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泸州市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口腔疾患的关系。方法:从齿垢物取标本作新鲜涂片法检查。结果:在386人中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为38.34%,口腔疾患患者的感染率为42.07%,健康人群的感染率为17.24%,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年龄相关,其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口腔疾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状况,探讨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市5所大学随机抽取516名大学生,用一次性口腔探针从龈缘处取垢物,生理盐水涂片,吉姆萨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为37.02%。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36.49%和37.66%,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维吾尔族感染率分别为33.83%和42.8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经常刷牙者感染率高于经常刷牙者(44.81%vs 33.70%,P0.05);使用普通牙膏者感染率高于使用药物牙膏(44.12%vs 33.65%,P0.05);有口腔疾病患者感染率高于健康者(9.03%vs 47.85%,P0.05)。结论齿龈内阿米巴在大学生这个人群中感染率较高,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近发现的一些寄生或共生的潜在胞内致病菌,分专性阿米巴内的共生菌和兼性阿米巴内的寄生菌两个系统进行介绍,并对其生长特性、鉴定指标、所致疾病和从标本中分离技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制剂治疗阿米巴痢疾的报告云南玉溪地区医院653100陈宗淦,朱江阿米巴痢疾为致病性阿米巴原虫传染引起的常见病,由于病原体及机体的诸多因素常常迁延不愈及易复发,该病例病程达5年之久,反复治疗无效,运用微生态制剂保留灌肠治愈。一、临沫疡例女,36岁...  相似文献   

5.
齿龈内阿米巴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龈内阿米巴是Gros氏从人牙垢中首次发现。后由Von Prowazek(1904)作了描述。许多学者认为它是非病源原虫。国内将其列入“罕见”人体寄生虫。但我们对内蒙古医学院口腔科门诊病人及正常人作阿米巴感染与疾病关系调后证明其在人群中感染普遍并与牙周病有关。为了解其流行与环境关系而对其生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由生活的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 spp.)和哈曼属原虫(Hartmannella vermiformis)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和各种水体中,这两个属中的某些种类被认为对人和动物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应用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重复性好的快速检测阿米巴虫的方法具有实际意义。【方法】采用非培养方法选择适合低拷贝基因检测的荧光染料BRYT Green? dye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阶段水样中Acanthamoeba spp.和H. Vermiformis 18S rRNA基因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在整个处理工艺流程中均检测到Acanthamoeba spp.和H. Vermiformis,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进水中分别达到8.70×105拷贝/L和1.84×106拷贝/L。与进水相比,调节池、好氧池和膜池中阿米巴原虫的数量均降低了1?2个数量级,但是出水中Acanthamoeba spp. 则出现增加趋势。【结论】对阿米巴原虫可能造成的潜在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并有必要作为污水处理达标的补充标准。  相似文献   

7.
实验动物猕猴的肠道原虫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月间,我们对本校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2只猕猴(Ma-caca mulatta)的肠道寄生原虫及其感染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调查方法取被检猕猴新鲜粪便,先以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镜检有无原虫滋养体或包囊,再用卢戈氏碘液着色观察,尔后经铁苏木素染色油镜观察,鉴定虫种。调查结果被检的12只猕猴,均有肠道原虫感染,其阳性检出率为100%(12/12),计8种,即:一、梅氏唇鞭毛虫Chilomastrix mesnili阳性检出率为8.33%(1/12)。未检到滋养体。二、恰氏内阿米巴Entamoeba cattonia阳性检出率为100%(12/12)。三、哈氏内阿米巴Entam…  相似文献   

