。除Arthricocephlus chauveaui外,还含有A.xinzhaiheensis,Oryctocarella duyunensis,O.sibirica?,O.balangensis,Duyunaspis duyunensis,Changaspis elongata及Redlichia (Pteroredlichia)murakamii。与剑河交榜潜在的寒武系第四阶国际层型剖面下部2个三叶虫带Oryctocarella duyunensis-Arthricocephlus chauveaui组合带及Oryctocarella duyunensis带完全相同,也可和格陵兰北部Freachen land及Peary land等地Henson Gletscher组对比。黄莲剖面是潜在的寒武系第四阶国际层型剖面剑河交榜杷榔组剖面的良好辅助剖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多年来积累的江苏下扬子区寒武系-三叠系牙形刺CAI材料进行了系统收集和整理,并采用Anita Harris建立的统一标准,编制了本区寒武系-三叠系的5幅牙形刺CAI图;进而结合牙形刺CAI与镜质组反射率(Ro)的对应关系,对上述各系的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评价,对本区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关黄葛溪志留系床板珊瑚序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葛溪志留系剖面,由云南地质局二区测队于1976年首先进行研究,随后我所叶少华、何原相、万正权和笔者又进行了工作。本文是对其中的床板珊瑚组合及序列,作简要的论述,并与邻区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贵州剑河八郎地区寒武系甲劳组下部粉砂质、砂质页岩中的太阳女神螺类化石小厄兰岛螺属(Oelandiella Vostokova,1962)1相似种:Oelandiellacf.accordinonata(Runnegar and Jell,1976)emended Yang et al.,2012。剑河甲劳组Oelandiella可见较为显著横过背脊并在壳体两侧对称的同缘褶,推测其可能是在正常浅海环境中形成,因此,该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甲劳组的沉积环境,为深入探讨其沉积环境提供新的证据。同时,确认寒武系第三统台江阶的甲劳组是Oelandiella在黔东地区的最高产出层位,为研究寒武纪太阳女神螺类软体动物的分类、演化等提供更多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7.
宽背虫属Bathynotus (Hall, 1859)广泛分布于劳伦古大陆、中国华南地区、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 为寒武纪第二世末期最重要的标志性三叶虫之一,已成为寒武系划分的重要指示化石。其模式种B. holopygus以其狭长的颊刺、胸轴宽, 第11节肋刺巨大, 第12、13节肋刺不发育为主要特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仅分布于华南和北美, 在华南主要见于寒武系扬子区与江南区之间过渡区的黔东地区。B. holopygus产出地层延限较窄, 仅见于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顶部。本文所描述的部分标本采自贵州剑河八郎苗板坡剖面苗岭统及乌溜阶界线之下2 m左右, 是在该地的首次报道, 也是全球仅有的第4个产地。笔者通过数理统计值分析进一步描述B. holopygus的特征和发育趋势, 为进一步属种研究提供新材料; 根据新发现的唇瓣标本进一步推测其唇瓣与腹边缘为愈合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东喀喇昆仑山奥陶纪鹦鹉螺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四年,新疆地质局区调队和西藏地质局区调队进行1:10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时,在喀喇昆仑山东端新疆境内甜水海、天神达坂、冬瓜山、乔尔天山、楚隆帕斯坦一带分别采获早、中奥陶世头足类化石两层,经鉴定共有10属、28种,其中包括3新种。东喀喇昆仑山地区,海拔多在5000 m以  相似文献   

19.
微型腕足动物化石镇巴始壮贝Eohadrotreta zhenbaensis常见于陕南、峡东水井沱组与黔东麻江九门冲组等地寒武纪地层中,在贵州松桃盘信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薄层灰岩中为首次发现。通过与华南其他地区E. zhenbaensis的背壳长宽比及中隔板等结构特征比较,发现松桃盘信清虚洞组E. zhenbaensis与浅水扬子地台的陕南、峡东地区的E. zhenbaensis壳体内部特征较为相似,包括肉茎孔形成阶段、肉茎孔封闭阶段及交互沟伸长阶段3个生长发育阶段标本,与较深水过渡区麻江的E. zhenbaensis略有差异。贵州松桃盘信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E. zhenbaensis的发现,扩展了该属化石在华南寒武纪第二世的古地理分布,丰富了该组腕足动物组成面貌,为研究E. zhenbaensis形态结构特征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湖南花垣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球接子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熙平 《古生物学报》1991,30(4):439-457
在考察、实测了湘西地区数条剖面后,主要研究了花垣排碧剖面。建立了中寒武统上部至上寒武统下部的球接子类三叶虫带,这在湘西黔东地区尚属首次,为本区与国内、外有关地区的地层对比,提供了直接证据。本文详细讨论了这些对比证据,并系统描述了球接子类三叶虫新种和属于我国首次报道的种。此外,基于微相分析,概述了排碧地区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