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嘴贝亚门顾脱贝科顾脱贝属(Kutorgina Billings,1861)属于碳酸钙质壳非铰合类腕足动物,于1861年建立,含20个种,最早出现于传统的早寒武世,绝灭于中寒武世中期,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及亚洲。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产顾脱贝两个种:犰狳顾脱贝(相似种)(K.cf.cingulata)及松山顾脱贝(新种)(K.songshanensis sp.nov.)。K.cf.cingulata与北格陵兰的K.cingulata在轮廓、壳饰上相似,主要区别是后者个体略大,少数背壳标本可见中隆;K.songshanensis sp.nov.具有与其他顾脱贝明显不同的特点——同心层稀少并常见三条同心层。"清虚洞组"顾脱贝的发现及研究,不仅与凯里组的顾脱贝形成演化链,而且为研究全球顾脱贝的演化及早寒武世腕足动物的辐射和多样性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贵州剑河革东镇八郎村南甲劳组中部钙质白云岩中新近发现的具有粗强放射状辐管的水母状化石和其下凯里组中具细辐管及同心环的拟轮盘水母(Pararotadiscus)有明显区别,属于伊尔东钵科(Eldoniidae)。其层位晚于中寒武世早期凯里生物群中拟轮盘水母(Pararotadiscus)层位1个化石带,属中寒武世中期,是该类化石在中国的最高层位,相当于北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Eldonia化石层位。  相似文献   
3.
腕足动物是贵州凯里生物群中重要的化石门类,不仅化石数量丰富,分异度高,还具有丰富的生态现象。在寒武系的化石记录上,腕足动物常与海绵、藻类、棘皮动物、水母状生物、软舌螺、威瓦西亚虫、其他腕足动物等保存在一起,凯里生物群中的腕足动物也有类似的共存现象。本文就凯里生物群中腕足动物与游泳动物的共存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腕足动物与贵州拟轮盘水母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存在共栖、共埋两种关系,讨论了这两种关系的不同之处;分析了腕足动物与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加拿大虫Canadaspis的共存现象,推测一只腕足动物与Canadaspis共同保存的化石记录表明这两种生物存在共栖关系。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凯里生物群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为凯里生物群的生态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文中描述了河北唐山寒武系第二、三统馒头组的艾苏贝,分别鉴定为布尔吉斯艾苏贝(相似种)(Nisusia cf.burgessensis)和艾苏贝(不定种)(Nisusiasp.indet.),均为内模化石。其中,布尔吉斯艾苏贝(相似种)和艾苏贝(不定种)各有一块标本保存了较为清晰的铰齿和齿板印模。该铰齿发育微弱,推测应是齿板末端的微弱凸起。这一发现是对Nisusia特征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普定县穿洞出土的骨器是穿洞文化的重要标志。1979年首次试掘出土的骨器基本为磨制者, 类型主要有骨锥、骨铲、骨叉、骨棒及骨针等,多采用较厚的动物骨骼的碎片为原料加工而成。一次性出土数量如此多骨器的遗址在我国非常少见, 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地点和一批有意义的文化遗物, 并对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骨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增加了我们对骨器工具的制造工艺及用途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描述产于贵州剑河八郎苗板坡剖面凯里组的艾苏贝一新种。新种腹壳壳喙细小尖凸,最高点位于壳喙处,两壳壳面具细圆且低小的放射线,放射线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放射线的宽度相当,放射线上具有数量多、密度大、个体小的瘤点,为此建立新种瘤点艾苏贝(Nisusia granosasp.nov.)。凯里生物群中产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新种瘤点艾苏贝的发现增加了凯里生物群腕足类的分异度,为研究寒武纪腕足动物的辐射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也为研究艾苏贝类形态特征及钙质壳腕足动物壳面装饰在泥页岩中形态的变化和系统分类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