8.
阿米巴-细菌互作:进化、生态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米巴是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阿米巴与细菌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阿米巴通过捕食直接影响细菌群落与多样性,增强细菌活性。另一方面,细菌也进化出抵抗捕食的机制来抵抗甚至感染阿米巴,反向影响阿米巴的生长和多样性。近年来,阿米巴-细菌互作的研究开始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阿米巴-细菌互作的进化历史、生态关系(捕食、偏利共生、寄生和互利共生)以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旨在更好地理解阿米巴-细菌互作这一研究领域,为其他原生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探究宿主-微生物互作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虫株的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Diamond氏重新提出具致病作用的应命名为溶组织内阿米巴,而无致病作用的为迪斯帕内阿米巴。还介绍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过程涉及滋养体表面的外源凝集素、半胱氨酸蛋白酶、阿米以巴成孔蛋白等因子。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例经临床确诊的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鉴别要点.结果:2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早期均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抗病毒治疗无效,后经组织刮片确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经抗阿米巴治疗后2例均形成角膜白斑.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了解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更正     
目的:回顾性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例经临床确诊的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鉴别要点。结果:2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早期均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抗病毒治疗无效,后经组织刮片确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经抗阿米巴治疗后2例均形成角膜白斑。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了解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物组成的特点,为临床诊治及减少疾病的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妇科门诊45岁以下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的育龄期患者16例,以同期18例45岁以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人上阴道壁1/3处的分泌物,进行常规临床分析和革兰染色,并以21种常见的阴道细菌的特异引物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分析并比较这些细菌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健康人阴道内的组成及变化。结果在18例健康人中,其中1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无明显优势菌群或者优势菌不为检测的21种常见阴道微生物,2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加德纳菌为优势菌;在1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的阴道微生物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14例以厌氧菌如普雷沃属(Prevotella)、纤毛菌(Leptotrichia)和斯尼思菌(Sneathia)为优势菌。经Metastats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crispatus、Leptotrichia amnionii、Eggerthella sp.和Peptostreptococcus sp.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A主成分析结果亦显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常见21种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别。结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多样性增加,普雷沃属、纤毛菌及斯尼思菌的明显增高可能滴虫性阴道炎的炎症发生有关,此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及减少复发提供新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提出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概念及其特征与机制。方法 :选取门诊及妇女健康普查患者 2 0 9例。健康妇女 10 2例为对照组 ;以临床主治外阴不适或偶有瘙痒 ,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检查排除特异性微生物感染及细菌性阴道炎、严重宫颈炎的患者 10 7例为观察组 ;取阴道分泌物经倍比稀释接种于各培养基上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 ,鉴定并检测微生物种类 ,活菌计数 ,检测菌种为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类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 ,并同时测定阴道 p H值及清洁度。结果 :p H值无显著变化 (P>0 .0 5 ) ,清洁度观察组变化明显 ( °~ °) ;各菌种活菌计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 (P>0 .0 5 )。结论 :阴道微生境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存在一种过渡状态 ,该状态呈可逆性 ,在机体抵抗力增加或 /和去掉诱因后可自然恢复 ,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阴道炎、宫颈炎。作者由此提出“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概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态与Th1及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98例先兆流产患者的资料,记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2例健康孕妇的资料,记为B组。对比A组和B组阴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对比A组和B组血清Th1及Th2类细胞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与血清Th1及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组阴道微生物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低于B组(P<0.05),A组阴道微生物群门水平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属水平加德纳菌、奇异菌属、普氏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P<0.05),门水平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属水平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低于B组(P<0.05);A组Th1类细胞因子TNFα和IL2水平高于B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低于B组(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物群门水平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属水平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与TNFα和IL2水平呈负相关(P<0.05),分别与IL4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与TNFα和IL2水平呈正相关(P<0.05),分别与IL4和IL10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分布与血清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探讨HPV感染与阴道微生物组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3例HPV阴性女性(对照组)及39例高危型HPV感染者(HPV感染组)为研究对象。对细菌16S rDNA的V1V2域扩增后,使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两组对象阴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结构差异。结果 在门水平上,两组对象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要优势门,其在感染组中占55.0%,在对照组中占88.4%。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感染组患者的阴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结果显示加德纳菌属在感染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型患者中为优势菌,乳杆菌属为对照组优势菌。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加德纳菌属为LSIL与HPV阴性女性的差异菌,乳杆菌属为HPV阴性女性阴道特征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53例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CIN组(86例)及对照组(167例)。采集纳入对象的宫颈菌群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 V3、V4区片段进行PCR扩增,并采用Illuminate Miseq测序平台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两组对象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患者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象宫颈微生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4、1.636,P0.05),而CIN组的Chao指数及ACE指数均高于对照组(t=9.213、10.420,P0.05)。16S rRNA分析显示放线菌是宫颈部位的主要菌群。CIN组女性宫颈微生物群落中放线菌、奇异菌属、放线菌门、阴道奇异菌及奇异变形菌占主要优势(LDA4log10),对照组中杆菌、厚壁菌门等占主要优势。Spearman相关分析示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而加特纳菌、阴道奇异菌、普雷沃氏菌、粪球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IN女性宫颈菌群与健康女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而加特纳菌、阴道奇异菌、普雷沃氏菌、粪球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变化特征及其与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和唾液酸(S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73例卵巢癌患者为肿瘤组,5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对象阴道微生物群、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AMH、SA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同时对阴道菌群与HE4、AMH、S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组患者除淋病奈瑟菌外,滴虫、乳杆菌阴性、真菌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均P<0.05)。肿瘤组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同时良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肿瘤组患者HE4、S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AMH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良性组和对照组间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检验显示,卵巢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失调与HE4、SA水平呈正相关,与AMH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群显著失调,阴道感染率高;患者HE4、SA水平越高,AMH水平越低,其阴道...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子宫颈炎常见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了解阴道炎、子宫颈炎的常见菌及药敏情况,指导治疗。用无菌棉拭子擦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立即置于血平板及淋球菌分离巧克力培养基内,37 ℃48h 鉴定细菌及药物敏感测定。543 例患者标本培养出441 株细菌,阳性率83.1 % ,其中常见菌葡萄球菌93 株,阴道加特纳菌70 株,念珠菌53 株,淋球菌51 株,大肠埃希菌43 株,不动杆菌31 株,解脲支原体34 株。并对细菌的种类和药敏测定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比较敏感,而革兰阴性菌株对头孢氨苄、氧氟沙星、丁胺卡那、氯霉素效果较好。不断监测与总结较好的抗生素对各类细菌的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用生物素标记的贾第虫全基因组DNA探针,在斑点杂交试验中显示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它可检出10ng贾第虫DA,10^3个贾第虫滋养体或包囊,且不与阴道毛滴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弓形虫和BABL/c小鼠肝细胞DNA,以及贾第虫患者粪便上清液发生交叉反应。本探针可用于贾第虫病病原体检测和虫株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对比16S rRNA和rpo B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与传统表型分类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评估16S rRNA和rpo B基因序列分析在铜绿假单胞菌鉴定中的应用,用表型分类方法对临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的23株分离株进行再鉴定,PCR扩增23株分离株16S rRNA和rpo B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表型再鉴定结果与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果一致。基于两个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均显示分离株p22与不动杆菌属序列聚为一枝,其余22株分离株与铜绿假单胞菌序列聚为一枝。因此p22应鉴定为不动杆菌,16S rRNA和rpo B基因序列分析均能准确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并能较好建立假单胞菌属内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