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石炭世的层孔虫是比较少的,在中国还没有正式描述过。虽然满苏(Mansuy,1911—1916)早就提到矢部(Yabe)在云南石炭纪地层中曾找到过裂孔层孔虫(Disjec-topora),但既无图版,又无描述,确切的产地和层位也都不详。而且,裂孔层孔虫属是不是属于层孔虫目,目前的意见还不一致。早石炭世层孔虫在欧洲曾有记载。早在1862年麦克考伊(M'coy)在爱尔兰的石炭系描述过Stromatopopra subtilis M'coy;丹提(Danty,1893)在德国阿亨附近的艾特隆层(Etroeungt)中,描述过Clathrodictyon aquisgranense Danty;古瑞希(Gürich,1904)在波兰克腊可夫相当于艾特隆层中也找到过Stromatoporella cracoviensis Gürich。此后,史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陕西陇县李家坡晚奥陶世背锅山组生物礁为典型的台地边缘礁,包括层孔虫礁、珊瑚礁、钙藻礁等几种类型,主要为层孔虫礁。经过系统古生物学研究,鉴定出层孔虫有5个属,分别为Ecclimadictyon(蜂巢层孔虫)、Clathrodictyon(网格层孔虫)、Tuvaechis(图瓦层孔虫)、Rosenella(罗森层孔虫)、Labechiella(小拉贝希层孔虫)等;珊瑚有6个属,分别为Tetradium(四分珊瑚),Hemiagetolitella(拟半阿盖特珊瑚),Plasmoporella(似网膜珊瑚),Eofletcheria(始弗莱契珊瑚),Catenipora(镣珊瑚),Reuschia(劳氏珊瑚);钙藻以Vermiporella(蠕孔藻)和Solenopora(管孔藻)为主。礁发育早期以层状层孔虫包卷砂屑、单体珊瑚、管状海绵、块状钙藻等形态为主要特征,礁发育中后期以块状和球状的层孔虫以及大型的床板珊瑚形成格架为主要特征。礁体发育过程中居礁生物都很丰富,有三叶虫、腕足类、介形类、大棘皮类和丛状的蓝细菌等。通过与塔中台地以及扬子台地的晚奥陶世台缘礁对比,发现造礁生物的属种和礁岩类型均有相似之处,说明中国晚奥陶世生物礁的分布具有等时性。  相似文献   

3.
第6届化石刺丝胞(Fossil Cnidaria)国际学术会议于1991年9月8—14日在德国的明斯特(Münster)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约160多位从事珊瑚、水螅、层孔虫、海绵和古杯化石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中国有6位学者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的内容包括了珊瑚化石的研究历史,珊瑚、水螅、层孔虫、海绵、古杯等门类化石的种内变异、微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广西隆林德峨泥盆纪层孔虫7属lO种。东岗岭组的层孔虫虽以块状,球状为主,但也有一些枝状类型的,而且局部较富集。曾有人认为它们是生物礁,但是通过对层孔虫并结合其它生物组合、沉积特征、海水能量及化学成分等因素的研究,表明它们是水下局部隆起的岩滩,属于盆地相的大滨外滩即浅海带的较深部分局部隆起的孤立的碳酸盐岩滩。而层孔虫则是组成碳酸盐岩滩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生物礁的层孔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系统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淳化县铁瓦殿、岐山县烂泥沟上奥陶统生物礁中的层孔虫化石,包括2目5属9种,分别为囊层孔虫(Cystistroma)、拉贝希层孔虫(Labechia)、穿孔层孔虫(Forolinia)、网格层孔虫(Clathrod ict yon)和蜂巢层孔虫(Ecclimadictyon).建立拉贝希层孔...  相似文献   

