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福泉道坪地区早、中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三叶虫化石,是贵州工学院地质系和贵州地质局115队,于1975—1976年,采自贵州福泉道坪地区桅杆坪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顶部、明心寺组下部和格老堡中寒武统石冷水组。共14种(其中11新种),分属10属(其中1新属及1定义修订属)。该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顶界划至产Zhenbaspis, Wutingaspis的地层和产Ajacicyathus等古杯的灰岩之间。中寒武统石冷水组所产Daopingia Lee是与华北中寒武统对比的重要化石依据。本文写作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  相似文献   

2.
第6届化石刺丝胞(Fossil Cnidaria)国际学术会议于1991年9月8—14日在德国的明斯特(Münster)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约160多位从事珊瑚、水螅、层孔虫、海绵和古杯化石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中国有6位学者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的内容包括了珊瑚化石的研究历史,珊瑚、水螅、层孔虫、海绵、古杯等门类化石的种内变异、微  相似文献   

3.
新疆库鲁克塔格早寒武世古杯类早经报道,可惜标本丢失,未经详细研究。作者于1978年,随新疆地质局前寒武纪地层专题研究组前往该区,在他们的大力协助下,于莫合尔山北坡采获早寒武世化石一批,其中除古杯类外,还有三叶虫、腹足类、单瓣类、腕足类、软舌螺等,本文着重报道古杯类和它的地质意义。一、化石层位本区寒武纪地层,历经Norin(1928—1932)、胡冰等(1959)、张日东等(1959)研究,下统称西大山组,命名地点即莫合尔山北面的西大山(插图1),化石有“三叶虫Palaeolenus、Redlichia  相似文献   

4.
裴文中教授在60年前发现的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埋藏的确切年代至今没有获得。本文通过对北京猿人共生的古脊椎动物牙化石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分别获得了第11层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埋藏的年代为578千年,第8—9层和第3—4层北京猿人埋藏的年代分别为418千年和282千年。依据ESR、U系,TL,FT和古地磁等测年结果,本文推荐了北京猿人洞的洞穴堆积层(周口店组Q_2)年代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宜昌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灰岩中富含大量壳体化石,主要包括腕足动物以及少量古杯化石。研究发现部分古杯化石表面保存丰富的微生物个体及其微型钻孔,同时发现有的微型钻孔内原位保存微生物个体,这种保存方式表明微生物体与微型钻孔之间具有直接联系。微生物体呈丝管状,空心,弯曲程度不等,横切面呈圆形,直径约7—10μm,长度可达500μm。钻孔直径15—25μm,横截面为圆形。微钻孔保存在古杯板间室(intersept)内,大多与板间室侧表面平行,少数与板间室侧表面斜交。形态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体可能为钻孔蓝菌类Endoconchialata。古杯骨骼上发现的这些微型钻孔及其原位保存的蓝菌类化石的研究对理解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附近发现的微型钻孔化石的成因和生物属性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中部下寒武统古杯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6月笔者参加吉林省区测四分队野外工作期间,在大兴安岭中段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伊尔施东北,苏呼河车站北山采集了丰富的古杯类化石。含该化石的地层为深灰色厚层状生物微晶灰岩夹灰黑色变泥质粉砂岩,出露厚度约115米,古杯类产于灰岩中。1959年宁奇生等在报道大兴安岭地层时,建立了鹿沟组,时代定为志留—泥盆纪,以往在上述灰岩中未采到化石,故将该地层划入了鹿沟组。  相似文献   

7.
第  1 期宁夏中卫纳缪尔期古鳕类化石一新属卢立伍 (1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一大型鱼龙类头骨李 淳 ,尤海鲁 (9)………………………………………………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早渐新世鬣齿兽化石黄学诗 ,朱宝成 (1 7)……………………………………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豪猪一新种王伴月 ,邱占祥 (2 3 )…………………………………………………第四纪响蜥 (Tinosaurus)化石的首次发现李永项 ,薛祥煦 (3 4 )……………………………………………广西田东雾云洞更新世脊椎动物群陈耿娇 ,…  相似文献   

8.
第  1 期贵州兴义中三叠世Nothosaurus一新种李锦玲 ,奥利维尔·瑞柏尔 ( 1 )……………………………………安徽潜山古新世裂齿目一新属兼论中国古新世裂齿类王元青 ,金 迅 ( 1 3)……………………………山东早始新世五图组的一种古有蹄类Olbitheriummillenariusumgen .etsp .nov.(哺乳动物纲 ,“伪齿兽集目”)童永生 ,王景文 ,孟 津 ( 2 7)…………………………………………………………………山西垣曲中始新世中期仓鼠化石黄学诗 ( 39)………………………………………………………………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邓…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竹筳)化石是笔者(1981年)随同朱兆玲、齐纪抗等同志在河北省唐山市赵各庄以西的晚石炭世唐山组中采集的。含蟾灰岩有三层,位于唐山组的中、上部,唐山组与下伏的下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的上石炭统开平组为整合接触,以第三层灰岩之顶作为唐山组与开平组之界线。(竹筳)主要产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灰岩中,第二层灰岩只找到少数属种。(竹筳)化石经鉴定有6属19种及亚种,都是旧属种,没有发现新的分子。  相似文献   

