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1990年连续5年在烟台沿海采集的标本,迄今发现的固着动物计13纲20目58科75属115种。研究表明:烟台沿海固着动物以印度-西太平洋区系的广温性常见种为主;主要分布于海港码头,潮下带与岩石潮间带。  相似文献   

2.
对鲇鱼鳃部寄生的固着鳋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研究了江西江口水库鲇鳃部寄生固着鳋的种群生态学及其对寄生部位的选择性。固着鳋的感染率和丰盛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初最高;其繁殖也具有季节性,怀卵个体的比例同样有夏初最高。固着鳋对寄生部位的选择性似乎与种群的数量有关,当种群数量高时更多的固着鳋分布于中间的鳃片上,对多种寄生虫同时寄生条件下固着鳋寄生部位选择性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固着鳋和寄生鲇鳃部其它种类的寄生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固着器(holdfast)或附着盘(attached disc)是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的两个称谓,用于吸附固着在泥砂质海底或其他动物体上。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与茎连在一起,但其形态构造,特别是功能作用和茎不一样,应作区别于茎的独立器官。贵州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化石十分丰富,大部分属种具有固着器。可分为长茎小固着器及短茎大固着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凯里生物群中的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及杷榔动物群中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后者以球形球状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 glob-ulus)为代表。少数球形球状始海百合固着器与围岩之间存在过渡带,证实寒武纪早期始海百通过固着器分泌胶质固着在基质上的推论。贵州寒武纪始海百合类固着器幼年期大,可能是为了固着器帮助其稳定,成年期相对变小。固着的基质为软泥沙和生物化石腕足类、三叶虫、软舌螺的骨骼碎屑。贵州寒武系始海百合类固着器是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最原始的固着器官,它的特征及固着基质为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固着器及固着方式、固着基质的变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固着观念是指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对某特定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它是同化学习的前提与保障。研究学生生物学新知识相关的固着观念,是生物教学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固着观念的特点及其与新知识的包容关系等研究,提出把握、增强固着观念以促进学生同化学习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分子克隆方法对水螅基盘固着行为及相关细胞和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螅固着时基盘吸附面接近圆形,仅吸附面的圆形周边区域与固着物表面直接接触、而吸附面中央区域不与固着物表面直接接触,并且吸附面周边区域外胚层细胞还沿着固着物表面形成伪足。水螅基盘粘液细胞分子标志物水螅基盘特异性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模式表明粘液细胞在基盘吸附面上不是均匀分布,而仅分布在吸附面的周边区域即吸附面与固着物直接接触的部位。对水螅基盘特异性过氧化物酶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隐含actin交联因子fascin蛋白的保守结构域,而伪足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细胞质中的actin蛋白分子交联集聚。基盘特异性过氧化物酶可能具有的fascin蛋白活性有助于基盘粘液细胞伪足的形成、从而增强基盘对固着物的吸附力。  相似文献   

6.
产于贵州江口新元古界陡山沱组上部黑色碳质泥岩和硅质泥岩中的宏体生物群,多数为发育固着器的固着底栖生物。宏体藻类固着器的形态和保存方式可提供生物群生活环境和埋藏环境的信息。黔东北陡山沱期宏体生物群生活于相对平静、较为清澈的水体之中,固着基底为富含水份的粥性基底。可能与洋流有关的水流事件将宏体藻类折断或“连根”拔起;水流事件之后,沉积物将宏体藻类的遗体掩埋于还原性较强的环境之中,新生的和水流事件未致死亡的宏体生物在新的沉积物表面上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7.
古雪夫三代虫 (GyrodactylusgusseviLing)由林氏首次报道[1 ] 。近年来 ,随着南方鲇的人工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 ,古雪夫三代虫引起的疾病愈来愈严重和普遍 ,主要危害 0 5kg及其以下的个体。其传播途径 ,疾病早期症状 ,在宿主体表的分布和药物防治已有报道[2 ,3] 。为进一步认识与致病作用密切相关的固着器的形态结构 ,本文进行了该三代虫固着器扫描电镜观察。1 材料和方法患三代虫病的南方鲇 (全长 1 0 2— 2 5 5cm)取自北碚嘉陵江养殖船内的网箱。用手术刀片轻刮病鱼体表 ,将黏液放于灭菌蒸馏水中 ,在双筒解…  相似文献   