6.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7.
南丹六寨中泥盆统台地边缘层孔虫生物群内的层孔虫头骨有块状、柱状、板状、短粗枝状及皮壳包覆状等五大类型(其中块状又可分为孤立的11种类型和复合的9种类型,它们是丘状礁主要的建造格架块状体),分属8个属,可鉴定15个种。层孔虫大多分布于礁相,少数分布于礁相和非礁相,极少数只在非礁相出现。有三点结论:1.造架层孔虫共骨外形表现出较高的稳固性。这些形态基本上限于礁相。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长扩展特征。2.共骨外形在礁相的远较在非礁相的多样化,并具多变性。3.环境中底质性质和沉积速率是造架层孔虫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也是层孔虫格架礁形成和发育规模的制约因索。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北部早奥陶世层孔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奥陶纪层孔虫的研究甚少;过去只有Yabe & Sugiyama (1930)和Ozaki (1938)描述过我国北方和山东中部的奥陶纪层孔虫18种.1975年,笔者与陈均远在安徽区调队三分队李自堃同志的帮助下,观察了肖县老虎山奥陶系剖面,并采获少量层孔虫标本.此后,安徽区调队三分队又送赠宿县夹沟和肖县老虎山的若干层孔虫化石.本文对上述材料作了研究,共描述9种,分属于6属,其中有3新种.近年来,有关同志对北方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争论颇多,主要是马家沟组的时代归  相似文献   

9.
7种木层孔菌属真菌的培养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池玉杰  潘学仁 《菌物学报》2001,20(3):378-380
描述了7种木层孔菌属 (Phellinus) 真菌的培养特性。它们是淡黄木层孔菌(P. gilvus),火木层孔菌(P. igniarius),裂蹄木层孔菌(P. linteus),松木层孔菌(P. pini),冷杉木层孔菌(P. pini var.abietis),苹果木层孔菌 (P. pomaceus) 和稀硬木层孔菌(P.robustus)。  相似文献   

10.
藏北安多一带晚侏罗世层孔虫的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北部侏罗系发育,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间有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可达数千米,是研究我国侏罗系的重要地区之一。藏北侏罗系的层孔虫较为丰富,董得源(1981,121页)曾研究本区范围内东巧附近和双湖地区鱼尾湖一带的晚侏罗世层孔虫6属、14种。此外,杨敬之、王成源(1975,71页)描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记述的古杯化石,系贵州工学院地质系赵元龙老师提供,有关此区的地层剖面及所含化石的情况,赵元龙、黄友庄已在“贵州福泉道坪地区早、中寒武世三叶虫”一文(刊《古生物学报》20卷3期)中发表,本文不再赘述。古杯化石产于明心寺组底部(第9层)与牛蹄塘组上部(第7层)中,经研究,计有下列种属(共9属16种,其中7新种,5未定种,4比较种): 第9层(NP Ⅲ-H-35)产Rotundocyathus  相似文献   

12.
古生代层孔虫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886年英国学者尼可尔森首次提出层孔虫的分类以来,许多学者对层孔虫的分类迭有修正和补充,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层孔虫的研究进展较快,新资料不断增加。为此,加拿大的斯特恩于1980年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类方案,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根据我国新发现的许多材料,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斯特恩的分类作了较多的修正和补充。把层孔虫作为海绵动物门的一个纲,包含7目23科101属,其中有1新目1新科,并对47个同义名或不能成立的属作了评注和说明。这是在我国第一次提出的古生代层孔虫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云南宁蒗泥盆纪层孔虫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首次描述了云南西部泥盆纪层孔虫7属13种。分布于宁蒗泸沽湖的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早期的大槽子组,含层孔虫2属5种,包括1新种Amphipora ninglangensis sp.nov.和1新亚种Paramphipora raritatis variabilis subsp.nov.,其共骨多为枝状类型,反映了比较闭塞的潟湖或半潟湖相的沉积环境。分布于昔腊坪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的层孔虫出现在拉古德组的中上部,多为块状类型的共骨,有的大量聚集可形成生物层或生物礁。该动物群的面貌除接近于苏联萨拉伊尔外,还含有西藏日土、芒康,滇东、黔南及广西中东部的分子。说明上述海域在中、晚泥盆世时期是连通的。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早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首次发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区井下早石炭世晚期有孔虫动物群,经研究计有14属18种,其中小有孔虫12属16种(1新属,新种)Ting2属2种,这一孔虫动物群的发现,除证明该地区存在早石炭世地层外,对当时岩相古地理面貌的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北中侏罗世窗孔类的发现和唇口类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新科Fenestraporidae及其一个新属Auiculofenestella和它的两个新种A.triapertalis,A.que-napertalis被建立和描述了,它们发现于藏北羌塘盆地中侏罗世巴柔期的地层内,新属和限于北美和中亚高加索地区早泥盆世晚期和中泥盆世的已知的窗孔苔虫(Fenestrapora)。都显示了似鸟头体的构造,然而,新属中所有的这种似鸟头体构造,只分布于横枝上,本文也讨论了窗孔苔藓动物和其它各类苔藓动物之间可能的亲缘关系,作者推测,窗孔苔藓动物是由隐口苔藓动物的叶孔苔虫(Parachasmatopora)经中奥陶世的原始的窗孔苔藓动物Moore-phylloporina发展来的,新属的发现更进一步提供了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唇口苔藓动物是由窗孔苔虫经新属乌头窗格苔虫(Auiculofenestella)发展来的”假设的重要证据 。  相似文献   