10.
粪化石是重要的遗迹化石, 其内含物信息可为讨论生物行为、生理、相互关系、古环境等提供重要证据, 进而对恢复和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等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了贵州省兴义市泥麦古剖面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化石层第35自然层的7种不同形态的粪化石。通过观察粪化石的内含物情况, 发现其主要由贵州龙骨骼和鱼鳞组成,极少含有无脊椎动物碎片, 表明粪化石来源于非壳食性的肉食性动物。依据粪化石的尺寸、缺少螺旋结构及相对较小的内含物碎片等信息, 排除动物源是无脊椎动物、大型肉食性鱼类及大型鱼龙类的可能。结合兴义动物群下部化石组合海生爬行类实体化石的信息, 进一步推断所研究粪化石的动物源应为非鱼龙的海生爬行动物,很可能是幻龙类、鸥龙类或海龙类。本文报道的7种形态的粪化石显示该下部化石层中的海生爬行动物之间至少存在1级营养等级的差异, 这为恢复和重建中三叠世拉丁期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微生物的参与及泥质含量较高的厌氧环境使得该层的粪化石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1.
贵州开阳中心下寒武统黄莲坝组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贵州开阳中心下寒武统黄莲坝组较低层位中产? Drepanuroides sp.(贵州地层古生物工作队,1977),但至今没有详细研究报道。1980年以来,赵元龙等多次对开阳中心中坪黄莲坝组进行了三叶虫采集及地层研究,发现大量的所谓? Drepanuroides sp.并不是真正的Drepanuroides,而是和Drepanuroides相似,但区别明显的Drepanuroides(Paradrepanuroides)(subgen.nov.)(拟镰尾形虫)。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贵州开阳一带Drepanuroides层位低、地层对比不好解决的疑难问题。本文描述了8种(包括相似种及未定种)三叶虫:Guizhoudiscus tingi,Zhenbaspis(Zhenbaspis)cf.dashapoensis,Drepanuroides(Paradrepanuroides)kaiyangensis,D.(P.)robusta subgen.  相似文献   

12.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贵州的金沙古杯组合、川北的仙女洞古杯组合(均与凉水井古杯组合相当)的古杯类和酸处理标本过程中,发现共生有许多其它动物化石,如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单瓣类、腹足类、腕足类、海绵和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化石。其中,托莫特壳类(tommotiids)和弗米奇壳Fomitchella等,在我国尚未有正式报道。它们的被发现,对于解决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早寒武世早期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Tommotiid类分布范围不很广,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地台早寒武世托莫特阶(Tommotian)。其后,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和澳大利亚英格兰、中亚和蒙古等地也有发现。此类生物大部分生存于寒武纪最早期,少量可延续到中寒武世早期,中寒武世早期以后,迄无可靠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报道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纪早期水井沱组顶部灰岩中赋含的壳体动物群及一些骨骼化石,主要包括软舌螺、腕足动物、开腔骨类骨针、海绵骨针、原始赫兹刺、阿纳巴管、管状微体化石、单板类、古杯类等。初步研究认为软舌螺可归属为2纲3目8科9属,2种、2相似种和6未定种;腕足动物主要以乳孔贝和古圆货贝为主;单板纲归属为1科3属,1相似种、2未定种;分类位置不明的Coleoloides cf.prindlei Lochman,1956和Coleolussp.,归属1科2属,1相似种,1未定种。这些骨骼化石中,古杯类Archaeocyaths和9个其他微体骨骼化石种:如软舌螺四边螺类Quadrotheca sp.,中槽螺类Altaicornus sp.,线带螺类Linevitus sp.,似软舌螺类Hyolithellus cf. micans Bil-lings,1871和Coleoloides cf. prindleiLochman,1956,单板动物太阳女神螺类Securiconus sp.和Igorella cf. minuta,以及腕足动物乳孔贝类Eohadrotreta zhenbaensis Li and Hol mer,在峡东地区水井沱组尚属首次报道。该层位微体骨骼化石丰度大,分异度较高,海绵骨针粗壮,骨骼化石保存分散。  相似文献   