8.
研究香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特征情况,发现高翔蜉、萝卜螺、河蚬、湖沼股蛤、四节蜉为香溪河水系优势分类单元,各季节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生物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说明冬季的河流生境最适宜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存。香溪河刮食者丰度最高,撕食者最低,表明香溪河着生藻类丰富;固着型底栖动物在香溪河底栖类群中丰度最高,说明香溪河河流流速较快,生境更适宜固着型动物栖居。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苔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为典型的固着型动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约4000种,我国报道了199种。苔藓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污损生物的组成部分,我国渤海海域分布有15种。淡水苔虫的种类很少,只有几十种,我国已记录11种,分布在北京、杭州、沈阳、南京等?..  相似文献   

10.
在不惊扰蜘蛛的情况下对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和圆尾肖蛸Tetragnatha vermiformis的个体大小与蛛网粘丝区面积问的相关性进行了野外观察。主要测量了蜘蛛体长、蛛网粘丝区直径、蛛网框丝固着点间最大距离、网中枢到地面或水面距离、网平面与水平线的夹角等参数;另外还对蛛网框丝固着点间最大距离作为圆网蛛网址选择行为量化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种蜘蛛体长与蛛网粘丝区面积以及蜘蛛体长与蛛网框丝固着点间最大距离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悦目金蛛体长与蛛网粘丝区面积的相关性高于圜尾肖蛸,这可能与悦目金蛛在其生境中易于找到框丝固着点、而圆尾肖蛸在其生境中较难找到框丝同着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饶馨  彭博  蔡华伟 《古生物学报》2019,58(3):363-371
通过对拉萨地块白垩纪固着蛤进行修订和总结,共识别出7个固着蛤有效种,分别为:Rutonia bangonghuensis Yang et al.,1982,Auroradiolites biconvexus (Yang et al.,1982),Eoradiolites cf. hedini (Douville,1916),Magallanesia rutogensis Rao et al.,2015,Shajia tibetica Rao et al.,2019,Sellaea sp.和 Monopleura sp.。该固着蛤组合的时代为阿普特期(Aptian)晚期至阿尔布期(Albian),与同层产出的圆笠虫组合指示的时代相符。拉萨地块北部郎山组和南缘桑祖岗组所产出固着蛤组合可相互对比。通过对固着蛤组合的分析,饶馨等(Rao et al.,2015,2017,2019a)首次识别出了白垩纪中期亚洲西南部/太平洋生物古地理分区,其固着蛤类群以区域性属Auroradiolites和Horiopleura haydeni–Praecaprotina–Magallanesia演化谱系为特征型分子。  相似文献   