16.
7种木层孔菌属真菌的培养特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池玉杰  潘学仁 《菌物系统》2001,20(3):378-380
描述了7种木层孔蓖属(Phellinus)真菌的培养特性,它们是淡黄木层孔菌(P.gilvus),火木层孔菌(P.igniarius),裂蹄木层孔菌(P.linteus),松木层孔菌(P.pini),冷杉木层孔菌(P.pinivar.abietis) ,苹果木层孔菌(P.pomaceus)和稀硬木层孔菌(P.robustus)。  相似文献   

17.
华中-西南区早寒武世古杯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寒武世古杯化石过去研究甚少,先后由丁道衡、计荣森、王钰等进行过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那时认为古杯仅有一个层位。1965年在四川城口地区进行早古生代地层研究时,发现该区有三个古杯组合的层位。七十年代初开始对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系统研究以来,古杯动物群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古杯动物群的序列、分布及其特征的认识都有了新的进展。华中-西南区早寒武世古杯共有四个层位,最古老的属于筇竹寺阶,为筇竹寺古杯组合,属种数量少,分布不广,个体小,构造简单,  相似文献   

18.
"放射虫(Radiolaria)"这类原生动物在现代海洋和古海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高阶单元分类在传统形态学、细胞微结构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不断向前推进中历经了几次大的修订:Phaeodaria(稀孔虫)直至2000年后才经细胞超微结构与分子系统学证实不属于Radiolaria(放射虫);Taxopodia(列足虫)最初被认为是Amoeba(变形虫),后因细胞超微结构而归为Heliozoa(太阳虫),终由分子学证据证实属于Radiolaria;Entactinaria(内射虫)与Spumellaria(泡沫虫)并列为目阶的观点现受到分子系统学证据的质疑;Polycystinea(多囊虫类放射虫)常被用作一正式的分类阶元,但分子系统学证实Polycystinea是一个并系类群,其包含的3个目(Spumellaria、Collodaria和Nassellaria)不是起源于同一分支。此外,本文还着重分析了不同高阶单元类群的生态分布特征及环境应用前景,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呈现一个清晰的现代放射虫高阶分类最新进展,便于快速准确地了解不同高阶单元的归类现状及其生态学最新动态,促进现代放射虫在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及其在古海洋、古水团和古气候重建研究中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鸡窝寨段中的层孔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绪言贵州泥盆纪的层孔虫,丁文江、王曰伦在1929年已有发现,所采标本由计荣森研究。计荣森在1940年发表的“中国西南部志留纪及泥盆纪层孔虫类之研究”的论文中,有5属8种产于贵州。Anostylotroma kueichowense Chi,Amphipora ramosa(Phillips)Schulz,  相似文献   

20.
大土加力(虫戚)(Tugali gigas)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钥孔(虫戚)科(Fissurellidae)。据资料记载我国钥孔(虫戚)动物有30种,作过具体描述的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