16.
报道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纪早期水井沱组顶部灰岩中赋含的壳体动物群及一些骨骼化石,主要包括软舌螺、腕足动物、开腔骨类骨针、海绵骨针、原始赫兹刺、阿纳巴管、管状微体化石、单板类、古杯类等。初步研究认为软舌螺可归属为2纲3目8科9属,2种、2相似种和6未定种;腕足动物主要以乳孔贝和古圆货贝为主;单板纲归属为1科3属,1相似种、2未定种;分类位置不明的Coleoloides cf.prindlei Lochman,1956和Coleolussp.,归属1科2属,1相似种,1未定种。这些骨骼化石中,古杯类Archaeocyaths和9个其他微体骨骼化石种:如软舌螺四边螺类Quadrotheca sp.,中槽螺类Altaicornus sp.,线带螺类Linevitus sp.,似软舌螺类Hyolithellus cf. micans Bil-lings,1871和Coleoloides cf. prindleiLochman,1956,单板动物太阳女神螺类Securiconus sp.和Igorella cf. minuta,以及腕足动物乳孔贝类Eohadrotreta zhenbaensis Li and Hol mer,在峡东地区水井沱组尚属首次报道。该层位微体骨骼化石丰度大,分异度较高,海绵骨针粗壮,骨骼化石保存分散。  相似文献   

17.
猫猫洞旧石器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猫猫洞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贵州西南的兴义县顶效公社(图1)。1974年冬发现,次年冬进行首次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用火遗迹、骨、角器14件、古人类化石7件和9种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先发表石器的研究结果,其他文化遗物将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18.
华中-西南区早寒武世古杯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寒武世古杯化石过去研究甚少,先后由丁道衡、计荣森、王钰等进行过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那时认为古杯仅有一个层位。1965年在四川城口地区进行早古生代地层研究时,发现该区有三个古杯组合的层位。七十年代初开始对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系统研究以来,古杯动物群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古杯动物群的序列、分布及其特征的认识都有了新的进展。华中-西南区早寒武世古杯共有四个层位,最古老的属于筇竹寺阶,为筇竹寺古杯组合,属种数量少,分布不广,个体小,构造简单,  相似文献   

19.
描述广西渐新统宁明组近来发现的臭椿属(Ailanthus Desf.)翅果化石。通过对臭椿属翅果腹脉和花柱痕的位置以及翅果大小3个性状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广西宁明组的翅果化石被归入2个种,即古臭椿(A.confucii Unger)和塔德臭椿(A.tardensis Hably)。古臭椿过去广泛发现于欧亚和北美始新世以来的中纬度地区,其翅果腹脉位于边缘或边缘稍内、花柱痕与种子中部处于同一水平、长20—42mm,而广西宁明产的该化石种大多长40—53mm。塔德臭椿最早发现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下渐新统,其翅果腹脉位于边缘以内、花柱痕与种子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长35—41mm,广西宁明则是该化石种的第2个产地。此外,过去还从斯洛文尼亚索卡(Socka)下渐新统报道了另外1个臭椿属翅果化石种巨臭椿(A.gigas Unger)(长达57mm),它与古臭椿唯一可以区别的性状是翅果长度。基于广西宁明和其它产地的古臭椿翅果化石形态特征的连续性,巨臭椿被处理为古臭椿的分类学异名。本文研究的2个臭椿属化石种是迄今纬度最低的该属化石报道。结合臭椿属现生种的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相关化石种的地理和地层分布,探讨该属的生物地理起源与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0.
描述广西渐新统宁明组近来发现的臭椿属(Ailanthus Desf.)翅果化石。通过对臭椿属翅果腹脉和花柱痕的位置以及翅果大小3个性状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广西宁明组的翅果化石被归入2个种,即古臭椿(A.confucii Unger)和塔德臭椿(A.tardensis Hably)。古臭椿过去广泛发现于欧亚和北美始新世以来的中纬度地区,其翅果腹脉位于边缘或边缘稍内、花柱痕与种子中部处于同一水平、长20—42mm,而广西宁明产的该化石种大多长40—53mm。塔德臭椿最早发现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下渐新统,其翅果腹脉位于边缘以内、花柱痕与种子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长35—41mm,广西宁明则是该化石种的第2个产地。此外,过去还从斯洛文尼亚索卡(Socka)下渐新统报道了另外1个臭椿属翅果化石种巨臭椿(A.gigas Unger)(长达57mm),它与古臭椿唯一可以区别的性状是翅果长度。基于广西宁明和其它产地的古臭椿翅果化石形态特征的连续性,巨臭椿被处理为古臭椿的分类学异名。本文研究的2个臭椿属化石种是迄今纬度最低的该属化石报道。结合臭椿属现生种的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相关化石种的地理和地层分布,探讨该属的生物地理起源与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