12.
1995年,芬奇(Funch)和克里斯滕森(Kris-tensen)在挪威海螯虾(Nephropsnorvegicus)的口器上发现一种固着生活的小型多细胞动物。2位科学家对其形态和生活史进行研究后确认,这不仅是前所未见的1个新物种——潘朵娜共生虫(...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底栖动物功能群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袁兴中  陆健健  刘红 《生态学报》2002,22(12):2054-2062
用功能群方法对长江口南岸潮滩底栖动物与河口环境梯度和生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底栖动物的取食类型,运动能力和摄食机制进行了功能群的划分。共鉴别出55种栖动物,并将其划分为15种功能群类型,均表现出沿长江口南岸河口梯度的逐渐变化的分布格局,底栖动物物种数和功能群类型数主要表现出与河口盐度梯度呈正相关的动物地理分布格局,沿着河口梯度,不同的采样断面,优势功能群不同。在河口下游,功能群类型多样化,各种食性类型,不同运动能力及各种摄食机制抽功能群皆有;而生境较单一的河口上游和受污染较严重的断面,功能群类型较少,沿着河口梯度,最显著的变化是固着生活和以触手摄食的功能群的迅速消失,底栖动物功能群多样性是对河口环境梯度和生境质量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4.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和野驴(Equus hemionus)是许家窑遗址动物群中的优势属种。本文基于对这两种动物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了遗址中马科动物的死亡年龄,并对上、下文化层的死亡年龄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知古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与特点。通过与马科动物在自然生存状态下以及死于不同原因(如疾病或营养衰竭、食肉动物猎杀、现代人类狩猎等)的年龄结构对比,结果表明:古人类在许家窑文化早期(下文化层)可能通过捡拾自然死亡的动物尸体、与食肉类动物抢夺猎物、主动狩猎等多种方式获取马科动物,而在许家窑文化晚期(上文化层)可能以主动狩猎作为获取马科动物的主要方式。此外,古人类在遗址的早期就可能已经具有捕获整个马科动物居群中任意年龄个体的能力,并能做出最优化判断,有选择地去捕猎脂肪和肉量较高的壮年动物群体。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陕南下寒武统底部宽川铺段含磷岩系中棘盔状化石的具刺变态骨Amoebinella echinata的属征进行了补充修改,并对其分类位置和亲缘关系做了探讨。标本分为主支和数个分支,并具棘刺、纵纹及可能的口部等特征,其中部分棘盔类标本可能代表"固着幼虫期"或"螅状幼体期"的独立生物个体而不是动物的外部硬体。  相似文献   

16.
提要描述藏南岗巴地区白垩系宗山组产出的两种固着蛤Bournonia haydeni Douville,1916,Bournonia tibetica Douville,1916,并据化石材料和野外观察的资料,讨论其功能形态特征。根据生活习性,固着蛤的生态类型可被分为三种:直立型(elevators),附着型(clingers)和侧卧型(recumbents)。Bournonia tibetica属于直立型,Bournonia haydeni属于附着型。  相似文献   

17.
以自然林为对照,研究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地区耕火种农业(旱稻)和林下种植砂仁(Amomum villosum)2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弹尾、螨和线虫3类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通过24个月的取样分离,获得土壤动物个体49.912个。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土壤容重的增加、肥力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加快等,这些土壤指标的变化是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决定性因素。动物的个体数量在3个样地中以自然林最多,砂仁地次之,刀耕火种地最少;在季节分布上以雾冷季最多,干热季最少。各样地的动物个体数量以刀耕火种与自然林之间的差异最显著,刀耕火种样地与砂仁样地或砂仁样地与自然林样地之间的差异有时达到显著水平,但在不同季节中各类型样地间的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不但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同时受到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在人为干扰样地中高峰与低谷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某些土地利用的行为不但杀死了动物本身,而且破坏了动物的营养源,因此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耕作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定位试验的5种耕作方式免耕、少耕、平翻耕作、组合耕作和旋耕为对象,采用改良干漏斗( Modified Tullgren)法分离0~15 cm土层中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存在差异;高壳甲螨科和小甲螨科为5种耕作方式中共有的优势类群,传统耕作的旋耕和平翻耕作之间,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和少耕之间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度高;组合耕作很好地保持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聚特征,少耕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Shannon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耕作方式可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少耕和组合耕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稳定,且保持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聚特征.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味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鸿春 《生物学通报》1993,28(6):12-12,9
味觉是动物的一项典型的化学刺激感觉,是动物消化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食物的选择、摄取以至吞咽消化均必不可少。在水生动物中,味觉还有助于种内个体间的信息联系、逃避敌害及异性间的吸引等方面生理功能。(一)味觉器官的进化味觉器官的结构模式、分布及生理功能随动物的进化程度、生活环境、摄食行为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20.
捕食植物的捕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全世界能捕食动物的捕食植物约有五百多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自然界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类型的捕食方式,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特殊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它们往往生存在氮素和其他矿质养料较匮乏、自然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环境中,单纯地靠体内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维持短暂的生活,必须靠捕食动物来补充体内的营养物质,维持自身的生存,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这种适应不断被巩固和加强,其形态结构变得更有利于巧妙和有效地捕捉动物,这类捕食结构的特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